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弟子规》有感 篇1
寒假的那一天,我和好朋友廖在沛一起去了了丽景学校参加语文老师让我们去的冬令营。
我们如期地来到了丽景学校。
这的老师素质非常高,有的还是北京大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与大学生呢。他们都是北京大学儒行社的,所以他们教我们的也都是与儒家有关联的东西了。他们可个个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呀!
在这里的课程大多都是有关《弟子规》的。也有与历史有关的东西。
最让我感到深刻的便是《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因为我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我对弟弟十分不友好,经常对他凶巴巴的,这也因为他太讨厌了,但是我学了《弟子规》之后,明白了对待兄弟就要恭敬,这样他也会对你好,就因为学了《弟子规》所以我和弟弟已经三个月都没有发生争吵了。
在丽景学校的这7天中,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尤其是《弟子规》给我的指引最大。是它让我懂得了如此多的知识。我以后一定要多多看看古代的文学经典!他还让我懂得了古人的智慧一点都不小,而是非常地高!
读《弟子规》有感 篇2
张爱玲说,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就赶上了…读《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这本书,给我的就是“刚好赶上”的这种感觉。虽说《弟子规》是一本启蒙读物,不过我要是在孩提时代就已经读过的话,恐怕不会有多么深刻的见解,甚至于会因为半知半解而浅尝辄止,错过经典。诚然,在适当的年龄读相应的书籍也是很重要的。
以本人为例,相信现在很多学生跟我一样,特别是理工类的学生,对文学经典几乎没有一点嗅觉,更别说文言文类的读本了,平常肯定也没怎么读过这类书籍,读了也会是一知半解,很少会联想到现实当中,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本书作者钱文忠先生风趣幽默,以全新的视角,借助大量故事和案例,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为我们解读《弟子规》这一经典,使其所表达的思想更加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本书按照《弟子规》总序的顺序为我们见解弟子规,分别详细的讲解“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七个部分。百善孝为先,读弟子规,我觉得关于孝,我还是做的不错的,几乎每两天就给家里打一次电话,跟爸爸妈妈聊聊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常常报喜不报忧,怕他们会过多担心我,我希望他们过得开心幸福。在读这部分时,常常不觉眼睛会涩涩的,觉得自己的父母很平凡但却很伟大,老爸虽然会去小赌,但为人老实,勤奋,很爱我们,常常跟我说,“我努力赚钱,你也要努力读书哦”。老妈每次吃饭都会把最好的夹给我们,虽然啰嗦,却是满满的爱意,每次打电话,都会跟我说“别太省了,多吃点好吃的”,而我常常会回答“放心啦,你们在家才别太省,您儿子在学校生活的很好,一点都不省”。对他们的爱,我从不吝啬表达,虽然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这着实会有点矫情,但我无所谓,因为我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儿子也是爱他们的。()记得高中时每次回校前我都会给我妈妈和奶奶一个拥抱,记得去年帮老爸买了部手机后我在锁屏界面上写了“爸,我爱你”四个字。诚然,有一些方面我还是做的不够好的,不过我会努力去做好,我知道《弟子规》教我们的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我们实实在在去做到,因为说容易,做不易,对父母的爱,有些人很难启齿而我比较喜欢直率点的表达方式。
《弟子规》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大到为人处世,小到行走站立,无论社会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虽然有些部分已经不合时宜,当从中引申出来的思想精髓还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
最后,以《弟子规》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很美的话作为结尾,“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读《弟子规》有感 篇3
我没能做到。爸妈叫我,我都只应一声而不过去;爸妈命我去做什么事,我从来都是答而不做,偶尔会做。对爸妈的话都是爱听就听,不中听就不听,哪里有恭敬可言,而且爸妈责备我的时候我都绞尽脑汁的找理由回答。
古人对自己的父母都那么孝顺,更何况我们呢?但我们现代人能做到的廖廖无几,我决心从此按照《弟子规》里的要求行动,我还要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四句话列入这学期的报喜鸟行动中,以此来鞭策自己。
读《弟子规》有感 篇4
.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弟子规》译文:父母叫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能迟缓。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立即行动。
中华是礼仪之邦,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郯子的年轻人。他冒着生命危险,突破重重困难取鹿乳奉亲。身为儿女,我们不必刻意模仿“郯子鹿乳”的壮举,但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真诚回报父母。再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们扪心自问,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我们做到了吗?
生活中,有许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什么事情都让爸爸妈妈来做,而爸爸妈妈叫他们做一点事情,他们不是趴在地上又哭又闹,就是拖拖拉拉。从小到大,当我们生病时,父母给我们端茶送水;当刮风下雨时,父母给我们遮风挡雨……而现在父母叫我们帮忙时,我们又是怎样做的?父母养育了我们这多年,难道我们就不应该为他们做点事吗?我们就不感到羞愧吗?
如果你连“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点对父母的基本礼仪也做不到,那么又谈何报答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呢?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做爸爸妈妈贴心的小棉袄,做孝顺好少年。
读《弟子规》有感 篇5
记得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学校的老师要求我们必须熟背弟子规,当时的自己学习成绩也很好,背书对于我来说是件小事。至今弟子规还能朗朗上口。但是当时的自己根本就不知道里面的真谛。最近给两岁的儿子买了个点读机,想着让他从小熏陶一下我们的国学,然后我也就跟着一起跟读了,现在的我才真正感受到里面的精华。现在的我才体会到我们的国学是有多么的经典。为人父母的我现在才能更加透彻的理解里面的好多东西。“首孝悌”百善孝为先,在没有结婚特别是没有小孩之前。自己真的有点幼稚和任性,对于父母的唠叨觉得烦,觉得爸妈管得太多了,妈妈的话太多了,有些时候甚至还会发火。慢慢的自己成家了,并且有了小孩,才发现父母把我们养大是多么的不容易,特别是自己一个人带小孩的第一年里,爱人不在身边,什么事情都要自己面对,把自己所有的爱和耐心都给了孩子。也才明白了我爸妈当时把我们姐弟三带大是多么的不容易。不仅如此,孩子成长的这两年里爸妈给了我巨大的帮助,自己不仅要带孩子还要上班,都是妈妈帮着我伴着我。孩子有什么事情,妈妈都会说:没事,有我尼,去休息吧,明天还要上班的。‘’每一次回家爸爸都要把家里好吃的、我爱吃的统统带给我。每一次车的后备箱都是装得满满的,带着他们的关心和爱启程。他们一辈子都在为我操心。我怎么能不孝敬他们啊。
父亲是位农民,一辈子都在为我们奔波。但是在教育我们的过程中父亲能把弟子规的精华诠释得那么好。“首孝悌,次谨信”,父亲从小就教导我们要尊重长辈,关爱兄弟姐妹,家里的姐弟三人长大都特别的听话,从来都不会因为争抢什么东西而打架,只会是吃在最后的一个人吃的最多,因为前面的孩子都会想着给后面的多留点,所以父亲这辈子是成功的,虽然苦了累了一辈子,但是把我们都培养得很好。现在的自己工作第七个年头了,和同事都相处得很融洽,因为要做一个诚信友善的人。别人也才会与你亲近。这是做人的真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做到弟子规里的各项规则的话那我们的社会就将是一个和谐文明诚信友善的社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