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教学反思
文学网整理的利息教学反思(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利息教学反思 篇1
1、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篇不仅很快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的开始,我设计了王叔叔买一中了十万大奖,这笔钱王叔叔暂时用不到,放在家里又不放心,你能给王叔叔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吗?我的话语一落下,同学们就纷纷举起了手,发表自己的看法。首选的办法就是存银行,并且说出储存银行的.好处。一是可以获得利息增值;二是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学生了解了储蓄的意义,从而引出课题,使他们感到要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
2、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首先设计了笑笑小朋友将三百元压岁钱,存入银行一年整存整取,到期时取出307.56元,怎么会多处7.56元呢?此题一出,打开了学生的思路,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交流中对存款中的有关利息计利息的来历,本金、利率等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接着让学生结合学习中的体验开展实践交流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观察,大胆交流,不但对存款的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存款中的有关专用术语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同时,也理解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课前我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有关储蓄的知识,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经历收集整理、交流表达等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利息教学反思 篇2
从学生的生活现状入手,提问他们对压岁钱的处理方式,令人吃惊的是没有一个人选择存银行。所以当即就布置双休日让家长带去存100元,自主操作,并利用所学计算电脑生成的利息是否正确。
由于已经布置学生昨天查好现在的利率状况,所以后面的教学很简单:讲解几个名词的意义,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例题,练一练。其间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按照书上的表格,查询了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的利率,按说作业已经完成了,但谭欣龙还查了三个月期、六个月期以及活期的利率,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一旦形成习惯,将会有无穷的.活力,难怪这个孩子的数学总是那么拔尖。
这部分的内容有两个问题,
一是计算。因为老教材还要算5%利息税,所以计算稍微有些繁琐,这样学生的错误率就高了。
二是告知月利率时,学生不知道要乘月数。特别是告诉半年期利率时要乘0.5,而月利率时要乘月数,学生很是容易混淆,概念也比较难以理解。
利息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利息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利息教学反思 篇3
储蓄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过去的教学,我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认为学生只要能正确计算利息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次教学我努力做到把新理念和教学行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效果还是可以的。
1、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课的开始,我就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情境,从“老师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有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积极回忆有关储蓄的知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充分利用学生乐于帮助教师解决困难的心理,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在充分感知“储蓄”的益处之后,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联系实际重组教学内容。本节课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应用,重组教学内容,将课前调查、课后实践、怎样填写储蓄凭条、怎样设置密码等知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利息”组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经历了储蓄的过程,充分理解了有关利息的知识。并在相关问题的解决中,相应地获得了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3、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现了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在本节课的练习中,首先设计了学生到到工商行开平支行去实习的练习题,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其次,我又设计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让学生探索选择哪一种存款方式所得利息多。
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本”,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归纳出利息的计算方法,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课的开始用的时间较多,学生在谈有关储蓄知识时,有部分学生不会倾听,不会组织自己的语言。概念把握不是很到位,思考的时间不足;出示的利率表格发挥不了作用,没能通过比较让学生分析清楚;在讲税后利息=利息税×(1—5%)时,没有作进一步的分晰说明,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清楚。
在利息是否应该纳税这一块,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请各位同行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利息教学反思 篇4
利息这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我进行了教后反思:我认为本节课是较成功的。
1。我利用了学生乐于帮助教师解决困难的心理,创设了“老师的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又不安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这一宽松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谁来介绍一下?”学生十分踊跃将课前收集到有关储蓄的信息,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活期、定期、等存款方式,以及利息、本金、利率等基本知识。
2。突出学生在堂课上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填写存款单,5(几年)年之后,存款到期了,老师取出来还是人民币壹万元整吗?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如何计算利息?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得出利息的计算公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利息教学反思 篇5
备课时预设到学生可能会对税前利息和税后利息这两个概念理解不透,认识不清,所以在学生独立练习后,立即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 1 )到期后,可以获得税前利息是多少元?
