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灯教学设计
文学网整理的冰灯教学设计(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冰灯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领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以情激情,以情带读,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在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品味语言,积淀情感,感受课文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营造情感浸润的课堂。
【教材分析】
《冰灯》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十二单元“过年”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那深沉、博大的爱以及孩子对父母的理解和爱戴。课文文风朴实,浅显易通,没有太多的抒情,但是从字里行间却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深厚情谊。
【学情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在学生需要的东西几乎所有的家长很轻易地买到,所以学生对课文描述的故事感觉会比较遥远,对父亲的爱体会比较肤浅,因此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品味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感情融于课文内容,更容易体会父子之间的情谊,懂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子女的关爱。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乐趣”“享受”“继续”“后悔”“称赞”在课文中的意思
3、继续培养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画、边批注的良好学习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理解父亲的心情,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同时也理解儿子前后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小作者的心理变化以及心情,教育孩子体谅理解父母。
【教学准备】制作cai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围绕冰灯写了一件什么事?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生词。
2、读后指名反馈。
三、合作学习、掌握生字。
四、学习1—4段,了解事情原因。
1、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父亲做灯?
2、指名反馈。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对大军的灯笼描写的句子,体会作者的羡慕心情。
五、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详)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认读生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要父亲做灯,用“因为——所以——”说话。
3、父亲做灯辛不辛苦,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板书:冰灯。
二、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研读父亲对孩子的爱
1、父亲做冰灯辛不辛苦,读出有关语句“大年三十的早上,﹍﹍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
⑴“沙沙”指的是什么声音,你能说出表示声音的词语吗?
⑵父亲做冰灯起得早不早,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读一读。(很暗的光线)
⑶比较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
父亲起码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
⑷指导读父亲做冰灯非常冷的句子。
2、“父亲的手碰着了我的手,他的手真凉啊!”
3、父亲做冰灯这样辛苦,这样冷,为什么还要帮孩子做冰灯,你想说点什么?
▲研读“父与子对话的语句”
1、默读课文6—9段,用“—”划出父亲说的话,用“~”划出孩子的语言,想想读了他们的话,你体会到什么?作简单批注。
2、指导读好人物的对话。
3、汇报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你体会到什么?
4、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的对话。
5、师生合作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研读“我”对父亲的理解和爱戴。
(一)找出儿子前后心理变化的语句。
(二)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
1、“理解后悔”,联系生活实际,你以前做了一件什么事,让你后悔。
2、生汇报“我”后悔的原因。
(三)理解最后一段
1、“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特别在哪里?
2、“小伙伴们都称赞我的冰灯”,小伙伴是怎么称赞我的冰灯的呢?
3、“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怎样。
4、“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它指的是什么?你体会到什么?
5、指导读好这一段。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你想对文中父亲说什么?对作者说什么?
2、说说父母爱我们的事儿。
四、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写一写读《冰灯》有感。(写片断即可)
【板书设计】
冰灯
做冰灯
父子
理解爱戴
【教学反思】
当我第一次读《冰灯》时,我就深深被文章中浓浓的父子情所感动。父亲忍受彻骨的寒冷起早为儿子做冰灯,儿子理解、心疼父亲。文章没有堆砌华丽的词藻,没有描摹激情的话语,没有大段大段的抒发感情,只用白描手法将父子之间的深情,自自然然地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如何让学生理解父子情深,在教学中我是通过品词析句、玩味语言,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实实在在地领悟。
一、品味词语方法多样
1、创设情境,理解词语
“继续”一词在本文中要求学生会写会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词语,我创设了这样情境:我先认真地看书,让学生说老师在干什么,忽然,老师的手机响了,我接手机,接完手机后,我再看书。要求学生运用“继续”说一段话,把刚才老师创设的情境说清楚,说明白。然后向学生说清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继续”一词。某人开始做某件事,中间因其它的原因,暂且放下这件事,后来又接着做这件事,就可以用“继续”一词。最后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是写谁继续做什么事。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仅帮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词语,而且培养了学生说话,写片段的能力。
2、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我是这样帮助学生理解“后悔”的。
师:后悔是什么意思?你们以前做过让你后悔的事吗?如果有,请你告诉我们好吗?
