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手拉手》
文学网整理的大班教案《手拉手》(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大班教案《手拉手》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对称剪纸方法表现人物。
2、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幼儿剪出手拉手的作品。
活动难点:将纸折叠后,画出半个小朋友的轮廓,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
活动准备:
每人长条纸、彩纸、剪刀、彩笔、剪纸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范例,引起剪纸的兴趣:
——“想知道这幅手拉手的剪纸作品是怎样做的吗?”
(1)、教师将范例若干幅发至各小组,供幼儿研究。
(2)、小结:这幅画上的主要内容是许多手拉手、大小相同、连在一起的小朋友,并将纸对折几次后一下子剪成的。
2、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将纸折叠后,画出半个小朋友的轮廓,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然后打开折叠的纸,并贴在纸上,最后进行人物装饰及丰富背景画面。
3、学习折、剪、画的方法:
(1)、将长条纸对折2——3次。
(2)、在纸上画出一个小朋友的轮廓线,将小朋友的'手一直画到纸的边缘。
(3)、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注意“手”处的边缘不要剪断。
(4、)剪好后将折叠的纸打开,画出不同服装、头发。
4、幼儿制作,教师给与指导和帮助:
帮助个别幼儿掌握剪的方法。
大班教案《手拉手》 篇2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和真情,热情地颂扬了欢乐的友谊。曲中每乐句中“OXX,XXX”切分音的运用很有特点,使得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歌曲以六度大跳进入合唱部分(8小节),在曲调上采用了重复的手法,配以衬词“啦啦啦”使同学间欢乐的友爱的情绪得以进一步的抒发,也表达了儿童们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温暖的世界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手拉手》,能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感受友谊的美好。
2.通过音程的练习来学习二声部的合唱部分,声音能达到和谐统一。
3.学习弱起的切分节奏和切分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
1.二声部的合唱。
2.歌曲中的弱起切分和切分节奏。
3.能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感受友谊的美好。
四、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
1.第一次欣赏歌曲(录音)
师提问:
如果你是这首歌曲的作曲家,你希望大家用怎样的情绪和速度来演唱呢?
2.第二次欣赏歌曲(录音)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我爱记歌词”,看看谁的记忆力好,记得多。
并从歌词中引导学生说出歌曲友谊的主题。
3.第三次欣赏歌曲(录音)
师:请你仔细的听,歌曲中每句的句尾都有什么特点。(先让学生说句尾的特点,再出示曲谱)
4.第四次欣赏歌曲(师范唱)
你能随着老师的指挥,合着音乐在歌曲的句尾加入这样的伴奏吗?第一乐段加XXX第二乐段加XX(5处)
(二)解决难点
导入:
师:没想到,我们之间还挺有默契的。初次合作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那下面老师想和你玩个游戏,测试一下我们的默契指数到底高不高。这个游戏不仅需要你的耳朵还需要你的大脑哦。第一步:(师生音符对对碰)
1.这个游戏的名字叫音符对对碰,我们一共唱三组音符。你们需要唱的分别是6、4、1三个音。跟琴唱一次,记住音高。
2.想知道我要唱的三个音吗?我用歌声告诉你,你们先唱好6,保持住,我再加入。看看你们能不能保持并不受影响。(依次类推,引出4、2、6).
第二步:(生生音符对对碰)
3.很好,看来我们之间真是默契十足,现在我给你们分分组,这边的同学唱6.这边同学唱4.(依次类推)第三步:(分组学习二声部旋律)
4.
