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2025/09/05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

哲学,这个名词对于许多人来说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它虽然不是那么的浅显易懂,但是它或许可以解答我们的所有疑问,使我们懂得真理。而这本《苏菲的世界》像是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邀请我加入这场令人大饱眼福的哲学盛会,令我受益匪浅。

故事讲诉了一个十四岁的少女——苏菲,在她一天回家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来信——“你是誰”,”世界从哪里来?”在这之后她不断收到了很多类似的来信,苏菲也开始思考自己以前从未思考过的问题,她在一位神秘人的指引下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笛卡尔再到萨特。有达芬奇的绘画,有莎士比亚的戏剧,也有古登堡的印刷机,但随着思考的深入,留下的就是更多的心灵的震撼

“马为什么叫马”,这些在我们看来是莫名其妙的问题在哲学家的眼中却是天大的`难题,曾经有人为了1加1为什么等于2而研究了十几年,却得不到他们应有的尊重,但到时那些毫无营养的文章现在却夺人眼球。全世界有多少个人可以有毅力的去追求这些理所当然的问题的真理?又有谁为之付出几十年的努力?

所谓哲学,是追求真理,是让我们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让我们获得有用的智慧,而这些,坑定可以让我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2

也不知某年某月某日,一觉醒来发现世界上有这么多的矛盾,这可能也是从看苏菲的世界开始的吧

看《苏菲的世界》时,看到她每件事都刨根问底,竟然从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种共鸣;但是自己内心深处却觉得她是一个而不折不扣的笨蛋,竟然什么事都想那么多,搞不好学习也会一落千丈。

此处我想了比较长的时间,到底是应该较为成熟些,每件事逆来顺受,还是应该每件事刨根问底,这是多么的矛盾啊!当时我想;这个问题可能连哲学家也解不出来吧,我的内心的.两股思想像五线谱一样交织碰撞,我的五脏六腑在都被烧灼,我是多么渴望像泓泉一般的真理啊。

是选择自由的畅想,还是选择循规蹈矩,一步一个脚印,这两者都存在风险性与可能性,前者一飞即达,后者一辈子平平稳稳,不愁吃穿,却默默无闻,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前者若一飞不起,必定一生不能翻身,疾苦一生,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后者便可以百分之一百的安稳,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没有一双标新立异的翅膀是不行的,只是摔倒了还可以再拍拍身上的泥水再爬起来,但是在千百次爬起来后,天已经黑了,你也将化作尘世间的一缕浮尘了,随风飘飞了……

聪明的你,请你告诉我,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明天太阳依然升起,时钟依然运转,我们的问题,却可能已悄悄的尘逝了……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3

曾国藩曾说:“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滴水之恩,当思涌泉。感恩要用乘法,别人帮一分,我们要还三分。《苏菲的世界》中也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人天生该对谁好,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别人帮忙是情分,不是本分。面对别人的帮助,要学会感恩,学会回馈。虽然这只是书中简短的一句话,但却能引起我们不断地思考。虽然我们都会思考哲学问题,但不代表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哲学家。那么又有人要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哲学家,这固然没错,但我们也不能让自己停止思考哲学问题。对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感到习惯的话,那活着就如同行尸走肉。我们是有感情的个体,不是只会按照指令行动的机器。

这本书正是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虽然说这是给青少年的启蒙读物,但刚刚看完最后一页后我问自己“十五岁的你会把它看下去吗?”,“不会!留给二十三岁的你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4

很棒的一本书。脑洞很大。

看到最后感觉有点像盗梦空间的梦境一样梦里还有一层梦,一梦套一梦。很有趣。

苏菲有些像楚门的世界里的楚门。只不过楚门是自己发现了自己所处的世界是人为建造的假象,苏菲则是在艾伯特的引导下发现了真相。楚门最后发现了真实世界的入口,面临选择一个真实的世界还是一个人为安排好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的问题。苏菲在最后则是由艾伯特带领着逃了出来。最后的结局应该也有暗示意义。

可能作者认为也许我们所谓的真实世界是别人内心最深处的想象力。这又让我想到了之前看的完美世界,一本玄幻小说。写一个荒原里的少年,开挂一样迅速成长,变强,称霸一方天下,之后发现有另外一层天,少年进去,称霸,继续升天,大概有九层?最后没有追完,感觉这剧情像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一样。上不完的天?

另外艾勃特应该就是这本书的实际作者吧。也许他最初的意图只是写一本浅显易懂的哲学书给孩子看。毕竟哲学一向严肃无趣。

总之,很值得一读。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5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作者用轻快而又有点沉重的手法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奇妙的哲学世界。

《苏菲的世界》讲的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了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向谜团一样向她展开。“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在一位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然而,事实的.真相比她想象的更离奇——自己居然是别人虚构的人物!

“上帝是一个魔术师,地球只是被他从魔术帽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哲学家永远站在白兔的细毛顶端,对万物都有好奇心;而大多数成人都忙于生活琐事,好奇心受到了压抑,就陷进了兔子的皮毛深处。”艾伯特说。没错,确实是这样。如果十岁的小明和妈妈同时看到爸爸飞了起来,小明也许会叫:“妈妈你看,爸爸飞了起来!”而妈妈可能会尖叫一声,把手中的瓶子摔在地上。为什么他们会有不同的反应?因为妈妈已经习惯了这个世界,而小明却只是有些惊奇而已。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梦的世界,它展示了西方从古至今的文化、哲学,唤醒了每个人内心对生命的赞叹和好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6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收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一苏菲。追求哲学,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当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一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与人谈话时,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是难以接受的。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他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重视良心与真理,结束生命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赞赏。《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的后人做一点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