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2025/09/13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1

这个寒假,我得到了一本《三国演义》,看到它的封面,我就很想知道它里面的故事。首先,书的封面有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书是人类的记忆,因为在书里,包含着人类的历史,进化发展的过程,年代累积的知识与经验,也描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优美。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它主要写了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战争。其中的人物有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因为在草船借箭的故事中,他的聪明和机智让我觉得他很厉害。

故事的开始,因为马上要和曹操进行水上战争,可是弓箭的.数量不够了。周瑜便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不需要十天,三天就足够了。”并且他还立下了军令状,然后向刘备借了二十只船和一些草人。直到第三天,诸葛亮才有所动静,他把船开到曹军的领地,曹军用弓弩向船射箭,成千上万支的箭向船射去。此刻船上扎满了箭,曹军才知道被骗了。到了码头之后,每条船都有五六千支箭,就这样凑齐了十万支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打仗除了要有先进、充足的武器,还需要很多智慧。但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真的是神机妙算吗?不是,这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是长期学习积累的结果。再想想我自己,我在学习方面,平时的阅读不够投入,遇到好词好句的时候,记录也不够及时。看了诸葛亮的故事之后,我明白了学习积累的重要性。我以后要好好积累知识,学习要更加努力。

真正的智慧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2

仁义治国的刘备,忠义两全的关羽,勇猛鲁莽的张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奸诈多疑的曹操,年少有为但气量狭小的周瑜……合上《三国演义》,这些人物仍一一浮现在眼前,栩栩如生。

我最佩服的人物是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他被称为“智绝”,也就是聪明到极点的意思。《三国演义》中很多故事都讲述了他的智慧,什么气死周瑜啦,空城计啦……令人拍案叫绝。而我最喜欢“草船借箭”这个故事。

故事讲周瑜嫉妒诸葛亮料事如神,觉得留着是祸害,就想找借口杀了他。于是他以军中缺箭为由,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督造十万枝箭。这可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啊!谁知诸葛亮说三天就可以了。这让周瑜大吃一惊,心想诸葛亮这回死定了。于是他下令军士不给诸葛亮造箭的材料,百般刁难。读到这里,我不禁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怎么办呢?谁知诸葛亮并不着急,他找来鲁肃,跟他借二十条小船,六百名士兵,每条船两边扎上草人,就让鲁肃第三天跟他取箭了。读到这里我和鲁肃一样不知诸葛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诸葛亮什么动静都没有。到了第三天后半夜,诸葛亮派人请鲁肃上船一同去取箭。

这一夜大雾弥漫,雾越来越大,不一会儿,就罩住了江面,前后左右只见白茫茫的一片,将诸葛亮的草船全隐没了。诸葛亮指挥船队在雾气中慢慢靠近曹军水寨,然后叫二十条小船头朝东,尾向西一字排开,然后命士兵擂鼓呐喊。鲁肃吓得脸都白了。诸葛亮却命人摆上酒菜,说等雾散了就回去。

果不其然,曹兵在睡梦中忽听得鼓声震天,就急报曹操。曹操怕江上有伏兵,不敢轻易发兵攻打,只是命令水陆两寨一万多名弓箭手一齐向江上放箭。一时间,江上箭似飞蝗,全射在草人身上。不一会儿,二十条船的草人身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我恍然大悟,原来诸葛亮不是造箭,而是跟曹操借箭啊。

当诸葛亮扬声说“谢谢曹丞相的箭”时,曹操肯定气得脸都绿了吧;当周瑜看到曹操如期完成任务,也气得不行,却也无可奈何,只能不了了之。

我却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神机妙算,算准了第三天必有大雾;他善于读人,知道曹操必然不敢出兵。真是上知天时,下知人事,聪明绝顶啊!难怪人们一提到聪明,就想到了诸葛亮,诸葛亮也成了聪明的代名词。

