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2025/09/16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谜语学生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发现。师补充:在这篇课文中,“壳”在这个成语中念qiào,在其他词语中都念ké)

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生讲述: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①检查读音。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②出示生字,指生汇报预习情况。(要求:说清怎样记住字音,字形,并会口头组词。)重点指导“搜”字,师板书搜。

③抽读生字词,并检查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默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①指名读全文。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③指名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金蝉脱壳》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用不同的文学体裁向我们描绘了蕴藏着无穷奥秘的大自然。本文极其细致、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记叙脉络清楚,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同时在写作上又易于学生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全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

B、能力目标:

1、精读课文,剖析细节,通过读、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

2、通过精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C、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我认为教学的重点为: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积累文中语言,学习运用。

教学的难点为;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学会迁移写法。

设计理念:

遵循学习规律,激发探究兴趣,发挥主体作用,引导读中感悟,积累语言,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分三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学习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学习第一部分,了解事情的起因。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剖析细节,通过读、想、做、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化语言。学习文章的写法,练习迁移运用。

第三课时,重点引导学生背诵4、5两个自然段,交流课后仿写,进一步学习文章的写法(前后呼应、借景抒情等)。拓展提升,引导学生交流课外搜集到的大自然中动物的有趣现象,形成留心观察生活的意识。

本文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紧扣文本,从整体切入

1、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完成填空:这是多么()的事啊!

这是多么()的情景啊!

两个感叹句中的.“这”是指什么?

2、文中有一句话概括性地介绍了这件事,请你找出来。

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初听这件事,作者认为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他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让学生联系这句话,具体说说作者到底想了解什么?你想了解什么?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抓住两个感叹句,从整体切入。引导学生生发疑问,激发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往往能事半功倍]

二、由浅入深,感受奇特动人

1、课文3—5自然段按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把金蝉脱壳的秘密揭示了出来,请自由读这几小节,一边读一边想象,必要时可自已模拟模拟,体会体会,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请按这样的顺序交流读后收获。

脱壳前:(了解脱壳的时间、地点、脱壳前的样子)

脱壳时:(引导学生理清金蝉脱壳的顺序,为后面的背诵作准备)

脱壳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了脱壳后的蝉哪几方面的变化,理清顺序,为后面的背诵作准备。)

[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初步把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

2、再默读这几自然段,把你认为最奇特动人的情景圈画出来,可以把感受简要地写一写。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自体悟,相互交流,同时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交流。幻灯片相机出示句子。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交流感受,尊重学独特体验]

4、亲眼目睹这一过程的作者的感受如何?

指导朗读: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我高兴得几乎叫起来。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培养语感]

5、任选一段读一读,读出奇特动人。[情由心生。训练学生通过朗读,把内心的感受读出来,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三、观看画面,感悟写法

1、想不想看一看这奇特动人的情景?播放幻灯片。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演示,激发兴趣,突破难点,为下面感悟写法作伏笔]

2、这么一个短暂的过程,作者怎么就能写得如此具体生动呢?

(1)引导感受观察之重要。说说作者为了看到这动人的情景做出怎样的努力?抓住“雨过天晴,空气十分新鲜,我向菜园跑去。”“我的目光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我轻手轻脚地爬上树,躲在一个枝丫后面,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只蝉虫,等待着金蝉脱壳这一时刻的到来。”几句话中的“跑”“上下搜索”、“轻手轻脚”、“躲”“聚精会神地盯着”、“等待”的几个词语,体会“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切收获来源于观察”。引入名言(本单元练习上的诵读与积累):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观察对于儿童这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苏霍姆林斯基

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我们观察动物的活动时应注意什么?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关键的动作、变化来写动物活动。

让学生圈圈相关动词和描写变化的句子读读。

3、作者是能把这一过程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并牢牢吸引着我们,你认为关键在哪里?(有顺序、有详略、有感情)

[引导学生感受观察的重要,学习观察的方法,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全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

3.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精读课文,剖析细节,通过读、观、议等方式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

难点: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文《金蝉脱壳》。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齐读课文1、2自然段。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这一课的第一部分,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1)学生交流感受。

(2)师投影出示金蝉脱壳的图片,过渡到学习第二部分。

3.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揭示金蝉脱壳这一神奇的秘密的。

(二)、合作探究,展开研读,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交流,ppt出示: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3).师:蝉脱壳前是什么样子呢?

①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第3自然段中描写蝉脱壳前样子的语句。

②指名答。

③齐读“突然┅┅不动了。”

④师:蝉虫停下来不动,它想干什么呢?指名读“夜幕降临┅┅换上华丽的新装。”

2.理清顺序,掌握重点。

(1).师:大家都很想去了解蝉是怎样脱衣的吧?让我们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这个过程的神奇所在吧!