生:有一次,我为了试一试我的小斧子锋不锋利,我用斧子砍我家的桃树,结果桃树被砍死了,爸爸责备我怎么把树砍死了呢?我当时很后悔,不该用斧子砍桃树。
师:那文中写作者后悔因为什么呢?
生:因为是作者让父亲为他做灯笼,父亲为了满足“我”的愿望,起早冒着彻骨的寒冷为“我”做冰灯,“我”非常心疼父亲,所以“我”后悔让父亲为“我”做灯笼。
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深刻地理解了“后悔”,我想这得益于在理解词语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理解词语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感悟句子形式多样
1、比较句子
文章第五自然段有这样一句: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教学这一句时,我让学生和“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这一句进行比较,两句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比较好?为什么?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明白父亲为什么离炕很远地地方打磨冰呢?是因为孩子睡在炕上,父亲生怕吵醒孩子,耽误孩子休息,通过“很远”一词,我们能体会到那浓浓的父爱。
2、动作表演
片段:当我看见父亲又一次把手放进棉袄时,我急忙喊他:“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吧。”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理解“喊”,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在上学路上,你看到你的好朋友小红,离你有一段距离,你想和他一起上学校,你怎么喊他呢?谁来试试?文中“喊”前面加了一个什么词呢?“急忙”说明喊的速度快,谁来急忙喊一喊。当“我”看到父亲做冰灯,非常寒冷,我为什么急忙喊呢?透过急忙一词,你能体会到什么呢?(“急忙”一词,说明“我”非常心疼父亲,生怕父亲冻着,想让父亲快点儿来到被窝里来暖暖手。)
以上片段,我是抓住重点词“急忙喊”“赶快”师生进行表演,玩味语言,这样学生水道渠成地体验到浓浓父子情,学生情趣盎然,印象深刻。
这堂课,我就是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品词嚼句,玩味语言,体验那浓浓的“爱”,当然,这堂课也有缺憾,在时间把握上有所偏颇,后来拓展延伸部分:说说父母关心我们的事,没时间交流了。
冰灯教学设计11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冰灯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冰灯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并积累词语。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了解父亲给孩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呵护、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
谈话: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请大家来猜猜看是什么:墙上有根藤,藤上结个瓜,说它是瓜又不是瓜。请问这是什么?猜一生活用品。
那你们都知道哪些灯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和灯有关系。请同学们把小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你们想知道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篇课文,在读课文之前先看看老师黑板上提的要求:
1、边读边勾画出生字、新词。
2、谁能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二部分(1——4)
⑴孩子们初读课文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你们读得真仔细,脑筋动的真快。老师也有个疑问:为什么“我”让父亲为“我”做一盏灯笼?请一位同学来读读1——4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思考。
⑵原来在我们乡下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的习俗。大军的灯笼很漂亮,请孩子们用“——”画出描写大军灯笼的句子。并说说你找到的.句子。
⑶看到这样一盏漂亮的灯笼,“我”的心情怎样?羡慕。用这种心情读出你心里的感受。先个别读再集体体会。
“我”要父亲为“我”做一盏什么样的灯笼呢?透亮。
2、学习第三部分(5——10)
⑴父亲答应为“我”做灯笼了吗?那父亲是怎样为“我”做灯笼的呢?默读第5——10自然段,用“——”勾画出父亲为“我”做灯笼的句子。
这个句子带给你什么感受?父亲做灯不容易,请你带着你的这种体会读读这个句子,哪些动作可以看出父亲做灯不容易呢?
⑵师:父亲做灯笼确实不容易呀。同学们假如你是这个孩子看到父亲这么艰难地做灯笼,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文中的“我”也和你们一样,都是懂事的好孩子,他是怎么做的呢?找出他怎么做的句子。
此时此刻“我”心里怎样想的呢?“我”心里一定非常心疼父亲,后悔要一盏透亮的灯笼,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两段话。
⑶师:读得真好,感情真到位,老师听了非常的感动。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呢?为什么?
“父亲看见了,赶快来到我的身边,把我撩起的棉被一把按下,连声说道:‘我不冷,不冷。小心冻着,要过年了。’”
⑷师: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啊,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父亲爱“我”,“我”也爱父亲的父子情深。我们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分角色朗读5——10自然段。
3、⑴父亲为“我”做的这盏灯怎么样呢?当“我”提着父亲为“我”做的灯来到小伙伴面前,他们是怎样称赞的?小伙伴们可能会说些什么?此时,“我”听到小伙伴们的称赞心情怎么样呢?同学们你们又想对文中的“我”说写什么?想对文中的“父亲”说些什么?
