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习作5的教案

2025/09/16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习作5的教案(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习作5的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身边事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2.运用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逐步养成查阅资料、观察事物的习惯。

3.在训练过程中,学习将查询的资料与观察所得整理成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将查得的资料,有选择地、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金秋时节,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五彩纷呈的菊花把秋天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姿,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要去参观菊展,漫步在菊花的海洋中,看着千姿百态的菊花争奇斗艳,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菊花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卉。令我们自豪的是,菊花的故乡就在我们中国。今天,我们好好地了解一下菊花,写一写菊花。

二.组织讨论,明确写法

1.自由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

2.同桌讨论交流:本次习作要写什么?怎样才能写好这篇作文?

3.师引导学生归纳写作要求:

(1)查阅资料,弄清菊花原产于哪个国家,人们根据花瓣、花型把它分成多少类、多少型?你认识几种菊花?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的花瓣、花型有什么特点?

(2)按上面问题的顺序写。

(3)选择自己熟悉的菊花写,要有详有略。

三.指导观察图片

1.出示银针、苍龙爪;狮子须、紫矛、金绣球、鸳鸯菊等几种菊花图片。

2.观察思考: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和姿态怎样?

3.同学们还认识哪些菊花,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

四.交流查阅资料情况。

1.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哪些关于菊花的知识?

2.阅读。教师将关于菊花的参考资料印发给学生阅读。

菊花,原产于中国,是中国传统栽培名花之一。传至国外后用为世界著名花卉。菊花以扦插繁殖为主,亦可嫁接,育种可用种子繁殖。菊花的品种多达数千种。1982年中国菊花学术讨论会将菊花分为5类30型,5类即平瓣类、匙瓣类、管瓣型、球类、畸瓣类和桂瓣类。花型也多种多样,有宽带型、荷花型、莲花型、松针型、垂丝型等。

3.讨论。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菊花的哪些知识?

五、练习说话

1.按问题的顺序,说说你对菊花的了解。

2.同桌互说。

3.指名学生说,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说好菊花瓣、花型的特点。

六、学生写稿,教师巡回辅导,指导学生准确用词

七、评讲

1.指名学生谈自己的习作,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并给予评点。

2.学生对照习作要求,修改习作。

八、誊写

板书设计:

习作5

查阅资料

按顺序写

有详有略

文献摘录:

菊花,原产于中国,是中国传统栽培名花之一。传至国外后用为世界著名花卉。菊花以扦插繁殖为主,亦可嫁接,育种可用种子繁殖。菊花的品种多达数千种。1982年中国菊花学术讨论会将菊花分为5类30型,5类即平瓣类、匙瓣类、管瓣型、球类、畸瓣类和桂瓣类。花型也多种多样,有宽带型、荷花型、莲花型、松针型、垂丝型等。

习作5的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知道写自述的形式然后准确、生动地写下来。

2、能按要求有目的、有侧重地了解一个事物的有关内容,抓住事物物特色。

3、学习“例文”写作方法,介绍自己所熟悉的事物,突出主要特点,具体生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抓住事物的有关内容特点

难点:介绍有顺序,具体生动

三、 教前准备

思考自己平时较为熟悉什么事物,进一步观察了解它搜集有关此类事物的可用词语

四、教学过程

1、自渎写作要求(自述的形式,做到具体生动)

师:我们来看一看例文是怎样的形式,怎样才能象文章那样写具体生动?

2、自读思考:

(1) 例文写了什么?你知道什么叫自述了吗?

(2) 为了把自己的情况情况介绍清楚,抓住了哪些方面?

学生自渎例文,勾画,批注

3、 交流总结:自述就是把自己当成要写的事物介绍……写具体要作到介绍时有一定顺序,有重点选择一些方面……写生动要……

4、既然词语优美可以使文章生动,那么,你为自己准备写的事物搜集了哪些好词语呢?

5、学生交流词语——写作

习作5的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柿子》,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的特点来写柿字的。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对照例文,领会作者怎样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把一种植物写得形象、逼真的方法。

3.按"作文"的要求,认真观察菊花,抓住特点,由述而作,仿照例文的叙述顺序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抓住植物特点描写植物。

2.学会打比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是多姿多彩的季节,柿子红了,菊花开了,这些美丽的植物把祖国大地装点的五彩斑斓。同学们想不想用我们手中的笔来描绘这大自然的美丽景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作文6《柿子》,并仿照《柿子》的写法写《菊花》。

二、初读例文

1.自由轻声读"例文",要读通读顺。

2.仔细默读"例文",思考:这篇例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3.指名分别读两个自然段。

讨论小结:这篇例文先写了柿子树叶子,后写了果实。

三、细读例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各自读、思考:深秋,柿子树的叶子有什么变化?

