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我的小手》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小班《我的小手》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小班《我的小手》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小班孩子年龄比较小,在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宠着他们,使他们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通过此次活动,要让幼儿知道其实他们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让他们亲手从活动中体验小手的能干,并且懂得要爱护小手及其保护小手的简单方法。
一、活动目标:
1、愿意从事操作活动,体验小手的能干。
2、懂得爱护小手的简单方法。
3、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小猫手偶一个,饼干桶一个。(桶里一个包,包里有糖果。)
2、操作材料:雪花插塑积木、穿珠、扣纽扣、橡皮泥、叠衣服。
3、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以小猫来做客的情境导入活动。
出示小猫:今天小猫来我们小二班做客了。
2、幼儿尝试做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知道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1)小猫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一组桌上放没叠好的衣服,一组放雪花插塑积木,一组放穿珠,一组放扣纽扣、一组放橡皮泥。)
(2)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3)你刚才做了什么事情?是用什么做的?(请幼儿说说,并用“我用小手......”的句式说完整的话。)
3、拓展话题。
幼儿讨论: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会搭积木,会捏泥,会穿珠……你的小手还会做什么呀?
4、小手的'舞蹈《小手爬》。
我们的小手除了会做事情,它还会跳舞呢!我们听着音乐,让我们的小手一起来跳舞吧!
5、讨论:我们有双能干的手,应该如何保护?
6、品尝礼物,自己动手撕。
请幼儿自己动手撕糖纸,并且一边撕一边说“我用小手撕撕撕。”
小班《我的小手》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手印画是小孩子喜欢的一种绘画活动。我采用描画手印和印染手印活动,让幼儿体验不同的绘画方法带来的乐趣,同时通过描手印训练幼儿小手的控制能力。从中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手,知道自己的小手会做很多事情并爱自己的小手。
活动目标
1、认识小手,知道手各部位的名称。
2、引导幼儿了解手的作用。
3、学习按手轮廓描手印画和印染手印的方法,知道绘画有多种形式,体验不同方法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幼儿喜欢手印画,并知道手的作用。
教学难点:
在按轮廓描手印中训练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1. 图画纸若干张。
2. 油画棒若干支(至少与幼儿人数相等)。
3. 几盘已调好的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和幼儿一起背诵儿歌《我的小手》。
二、 引导幼儿画小手(即添画小手轮廓)
1. 认识小手的形状(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说出小手像什么)。
2. .老师指导幼儿认识手各部位的名称。
3. 画小手:教师示范将左手放在图画纸上,手指张开,右手用油画棒沿着左手手掌及手指画一圈。(教师示范的'时候强调左手放在图画纸上不能随便移动,画的时候一定要沿着手指边沿画,达到训练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4. 幼儿照着这样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幼儿。
三、小手的作用
1. 老师提问:“我们的小手真能干,会画小手,想想手还能干些什么呢?”
2. 教师抽幼儿讲自己的小手会做的事。(写字、洗衣服、洗碗、拿东西、擦桌子等。)
3. 老师告诉幼儿我们的手会做那么的事情,一定要爱自己的手,保护好自己的手。
四、 手印画
1. 教师:“我们画画的时候,小手除了能握笔画画,还能怎么画呢?你们看看,老师的手还能用另外一种方法来画我们的小手。”
2. 老师示范手印画:先把一只手的手掌和手指蘸上已调好的水粉颜料,然后把手指张开,按在空白的图画上,完整的手印画就印好了。