⑵但是这灯毕竟是冰做的,难免会融化,为什么说它一直留在“我”心里?是什么留在“我”心里?
这灯笼是父亲亲手为“我”做的,小伙伴们都很羡慕“我”,更重要的是这灯笼包含着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所以即使它融化成一片水,却永远留在了“我”心里。
四、延伸拓展
师:在父亲为“我”做冰灯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浓浓深情。同学们,你的爸爸妈妈又为你做了哪些事情?你打算怎样来回报爸爸妈妈的爱呢?请你把这些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冰灯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憧憬”、“垂头丧气”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通过自由读、默读、个人朗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书,以读促理解,感悟课文情境。
过程与方法:
1、在“做、放、找”风筝的过程中,感受小伙伴的心情变化。
2、以“幸福鸟”统领全文,围绕“憧憬”理解并感悟小伙伴做、放、找风筝时的不同感情。
3、以读入情入境,以读呈情呈境,以读悟情悟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小伙伴们做、放、找风筝时的“幸福”
2、学习小伙伴们在伤心失望时仍然充满希望,不断寻找“幸福”的信心和勇气。
一、联系生活经验,导入“风筝”
同学们放过风筝吗?
谁愿意把自己放风筝的心情跟大家说说?(请三至四位学生谈放风筝的.感受)
谈得很好,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38页,看看关于风筝(贴出风筝),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小组一起先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感受 “憧憬”,体会读书
学生初读课文后,老师引导: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初步感知全文内容(板书:做、放、找),并相机导入学习课文第二段“做风筝”
是啊!几根细苇,几张纸,就做成了风筝,并出示幻灯片: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学生默读幻灯片上的内容。边读边想: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结合学生发言,点击幻灯片,“憧憬”、“幸福鸟”变色显示
理解“憧憬”的意思,并想象小伙伴做风筝时会有什么憧憬和向往?(板书憧憬)
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想到的表达出来吗?(2至3人读)
风筝里有着我们美好的“憧憬”,所以我们才把它叫“幸福鸟”
三、放飞风筝,师生合作读书
让我们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放飞我们的“幸福鸟”吧。
老师朗读: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远远”重读),说声——(学生读)“放”(大声读,声音响亮而快速),那线——(学生读)“一紧一松”(并做拉线的动作),风筝——(学生读)“凌空而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学生读)“翩翩飞舞着”(做动作),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学生读)“放得这么高!”(指导:不够高,再读。)
村里人夸我们的风筝“放得这么高!”,此情此景,我感到——(学生说)老师板书:“快活”等。
是啊!风筝带着我们的憧憬,越飞越高,高过了飞鸟,高过了白云,飞向了蓝天。小鸟见了,高兴地对“幸福鸟”说——(学生说),白云笑着和“幸福鸟”打招呼——(学生说)
让我们再放放风筝吧!(配乐共同朗读,读出放风筝时的快活、自豪)
四、寻找风筝,朗读悟情
风筝把我们的名字带上蓝天,把我们的憧憬带进了天空。可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展示配乐动画:快活地放风筝——风筝断了线——失望的我们——看见水磨坊)
小伙伴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学生说),激发学生畅谈自己观看动画后的感受。
学生畅谈自己看配乐动画后的感受。
是啊!风筝不见了,幸福鸟不见了,我们都很伤心(板书:伤心),我们急切地盼望能找到它,让我们一起去找找风筝吧。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在什么情况下,你才会垂头丧气?(理解垂头丧气并说话)
有希望找到吗?(能)
就在我们垂头丧气的时候,一抬头,看见了——(学生说“水磨坊”)
出示幻灯片:
“那儿找过了吗?”(读出希望又有一点担心的语气)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在那儿呢。”(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先请两位学生读对话,并谈谈自己说这句话时心里想了些什么?
