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学设计优秀
文学网整理的《看雪》教学设计优秀(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 篇1
【课标要求】
学习古诗文要多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加强感悟和体会。利用工具书,能读懂浅显文言文。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重难点】
1理解本文运用的白描手法。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自主学习】
1、搜集关于张岱及写作此文的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 》,作者字,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2、反复诵读,积累字音字义。
A字音:
崇祯更定挐毳衣雾凇沆砀一芥喃喃
B词义:
上下一白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
余强饮一大白更有痴似相公者上下一白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客此
3、文章描写西湖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自己及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志趣,寄寓了对的怀念。
【学生疑惑】
【问题探究】
1、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并说说作者眼中的西湖的雪景有什么特点?
2、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3、这篇写景散文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试问作者有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5、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6、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7、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8、收集有关“西湖”“冬雪”的诗歌。
【教后反思】
答案:
【自主学习】
1《陶庵梦忆》张岱字宗子,2A崇祯(chóng zhēn)更(gēng)定ná毳(cuì)衣雾凇(sōng)
沆(hàng)砀(dàng)jiè nán
B词义:
上下一白(白色)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余挐一小舟(数词,一艘)
余强饮一大白(酒杯)更有痴似相公者(还)上下一白(全)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数词,一个)
是日更定矣(这)余挐一小舟(携)客此(客居)
3冬夜雪景凝静清绝故国往事
【问题探究】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2、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白描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3、(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4、(1)“独”字,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5、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6、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7、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 篇2
【教材分析】
《看雪》一文写老师给中国台湾小学生讲述儿时在家乡北京玩雪的情景,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到北京看雪欲望的故事,这个故事暗示了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两岸同胞渴望同欢乐,寓意深刻。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讲、指、接”三个生字。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3.感受北京雪景之美,孩子玩雪之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融情入境
1.课件出示出谜面让学生猜谜底。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干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2.教师板书“雪”,学生书空。(“雪”字上面写一个“雨字头”,注意四点的方向是一样的。)
3.课件相机出示动态的雪的图片,“小朋友们有没有看过雪啊?有没有玩过雪?”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洁白、美丽的雪的吧。”(板书:看)
边写边讲解写法,学生书空。
(“看”字上面是“手”变过来的,最后一笔“竖钩”变成了“撇”,下面写一个“目”,把手放在眼睛上才能看得远。)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这篇课文有很多段落,先请小朋友们给课文表上段落。然后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课文,尽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好的小朋友借助拼音宝宝把生字拼读两遍,尽量把生字记住。
3.“记住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检查一下拟的同桌是不是都记住这些生字宝宝了,将“我会认”里的生字指给你的同桌认一认,读一读。”
4.哪些小朋友能将这些生字宝宝都记住了,举手看一看?
真棒,老师要请这些小朋友当小老师,带着小朋友们读。
5.课件出示词语
(1)小老师领读(两位)
台湾省商店橱窗手指接着讲话铺着雪毯
银装打雪仗
(2)教师领读。
(3)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6.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教师出谜题。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店: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三、再读课文感悟
1.看来大部分小朋友已经把生字宝宝给记住了,可是这些生字宝宝可调皮了,现在他们又跑回课文里去了,你们还能正确又流利地读出它们吗?
“边读边从课文里找一找:北京的雪景是怎样的?”
2.“读好了吗?谁已经找到了?”学生反馈,相机板书。
(1)课件出示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2)指板书:句子里“雪花、雪毯、银装”都是指什么?
【你真善于思考,都是指雪,天上、地上、树上都是雪,到处一片洁白。那真是一个北京的雪景可真美丽啊。(板书:洁白)】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你瞧,小伙伴们玩得多高兴啊,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4)结合这幅图片,谁来读一读,读出高兴、开心的感觉来。指名读,相机评价。
(5)教师范读。
3.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为了奖励小朋友,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北京看一看真的雪。(播放雪景视频)
4.看了这些图片,小朋友们有什么感想?
5.齐读这段话。
四、书写指导
1.投影出示“我会写”中生字,指名读,齐读。
2.观察生字,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要提醒大家的?
3.教师范写(讲、指、接);学生描红、临写。
4.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评析学生例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惊、故、候、奇”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产生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齐读课文。
二、新课学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和北京的小朋友一起看了美丽的雪景,北京的小朋友可真幸福,每年的冬天都能看到那么美丽的雪景,可以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而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呢?