(映示灯片:叶子红了。叶子落了)

(2)作者怎样写柿子树叶子的变化的,再读第二、三句话。

(3)讨论小结:要学习作者抓准特点的写作方法。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各自读、思考: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怎样写的?

(2)读后讨论:作者先写柿子的形状。(第一句),再写柿子的颜色,且把柿子比成小灯笼。(第二句),最后一句把柿子比成亲密的朋友,很形象。

(3)小结:学习例文的写作顺序:先写形状后写颜色。还要学会展开联想打比方,把事物写形象。

四、讨论明法。

1.轻声读"习作要点讨论"。联系"例文"思考讨论:怎样才能写好一种植物。

a.按照一定顺序b.抓特点c.打比方

2.齐读"习作要点讨论"。

五、摹仿起步。

(一)明确"作业"要求。

(二)仿照《柿子》的写法指导说写《菊花》。

1.前几天,我们到公园去看了菊花,菊花的颜色可真多,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词语说一说。

2.自由练说。

3.(灯片映示)句式练习:深秋,公园里的菊花(),有(),有(),有(),还有()……其中,我最喜欢()。

4.出示实物(几盆菊花)

5.指导观察白菊花。

(1)花瓣是什么颜色,花蕊是什么颜色?

(2)远看像什么?请你打个比方说明形状。

(3)仔细看花瓣是什么形状,像什么?

(4)连起来说说这朵白菊花。

6.指导观察白菊花的叶子。

红花还要绿叶衬,白花也得绿叶衬。请仔细观察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像什么?

(1)同位讨论。

(2)指名说:墨绿色的叶子像张开的手掌。

7.连起来说说白菊花的花,叶。

8.引导学生观察其它几盆菊花:你喜欢哪盆菊花就请你仔细观察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9.各自练说,指名说。可以展开联想夸夸菊花。

10.四人小组交流,你准备怎样写这篇作文。

11.指名说,教师随机指导。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总结:

"例文",并仿照"例文"写了《菊花》,同学们请记住要想写好植物首先得仔细观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植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为了使文章形象生动我们还要学会打比方。

板书设计:

作文6

柿子抓特点形状颜色

菊花打比方

习作5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看清四幅神情各异的画面,展开想象的彩翼,感受它们分别表示的内心情感

2.回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体验当时的情感:或喜或忧,或伤心或气愤,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

3.写出这件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题目由自己来定,可为自己的作文配上合适的表情插图。

教学重点:

回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体验当时的情感:或喜或忧,或伤心或气愤,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并写出这件亲身经历的事。

教学难点:

写出这件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诱发创作热情

1.老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人物脸及五宫,讨论概括人物表情:喜、怒、哀、乐。

2.学生纷纷上台把准备好的照片或日记、图片等张贴到相关的表情下面。

二、积极体验,调动情绪情感

1.谈话:人们常说,喜形于色。我们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被表扬了,满足了愿望,而感到开心;遇到不平,受委屈了,感到愤怒;考试成绩不理想,好朋友不理你了,感到伤心、难受

2.看照片,交流。看看照片上,某同学笑得多欢啊!问:你为什么这样高兴啊?

这是某同学被抓拍的照片。问:你为什么愁眉不展地坐在那儿,一动不动?

三、交流倾诉,表达内心体验

1.小组合作,交流各自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组员讨论事情是否真实,感情是否真挚。

3.小组代表上台来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四、激情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各自回忆,提笔写作。

五、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作动机

1.把优秀作文布置到他的图片旁,并给予奖励。

2.要求学生为自己的作文添画表情插图。

六、评讲作文

1、指名读习作。

2、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板书设计:

习作5

喜、怒、哀、乐。

习作5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要求,采用“ 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重点:

读懂例文,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领会本次习作要求,采用“ 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闹钟。

2、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小闹钟在说话。)说的是什么?

3.揭题:自述(自己述说自己的事情)。

二、听读

1.听一听:朗读。

2.议一议。听了,讨论:闹钟的自述与我们平时介绍闹钟的有什么不一样?

3.说一说:自愿上台交流。

教师提示:要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这一事物,用第一人称来介绍它的特点,使读者感到很有趣。

4.评一评。你觉得《小闹钟》这好在哪儿?

5.品读《小溪流的自述》,用笔画出写得好的词句,说说好在哪儿?

