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乘法估算教案

2025/09/11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乘法估算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乘法估算教案 篇1

乘法估算

执教:xxx

教学内容第60页例5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乘法估算。2.培养估算意识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

估算时确定两个因数的近似数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1.口算

30×70= 50×90= 60×40= 300×20= 500×30= 60×800= 2.用你以前所学的知识,试着完成下面各题:89×31≈ 58×39≈ 91×89≈ 607×8≈

二.导入新课

我们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估算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内容。板书课题:乘法估算全班学生齐读课题

三.新课教学(1)创设情境

假设我们要组织一次去公园的秋游活动,作为策划者的你会考虑到哪些问题呢?组织学生议一议,说一说。(人数时间地点公园门票等)。在学生的话题中引出例5全班齐读小黑板上的题目(2)审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算?(一套就49元共需要104套

那么就有104个49)

板书49×104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需估算一下大致结果就行了。

(3)学生独立估算师:你会估算吗?

学生独立估算,算好后,反馈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方法二:49×104≈5500(元)

100

110

(4)讨论、比较。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估算,在这些估算方法中,你认为哪种估算方法更适合,更符合实际需要?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估算方法,因为把49看成50,把104看成100,50×100等于5000,计算很方便。生:我喜欢第二种估算方法,因为把49看成50,把104看成110,两个数都看大了,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50×110等于5500,肯定大于49×104的结果,还有多余的一点钱,可以防止有什么意外发生。

师:从秋游买票准备钱这件事里,我们发现运用四舍五入法把49看成50,把104看成100来估算得的结果5000元并不符合实际需要。看来,在估算的时候,不能简单的考虑把数字四舍五入,为了计算简便就可以了,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把结果估大一些,这样才能保证所带的钱够用。

四.巩固训练1.估算下列各题

32×104≈ 213×29≈ 252×41≈ 52×98≈ 69×203≈ 42×294≈ 195×29≈ 39×105≈ 21×299≈ 59×704≈ 52×402≈ 28×397≈ 89×102≈ 139×38≈ 107×42≈ 68×196≈ 2.小测验(1)《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2)小俊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3)本校有学生688人,大约是()人。

(4)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2、刘宁走一步平均长度62厘米,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厘米?

五.布置作业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方法一:49×104≈5000(元)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100

110

计算简便

符合实际

乘法估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同学估算能力,让同学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的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教、学具准备:课件、同学收集生活中要求估算的素材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随同着金黄的落叶,秋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红星小学准备组织同学们去公园秋游,但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你们来解决,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图片第60页例5的主题图)

(这里由秋游中遇到的买门票与车票的问题直接引入本课。是因为“秋游”是同学所熟知和喜爱的活动,能为同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同学解决问题的愿望。)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自身的方法算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板书:49×104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把因数估计得大些的情况。

(1)同学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请解决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过程,并介绍一下自身所用的方法,适当地加以解释。

(前面同学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同学也有一定的实际购物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同学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在全班汇总,研讨各种解决方法的可行性。在这里老师放手让同学尝试,培养同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介绍:用笔算算出的,这样的结果很准确。)

应该准备5000元。(介绍:先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到各个因数的近似数,再计算出结果)

应该准备5500元。(介绍:把两个因数都估计成是大一点的整十数,再将它们相乘,得到估算结果)…………

(2)同学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说明理由。

师:假如你是带队的老师,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呢?请在小组内讨论,并说明理由。…………

(教师充沛地尊重同学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同学通过在小组中的讨论,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同学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4)小结

师: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生活中我们在做准备时,一般都采用估算的方法。同时为了使准备显得更充沛,在估算时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而是将数字估计的大些。对于这个问题而言,当然是选择把钱准备多些的方法更符合实际。

把板书补充完整:49×104≈5500 (元)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是要用乘法的估算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乘法的估算

2研讨可以用四舍五入方法的情况。

(1)出现解决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来到“海洋世界”的水上扮演馆,这时他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你们还能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吗?试一试!