抓住“说不定”进行句式、语气训练,换“一定”、“肯定”加强希望的语气。
再读对话,男女同学分读,读出希望、信心。
9、于是,幻灯片出示: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刚才你们一定能找到,可故事的结尾却没有说能找到,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省略号变色显示),同桌、小组讨论讨论,省略号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
五、拓展:寻找幸福鸟……
小伙伴们,能告诉我吗?我们仅仅是为了寻找一只风筝吗?还在寻找什么呢?
六:总结全文
(结合板书),我们在寻找幸福鸟带给我们的快乐、幸福和憧憬,我们是在寻找我们幸福的寄托!只要我们寻找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我们的“幸福鸟”。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学生根据自己感受体悟读书)
冰灯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生字及常用字,并能写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子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4、通过角色转换,加强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自身实际,加强自我教育。
教学重点:
1、巩固字词,学习课文,了解父亲为“我”做冰灯的艰辛,体会深沉的父爱。
2、体会“我”内心后悔的复杂心情,教育孩子体谅理解父母。
教学难点:
通过有层次的反复读课文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使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学会体谅父母。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冰灯》,一起来读课题。(齐读课题)
2、请孩子们回忆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你真会总结。这篇课文中有很多词语,请一位同学来领读(指名领读)。孩子们的记忆力真好,一起来读词语吧。(齐读)
二、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指名读“羡慕”)“羡慕”是什么意思?(喜欢别人的东西,自己也想要)
2、(板书:羡慕)课文中,“我”羡慕什么?(大军的灯笼)大军的灯笼是什么样的?(出示语段,指名读)玻璃灯笼真好看,谁能读出它的美丽。(指名读)这么美的灯笼,我真羡慕,孩子们,读出我的想法。(齐读)
3、“我”非常想要这种玻璃灯笼,但家里穷,于是要求父亲给我做一个,父亲答应了。“我”应该觉得高兴才对,为什么后来“我”会“后悔”呢?(出示“自读提示”)请孩子们快速默读5—10自然段。
4、你勾画了哪那些句子?
(1)生汇报(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和一会儿。)
(2)看到这一句,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感动——板书)(3)这一句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动?(冰太凉、每磨一阵、用衣角擦擦手、在棉衣里暖和一会儿)你真聪明,学会了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请你把这种感动送回句子中,读出来。(指名读)
(4)炎热的夏天,我们把冰淇淋握在手里,时间长一点都觉得手被冻的难受,而此时正是寒冬腊月,父亲用力地打磨一块冰,孩子们,读出这刺骨的冷。(齐读)
(5)这一段还有哪些句子和词语让“我”感动?这是一个()的早上(从“大年三十的早上”“屋子里很暗的光线”,可以知道父亲天还没亮就起床做冰灯了。)为了满足我的要求,父亲早早地起床做冰灯,让我们读出这份感动。(齐读)
5、父亲天不亮就起来为我做冰灯,而我此时却毫不知情。“我问”(生接“爹,你在干啥?”)“父亲把头扭过来,说”(生接:“没有找到合适的废玻璃,我昨天冻了一块冰,正给你做冰灯呢。天还早,你再睡一会儿吧。”)“说完,父亲回过头去,继续用力磨了起来。”
6、知道父亲是在为我做冰灯,“我”还睡得着吗?(齐读)“我”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父亲身上只穿着单薄的棉衣,“我”心疼的喊(齐读)父亲不顾自己的身体,却让“我”再睡一会儿,“我”着急地喊(齐读)为了实现“我”的愿望,父亲忍冻受累,“我内疚地喊(齐读)
7、我一边说,一边掀开自己的被子,父亲看见了,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女生读——男生评价——男生读)
(1)哪些词语让你感动?(赶快、一把按下、连声说、不冷)(2)从这些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父亲担心“我”的身体)带着这份感动,读(齐读)
8、父亲真的'不冷吗?(出示10自然段,男生读)从哪个词语看出父亲冷?(手真凉)
(1)当“我’’碰着父亲的手时,感觉他的手像()一样冷?还像()一样冷?(指名答)
(2)如此冰冷,父亲却说“不冷”?他为什么这样说?(骗——善意的谎言——爱)
(4)听着他善意的谎言,碰着他冰凉的手,“我的鼻子”(发酸),“心里”(直后悔)。孩子们,带着此时的心情,读(齐读)
(5)(板书:后悔)“我”后悔什么?(不该要灯笼)
(6)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的心。假如你是这个孩子,吴老师是这位慈爱的父亲,正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我说些什么?(指名说。带着你的感动/后悔/内疚)
9、尽管“我”后悔了,但父亲依然忍受着刺骨的寒冷,熬夜制作了一盏独一无二的灯笼。(读)
(1)开始是“我”羡慕大军,现在变成了大军羡慕“我”,提着冰灯,“我”的心情怎么样呢?(骄傲、自豪、感激、后悔)
(2)冰是水做的,后来又化成了水。“但是”(生接读“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
(3)“它”是什么?(冰灯)还指什么?(父爱)
(4)小结:小小的一盏冰灯,让我感受到了深沉的父爱。带着你的感受,读最后一句(齐读,板书:深沉的父爱)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生活中,我们和爸爸之间也有许多感人的小事,谁愿意和大家分享?