三、练写自述

1.启发谈话,开拓选材思路。

2、独立选材,分组互议。

出示题目《 的自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印象补充题目,然后分组讨论、交流。

3、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4、修改评议。

板书设计:

的自述

要求: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习作5的教案 篇6

学生的基本步骤包括审题、确定中心、选材、组织材料、编提纲、拟稿、修改、誊清几个环节。

一、审文题明确要求

1、审清习作的体裁:说明文

2、审清题眼:产品(农副产品、工业产品、食品和工艺品等)

3、审清范围:家乡的

4、审清题目要求:介绍家乡的产品,要先介绍它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

二、定中心搜集资料

问人、查资料、上(资料要尽可能翔实)

三、按要求素材

资料的价值在于根据的需要从中选择有用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要想把这说明文写生动,有时候光按部就班的介绍产品的特征、价值或用途是不够的。所以,如果有关于产品的一些传说或者故事,我们能把它们巧妙地引入到我们的习作中的话,习作写出来就生动具体了。因此,对于此类资料我们不能轻易舍弃。

四、读例文借鉴写法

这一次习作,从体裁上说,是一说明文。说明文的讲究说明方法的运用。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这么多的说明方法,我们不需要全部都用,但也不能通只用一种说明方法。我们也不能为了用说明方法而用说明方法。方法的选择必须恰当有效。

此外,因为所的家乡产品不相同,在介绍的过程中也会有所区别,不能“自古华山一条道”。比如介绍家乡的一种水果和介绍家乡的一种工艺品,在介绍过程中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水果要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它的营养价值或者用途,另外,这种水果的种植、习性特点等等都是可以介绍的内容。如果要介绍家乡的一种工艺品,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这种工艺品的历史渊源,以及它的制造工艺,材料选择等角度进行介绍。

五、列提纲即兴练说

六、生拟稿教师指导

七、细修改誊抄文稿

习作5的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

2.说出对自己名字的看法,学会交际与沟通。

3.在交际的基础上写出真情实感。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交际自己的看法。口头表达训练从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研究的快乐,培养学生交际与沟通的兴趣。

重难点:

学生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学会交际。从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法与学法:引导、点拨、讨论、交流。

第一课时

一、导言引入。

二、以教材为依托,创设写作情境。

1.我们学过的课文都是哪些作家写的?说说他们的名字。

2.你知道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那些人物?说说他们的名字。

3.你还知道哪些人的名字?

4.这些人的名字当中,你知道谁的名字的来历。

三、以说话为基础,激发写作的欲望。

1.说说你叫什么名字?是谁给取的?为什么给你这个名字?它有哪些特殊的含义?

大家好,我是(),在字典里,我的名字中的()字的含义是()。通过调查,我了解到我的父母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知道了这个名字的含义,我感到()。

2.根据上述,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名字的来历。

3.指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说清楚了没有?说得有趣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学生自主习作。

一、回顾上节课练说的思路

二、范例引路

三、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请写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讲评习作,培养学生养成自主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一、教师总评本次习作的情况。

二、品读欣赏。

课件出示本次习作中比较优秀的作品或优秀的句段,请同学们欣赏,看看哪些地方写得情真意切,富有趣味,哪些地方尚存不足,需要修改。

三、作文医院。

出示本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的句子,片断,请学生修改。

四、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说说自己的这篇习作有哪些地方自己最为满意,最有创意,体验作文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五、誊写作文。

习作5的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观察生活,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按一定的顺序具体描写事物的变化

3、根据习作的内容自拟题目

重点难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阅读导入

1、学生阅读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文学作品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交流阅读感悟

二、教师指导

1、指导拟题

A、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语句做题目。

B、用标明主题的语句做题目。

C、用文章中记叙的主要人物或事物的名字做题目。

2、指导审题

A、学生认真阅读习作提示,想想本次的习作提示,有什么具体要求。

B、本次的习作主题:人类的现代生活,从衣食住行交往方式等方面选择一个内容。

3、指导选材

A、让学生互相启发,广开思路。

B、从衣食住行交往方式等方面归纳。

C、学生自由选择,独自构思。

4、习作指导

A、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连句成段。

可以按时间推移的自然顺序为主线连句成段,安排段落层次。

可以按照方位、处所转换的顺序来记叙,连句成段。

B、可以运用对比,把同一事物的新旧两个方面对比。

C、注意写具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习作

2.修改完善习作

一、学习构思,完成习作初稿

1、拟写题目

2、选择材料

3、确定说明顺序,运用说明方法

二、学生交流习作初稿

1、学生朗读习作

2、学生欣赏习作:好在哪?不好在哪?

