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猫钓鱼》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幼儿园《小猫钓鱼》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幼儿园《小猫钓鱼》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数数的经验比较7以内的两个集合的多少;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池塘两个(圈)、背景音乐(小猫钓鱼)、黑板架两块;
2.钓鱼竿15根、纸质餐盘人手一个;
3.三色(红、黄、蓝)小鱼若干(大小、花纹不同);
4.装有数量不等的小鱼餐盘若干;
5.小猫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游戏:钓鱼(体验钓鱼的方法)
1.导入语:我是猫妈妈,今天我们一起去钓鱼。
2.提问:小猫们,你最喜欢吃什么鱼?
3.小结:池塘里的小鱼颜色不同、大小不同、身上的花纹也不同。
4.玩法:站在岸边轻轻地用鱼竿钓自己喜欢吃的小鱼,钓到后放入自己的餐盘里。音乐停了游戏结束,把鱼竿放回池塘边。
二、比一比:谁钓的鱼多(运用数数的经验比较7以内的两个集合的多少)
1.导入语:找个朋友比一比,看看谁钓到的鱼多。
2.游戏后分享:哪盘鱼多?你是怎么比的?
3.小结:鱼少的时候,眼睛一看就知道有多少;鱼多的时候,需要数一数、比一比。
三、找一找:小猫爱吃的`鱼(运用数数的经验比较7以内的两个集合的多少)
1.玩法:每人有两盘鱼,找到多的一盘鱼送给小猫。
2.游戏后分享:这些都是小猫喜欢吃的鱼吗?哪盘鱼多?你是怎么比出来的?
3.小结:眼睛看不出的时候,就可以用数数的办法来比出鱼的多少。
幼儿园《小猫钓鱼》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2、培养专心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欢快的音乐。
2、磁卡:“三心二意”、“一心一意”。
3、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8.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中的故事,通过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故事里都有谁?***去小河边做什么?谁能猜猜故事的内容?
(2)幼儿阅读后回答。
(3)教师:小朋友的故事编的真精彩,可是我们书上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教师带领幼儿共同阅读故事《小猫钓鱼》,并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1)教师随音乐讲故事。
(2)教师:故事里都有谁呢?它们在做什么?小猫开始时钓到鱼了吗?为什么没有钓着?(因为它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做事总是三心二意的。)
(3)教师:后来小猫钓到鱼了吗?为什么?(钓到了,因为它听了妈妈的`画,一心一意去钓鱼。)
3、帮助幼儿理解“三心二意”和“一心一意”的意义。
(1)引导幼儿理解“三心二意”的意义。
A、教师出示词卡。教师:你们知道什么是“三心二意”吗?
B、幼儿分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三心二意”就是形容做事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一会儿做这个,一会儿忙那个,结果什么事也做不好,什么事也完不成。
(2)引导幼儿理解“一心一意”的意义。
A、教师出示词卡。教师:那么,你们摘掉什么事一心一意吗?
B、幼儿分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一心一意“就是形容一次只做一件事,做事很专心,不受其他事物的影响,注意力比较集中,事情往往完成得比较好。
4、请幼儿向小伙伴说一说自己做事的经历。
(1)教师:你有没有像小猫这样做事三心二意的经历呢?结果怎么样呢?
(2)幼儿回答。
(3)教师:你有没有像小猫后来那样做事一心一意的经历呢?结果又是什么呢?
(4)幼儿回答。
5、引导幼儿养成做事专心的好习惯。
(1)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是学习小猫的“三心二意”呢?还是学习小猫的“一心一意”呢?
(2)幼儿回答。教师小姐:小朋友们说得很对,我们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一心一意”,只有专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完,做好。
幼儿园《小猫钓鱼》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使孩子们懂得分享与合作。
2练习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
3锻炼孩子们的注意力和耐心。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
1使孩子们懂得分享与合作。
2锻炼孩子们的注意力和耐心。
3活动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洗澡盆3个,塑料儿童钓鱼渔具六套 ,自制小猫面具12个
奖品:自裁小红花18朵。
活动过程
一活动规则:把小朋友分成三组,每组十二人,每次每组上四个人,每人只能钓一次, 在十分钟内看哪组钓的鱼最多
二奖励制度:一等奖8朵小红花;二等奖6朵小红花;三等奖4朵小红花
三活动过程:1教师向小朋友展示小面具使“这是什么呀?” 小朋友“小猫。”
师:小猫爱吃什么?
小朋友:鱼
师:我们来玩小猫钓鱼游戏好不好?
小朋友:好。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教具,告知游戏规则。活动开始后,教师一边在一旁观看并注意告知小朋友不能把衣服弄湿,一边统计各组的钓鱼数量。
活动结束后评出一,二,三等奖,然后让小朋友自己找出钓的'鱼少的原因:有的是因为与同伴争钓同一个鱼而耽搁了时间,有的是因为没耐心这一个没钓到又换了另一个而耽搁时间------
师:怎样才能钓到更多的鱼 ?