2、父爱是无私的,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读这段话。(出示语段,配乐齐读)古今中外的名人也说了相似的话。(出示语段,配乐齐读)
3、总结:父爱如山,他虽然不轻易表达,但一言一行中,却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爱。(出示作业、布置)
板书:
冰灯
羡慕——感动——后悔
深沉的父爱
冰灯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朗读理解课文的5—10自然段,了解父亲做冰灯时的辛苦,有感情地朗读语段。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浓浓的父爱之情以及我 “后悔”的原因。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屏示)
每逢过年的时候,小朋友们就特别开心。在乡下,孩子们爱提着漂亮的灯笼走街串巷,那可是孩子们最大的乐趣和享受!你们见过灯笼吗?什么样的?
除了用纸、玻璃制成的灯笼,还有用冰块做成的灯笼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冰灯,(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
1、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出示预习要求)
⑴ 读一读:要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⑵ 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句子特别让你感动?感动的理由是什么?
⑶ 读完课文再说一说父亲是怎样为“我”做冰灯
明白要求了吗?开始吧。(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交流检查预习情况。
1)接下来我们要比赛了。先看这些词语(屏示),谁会读? (指名逐行读,再出示拼音齐读)
2)生字会读了,课文呢?老师要看看谁的胆子最大,谁的读书本领最大?你可以按顺序读,也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读。
三、学习第5—10自然段。
1、是啊,因为我希望父亲能够给我做一盏透亮的灯笼,大年三十的早上,父亲就忙开了。父亲是怎样做冰灯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大年三十的早上,……忙着什么。这时候,我知道父亲在做冰灯吗?当时屋子里光线很暗,(屏示5)谁来读这段话?
你知道什么是炕吗?(简介)再读句子,你有什么感受?(板书:光线很暗 离炕很远)接着读,谁来读好这句话?
我不知道父亲在做什么,于是我问—— (引读第六自然段)
父亲把头扭过来,(屏示7)指名读。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材料、疼爱、对比)谁能把父亲的'言行表演给大家看看?谁来配合?(#6、7)(评议,集体表演读)(板书:打磨冰块)
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课文中的我,看着父亲用力地打磨冰块,你能睡得着吗?(指答) 为什么?
是啊,(屏示8)我再也睡不着了。直接指名读。(师点评)
父亲看见了,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指答屏示9)小组读,(屏示另句)另组读,跟我们刚才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屏示两句)这几个词语能省去吗?说说理由。(父亲疼爱儿子)读好句子,突出词语。
父亲担心我着凉,可是——(屏示10—1)范读,(板书:手真凉)为什么这么凉?(指答)他是在为了能够给我做一盏透亮的灯笼。(屏示10—2)齐读。为什么后悔了?为什么说真不该呢?(指答)
看到父亲为了帮助自己实现愿望在忍受着寒冷,“我”是又后悔又心疼。谁能读出这种又后悔又心疼的感觉?(指读,齐读)
3、(机动)学到这里,你知道父亲是怎样为“我”做冰灯的了吗?
4、(据板书)……多么感人的故事啊,让我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5—10自然段。
四、总结,布置作业。
1、父亲忍着寒冷为我做了一盏透亮的冰灯,那么我怎么会想要父亲做一盏透亮的冰灯的,这盏冰灯又给了我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2、请同学们完成两个作业(屏示)
第一题:朗读课文,练写生字词语。
第二题:自由选择一个: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找几个小伙伴一起编一个课本剧。也可以选择一个事例说说你的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