3. 幼儿按老师教的方法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注意保持衣服的干净,不要将颜料弄在自己的身上或其它地方了。
4. 幼儿欣赏自己的手印画,体验手印画的乐趣,根据自己的手印来比较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五、 结束活动
1. 教师依次帮助幼儿洗手,擦掉桌子上的水粉颜料,共同和幼儿清理教室里废画纸丢放在垃圾桶里。
2. 教师评价,挂出幼儿作品展览,幼儿欣赏。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活动气氛热烈,小班幼儿对小手轮廓描画和手印印染兴趣浓厚,情绪高涨。
不足处:在活动过程中,有少数几个幼儿没有注意保持衣服的干净及环境的卫生。在教学时,对个别不敢于动手操作的幼儿应更细致的指导。
小班《我的小手》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手的用途,让幼儿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手的部位和名称;(2)体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具:
白纸、广告颜料、抹布、手的图片。
(2)学具:
白纸、广告颜料、抹布。
三、活动过程:
导入
(1)猜谜语引入《我有一双小小手》。提问:"十个好朋友,你有我也有。五个在左,五个在右。只会干活,不会开口。是什么呢"?重点指导幼儿知道自己的小手名称。Ⅱ第一次操作
(2)认识自己的手,了解手的部位和名称。提问:"小朋友的手是什么样子的?哪儿是手心?哪儿是手背?哪儿是手指和手指甲?你有几只手?每只手有几个手指头?各叫什么名字?"重点指导幼儿边观察自己的手边说出手的部位和名称。Ⅲ分享经验
(3)介绍交流,说说手的用途。提问:"你的小手能干些什么事情?"重点指导幼儿说说自己手的.用途。Ⅳ再次操作
(4)学习儿歌,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问:"什么事情你能自己做?"重点指导幼儿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四、活动延伸
印手印画,用手掌黏上广告颜料,将手印印在纸上。
小班《我的小手》教案 篇4
小班《我的小手》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我的小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我的小手》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美术活动有兴趣。
2、学习描画自己的手。
活动准备:
1、幼儿对手的形状及手的各部分名称已有初步的了解。
2、幼儿人手一支记号笔或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1、请幼儿猜谜语:“一棵树,五个叉,不长叶,不开花。在你的身上找一找,看谁最早猜出它。”
2、引导幼儿讨论小手有什么用,教师简单小结:小手会帮助我们吃饭时拿勺子,会拍球,会画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把这能干的'小手画下来。
二、描画小手。
1、鼓励幼儿伸出小手,讨论怎样把自己的小手画下来。
2、教师用描画的办法示范:把左手放在纸上。右手拿笔,从手腕处开始画,顺着手掌的轮廓描画。
3、幼儿学习用描画的方法画下自己的小手。
三、展览作品。
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
小班《我的小手》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喜欢用纸箱做游戏,感受角色扮演的乐趣。
2、尝试探索纸箱的新玩法。
活动准备:
纸箱若干(与幼儿数量等同)、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活动场地
出示纸箱说说它的用途。(激趣导入,自然过渡到游戏环节)
二、游戏“纸箱变变变”
(充分体验纸箱多变的玩法,感受角色扮演的乐趣,为下一步自由探索积累经验)
1、纸箱变龟壳,做小乌龟盔甲的游戏。
(锻炼“爬”的技能,知道乌龟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师语言:
1)纸箱变变变,小朋友们仔细看!纸箱站站站,绿色花瓣向上看,轻轻转身慢慢蹲,就像衣服身上穿。看看变成了谁?
2)好玩吗?小朋友想来做这个小乌龟的游戏吗?请小朋友每人去拿一个纸箱,我们一起做游戏。
2、纸箱变蛋壳,做小鸡出壳的`游戏。(体验躲藏的快乐,能模仿小鸡的动作)
教师语言:
纸箱变变变,小朋友们仔细看!纸箱放放好,小手要把箱扶牢,小腿轻轻抬慢慢走进来,小心蹲下身快快藏起来!
3、纸箱变汽车,做小司机开汽车的游戏。(在游戏的同时了解简单的交通秩序)
教师语言:
纸箱变变变,小朋友们仔细看!笛笛变成什么了?小司机开车的时候要注意交通安全,红灯停绿灯行,一辆跟着一辆走。准备好出发了!
三、尝试探索纸箱的新玩法,自然结束活动。
教师语言:
纸箱变变变,还能变成什么呢?请小朋友自己跟纸箱玩一玩,看看你能把它变成什么!