简单的几个音碰在一起都能发出这么美妙的声音来。那我把这几个音编成两条旋律,你们看。分声部自学。(师进入学生,指导)(出示高低声部曲谱)
5.好,现在我们检查一下学习情况,你们听,这是哪个声部的旋律。(生听辨)
6.耳朵真灵,那你们听听,高声部的旋律给你怎样的感受?热烈高昂的。
低声部给人奋进积极的感觉。
7.请每组的同学跟琴演唱三次,谁能记住自己的旋律。比赛(谁记得牢)
第四步:(师生配合演唱二声部)
8.各自的旋律已记住,那是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我给你们增加点难度那老师给你们增加点干扰,高声部的同学先唱。生唱高声部,师加低声部。反之练习。测验。(谁不受干扰)
第五步:(生生合作演唱二声部)
9.看来,你们都是高手啊。那最后请你们一起来合作演唱二声部。你们知道唱好合唱的三大法宝吗?第一记住自己的旋律,第二找到第一个音,下面我们要去找找这所谓的第二法宝。一起从1出发找到自己的音。一组是1到6,另一组是1到4。
10.好,现在让我们正式开始。第一次,请生评价,提出改进意见。第二次师评价,指导。并说明三大法宝的`第三大——第三注意听对方的声音。
(三)学唱《手拉手》
导入:
1.老师完全被你们美妙又和谐的歌声给陶醉了,我也想一展歌喉。同学们先仔细观察曲谱,你们看看,刚才我们唱的合唱部分在歌曲的哪里?好,接下来我唱得时候需要你们的帮忙。我唱单声部的旋律,到二声部的时候请加入你们的歌声。为了一次成功,我们先练习一下。(师清唱带一点琴声)
2.现在正式来一次。(师自弹自唱)
3.你们表现这么好,我想随音乐画幅画送给大家一表心意。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这么画?
…….表示欢快跳跃的旋律,横线表示时值长
起伏大的表示高声部,与之平行的是低声部。
爱心表示两句重复的乐句。
最后一句………….表示欢快跳跃的旋律,横线表示时值长。回归主题音乐。
4.下面,我们随音乐画一画旋律线,你们有什么发现?(三句旋律的曲谱)
5.我们随琴来唱一唱。感受什么节奏带给你动感欢快的感觉?(原来是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6.随琴学唱第二第三乐句。(第一次曲谱,第二次歌词,唱准为止)
7.师引导生引出第二乐段部分。学唱。我想伸出我们的手,这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得(师一边画心形图形,一边唱“人间有真情,你我多关怀。)(生:还要有一颗真心。)
8.我们手拉手,心连心,我们才能相亲相爱。观察曲谱,找找最后一句与哪句很像。能自己学学吗?(注意附点的演唱。可让学生进行对比。)
9.听琴模唱。(注意5的重音记号。相亲相爱,要唱得温馨的感觉。)
(四)完整演唱《手拉手》
1.慢速唱全曲。情况分析。
2.看老师指挥唱。
大班教案《手拉手》 篇3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幼儿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的条件;而黄豆和牙签又是幼儿生活中常常见到的,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能用黄豆和牙签拼搭平面和立体图形,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2.能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拼搭是的想法。
3.体验拼搭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事前浸泡过的黄豆、牙签、盘子、城市模型
活动过程:
一、出示黄豆、牙签导入
1.认识黄豆
师:它是什么?嗯,它是黄豆,它是什么样的?请你摸一摸,说说你的感觉。(有点湿湿的、有点滑滑的。。。)除了黄豆,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一一下。
2.出示牙签认识
师:这是什么?牙签可以拿来干什么?那当黄豆和牙签手拉手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了?
二、用牙签和黄豆拼搭平面图形
1.幼儿初步尝试拼搭
师:我一分钟时间,请你拼一个图形。当我说“时间到”时,请你带着你们的`作品回到座位上。
2.师幼交流
师:刚刚在一分钟内,小朋友们拼搭出了很多东西,现在请你们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拼搭的?(把牙签插到黄豆上)你在拼搭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太用力黄豆破掉了。。。)
:我们在拼搭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用力太轻,这样容易掉,但是也不能很用力,容易把黄豆戳破。而且牙签的两头很尖,用的时候注意安全。
三、立体图形的拼搭
1.立体图形的拼搭
师:怎样让这个躺着的图形站起来变成立体?谁愿意上来试一试?
2.个别幼儿上前操作
师:原来,让图形与图形连接起来,能变成一个立体的图形。
四、幼儿第二次操作
1.出示城市模型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城市模型,我们来看看上面有什么?少了什么?