(2).默读第4自然段,指名读该部分。

(3).金蝉脱壳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每一部分出壳后又是什么样子呢?指名答。

ppt出示:背—→头—→脚—→尾

(4).师: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一部分呢?把相关语句画出来,然后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5).出示蝉尾出壳的内容。

①默读思考:这段围绕哪句话来写?请在书上用“____”标出来。 ②这一段是怎样表现出蝉尾出壳过程的有趣?师指导学生抓住描写动作的词进行交流。

③师总结:这一情景描写生动,用词精确,和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分不开的。

④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将这一过程刻画得处栩栩如生。齐读,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和用词精确。

(6).师:第4自然段有顺序地描写了蝉背、头、脚、尾出壳的过程。师引读第4自然段。

3.小组交流,

⑴.各小组自由读第5自然段,讨论:金蝉脱壳后,各部位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⑵.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⑶.齐读第5自然段。

4.演示过程,直观感受。

⑴.师:如果你亲眼观察到蝉出壳的完整过程,你的感受会怎样?现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⑵、课件演示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加深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理解。

⑶.学生谈观后感受。

⑷.齐读:这真是奇特动人的情景,师板书:奇特动人

(三)、朗读品位,体会情感。学习第三部分

1.师:正因为这过程奇特动人,所以脱壳后的蝉在作者眼中与以前不同了。

2.齐读第7自然段,体会作者欣赏、喜爱的心情。

3.找一找全文中描写作者欣赏、喜爱感情的语句。(指名说)

(四)、总结全文,学法指导

1.师总结,回顾重点内容。(顺序及蝉尾出壳)

2.师: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一双慧眼善于观察)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ppt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出示巴甫洛夫观察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齐读,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五)、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抄写本课词语两遍,并准备听写。

五、板书设计:

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六、教学反思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蝉脱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九册第七课《金蝉脱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划出陌生字词,能结合课文自学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划分出课文层次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文自学陌生字词

2、能初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诗文,揭示课题

1、同学们,前不久我们学习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所见》,内容谁记得?

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们还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了呢?说明这蝉一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你会发现蝉何止是具有吸引力!

板书课题

2、读题(指名读、齐读,相机强调“金蝉脱壳”这个词语中的“壳”应读“qiao”,而课文中的“壳”应读“ke”)

介绍成语:这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通常用来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

二、初读课文,理解生词,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要求读通读顺课文。

2、出示第三自然段的生词“柿子、枝繁叶茂、搜索、枝丫”

a、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b、这些词语中有哪些你们不理解?找出并朗读词语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联想法、图画法、构词法、联系上下文法等。

c、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要求其他同学听的'时候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用符号画出轻重音。

师生评议

3、出示“抽搐、颜色、花椒籽、配合、协调、依依不舍”等词语,教法同上。

4、指名读第一、二、三、六、七自然段,相机评议。

5、这篇课文哪几自然段具体写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课文分成几部分?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指导写字,掌握生字

1、学生抄写生字词,拼音一遍,生字四遍,生词两遍,要求书写工整、字体规范。

2、检查抄写结果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脉络。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有关成语“金蝉脱壳”的资料,自制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古诗《所见》,牧童为什么“闭口立”?其实,蝉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远不止它们动听的歌声,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跟蝉有关的文章。

2、师板书:金蝉脱壳

指名读课题

“金蝉脱壳”在成语中文读,读“qiao”(第四声);其余是口语色彩的语音,读“ke”(第二声),如“脱壳”。出示PPT

3、师: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词吗?你了解这个词的意思吗?

生汇报交流,师小结,并出示投影,生朗读加强记忆。

(“金蝉脱壳”,本指蝉脱去外壳,露出金黄的身体;后来指“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计,急用计策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4、生齐读课题。师:读完课题,你们认为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作者以成语为题点明文章所写的内容,这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呢?让我们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度的字音多读两遍。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把难懂的词语做上记号。

(3)、通读全文,标上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指名读自学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自学成果。

(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新词)

柿子树 搜索颜色 趴下 肚皮 花椒籽 配合 协调 恢复 躲藏

枝丫 秘密 抽搐 颤动 依依不舍 聚精会神 枝繁叶茂

重点读准:柿 搜

字形区分:协 恢

(2)、这篇课文究竟写什么呢?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金蝉脱壳的过程?

2、指导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3脱壳前--4脱壳中--5脱壳后)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3、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方法指导:抓课题、抓主要段落)

5、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找相关语句。

这是( )!

(五)、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你能把具体描写金蝉脱壳的段落读好吗?