课件出示:

在“海洋世界”的水上扮演馆中,观众的看台分成了12个区,每个区有58个座位,大约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人观看扮演?”

(2)解决问题,并找出合适的方法。

师:请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同学独立完成,再请做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来,并请他们介绍自身的方法,说明自身的理由。(请几位方法不同的同学,注意要会说出自身的理由。)…………

再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找到认为合理的方法。

小组派代表说明自身的选择,全班讨论出合适的方法。…………

(3)小结

师:我把同学们的意见整理了一下,意思就是在这里它只要求大家了解大概能容纳多少人,就要使结果尽量地接近准确值,所以同学们可以用把两个因数四舍五入的方法来估算。说得真有道理,我也同意你们的意见。

3研讨乘法估算的方法。

师:我们找到的估算方法有这么多,那你认为,乘法到底该怎样估算呢?

同学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在全班汇报。

(让同学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培养了同学分析问题、归纳方法的能力。)

小结:把同学们的意见归纳起来就是,估算时,一是要使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作准备的时候可以把因数估计大些,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使结果更接近准确值。一句话,就是估算方法有很多种,却没有固定的方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来到了游乐场。(出示图片)这些是游乐场局部的游玩项目,有摩天轮、极速风车、旋转木马······。

1、解决游玩中数学问题。

师:他们在游乐场中又碰到问题了,继续吗?

(1)必答题:摩天轮最大载重量4000千克,四年级同学平均体重是28千克,四年级104名同学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师:摩天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游乐项目,并从中选择一道数学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2)自选题。

A:旋转秋千一次可以乘坐48名游客(满坐),上午运行15次,上午玩旋转秋千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人?

B:玩超速风车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级104名同学,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

18×104≈20xx(元) 18×104≈2200(元)

20 100 20 110

2、解决返程的数学问题。

师:秋游活动即将结束,他们准备乘车返回学校,请同学们帮算一算: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路程是125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时,客车每小时行63千米,3小时能否返回学校。

(使同学能灵活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四、反馈小结

自我评价和小结。评价一下自身在这节课中的表示以和收获。

师: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掌握的数学知识也是多种多样的。当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时候,也是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实际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教学反思:本课从设计上体现“从同学动身,为同学的发展而预设”原则,课堂上充沛调动同学的自主参与和交流合作,在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整节课朴实、自然,时刻体现对同学发自于内心的关心和引导,突出的表示在以下方面:

1、找准同学的认知起点,放手让同学自主探究。我从同学的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动身,让同学“试一试”,独立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发现所找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并没有将本节课的观念强加给同学,而是尊重每一位同学的观念,让他们在互相的交流讨论中找到合适的方法,知道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2、引导同学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同学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我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感受他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改变自身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协助同学发展和深化对数学的认识。

3、整节课中,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同学通过解决问题、讲解问题、分析问题等方法,特别是协助同学自身形成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探索估算战略,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和估算意识。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遗憾之处:

1、是在同学对玩超速风车游戏时,四年级104名同学需要准备多少钱有争议时,有的同学说将18×104看作18×100来估算,得出的结论是钱不够;有的同学说将18×104看作20×100来估算,得出的结论却是能买到票。对此,我只是引导同学去找到正确的答案,却错过了一次进一步挖掘错误的原因,从而将知识引向深入的机会。

2、课前,我设想:在导言后告诉同学,我们秋游时,无论坐车还是玩游戏都要注意平安,对同学进行平安教育。但是课堂上忘记了。

乘法估算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近似数,能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学会一个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汇报各种数据。

2.学生汇报,老师选择数据进行板书。

3.分析以上这些数,看看它们在表达的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4.引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

(1) 选择板书中的一个准确数,(如518)说说它接近几百?