瞧,黄豆和牙签两位小帮手手拉手变成了什么?看看它是怎么搭起来的?
2. 请个别小朋友尝试
3.集体操作,教师指导
师: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建筑师,想一想你会为这座城市造些什么,让它变得更美丽。
师:4人一组,可以合作,搭出更多的城市建筑,摆在这个小区里,让建筑师帮我们实现愿望。
(教师及时表扬幼儿的创意作品)
五、参观城市
师幼一起当游客参观城市模型,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小作品。
大班教案《手拉手》12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手拉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手拉手》 篇4
主题名称:手拉手
时间:[10月10日―11月10日]
主题目标:
1.获得尊敬他人、关心他人、包容、友爱、相互帮助等体验学会关心老人,能同情残疾人,会表达自己的爱,促进良好的人格形成。
2.学习用简单的绘画、手工、音乐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3.掌握一些简单的交往技能。
资源与环境:
1.将与活动有关的.物品、图片、照片展示在教室。
2.活动区摆放各种打击乐器,幼儿自由模仿。
活动名称:美术,壮族娃娃
活动材料:水彩笔,图画纸人手一份。壮族娃娃手偶
活动与指导:
一、出示一副有彩虹和花的图片,幼儿观察,讨论。
1、说一说彩虹与花儿美不美丽?为什么那么美?
2、请个别的幼儿上来各自画一朵花,比比谁的美。
二、出示壮族娃娃。
教师:她今晚要去参加一个舞会,可是没有漂亮的衣服,希望小朋友们能帮忙,为她设计一套漂亮的衣服。
三:幼儿作画,教师来回指导。
四:小结,评一评谁的衣服漂亮?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帮助壮族娃娃为由设计漂亮衣服,幼儿积极性高。幼儿的色彩运用得较好。个别幼儿涂色过于粗心!
大班教案《手拉手》 篇5
活动目标:
1. 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表现人物.
2. 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收集各种民族剪纸艺术品,布置活动室.
2. 每人长方形的纸条、彩纸、剪刀、彩笔和剪纸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1. 欣赏范例,引起剪纸的兴趣:
“想知道这幅手拉手的剪纸作品是怎样做的吗?”
教师将范例发给各小组,供幼儿研究.
小结:这幅画上的主要内容是许多手拉着手、大小相同、连在一起的小朋友,并将纸对折几次后一下子剪成的.
2. 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制作的方法与步骤:
将纸折叠后,画出半个小朋友的轮廓,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然后打开折叠的纸,并粘到纸上,然后进行人物装饰及丰富背景画面.
3. 学习折、剪、画的方法:
将长条纸对折2-3次.
在纸上画出一个小朋友的.轮廓线,将小朋友的手一直画到纸的边缘.
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注意手处边缘线不要剪断.
剪好后将折叠的纸打开,画出不同服装和头发.
4. 幼儿制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帮助个别幼儿掌握剪的方法.
大班教案《手拉手》 篇6
活动目标:
1、运用对称剪纸方法表现人物。
2、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幼儿剪出手拉手的作品。
活动难点:将纸折叠后,画出半个小朋友的轮廓,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
活动准备:
每人长条纸、彩纸、剪刀、彩笔、剪纸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范例,引起剪纸的兴趣:
——“想知道这幅手拉手的剪纸作品是怎样做的.吗?”
(1)、教师将范例若干幅发至各小组,供幼儿研究。
(2)、小结:这幅画上的主要内容是许多手拉手、大小相同、连在一起的小朋友,并将纸对折几次后一下子剪成的。
2、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将纸折叠后,画出半个小朋友的轮廓,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然后打开折叠的纸,并贴在纸上,最后进行人物装饰及丰富背景画面。
3、学习折、剪、画的方法:
(1)、将长条纸对折2——3次。
(2)、在纸上画出一个小朋友的轮廓线,将小朋友的手一直画到纸的边缘。
(3)、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注意“手”处的边缘不要剪断。
(4、)剪好后将折叠的纸打开,画出不同服装、头发。
4、幼儿制作,教师给与指导和帮助:
帮助个别幼儿掌握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