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中国航天日班会教案

2025/09/19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中国航天日班会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中国航天日班会教案 篇1

活动名称:神舟六号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连贯地向同伴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知道一些有关飞船上太空的知识。

2、尝试设计飞船,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的神舟六号的资料(宇航员在太空中是怎样睡觉、吃饭等) 幻灯片 洋泡泡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

1、相互交流 师:最近我们中国有一个重大的新闻,你们知道是什么新闻吗?(神舟六号飞上天了),在这艘飞船上面还有两位非常了不起的`人,你们知道是谁吗?(宇航员:聂海胜和费俊龙) 师:看来,我们小朋友都收集了许多有关神舟六号飞船的新闻了,是吗?那么你找个好朋友跟好朋友介绍一下,你收集到了哪些新闻,好吗?

2、个别交流 师:现在谁来跟大家介绍一下,你收集到了哪些有关神六的新闻啊?(个别幼儿介绍)

二、丰富知识 师:刚才许多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了有关神六的新闻,现在我们一起到太空中去看一看,好吗?(根据幻灯片介绍)

三、幼儿操作 师:我们的宇航员非常的了不起,他们不怕生命的危险,为了给国家做一点贡献,去了太空做试验,你们想不想和这两位宇航员叔叔一样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啊?那么我们一起来设计神舟飞船吧!(幼儿自由操作)

四、发射飞船

中国航天日班会教案 篇2

一、班会主题

“中国航天:辉煌成就与未来展望”

二、班会目的

全面回顾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航天科普活动。

三、班会准备

收集中国航天事业从起步到现在的重大成就资料,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的相关信息,制作成详细的 PPT 课件。

准备一些航天科普小实验的.材料,如气球、吸管、胶带等,用于现场演示。

邀请学校的科学老师或对航天知识有深入了解的人士作为嘉宾,参与班会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准备航天知识竞赛的题目和奖品。

四、班会流程

辉煌成就回顾(15 分钟)

通过 PPT 和视频资料,按照时间顺序,全面回顾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到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等,详细介绍每一个重要阶段的成果和意义。展示相关的图片、数据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未来展望讲解(10 分钟)

邀请嘉宾上台,向学生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规划,如空间站建设、深空探测、航天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前景。讲解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和科学原理,让学生了解未来航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科普小实验演示(10 分钟)

教师或嘉宾现场进行航天科普小实验演示,如利用气球和吸管制作简易火箭模型,模拟火箭发射的原理。在实验过程中,讲解实验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航天知识竞赛(15 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航天知识竞赛,将学生分成小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答题。题目涵盖航天历史、航天科技、宇宙知识等方面。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颁发奖品,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结与倡议(5 分钟)

教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再次强调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倡议学生积极关注航天事业的发展,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班会延伸

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航天主题的手抄报制作活动,优秀作品在班级和学校进行展示。

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自主学习更多的航天知识,定期在班级内分享学习成果。

中国航天日班会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见苏教课标版七下语文第二十一课。本文通过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揭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作者抓住杨利伟出征这一个场面进行报道,角度独特。它突出事件的重点环节,突出主要人物,主要写杨利伟受命的过程;写人物从细微处着眼,写他从容稳健的步伐,写他微笑的神情,写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从细微处写出人物的精神气质,虽然只有千字左右的篇幅,但使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文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全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不时穿插议论和抒情,更多的时候,是把议论、抒情和记叙、描写融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氛,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激动人心的情绪。二是文章的语言特别洗练干净,找不到一点冗余的信息。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在记录重大事件时只描写出征场景的独特新颖的选材方法;

2.理解英雄杨利伟的优秀素质;

3.品味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抓住一个场面写大事件,于细微处写人物的手法。

2.品味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2.教师指导2—3位学生作好模拟播音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开场白: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整,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二、亲临现场

教师指导语: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是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各种媒体以各种方式进行了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进现场,聆听人民日报记者廖文根给我们发来的报道。

1.请朗读基础较好的2—3位学生模仿记者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合上书本,凝神谛听,让那一激动人心的场面再现于脑海。

2.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听完这则新闻之后的感受。

(交流明确:内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感受——重在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走进人物

教师指导语: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身上完全具备了航天飞行要求的综合素质。你能从文章里找到相应的句子吗?

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

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重点在“受命”、“踏上征程”两个场面中)

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

4.教师总结归纳:虽然课文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杨利伟的话,但从细微处看,他从容稳健的步伐,他微笑的神情,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都显出了他的精神气质。这种从细微处着手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先组织学生自读勾画,再同桌相互交流,畅谈自己的想法,最后班级交流,组织学生互评。教师应鼓励大胆发言,提出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肯定。)

四、送英雄出征

1.教师组织学生思考:有哪些人来为杨利伟送行?他们各自态度是怎样的?这么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送行人有教练、专家、少先队员、军乐队员、少数民族少女、落选的战友等。他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圆飞天之梦。送行人数众多表示人们对英雄出征的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而激动、高兴的心情,也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

2.假如你就是送行人群中的一员,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是什么?请用最简短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吧!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有各不相同的答案,尤其要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基本的要求是:(1)内容要切合特定的.场合;(2)措辞要切合自己的身份;(3)语言要求形象、生动、精彩,能给人深刻的印象;(4)篇幅要简短。)

(先组织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思考,再进行班级交流,生生互评。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五、探究质疑

教师指导语: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成就了杨利伟的光彩人生。此文体裁上的独特和选材上的巧妙也成就了我们今天所学的精彩文章。下面我们就这则新闻的体裁与选材作进一步的探究。

1.此文与我们所读过的消息、通讯相比,有何独特之处?这种独特性赋予了这则新闻什么样的优点?

