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捞铁牛》的教案

2025/09/19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捞铁牛》的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捞铁牛》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让学生查找资料,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我们已经知道的张衡、李时珍、茅以升等人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故事,大概了解了当时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事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捞铁牛》,看看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2、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三、指导学习,点拨解疑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2、点拨: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指名说。

据文件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带上感情读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用“——”划出来。

5、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6、指导朗读: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看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胸有成竹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语: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

1、请默读第二段,找一找哪4项准备工作?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步、第二步等或先、然后等)

2、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读一读,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指名说。)

3、讨论: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大船装沙

并船搭架

粗绳拴牛

3、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4、男、女生轮读读第3自然段,你一句,我一句。

5、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2、先请同学讲,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3、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4、全体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

5、思考并讨论: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指名说。

6、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板书:划船拖牛 众人拖牛

7、怀丙几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铁牛捞上来,在哪个字上下了工夫?

过渡语: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详写和略写)

8、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引申提高,鼓励创新

1、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捞铁的办法确实好,不过,他捞一只铁牛需要铲掉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向黄河铲入16船泥沙,你们觉得有没有问题?

(学生讨论,广泛发表意见,教师概括:

①污染河水

②可能造成水道阻塞

③浪费泥沙

④不方便,不快捷)

2、那么就当时的条件水平,你是否想到改进的方法,既能捞铁牛,又环保、又方便?

(再次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①准备四只大船,两两并船搭架。

②泥沙装入大麻袋,装到两只并好的.船上。

③水手们只需将装有泥沙的大麻袋搬到另外的两只船上。

④将铁牛拖回岸。

⑤船循环往复,就能很快捞回八只大铁牛。)

3、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结合课前查阅、搜集的资料、交流汇报。教师也可适当介绍几种现代打捞方式,如:浮筒打捞,浮吊打捞、混合打捞和解体打捞等)

五、总结、谈话、鼓励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1、“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

点拨:

洪水冲走了铁牛,冲毁了浮桥,水可恨吗?怀丙和尚从这田里看到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怀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他几次利用水的浮力?

(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说明他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一种科学的态度。)

2、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说明了什么?(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3、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你会怎样评价他?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捞铁牛》的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捞铁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地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俺国古代科学技术成绩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说明了无论什么事情都有它自身的变化规律,告诉人们要想把问题解决好,必需要善于考虑,注重调查研究,懂得利用科学原理的深刻道理。从而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主要内容”。教学时,俺们首先可让同学围绕着课题提出问题。同学可能提出:为什么要捞铁牛?谁去捞铁牛?他是怎样捞的?结果怎么样?这样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就可以从整体上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将陷在淤泥里的铁牛捞上来的事迹。还可以引导同学在熟读的基础上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局部,每局部各写了什么;然后把各局部内容连起来想一想,练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课的教学十分关键,为后几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资料处置上详略得当的写作能力。

(3)懂得关于水的浮力的知识。

2. 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及实验能力。

(3)培养同学有条理复述课文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科学道理,激发同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2)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认识到无论处置什么事情,都要先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摸清具体情况,然后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使同学懂得谦虚是美德,无论个人能力多大,都应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4)教育同学从小要学好科学,认识事物,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重、难点是理解怀丙是以为出色的工程家。要重点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懂得怀丙捞铁牛方法的科学性。难点的理解可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点词语弄清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从而懂得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记叙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是这篇课文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二、说同学

同学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学中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因此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注重让同学在语言实践中通过抓各种描写的句子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了解宋代怀丙和尚在打捞铁牛前做了哪些准备,又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使同学明确遇事时要善于动脑考虑。 三、说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情景描述与课件演示相结合,导入新课

教师用生动、充溢激情的语言,借助课件演示“河中府”、“黄河”、“铁牛”,把同学引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河中府城外的黄河上,想象洪水冲断浮桥、铁牛深陷河底的情景,把同学的思维带入远古科技落后的宋代去体会故事内容。(这一步骤的设计,为理解怀丙捞铁牛方法在当时的科学性、发现怀丙的聪明才智做好了准备。)

二).默读全文

用抢答的方式回答:捞铁牛的方法是谁想出来的?课文第几段有描述?(这么做有利于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三).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比较句子