( 2 )实得利息多少元?你觉得税前利息指的是什么?该如何来求?实得利息指的又是什么?又该如何来求?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生 1 :税前利息指的就是没有交税前的利息,应该用本金×利息×时间。
生 2 实得利息指的'就是交了税的利息,首先得要求出利息税,然后再用税前利息减去利息税。
生 3 :税前利息和税后利息的区别在于一个要交税一个不要交税。
遗憾:
一、利率计算错误率高
从本次练习,我发现学生在进行利率计算时错误率相当的高,原因用三:
一是小数乘法不过关,甚至有部分学生还不>会计算小数乘法。
二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不能熟练运用。
三是不能根据题目的特点来确定百分数的转化问题。
二、对公式的运用还不够灵活。如利息税后所得实际得到的是利息的95% ,学生往往计算时不能很灵活的计算。
三、生活味浓习题少,在练习中,机械重复练习的练习多,如果能多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性挑战性的题目偏少,那就能激发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计算的兴趣了。
利息教学反思 篇6
“利息”一课是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设计这节课时,试图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应用味。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优点:
(一)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说说在有关储蓄的知识方面自已都知道哪些,举例说明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引导学生理解利息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等教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利息计算和数学模型。
(二)通过自学,形成知识体系,对新知识有个感性的认识。
(三)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而且还设计了拓展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注意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幽默的话语,使学生在会心的笑容中轻松掌握知识和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练习的'设计不够多样化,可以适当的增加练习,让学生能充分的加以练习,巩固新知。
(二)学生在小组交流时缺乏合作意识和交流的有效方法。应该在交流前将问题具体化,如在探究环节中,明确让学生交流当知道利息和利率、存期时间,如何求本金。这样学生比较有针对性地交流。
利息教学反思 篇7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第124—125页,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及练习三十三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储蓄存款的一些常识,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日常的存款利息。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建设并依法纳税的思想品德教育。
设计说明:
“利息“这一节课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多。从导入新课就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课外调查入手,顺势导入,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填写存款凭条,自己动手计算利息,小小储蓄员活动,课外调查验证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新课程理念。
通过学生调查,教师讲解,可使学生受到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并依法纳税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顺势导入
昨天,同学们都回家调查了自己家上半年的总收入与总支出,请大家计算一下,自己家上半年结余了多少钱?
生1:我家今年上半年共结余了2550元。
生2:我家结余的多一些,是5200元。
生3:我家上半年新买了四轮拖拉机,没结余钱。
生4:我家上半年结余的少(不好意思地停了一下)只结余了500元
……
师:那你们家结余的钱都干师妹去了?
生1:我家结余的钱借给二叔家盖房子了。
生2:我家结余的钱存农村信用社了。
生3:我家结余的前也存农村信用社了。
生4:我家结余的钱存入农业银行了。
……
师:把结余的钱存入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的同学有多少呢?(有一大半的学生举起了手)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因此,储蓄是件利国利家的事,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参加储蓄就要知道利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知识。
板书课题:利息
二、通过实里例:介绍储蓄知识。
1、教师介绍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
2、举例说明师妹是本金,利息和利率。
幻灯出示:(例如)
师:同学们,同桌可以互相帮忙,从上面的例子里站找到本金、利息、以及本息合计是多少。(学生汇报)
生1:我知道,小丽存入银行的100元钱是本金。
生2:小丽一年之后从银行得到多付给的`1.8元就是利息。
生3:一年之后,小丽从银行共取回来本金和利息101.8元。
师:关于利息,谁还知道哪些?
生1:我还知道,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
生2:我也知道,银行多付给小丽的1.8元就是缴纳利息税之后的利息
生3:我爸今年买的国债就不纳利息税。
三、试算利息,依法纳税。
师:计算利息,就要知道利率,利率是什么呢?
生: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让学生自学利率的内容。
师:计算利息用什么公式呢?
生回答,师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师:对照利率,请大家帮小丽计算一下;她的100元钱整存整取三年,到期的税后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我是这样计算的:
三年到期的利息是:
100×2.70%×3=8.1(元)
应该纳利息税:8.10×20%=1.62(元)
实际上得到税后利息:8.10—1.62=6.48(元)
三年到期之后,小丽共得到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106.48元。
师:大家赞同她的计算方法吗?
大部分赞同,有三个学生举起了手。
师:你们三个计算的不一样吗?
生1.2.3:我忘记计算利息税了。
师(笑说):那么三个平时都遵纪守法的,储蓄时可别忘了依法纳税哟!
四、小小储蓄员,计算利息准。
1、出示第125页的做一做
2、把全班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同桌左边的同学充当张华,按第124页的存款凭条填写存款凭条;同桌右边的同学充当储蓄员,计算利息,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计算最准确。
3、书面练习:练习第三十三页第1、2题。
五、课外作业:
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请同学们可后调查一下,现在的利率是多少?与我们书上介绍的一样吗?
利息教学反思 篇8
本节课的利息教学总体效果良好, 基本达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具体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通过从用“压岁钱”的情景引人新课,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
(2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组织展开教学活动,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有关储蓄的知识已知道哪些,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 引导学生讨论利息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等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利息计算。
二、注重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课堂中,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题目中小丽用自己的零用钱为山区小朋友买学习用品,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展的“献爱心捐款”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外,在探究中,利息应按20% 的利率纳税时,我对学生进行纳税教育,指出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我们作为应纳税人,应主动纳税。
三、体验身边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的.价值在于它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到信用合作社存剩余零用钱,并进行调查,课上,又安排了让学生真实地填写存款凭条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身边的数学。
四、存在不足:1 、发现学生对生活中的存款知识了解的很少,所留的调查作业完成的情况不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多留意和关心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拓宽知识面。2、在利息税的问题中,没有关注生活实践,现在的存款制度中新近规定是不用上交利息税的了,说明只有教材跟上了实际的步伐,配套工的练习题,和测试题没有跟上,因此在教学中我还是按老教材中的税后利息讲解了。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实践,以最新的情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