(2) 比较518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3) 518=500这样写行吗?为什么?自学课本。

(4) 教学“≈”号的读法和写法。

(5) 出示数,试写。

425 341 623 702 854 791

(6) 比较854和791与其他几个数和在取近似数时有什么不同?

(7) 观察讨论。

2.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

(1) 选择学生举例中的四位数,学生试练习。

(2) 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3.得出“四舍五入”法。

(1) 比较省略百位、千位后面尾数方法,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如果要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又该怎么办?

(3) 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它们的近似值。

(4) 做课本上的第一题。

4.学习“一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

自学为主。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2题。

2.估算一下,下面的结果对吗?

759×4=3206 312×6=1726

3.课本中的练习。

四、课堂。

五、作业

作业本p12

乘法估算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图片内容是:

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课本第70页例2主题图:三年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算式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申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用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乘法估算教案 篇5

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同学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让同学依照自身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别,采取不同的估算战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战略,并能运用自身的估算战略解决实际问题。

一、猜一猜

师:(电脑出示学校图)“同学们,谁了解我们学校多少啊!”

师:我们学校同学的人数有多少?(提供信息:大约是1700人,比1700人少)板书:1700

生1:1680师:少了生2:1695师:少了

生3:1699师:对并板书:16991700

师:我们学校的老师人数是多少?(提供信息:大约是70人,比70人多)

板书:70

生1:71师:少了生2:78师:多了

生3:75师;还是多了生4:73师:对

并板书:7370

师:我们的多功能教室的座位有多少个?(提供信息:大约是180个,比180个少)板书:180

生1:178师:多了生2:177师:真聪明

并板书:177180

师:我们学校的电脑有多少台?(提供信息:大约110台,比110台少)

板书:110

生1:109师:多了生2:105师:少了

生3:106师:你真棒!并板书:106110

师:这些数中1699、73、177、106是什么数?1700、70、180、110是什么数?那么它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生:准确数,近似数。约等号。分别写出约等号。

板书:1699≈170073≈70177≈180106≈110

师:约等号象什么啊?

生1:“约等号象波浪一样,等号是直直的两个短横。”

生2:“我觉得约等号象飘扬的国旗。”

生3:“我觉得约等号象是等号喝醉了酒一样,歪歪扭扭的。”

师:揭示课题,板书:乘法的估算

乘法估算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近似数,能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学会一个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汇报各种数据。

2.学生汇报,老师选择数据进行板书。

3.分析以上这些数,看看它们在表达的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4.引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

(1) 选择板书中的一个准确数,(如518)说说它接近几百?

(2) 比较518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3) 518=500这样写行吗?为什么?自学课本。

(4) 教学“≈”号的读法和写法。

(5) 出示数,试写。

425 341 623 702 854 791

(6) 比较854和791与其他几个数和在取近似数时有什么不同?

(7) 观察讨论。

2.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

(1) 选择学生举例中的四位数,学生试练习。

(2) 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3.得出“四舍五入”法。

(1) 比较省略百位、千位后面尾数方法,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如果要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又该怎么办?

(3) 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它们的近似值。

(4) 做课本上的.第一题。

4.学习“一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

自学为主。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2题。

2.估算一下,下面的结果对吗?

759×4=3206 312×6=1726

3.课本中的练习。

四、课堂。

五、作业

作业本p12

乘法估算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7练习十五1、2、3、4、5、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用幻灯片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题主题图:

“三年级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

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巩固练习。

1、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

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2、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

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五、作业设计

1、完成P73----1

先独立完成,写出过程,指名说一说

2、完成P73----2、3、4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列算式估算

3、完成P73----5

先不做,让学生说说每个小题怎么估算,统一方法后再算

4、完成P73----6

三个问题明确哪个问题是精算,哪个问题是估算,再让学生动手做]

六、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三年级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29×8≈240(元)

30×8=240(元)

答:带250元钱去够。

[教学反思]