小班《我的小手》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小手,知道手各部位的名称。
情感目标:引导小学生们了解手的作用。
技能目标:学习按手轮廓描手印画和印染手印的方法,知道绘画有多种形式,体验不同方法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小学生们喜欢手印画,并知道手的作用。
教学难点:在按轮廓描手印中训练小学生们手的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画纸若干张。
2.油画棒若干支(至少与小学生们人数相等)。
3.几盘已调好的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和小学生们一起背诵儿歌《我的小手》。
二、引导小学生们画小手(即添画小手轮廓)
1.认识小手的形状(让小学生们自由发挥想象说出小手像什么)。
2..老师指导小学生们认识手各部位的名称。
3.画小手:教师示范将左手放在图画纸上,手指张开,右手用油画棒沿着左手手掌及手指画一圈。(教师示范的时候强调左手放在图画纸上不能随便移动,画的时候一定要沿着手指边沿画,达到训练小学生们手的控制能力。)
4.小学生们照着这样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小学生们。
三、小手的作用
1.老师提问:“我们的小手真能干,会画小手,想想手还能干些什么呢?”
2.教师抽小学生们讲自己的小手会做的事。(写字、洗衣服、洗碗、拿东西、擦桌子等。)
3.老师告诉小学生们我们的手会做那么的事情,一定要爱自己的'手,保护好自己的手。
四、手印画
1.教师:“我们画画的时候,小手除了能握笔画画,还能怎么画呢?你们看看,老师的手还能用另外一种方法来画我们的小手。”
2.老师示范手印画:先把一只手的手掌和手指蘸上已调好的水粉颜料,然后把手指张开,按在空白的图画上,完整的手印画就印好了。
3.小学生们按老师教的方法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小学生们注意保持衣服的干净,不要将颜料弄在自己的身上或其它地方了。
4.小学生们欣赏自己的手印画,体验手印画的乐趣,根据自己的手印来比较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五、结束活动
1.教师依次帮助小学生们洗手,擦掉桌子上的水粉颜料,共同和小学生们清理教室里废画纸丢放在垃圾桶里。
2.教师评价,挂出小学生们作品展览,小学生们欣赏。
小班《我的小手》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一次欣赏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时,孩子们说:“我的小手会穿衣。”“我的小手会洗脸。”……孩子们有这样的热情和愿望,但还做的不是很好。在家长的调查问卷统计中可以看出:孩子的许多事情都是家长包办代替的。我们开展“我有一双小小手”的主题活动,使幼儿知道自己的小手本领很大,能做许多的事情,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对自己的手充满自信,并且充满激情地运用自己的巧巧手。同时,还结合安全领域,引导孩子保护自己的手。
本次活动设计由来是幼儿经常在生活中不小心将自己的'手碰伤,然后难受的或害怕的告诉成人自己的手破了,教师从幼儿生活中寻找教育内容,鼓励孩子爱护自己的小手,保护自己的小手。
活动目标:
1、知道爱护小手,不玩尖利的东西。
2、知道手划破后简单的处理和保护方法。
活动准备:
手受伤的小熊玩具
重点难点:
知道哪些东西尖利不能玩。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熊玩具,通过故事导入:“今天小熊在玩的时候可不小心了,弄伤了自己的手,它自己很疼,都快哭了!”
讨论:
1)这个小熊的手怎么啦?(出血了)
2)好好的小手怎么会出血呢?(被东西划破了)
3)什么东西会把手划破?为什么?(玻璃片、针、铁钉、铁丝、剪刀等。因为这些东西很尖,很锋利。)
4)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手有没有被划破过,手划破了有哪些不方便。
二、讨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手不受伤。(平时不玩剪刀、小刀、针、玻璃片、铁片等尖利的东西。)
小结: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锋利的,如果我们去玩这些东西,就会把手划破,给自己带来危险和许多不方便。所以小朋友们不要去玩这些东西,以免我们的手受伤,影响我们的活动和生活。
三、讨论怎样保护、处理小熊(或自己)受了伤的手。
1)如果手不小心被划破了,能不能用没有洗过的手去捂伤口?为什么?(不能,因为没有洗过的手有细菌,会使伤口感染、化脓。)
2)手受伤了怎么办?(如果擦伤了皮,要先清洗伤口,然后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严重的要找医生处理。)
3)手包扎后还要注意哪些事项?(不能把伤手浸在水里,不能随便揭掉包布,要按时找老师、医生换药等。)
小结:如果我们的小手已经受了伤,就更要好好保护,这样才能使它快快恢复健康,为我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