我佩服诸葛亮的'聪明,但诸葛亮的聪明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这和他的勤学苦读,饱读书籍,积极开动脑筋是分不开的。难怪人们说脑袋瓜子越用越灵光。想想我自己,常常偷懒,怕动脑筋。上课时,总想等其他同学想出答案,自己从来不举手;遇到问题,总是自己先不动脑筋,张口就向妈妈求救。再这样下去,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傻傻的我。合上书时,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多动脑,勤思考,争取成为同学中的新诸葛。

真感谢《三国演义》,让我在欣赏这么精彩的故事的同时,还明白了很多道理。《三国演义》真是我的良师益友啊!

《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3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的。像汉室刘蝉,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笑逐言开)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

他凝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二十六岁。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当我们羡慕地看着别人成功时,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艰辛。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本篇小说主要从黄巾起义,终于到了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

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病逝于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其次是我最佩服的人,他就守羽,字云长,全称关云长,他是刘备的结拜兄弟,英勇善战,他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是军中猛虎,他手持青龙偃月刀,可谓是血性男儿,铁血精英,义字当头啊!关羽对刘备忠心无二。即使曹操给了他很多的好处,但他只认兄弟情义,坚决要回去。

从这本名著的时候我还收集了许多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董卓进京——来者不善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阿斗的江山——白送"。

我要学习诸葛亮的忠心耿耿,关羽的英勇忠义,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鲁肃的思度宏远,孙权的名事理、辨忠奸……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4

中国人在评论曹操、刘备以及另外一位君主孙权的时候,总喜欢使用天时地利人和(RightTiming,RightPlace,Rightpeople)来形容各自的风格。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则被公认是笼络人心的高手。他的团队几乎荟萃了同时代的精英人物,除去诸葛亮,还短时间拥有智商与诸葛亮不相上下的徐庶、庞统,这几位都是军队参谋长人选。

除此之外,刘备还拥有非常擅长决斗的五位骑士,号称“五虎上将”(FiveTiger-likeGenerals),其中前两个骑士关羽、张飞一开始就和刘备创建兄弟会,另一个叫赵云也加入了刘备的兄弟会。兄弟会是中国古老的一项传统,任意数量的人可以通过“结拜”的仪式加入,并宣誓对其他成员保持永恒的忠诚。尽管在法律上这种关系并不被承认,但却可以得到绝大多数民众的认同。

“五虎上将”的前四名成员毫无争议,除了关张赵,马超也是一名擅长决斗的骑士,还差一点杀了曹操。但一些朋友却坚持认为第五名成员是魏延而非黄忠,他们宣称黄忠的年纪太老了,也许能够胜任一位决斗导师,可能他还非常擅长弓箭一类暗器,但绝不适合成为五虎将的成员。反复查考资料,并分别咨询了几名互无关联的华裔人士,他们一致认为黄忠才是第五名成员,魏延不过是一名怀有野心的战争狂罢了。

刘备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一个同性恋者,这是一个广泛的误解,但他对男性的关怀确实胜过对女性。刘备和曹操的表现完全不同:在曹操对女人——尤其是其他人的妻子——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时,刘备却极少去关心自己的妻子。

他有三名妻子,其中一名还是吴国皇帝孙权的妹妹。但刘备的每一次战败溃逃,都将自己的妻子抛下自己先战略撤退,直到富有骑士精神的敌人把她们交还给刘备。

当他的第三名妻子——也就是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企图逃回吴国的时候,他只是简单地要求将自己的儿子留下,放任自己的妻子私奔;甚至在有些时候,他的儿子也显得不那么重要。在长坂坡的大撤退中,赵云将他的儿子刘禅救回到大本营,刘备却把无辜的.婴儿摔在地上,说这不值得用我骑士的性命去交换。