讨论明确:既非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要更丰富、生动,又比通讯更集中。作者抓住一个场面的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更集中报道,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2.文章8—11插叙交代有关的背景资料,你能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吗?这些插叙的内容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第八段:简要介绍宇航员的挑选。

第九段:介绍杨利伟的简历。

第十段:介绍人类的飞天历史。

第十一段:中国人也将飞向太空。

这段插叙,既提供了读者渴望知道的有关信息,也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从行文看,也使文章的节奏更富有变化。

(第一问需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可作引导,例如从消息的结构五部分、通讯的篇幅长短和表达方式等方面作些提示,唤起学生的旧知。若时间允许,可让学生将文章改写为一则100字左右的消息,加深学生对本则新闻专注于场景描写的独特构思的理解。第二问重在考察学生概括能力及理解“插叙”这一种叙事手段的功能,教师也可适当举例文。)

六、品味鉴赏

1.教师展示例句,让学生好好揣摩,可从句子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修辞、语言的精炼等角度来赏析。

例句:

①“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这一句普通的话语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我们的”这一个限制语中充盈着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②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员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这是一个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高度融合的句子,三个“定格”构成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

2.学生再读课文,勾画优美的语句,与同学交流。

3.反复诵读,含英咀华。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赏析要旨,让学生有“法”可依,当然也鼓励学生有新颖的角度。对学生的评价,只要言之成理即予以肯定,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对精彩的点评要毫不吝啬地表扬,好词好句可让学生反复诵读,培养对优美语言的感觉能力)

七、作业布置

描写一个场面,要求:①要写出场面的特点;②注意点面结合,于细微处写人物;③注意借鉴本文语言特色。

八、板书设计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一、评价出征意义

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以时间为序

二、交代时间、地点与场景

(插叙)

三、杨利伟奉命出征场面

四、杨利伟踏上征程

中国航天日班会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航天日班会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航天日班会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让学生了解航天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科技素养。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对航天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

1、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和里程碑事件。

2、航天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航天探索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准备

1、收集中国航天发展历程的相关资料、图片和视频。

2、准备航天科技应用实例的展示材料。

3、设计互动环节,如问答、小组讨论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中国航天发射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2、知识讲解

(1)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

介绍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里程碑事件,如“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载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等。

(2)航天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航天科技在通信、导航、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等方面的应用。

(3)航天探索的意义和价值

讲解航天探索对于国家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航天探索的重要性。

3、互动讨论

(1)问答环节

提出一些问题,如“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什么?”“载人航天工程中,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等,让学生回答。

(2)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航天科技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学生们对航天的看法和期待。

4、总结归纳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中国航天的成就和贡献,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未来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5、作业布置

布置一道关于中国航天的研究性作业,如“收集关于中国航天未来发展的相关资料,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主题班会中,通过讲解、互动和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成就和价值。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了航天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航天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中国航天日班会教案 篇5

一、班会主题

“逐梦航天,探索宇宙”

二、班会目的

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日的由来和意义。

普及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重大成就和杰出人物。

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和探索宇宙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素养。

三、班会准备

收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相关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制作 PPT 课件,整理班会所需的讲解内容。

准备航天知识问答题目、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用于制作火箭模型)。

布置教室,悬挂与航天相关的装饰,营造航天主题氛围。

四、班会流程

导入(5 分钟)

展示一段精彩的中国航天发射视频,如神舟飞船发射升空的壮观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航天的兴趣。随后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么震撼的画面,你们对航天有什么感受?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航天的知识?” 由此引出本次班会主题。

中国航天日的由来与意义讲解(10 分钟)

通过 PPT 展示,向学生介绍中国航天日的设立时间、背景和重要意义。讲述设立中国航天日是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与成就介绍(15 分钟)

以时间为线索,利用 PPT 和图片、视频资料,详细讲解中国航天事业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的`历程。介绍 “东方红一号” 卫星发射成功、载人航天工程的突破(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工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等重大成就。展示航天员的训练和工作场景,讲述他们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航天工作者的艰辛与奉献。

航天知识问答(10 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航天知识问答活动。提前准备好问题,如 “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谁?”“我国的探月工程叫什么名字?” 等,让学生举手抢答。答对的学生给予小奖品(如航天主题贴纸、书签等)作为奖励,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积极性。

手工制作火箭模型(15 分钟)

分发手工制作材料,教师现场示范火箭模型的制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制作完成后,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总结与展望(5 分钟)

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回顾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展望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激发学生对未来航天探索的憧憬。

五、班会延伸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本次班会的心得体会,或者画一幅自己心中的未来航天世界。

推荐相关的航天科普书籍、电影给学生,如《飞向太空港》《星际穿越》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航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