小朋友:不与同伴争,不来回的换鱼------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们大多玩的很开心,但是仍有两个小朋友哭鼻子,因为他俩没有钓到鱼。看到他俩哭,好几个小朋友围上去有的为他们擦眼泪,有的为他们擦鼻涕,还有小朋友掏出了兜里的糖果给他们,得到最多红花的那组小朋友还要把划给他们---那会儿我都看的感动了。总之,活动是成功的,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动手做游戏的乐趣,懂得了分享与合作的 重要性,还懂得了 做事要有耐心,不能急。
幼儿园《小猫钓鱼》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有表现的学会演唱《小猫钓鱼》曲目一。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表现《小猫钓鱼》;2. p、mp、f三个力度在歌曲中的恰当表现。
教学用具:
自制卡通图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声音练习
1.听音乐进课堂(CAI播放《多拉A梦》主题曲)2.发声练习
①C大调音阶练习(建立音高音准感,用轻柔、流畅的声音练声开嗓)②音程模进模唱
1 2 3 0︱1 2 3 0‖
(长期的带变化的师生互动训练,让学生感兴趣,也颇有挑战性。锻炼学生唱曲谱的能力,X X 、 X 0 、 X.X这三节奏为所学歌曲的主要节奏型,对于学生力度的模仿变化为歌曲难点处理路径)3.导课
师:请问同学们,刚才我们听音乐进教室的时候是播放的什么音乐,大家还记得吗?生:《多拉A梦》(提高学生进课堂的关注度,学会用眼光发现身边发生的事情)师:同学们真棒,没想到《多拉A梦》的欢快旋律还在你们的脑海中流淌。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部关于猫的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我想同学们都对这个故事很熟悉,这里就不再讲述了。
好学的小朋友就会有问题了,什么是“音乐童话剧”呢?
CAI展示:音乐童话剧是以儿童童话为体裁的结合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的一种综合性戏剧表演。
嗯,一看就知道和以往的不一样,下面让我们一起接触它吧!
二、歌曲学习
1.初步聆听全曲,感受歌曲基本情绪。(CAI示谱,播放音乐)2.学唱歌曲旋律
师弹曲目一旋律,师分乐句范唱旋律生模唱(最后一乐句的三个丢分别模唱,三个力度层次的`表现,对学生的节奏要求要准确)板书:弱中弱强
p、 mp、 f<(渐强关系)3.师分乐句弹旋律生唱歌词。
(注意最后一乐句的力度层次)4.再次聆听范唱,轻声跟唱5.师伴奏生完整的唱歌曲
6.歌曲情感处理,以剧情出发,采用图谱教学法
①首先唱乐曲第一二乐句,生谈感受(阳光明媚,开心的小猫在河边干什么)板书:
②师:接着有什么事情?板书:
③师:接着谁来了?蜻蜓美丽吗?它是往上飞的,还是慢慢停落的?
让我们有变现的唱一唱。(师示范,指挥齐唱)
④难点处理
师:看见了美丽的小蜻蜓,小猫可动心了,所以它在选择捉蜻蜓和钓鱼经过的了几番思想斗争。谁能用动作表情来模仿一下?师指挥有层次的表现此乐句。
⑤师结合图谱指挥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7.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播发伴奏,师指挥,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两遍。
板书:(剧情图谱图解析)
启承转合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第四乐句阳光?+开心的小猫
钓鱼
美丽的小蜻蜓+停落枝丫
思想斗争
(歌曲基本情绪和故事主角做什么事)
(乐句情感及旋律走向)
(力度的递进)
幼儿园《小猫钓鱼》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分享,不知道合作的重要性,他们常常会因为争玩具,争座位而打闹,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特组织了这样一项活动目的是让他们懂的分享,学会合作。另外因为孩子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没耐心,开展这一活动可以锻炼他们的注意力和耐心。
活动目标
1、使孩子们懂得分享与合作。
2、练习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锻炼孩子们的注意力和耐心。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使孩子们懂得分享与合作。
2、锻炼孩子们的注意力和耐心。
难点:活动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洗澡盆3个,塑料儿童钓鱼渔具六套,自制小猫面具12个
奖品:自裁小红花18朵。
活动过程
一、活动规则:把小朋友分成三组,每组十二人,每次每组上四个人,每人只能钓一次,在十分钟内看哪组钓的鱼最多
二、奖励制度:一等奖8朵小红花;二等奖6朵小红花;三等奖4朵小红花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向小朋友展示小面具使“这是什么呀?”小朋友“小猫。”
师:小猫爱吃什么?
小朋友:鱼
师:我们来玩小猫钓鱼游戏好不好?
小朋友:好。
2、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教具,告知游戏规则。活动开始后,教师一边在一旁观看并注意告知小朋友不能把衣服弄湿,一边统计各组的钓鱼数量。
3、活动结束后评出一,二,三等奖,然后让小朋友自己找出钓的鱼少的原因:有的是因为与同伴争钓同一个鱼而耽搁了时间,有的是因为没耐心这一个没钓到又换了另一个而耽搁时间——————
师:怎样才能钓到更多的鱼?