自读、指名读、选读,教师相机评价,齐读。

(六)、课堂小结,作业:

1、完成习字册生字部分

2、了解“三十六计”中的“金蝉脱壳”之计故事。

3、熟读课文4、5自然段,想想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5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田字格中生字“柿、搜、颜、椒、配、协、趴、恢”,认识绿线中生字“籽”。理解词语“柿子树、搜索、枝丫、颜色、花椒籽、配合、协调、恢复、抽搐、依依不舍、趴在、枝繁叶茂”;

3、了解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4、通过有感情、有重点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树立探索大自然的志向;

5、了解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3、指导背诵4、5两个自然段。

教学难点:

1、掌握课文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

2、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树立探索大自然的志向;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蝉的图片和资料;

2、查成语词典,理解“金蝉脱壳”的意思,搜集有关三十六计“金蝉脱壳”的历史故事。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生字词,结合课文自学;

3、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结构,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

1、扫清字词障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过程:

一、由生活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兴趣。

1、夏天刚刚过去,在夏日里蝉给我们增添了不少的生趣,大家捉过蝉、捡过蝉壳吗?能把当时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听,让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快乐吗?

(师生进行简要交流,激发学生再现当时情景,提醒学生注意表达。)

2、那你们知道蝉是怎样脱壳的嘛?

(如果学生知道,让其简要说说。)

3、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地了解蝉是怎样脱壳的。

4、板书课题:金蝉脱壳

(1)齐读课题,正音。“壳”在这个成语里读“qiào”。(出示“壳”的另一种读音“ké”,并组词“贝壳、外壳”。)

(2)理解“金蝉脱壳”这个成语的意思。

(本意指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挂在枝头。比喻用计逃脱而是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5、激发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兴趣。

请大家带着下面两个问题自读课文。

(1)划出文中生字新词,自读理解。

(2)课文中描写的脱壳前的蝉是什么样子?他是怎样脱壳的?脱壳后又是什么样子?(划出相关语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进一步完成自读要求。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shì sōu yán jiāo zǐ pèi xié pā huī

柿 子 树 搜 索 颜 色 花 椒 籽 配 合 协 调 趴 在 恢 复

抽搐 依依不舍 枝丫 枝繁叶茂

①借助拼音自读;

②指名读,正音;

③齐读。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②齐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1)我们的课题是“金蝉脱壳”,文中哪些小节是写“金蝉脱壳”的,再读课文,用“△”标出。

(2)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写“金蝉脱壳”这一过程的?

(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

(3)谁来说说,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受?

(神奇或奇特动人)

(4)那你觉得那部分内容最为神奇?(脱壳中或脱壳后)。我们今天的学习就从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开始吧。

三、学习4、5自然段。

(一)脱壳中(第4自然段)

1、板书“金蝉”,刚爬上树的蝉是什么样子?——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

2、这金蝉是怎样从坚硬的壳里慢慢爬出来的,快速找到课文描写这情景的小节,读一读,感受一下。

3、蝉在脱壳时肯定不是一下子就从壳里爬出来,请同学们轻声读第4自然段了解它脱壳的顺序。

4、交流金蝉脱壳的`过程。

背露出来→头钻出来→脚出来→身子慢慢地活动→蝉尾出壳

抽搐裂开 蝉尾:抖动、伸着

极淡的绿色、深绿色 上半身:仰、扑

前脚:抓、抽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二)脱壳后(第5自然段)

1、自由读,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2、交流。

刚出壳的蝉儿的样子:除了、全身、翅膀

发生奇迹般的变化:翅膀→肚子→身上的颜色→翅膀→触角

3、指导朗读。

四、总结本节课教学,指导学生课下预习重点。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最感兴趣的部分,了解了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了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那么,作者还写了哪些内容呢?你对“蝉”以及“金蝉脱壳”这个成语还有那些了解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与探讨。

板书设计:

7、金蝉脱壳

脱壳前:

脱壳中: 背 → 头 → 脚 → 尾

抽搐、裂开 蝉尾:抖动、伸着

奇特动人 极淡的绿色、深绿色 上半身:仰、扑

前脚:抓、抽

脱壳后: 刚出壳的蝉儿

奇迹般的变化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7

金蝉脱壳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方法:

提倡探究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时编号:020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

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讨论,互相提醒书写注意的地方。

2、学生书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这一课。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啊!(抓住“多么”“神奇”“!”)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体会作者的心情。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揭示金蝉脱壳这一奇特的秘密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抓“观察”,进行学法指导

1.师总结,回顾重点内容。(顺序及蝉尾出壳)

2.师: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

幻灯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出示这个单元的关于观察的三句名言: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来。——伽利略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苏霍母林斯基齐读,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

1其实我们生活的世界很精彩,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留意过你周围有趣的事物吗?

2、选择你喜爱的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先观察它的外形,看看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再观察它的动作。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写,写一篇观察日记,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