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
早就想看萧红的巅峰之作《呼兰河传》了,一拖再拖,现在终于才看。套用她的一句口头禅,“那才好看呢!”
对这位民国才女,想说的只有心疼。老天不公 ,像这样纯真而又才情满满的女子,最应该有一个真正爱她的人捧在手心的,可她一生颠沛流离,命运悲惨,屡屡在同一个地方跌倒,让人唏嘘不已,以至于只活到三十一岁。
她死的时候说“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真的是太过悲凉。
《呼兰河传》写的是她童年家乡的人和事,看似天真自然的'语言,平淡之中却充满入木三分的讽刺和批判,对村民愚昧灵魂的哀叹,对封建思想的无情控诉,在那个年代,她的立场是愤怒的,反抗的。
像是孩童的喃喃自语,她随性地潇洒地表现了语言的自然美,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就像她说的,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她若愿意长到天上去,也没有人管。
矛盾说,《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而她没有写尽的,最该是她凄婉的人生。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2
莎士比亚说:书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老师推荐大家共读《呼兰河传》一书。这本书是中国著名的女作家萧红笔下的,里面满满的是荒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章。
这一章主要讲作者通过回忆院子里的破东西,描写出一个特别荒凉的景象。在祖父的`校小院中,有养猪的,开粉房的和赶车的。眼看旧房子快要倒了,随时都有危险,可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住着,就这样日复一日的醒来又睡去。读到这里我也非常气愤,人们怎么能这样无知呢?难道他们从来不会为以后着想吗?
每到下雨天的时候,房子就更不争气了。大大小小的桶摆满了屋,雨点落到桶的那一瞬间,滴滴答答的,就像奏响了交响曲一样,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啊!也许你会问这是为什么呀?因为修建房子需要花钱啊!请大神,放河灯,逛神庙,他们却又那么豪爽,可修整房子却要花钱的呀!呼兰河的人就是敲烂他们的脑壳也不会清醒的小镇的人们意识短浅,自私愚蠢,前途迷茫,仿佛世界的一切都是模糊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不能像他们一样,只有追求完美才可以活的更加出色,精彩,有趣。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3
童年,是幸福的,快乐的,是美好的,人们常说童年是人生长河里的最美得一朵浪花,是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在萧红眼里也应该是这样吧!
《呼兰河传》就是讲的作家萧红把自己记忆中的童年生活符号像一串红辣椒一的把它挂在我们的眼前,抒发了她温暖的回忆,来慰籍着自己孤独的心灵。
她写的她的家庭,爸爸和妈妈对她很凶,很冷淡,祖母也对她不好,但祖父对她很好,她喜欢和祖父一起一整天都呆在小院子里,和祖父、昆虫一起来玩,祖父还经常教她念诗,学知识,在祖父的院子里是快乐的,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祖父也是由着她的。在祖父院子里的这段时光也许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了吧!
还有团圆媳妇,她的命就太苦了,她十二岁被送进了名声挺好的.老胡家,但就是这,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嫁进去,天天做这个,做那个,天天拉车,还得受婆婆严刑打骂,天天身上有伤有痕,一开始还挺乐观,后来生了病,治不了,最终年纪轻轻的死了,后来人丁兴旺的老胡家被人慢慢忘掉了。
在她笔下一个个她童年故事令人心痛,从小没有父母爱,虽然有祖父爱,但祖父死后,也就没有人爱了,一直孤独寂寞。看看我们现在的美好时光,有家人疼,有家人爱,还可以学习,和萧红比,我们太幸福了,但有时还不珍惜。懂不懂和父母吵架,不认真学习,太不应该啊!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要珍惜我们眼前的幸福生活。作文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4
团圆媳妇的例子又何尝不是一这样个血淋淋的例子呢,团圆媳妇身边的所有人包括她的婆婆,都认为她是不对的,合该管教,最后害得团圆媳妇被折磨死了。这个杯具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普遍的,这种状况不仅仅古代有,近代有,现代还是有。众人现代提倡自由,提倡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句话,但坚决捍卫你说话的自由。但这种意识,除了小部分开明人士,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呢
我们此刻大部分人依旧歧视残疾人,农民工,同性恋等弱势群体。就拿同性恋来说,我国20xx年才把同性恋者从精神病患者的名单上删除,此刻如果看见了,依旧会有人说变态。20xx年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小组在市中心做以同性恋为主题的社会调查,理解录音调查的人中还有一小部分人觉得那是变态,有一部分觉得那是自己生活之外的事,还有部分人觉得我们同学会问这种问题也是变态。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其实,我们反省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思想行为,就会发现我们的确有这样一些不太友好的'观点,也许这些并没有对某个人造成明确的伤害行为,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某些行为却会汇总起来造成一种社会价值取向,给一些特殊群体庞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导致一些人走上绝路,这样看来,我们难道不是类似于那些在不自觉地迫害团圆媳妇而不自知的“热心人”一样的人吗?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5
在这个学期中,我看了许多书吧。比如:《俗世奇人》、《呼兰河传》、《地球的故事》等等,我最喜欢的是《呼兰河传》,这本书的作者萧红讲述了她自己小时候封建时期发生在呼兰河的一些往事。
在这本书中,我能感觉到,呼兰河是一个迷信、自由、有时热闹有时沉寂的小城。在这个小城中围绕着大泥坛子引发了一个又一个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封建时代社会极不稳定和人们的两种观念。一种人只讲体面,这种人形成了见死不救的性格,也衬出了呼兰河人的不良品格。另一种人对别人有好处。书中讲述了有一只马掉进了大坛子,马夫很着急,便用力地拿马上来,路人看见了,一部分帮着拉马,一部分人见死不救,马拉上来就叫一声“噢!噢!”马掉下去,也喊一声“噢!噢!”从中可以看出呼兰人的思想麻木不仁。还有书中讲述的瘟猪肉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个孩子说那猪肉一定是瘟猪肉,并且是当着母亲的`面向邻居说的。这时妈妈无缘无故地打他,只因为小孩子说出了实话。我真为那个孩子可怜,为社会而愤愤不平,为那个母亲的表现感到愤怒。
读了这本书后,我感受到了呼兰河镇的风土,让我知道了落后带来的残忍、愚昧、无知。读着读着,我不仅会想起自己童年,和呼兰河中的孩子们比起来,我们的生活不知比他们丰富了多少倍,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6
《呼兰河传》这本书讲述了萧红住的这座小城呼兰河和萧红童年的故事。
萧红,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玲玲、田娣,黑龙江省哈尔滨呼兰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呼兰河传》让我们看到了萧红的童年生活。文中字里行间体现对童年的眷恋,回忆。在那精彩的语言中,看出童年是那样美好,使人向往。
我记得有一段特别有趣,讲了我在后园里摘了一束玫瑰,给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不知道,还说: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闻见。从这能看出祖父非常幽默,非常疼爱我。
作者出生时祖父都已经六十多少了,作者三、四岁时,祖父快七十了,七十岁的祖父非常爱作者,他们爷俩在后园笑个不停。祖父的后园就是小作者的天堂,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都是自由的。
萧红童年是有趣的、快乐的',可是萧红写《呼兰河传》的时候心境是寂寞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其实,萧红那时在香港几乎可以说是;的生活,在一九四零前后这样的大时代中,像她这样有理想并与黑暗势力做过斗争的人,都会对这样的生活与束缚不理解,而且从读过她的著名小说《呼兰河传》便知道了她的童年是多么令人向往和愉快,但了解以后才知道或许她都是以好的方面去想,证明了她十分乐观。
虽说萧红的童年看似有趣但其实又无趣,我们必须要向萧红那样善于观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