与刘备对妻子儿子漠不关心的态度相对照,他对兄弟却十分关心,当他的兄弟关羽被背叛联盟的吴国杀死后,他的反应是狂暴的,“潜伏的恐龙”(诸葛亮)也无法说服他。他不惜动员蜀国的全部兵力去惩罚吴国,这一灾难性的决策导致蜀国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顺带一提的是,五虎上将中有三个人死在了这一事件中。

这位君主在临死前变成了一位哲学家,说了许多富有哲学性的话,却对自己的失败只字未提。“潜伏的恐龙”诸葛亮担任摄政大臣,并把这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维持到了四十年后。

关于这名与曹操、刘备齐名的君主,值得一提的话题并不多。当曹操和刘备在为各自目标奋斗不已的时候,孙权却似乎在混日子——吴国实际上是他的父亲与哥哥的产业,他只是顺理成章地继承下来罢了。

需要重视的是他的“青训营”,不仅不似皇马、曼联那么低效,还几乎达到巴萨的高度,出产了像吕蒙、陆逊、陆抗这样的年轻优秀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潘璋、马忠,这是孙权“青训营”培养的可以逮住关羽的新一代骑士。

根据历史记录,孙权的相貌和他的家族完全不同,绿色眼珠、紫色胡须,这样的生理特征很容易让人怀疑他血统的纯粹性。考虑到那时候中国与中亚地区已经具有广泛的接触,我们不能排除孙坚的一名宠妃来自波斯帝国的可能性。

毫无疑问在中国,异国血统并非一件不能被皇室接受的事,所以孙权的登基没有受到任何种族主义者的干扰。更何况中国人很喜欢生个儿子长成混血儿的模样,是否长得像父亲不重要,他们喜欢儿子长得另类一些。

中国人非常喜欢孙权,中国宋代一个诗人,同时也是填写歌词的能手,写过一段歌词说:“我们生个儿子一定要像孙仲谋”(辛弃疾“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就是孙权,中国人如果不喜欢父亲改的名字,到十八岁就可以自己改一个名字。孙权自己改的名字就是“仲谋”,这其实是一个人,就是吴国皇帝孙权。

孙权是三国时期统治时间最长的君主,他除了在早期遭受过曹操和刘备的两次威胁之外,其他时间都一帆风顺。孙权运气极好,可能也是中国人喜欢他的原因。

《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一词出自《三国演义》,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曹操,孙权,刘备的英雄人物风云再起,纷争不断,生动地描写的蜀魏吴三国之间政治和军事的冲突和最终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涿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中前期刘备和曹操之间相互征战,中后期司马懿和诸葛亮斗智斗勇。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这幅画卷里既有鼓角争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纷争,同时也有情意深长的友情。

这本书人物个性鲜明,令人难忘。有求贤若渴的曹操,气量狭小的周瑜,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仁德善良的刘备,乐不思蜀的刘禅,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鲁肃,忠心耿耿的赵云,义薄云天的关羽等。我最欣赏的人物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诸葛亮出山前三分定天下,出山后连用三把大火,挫动曹军的'锐气。分别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其中火烧赤壁更是使得曹军大败。他能言善辩,曾在江东舌战群儒,让孙权派兵救刘备。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更显得他神机妙算。连周瑜都输他一筹,他洞悉敌友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上演空城计,退了司马懿五十万大兵。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一心一意操劳蜀国大小事宜,他六出祁山想尽快收复中原却不幸在五丈原逝世诸葛亮一生可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我最佩服的人物是仁德的刘备。他三顾茅庐不顾兄弟的劝告执意进山三请诸葛亮可见他礼贤下士。他宁每日步行十里也不弃百姓于不顾,可见他的仁义。也正因为刘备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君主,才能让许多贤才为他所用。《三国演义》这本书有许多精彩的内容,如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张飞长板坡吼退曹军,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等。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做事前要思考清楚要考虑这件事带来的后果在学习上不能骄傲自满因为骄兵必败,我们应该像诸葛亮一样,心胸宽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以上是我读《三国演义》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