体会“出色”一词的作用。 1.出示投影,读句子 (1)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工程方面的专家。 (2)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工程方面的专家。 (3)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方面的专家。 2.分析每句的意思,比较哪句好,好在哪里。 (这正是体现学科特点,提高同学语文素养的地方,突出强调怀丙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和能力,是个了不起的人。激发同学对怀丙的敬佩之情)

(四).品读重点句段,感悟怀丙的出色表示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边勾画。那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考虑,然后小组讨论。(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2.汇报交流。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概括成三个方面。

(1)设想出色(叫水送回);(2)准备出色(准备周密);(3)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3.抓语言描写

“让俺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俺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怀丙正是认识和理解了水强大的浮力并很好的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4.抓局面描写(第二小节)

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想象人们都议论些什么?怀丙此时能主动承当打捞铁牛的责任,更烘托出他的过人之处。

《捞铁牛》的教案 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捞铁牛》的教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捞铁牛》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会写8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

2、利用边读边想的办法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捞铁牛时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铁牛是怎样一步一步捞上来的,并学习复述课文。

3、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弄清怀丙在捞铁牛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铁牛能捞上来的原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劳动人民勤劳聪明,比如我们曾经学过的《称象》,讲的.就是人们用智慧称出大象的重量。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宋朝的历史故事《捞铁牛》,学习一下怀丙是怎么把铁牛捞上来的。

二、个性阅读,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文时画出生字。

三、自主学习

运用工具书及预习的内容,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词。

四、指导读文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读准字音。

五、巩固生字词

巩固复习本课生字词。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然老师曾经与大家共同探讨了有关浮力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回忆一下什么是浮力?

二、朗读课文,概括大意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分析课文,理解内容

1、个别读第一、二自然段,并提出问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小组讨论:为了让水把铁牛送回来,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第一步:潜水摸牛。第二步:船装泥沙。第三步:并船搭架。第四步:粗绳拴牛。

填表:首先要(),然后(),再(),又()。

3、指名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说一说怀丙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拉上来的?引导学生把浮力知识与本文有机结合。

4、齐读第七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重点介绍了什么?(怀丙是一位和尚,是宋朝出色的工程学家。)

5、让学生举例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浮力的知识。

四、教师总结,指导读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练习朗读课文

三、完成书后习题

1、鼓励学生查字典做多音字的组词。

2、指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3、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填空。

四、作业

板书:老铁牛

首先要(),然后(),再(),又()。

《捞铁牛》的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熟悉、议论纷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弄懂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

教具准备:

挂图、录音、鹏博士软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布置预习。

1、解题,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后简介本课主要内容。

2、提出预习要求。

二、检查预习。

检查生字词读音及朗读课文。

三、按照提示给课文分段。

1、指名读思考练习2。

2、讨论思考列出的四个“意思”,分别是讲哪些自然段的。

3、在讨论的基础上,教给分段的方法。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为什么要捞铁牛?“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事议论纷纷?可能会怎么议论呢?一个和尚是怎么说的?从他说的话,你看出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了捞铁牛的哪几项准备工作?

3、默读第三段,想一想,这段包括几个自然段讲了捞铁牛的哪几个步骤?(铲沙拔“牛”;划船拖“牛”;一只一只全拖回)

4、铲了泥沙以后,拴铁牛的绳子为什么会越绷越紧?为什么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向上拔?

5、齐读第四段。

讨论:什么是“出色的`工程家”?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五、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朗读课文。

二、把准备工作与捞铁牛的步骤联系起来体会一下,怀丙为什么做那几项准备工作?

三、把全文联系起来体会一下,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1、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2、考虑周密细致;3、具体步骤充分利用了水的浮力。)

四、练习用“熟悉”“议论纷纷”造句。

1、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2、交流造句,互相评议。再把造的句子写下来。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词读音。

2、讨论:哪些容易写错,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将“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3遍。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捞铁牛》的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拴()陷()论()

送()栓()滔()轮()

绳()绑()铲()拖()

蝇()梆()产()施()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明的人才。

七、总结全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一、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玻璃缸里装上水,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铁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二、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水的浮力

习题精选

一、看拼音写词语

《捞铁牛》的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熟悉、议论纷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弄懂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

教具准备:

挂图、录音、鹏博士软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布置预习。

1、解题,激发兴趣。板书课题后简介本课主要内容。

2、提出预习要求。

二、检查预习。

检查生字词读音及朗读课文。

三、按照提示给课文分段。

1、指名读思考练习2。

2、讨论思考列出的四个“意思”,分别是讲哪些自然段的.。

3、在讨论的基础上,教给分段的方法。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为什么要捞铁牛?“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事议论纷纷?可能会怎么议论呢?一个和尚是怎么说的?从他说的话,你看出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了捞铁牛的哪几项准备工作?