这部分知识使学生发现有些问题用估算就可以解决,体会到了估算的价值。学生理解了要根据实际问题采用往大估、往小估的策略解决问题,学会了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应用。

乘法估算教案 篇8

教者:xx

单位:xx市师范附属小学校教龄:五年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五册乘法估算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习惯。

2.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验如何把握数的大致范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3.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难点: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合作精神。

五、课题研究在教学设计中的渗透:在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他带的钱够吗?”这个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并从中自己总结得出估算的方法。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数学王国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你们知道吗,怎样才能走进数学王国?首先,同学们让我们踏上口算这座通往数学王国的阶梯,迈出我们的第一步。

(二)练习:1.口算

30×7= 60×3= 24×7= 45×8= 15×3= 24×2= 400×3= 168×2=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529 763 8376 7540

(三)引出问题

大家还记得《海底总动员》里的那两条小丑鱼吗?你们喜欢他吗,今天这两个小家伙邀请同学们去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遨游,你们觉得怎么样?

那好,让我们出发吧!学生欢呼!

你们看,小鱼们来迎接我们了!

鱼妈妈有许多鱼宝宝,鱼妈妈很爱他的宝宝,可是他发现小鱼最近越来越胖,他决定去买几个篮球,让小鱼多运动运动,这样才健康嘛!

鱼妈妈来到了商店,看到有好多种篮球,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你们说他带的钱够吗?

学生发表意见

鱼妈妈,看见有一种篮球的价格签上写着大大的“惊爆价”你在商店里见过这3个字吗?

学生解释惊爆价

鱼妈妈决定要买这种篮球,这种篮球到底多少钱呢?你们想知道吗?告诉你们也可以,不过,老师可有条件的,当我给出单价,请你们马上估计出200元钱够不够买这样的3个篮球!如果你认为够,请你站起来!

(四)解决问题

学生判断并用行动和语言作出答案。

那请认为够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那请估算的最快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1)58×3=174(元)

174<200够

(2)50×3=150(元)

8×3=24(元)150+24比200元少。

(3)58≈60 60×3=180(元)

我们再来看这道题,就问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不够买3个篮球,这3种方法哪种你认为最适合?

明确:估算的方法可以多样,好的估算方法,首先要做到快,再力求更接近

准确值。

估算方法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呢?原则:

1、根据题中的要求

2、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选择

同学们可真聪明,要知道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时候要算出一些东西需要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的时候需要算出准确数。可有些时候不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数值,我们就可以算出大约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乘法的估算。(板书:乘法估算)

明确:估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中的多位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求近似数的式子中要写≈。

你能举个例子,我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乘法估算?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这时候鱼妈妈,又看见有一处柜台在宣传新产品,特别水下足球。新产品呀,鱼妈妈非常好奇,想感受一下高科技,可是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吗?这种水球推广优惠价是74元,你说鱼妈妈能买吗?

总结:74≈70,70×3=210(元)已经不够了,而且74≈70已经是少算钱了,那实际200元钱肯定不够。

(五)巩固练习:

练习1:小鱼听说妈妈给他们买篮球了,高兴的立刻全体集合迎接妈妈,小鱼们排成8排,每排站18条小鱼,大概来了多少条鱼宝宝呢?

练习2:

学年的同学知道咱们班的同学去了海底世界参观,他们也要去,老师们一研究,带大家去参观海洋馆吧,学年一共有12位老师,619名同学,成人票是28元,儿童票是9元,大约带多少钱去才够?请你帮老师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

(六)游戏操作

我们今天的遨游海底世界智慧王国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小鱼们要送给我们一份礼物,那礼物到底是什么呢?谜底需要大家自己去开动脑筋去寻找。

出示游戏用具,讲清要求,开始游戏。

结语:我们满载着收获要离开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你们相对鱼妈妈和

小鱼说些什么?谁想说,就站起来对他们说好了。他们在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