3、提出修改建议

三、学生修改习作

1、对照欣赏自己的习作,找出精彩的地方,不足之处

2、进行修改

3、小组内评议

四、誊文

习作5的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柿子》,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的特点来写柿字的。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对照例文,领会作者怎样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把一种植物写得形象、逼真的方法。

3.按"作文"的要求,认真观察菊花,抓住特点,由述而作,仿照例文的叙述顺序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抓住植物特点描写植物。

2.学会打比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是多姿多彩的季节,柿子红了,菊花开了,这些美丽的植物把祖国大地装点的五彩斑斓。同学们想不想用我们手中的笔来描绘这大自然的美丽景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作文6《柿子》,并仿照《柿子》的写法写《菊花》。

二、初读例文

1.自由轻声读"例文",要读通读顺。

2.仔细默读"例文",思考:这篇例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3.指名分别读两个自然段。

讨论小结:这篇例文先写了柿子树叶子,后写了果实。

三、细读例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各自读、思考:深秋,柿子树的叶子有什么变化?

(映示灯片:叶子红了。叶子落了)

(2)作者怎样写柿子树叶子的变化的,再读第二、三句话。

(3)讨论小结:要学习作者抓准特点的写作方法。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各自读、思考: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怎样写的?

(2)读后讨论:作者先写柿子的形状。(第一句),再写柿子的颜色,且把柿子比成小灯笼。(第二句),最后一句把柿子比成亲密的朋友,很形象。

(3)小结:学习例文的写作顺序:先写形状后写颜色。还要学会展开联想打比方,把事物写形象。

四、讨论明法。

1.轻声读"习作要点讨论"。联系"例文"思考讨论:怎样才能写好一种植物。

a.按照一定顺序b.抓特点c.打比方

2.齐读"习作要点讨论"。

五、摹仿起步。

(一)明确"作业"要求。

(二)仿照《柿子》的写法指导说写《菊花》。

1.前几天,我们到公园去看了菊花,菊花的颜色可真多,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词语说一说。

2.自由练说。

3.(灯片映示)句式练习:深秋,公园里的菊花(),有(),有(),有(),还有()……其中,我最喜欢()。

4.出示实物(几盆菊花)

5.指导观察白菊花。

(1)花瓣是什么颜色,花蕊是什么颜色?

(2)远看像什么?请你打个比方说明形状。

(3)仔细看花瓣是什么形状,像什么?

(4)连起来说说这朵白菊花。

6.指导观察白菊花的叶子。

红花还要绿叶衬,白花也得绿叶衬。请仔细观察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像什么?

(1)同位讨论。

(2)指名说:墨绿色的叶子像张开的手掌。

7.连起来说说白菊花的花,叶。

8.引导学生观察其它几盆菊花:你喜欢哪盆菊花就请你仔细观察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9.各自练说,指名说。可以展开联想夸夸菊花。

10.四人小组交流,你准备怎样写这篇作文。

11.指名说,教师随机指导。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总结:

"例文",并仿照"例文"写了《菊花》,同学们请记住要想写好植物首先得仔细观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植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为了使文章形象生动我们还要学会打比方。

板书设计:

作文6

柿子抓特点形状颜色

菊花打比方

习作5的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流行地区和民间习俗。

(2)能根据内容或需要,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能选择和组合有关材料,写成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的短文。

教学重点:

自拟作文题,并能有条理、有中心的根据所筛选的材料进行练习。

教学难点:

明白如何筛选材料。教学用具:

小黑板、有关端午节的材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写作

(1)小朋友们,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们,同时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灿烂的文明,其中包括许多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它们形式多样,凝聚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丰富朴实的真挚情感。

(1)产生学习的兴趣

(2)小朋友,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呀?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板书:名称、来历、内容、特色)

(3)小朋友,这里是胡瑞芝同学找来的 端午节的资料,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了解了解资料上所介绍的内容,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请把你比较感兴趣的

资料多读几遍,想想有没有补充。

(4)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每个小组里都有八张卡片,请小朋友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它们排排队。可以参照这个板书。

(5)小朋友,有一位外国友人对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很感兴趣,不知道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很骄傲地把端午节介绍给他呢?

(6)写——说说端午节:请小朋友把刚才介绍给外国朋友的话写下来,留给更多的外国朋友看,好吗?

(2)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介绍自己的节日以及相关内容,把自己所了解的节日以及这个节日的来历呀,形式呀,有些什么特色呀,说给大家听听。

(3)阅读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4)学生汇报排好的资料,指名读读

(5)先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

再指名说

(6)学生写草稿

(二)修改誊写

(1)自主修改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语句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2)相互修改

①交流习作,师生评议:挑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习作各一篇。

②朗读习作: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③评价习作:学生自评,师生评价,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引导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3)誊写作文

学生读文章修改作文。

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桌听,征求别人的意见;朗读文章;学生朗读习作,其他学生认真听,并说一说修改意见;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认真誊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