小朋友:不与同伴争,不来回的'换鱼——————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们大多玩的很开心,但是仍有两个小朋友哭鼻子,因为他俩没有钓到鱼。看到他俩哭,好几个小朋友围上去有的为他们擦眼泪,有的为他们擦鼻涕,还有小朋友掏出了兜里的糖果给他们,得到最多红花的那组小朋友还要把划给他们———那会儿我都看的感动了。总之,活动是成功的,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动手做游戏的乐趣,懂得了分享与合作的重要性,还懂得了做事要有耐心,不能急。
幼儿园《小猫钓鱼》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作品中角色的特点与对话。
2、感受故事中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活动准备】
图片“小猫钓鱼”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导入, 引出话题
一起做手指游戏,然后问幼儿“三根手指变成了什么?”(小花猫)
二、认真倾听教师讲故事,讨论故事内容,理解角色的行为与对话
(1)故事《小猫钓鱼》主要讲的是谁?
(2)小猫和妈妈都钓到了吗?
(3)前面小猫为什么钓不到鱼?
(4)最后小猫钓鱼时又发生了什么情况呢?
三、安静、完整地听一遍故事
四、讨论:感受故事中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当小猫没有钓到鱼的时候,他心里怎么想?说了些什么话?说话时会是什么口气?你能表演一下吗?
【活动延伸】
1、思考我们做什么事情要一心一意。
2、采访家人,收集整理有助于一心一意的方法。
【活动反思】
中班是幼儿的注意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的重要时期,以故事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一心一意与三心二意对生活的.影响,避免了空洞的说教,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活动反思】
中班是幼儿的注意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的重要时期,以故事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一心一意与三心二意对生活的影响,避免了空洞的说教,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小猫钓鱼》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练习钻的动作,能够钻过50厘米高的`障碍物。
2、锻炼大肌肉力量,愿意参加游戏。
活动准备:
1、利用一条长橡皮筋(挂上绿色纸树叶)设置50厘米高 的障碍物。
2、小鱼图片若干四散放在场地一端,鱼篓两只。
3、小猫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扮“猫妈妈”,幼儿扮“小猫”,一边喵喵叫一边走入活动场地。
(1)“小猫”在“猫妈妈”带领下边念儿歌边愉快地做早操:“今天天气真正好,小猫小猫来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弯弯腰,弯弯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天天锻炼身体好”。
2、组织幼儿玩“小猫钓鱼”的游戏。
(1)教师交待游戏名称、玩法:“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去河边钓鱼,路上要钻过一片树林(挂满树叶的橡皮筋),到‘小河边’钓(捡)起一条鱼,放在鱼篓中,然后从树林两边跑回来”。
(2)请两名幼儿分别示范一次。引导幼儿观察动作要领和游戏玩法。
活动结束:
猫妈妈表扬小猫们勤劳又勇敢,和小猫们一起抬着鱼篓回教室。
幼儿园《小猫钓鱼》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乐与参加数学活动
2、能发现物体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有颜色标记的鱼缸3只 钓鱼工具人手一套 每人一个小篓 3种颜色、大小不同彩色鱼若干(红黄绿 3种)钓鱼池的场景布置
猫妈妈的头饰 小猫胸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老师戴上猫妈妈头饰当猫妈妈 幼儿戴上胸饰当猫宝宝
一、幼儿闭上眼睛做睡觉状
老师:宝宝们 起床了(听音乐做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宝宝们 你们饿了吗 ?(饿了) 今天的天气真好啊,宝宝和妈妈一起到外面去钓鱼好不好?
幼儿边听音乐边钓鱼
(领幼儿到鱼池的场景布置,让幼儿自由钓鱼。钓到的.鱼放在小篓里,等鱼池里没有鱼了让幼儿回到座位上坐好。)
老师: 鱼池里的鱼都钓完了,我们回家吧。带领幼儿回到座位做好。(把鱼竿收起来放在小椅子下面)
老师:宝宝们真厉害,钓了怎么多的鱼,我们来看看这些小鱼好吗?
请个别幼儿拿着自己的小篓上前说说你钓了些什么样子的鱼,它们是不是一样的?(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它们都有些什么颜色?( 红、黄、绿、)(还有什么地方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大有的小)
请幼儿把大的鱼给妈妈吃。
老师:小鱼太多了,我们先把它们养在鱼缸里好吗?
(出示有颜色标记的鱼缸3只)(红、黄、绿、)提问:这个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不一样)这个是什么颜色啊?
今天妈妈要来考考宝宝。妈妈要请宝宝把小鱼按照它们身上的颜色,把它们送到一样颜色的鱼缸里。
幼儿操作活动
那就请宝宝轻轻地把小鱼送到鱼缸里,要有秩序,一个一个放,千万不要把他们送错了。
请你们看看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哇,宝宝可真棒啊!把红的鱼送到了红色的鱼缸里,把黄的鱼送到了黄色的鱼缸里,把绿的鱼送到了绿色的鱼池里,真厉害!
妈妈现在给你们每个宝宝一条鱼 你们自己出去玩,可以和别的宝宝互相说说你的小鱼是什么颜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