3、默读第三段,想一想,这段包括几个自然段讲了捞铁牛的哪几个步骤?(铲沙拔“牛”;划船拖“牛”;一只一只全拖回)

4、铲了泥沙以后,拴铁牛的绳子为什么会越绷越紧?为什么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向上拔?

5、齐读第四段。

讨论:什么是“出色的工程家”?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五、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朗读课文。

二、把准备工作与捞铁牛的步骤联系起来体会一下,怀丙为什么做那几项准备工作?

三、把全文联系起来体会一下,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1、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2、考虑周密细致;3、具体步骤充分利用了水的浮力。)

四、练习用“熟悉”“议论纷纷”造句。

1、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2、交流造句,互相评议。再把造的句子写下来。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词读音。

2、讨论:哪些容易写错,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将“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3遍。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捞铁牛》的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捞铁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地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俺国古代科学技术成绩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说明了无论什么事情都有它自身的变化规律,告诉人们要想把问题解决好,必需要善于考虑,注重调查研究,懂得利用科学原理的深刻道理。从而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主要内容”。教学时,俺们首先可让同学围绕着课题提出问题。同学可能提出:为什么要捞铁牛?谁去捞铁牛?他是怎样捞的?结果怎么样?这样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就可以从整体上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将陷在淤泥里的铁牛捞上来的事迹。还可以引导同学在熟读的基础上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局部,每局部各写了什么;然后把各局部内容连起来想一想,练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课的教学十分关键,为后几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资料处置上详略得当的写作能力。

(3)懂得关于水的浮力的知识。

2. 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及实验能力。

(3)培养同学有条理复述课文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科学道理,激发同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2)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认识到无论处置什么事情,都要先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摸清具体情况,然后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使同学懂得谦虚是美德,无论个人能力多大,都应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4)教育同学从小要学好科学,认识事物,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重、难点是理解怀丙是以为出色的工程家。要重点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懂得怀丙捞铁牛方法的科学性。难点的理解可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点词语弄清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从而懂得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记叙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是这篇课文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二、说同学

同学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学中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因此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注重让同学在语言实践中通过抓各种描写的句子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了解宋代怀丙和尚在打捞铁牛前做了哪些准备,又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使同学明确遇事时要善于动脑考虑。 三、说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情景描述与课件演示相结合,导入新课

教师用生动、充溢激情的语言,借助课件演示“河中府”、“黄河”、“铁牛”,把同学引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河中府城外的黄河上,想象洪水冲断浮桥、铁牛深陷河底的情景,把同学的思维带入远古科技落后的宋代去体会故事内容。(这一步骤的设计,为理解怀丙捞铁牛方法在当时的科学性、发现怀丙的聪明才智做好了准备。)

二).默读全文

用抢答的方式回答:捞铁牛的方法是谁想出来的?课文第几段有描述?(这么做有利于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三).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比较句子

体会“出色”一词的作用。 1.出示投影,读句子 (1)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工程方面的专家。 (2)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工程方面的专家。 (3)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方面的专家。 2.分析每句的意思,比较哪句好,好在哪里。 (这正是体现学科特点,提高同学语文素养的地方,突出强调怀丙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和能力,是个了不起的人。激发同学对怀丙的敬佩之情)

(四).品读重点句段,感悟怀丙的出色表示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边勾画。那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考虑,然后小组讨论。(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2.汇报交流。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概括成三个方面。

(1)设想出色(叫水送回);(2)准备出色(准备周密);(3)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3.抓语言描写

“让俺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俺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怀丙正是认识和理解了水强大的浮力并很好的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4.抓局面描写(第二小节)

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想象人们都议论些什么?怀丙此时能主动承当打捞铁牛的责任,更烘托出他的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