2.(课件出示中国台湾小朋友在商店橱窗看雪景的图片)“图中的这些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3.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那是用洁白的棉花做成的。
4.齐读、教师范读。
5.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为什么不能看到真的雪?
6.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1)找出中国台湾的位置,“因为中国台湾在我国的南部,一年四季都比较温暖,所以很难看到雪。”
(2)“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从来没有看过真的雪,所以当他们听到老师看过的时候——
(都很惊奇)
(3)指导朗读3-6段。
(4)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北京吗?台湾省离北京远吗?
【从课文里找答案,“不算太远”。】
(5)既然不远,“老师”有没有常回故乡看一看,看看北京美丽的雪景?为什么?
【台湾省本来是中国的一部分,就像浙江省是中国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旧中国是由国民党政府统治,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把国民党政府打败了,国民党政府就逃到中国台湾。所以中国台湾和祖国母亲就分开了,从此中国大陆和台湾省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来往,不能通电话,不能通信,更不用说回到北京去看看了。】
7.这位老师可能已经十年,也可能已经二十年没有看到故乡的雪了,当他回忆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他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
【童年的小伙伴们还好吗,他们现在在哪里。北京的雪景还是那么美吗?……】
他的又心情会是怎样?
【淡淡的忧伤、怀念家乡、希望中国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提示:深情】
8.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感受一下老师的话和老师讲起的童年的雪景。(读课文1~9段,配乐)
9.分角色朗读,齐读旁白。
10.听了老师的话,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想不想去北京看雪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两段话。
11.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
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1)指导正确断句。
(2)那里的小朋友指的就是——北京的'小朋友,他们只盼望着和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一起玩吗?
【预设提示:身在老师盼望着中国台湾能和祖国母亲早日团聚,北京的小朋友呢?】
(3)不只是北京的小朋友,全中国的小朋友,全中国的人民都盼着中国台湾能早日和祖国团聚。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三、书写指导
四、板书设计
12看雪
橱窗——棉花惊奇
天上——雪花
地上——雪毯高兴
树上——银装
五、作业布置
1、摘抄与雪有关的好词好句。
2、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在上这篇课文时,指导老师在旁听课,课后给了我很多指导。首先是关于课堂调控的。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该以鼓励、表扬的形式来调控课堂记录,以比赛、竞争的形式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学生对于老师“坐端正、安静”这些词是无动于衷的,要想学生上课能遵守纪律、集中精神,就应该表扬、树立榜样。第二就是在开始每一个新的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要有简单而清晰的指令,确保学生能有效的展开学习活动。
在教学方面,我觉得课文的讲解、梳理,很大一部分是为朗读服务的。我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环节,使学生感悟文本,但最后还是读的一塌糊涂。经过师傅指导,我暂时归纳出两点原因:1、还是纪律问题,很多学生读书不专心,滥竽充数。2、第一课时没有要求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在认字学词之后之前对重点段进行教学。所以导致第二课时朗读感悟即使有感有悟也读不好课文,因为连课文都还没有读通顺。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台湾师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隔着海峡,遥望宝岛,那里有春节,那里有龙舟,那里有浓浓的乡愁。只是,那里很少下雪,那里的孩子们多么希望能看到雪呀!中国台湾距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孩子回忆我们看到的美丽的雪景,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插图,课件的帮助,体会雪景的美丽,用自己的语言把美表现出来。然后,请孩子对比一下中国台湾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在对比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孩子设身处地的站在中国台湾小朋友的角度体会文中蕴含的感情。我充分利用文中小朋友和老师的对话,与学生共同进行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中国台湾小朋友殷切的希望。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大多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启发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自主识字。“指、接、讲、铺”等字,可以通过动作演示帮助理解。自编短文巩固识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找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如:图片、媒体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关书籍等)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教师进行简单介绍(日月潭、阿里山等)。
3、那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你知道他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生字
1、自己试着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
2、师:要想读好课文,特别需要生字朋友的帮助,同桌两个赶紧到课文里去认识他们吧。(同桌自学生字)
3、集体交流,教师检查识字效果。(出示多媒体课件)(小老师教读、男女分读、小组读、掌握慢的同学读、齐读)
三、细读感悟
1、把生字朋友送回家,你还认识他们吗?再次读课文,思考:从课文里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读、思考)学生汇报交流,整体感知整篇课文。(中国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2、重点段落郎读,讨论交流:
⑴大家见过真的学吗?下雪的时候是什么样呢?(学生联系实际体会)书上有一段描写写得更美,大家赶紧自己读读吧!
①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画下来。
②学生交流、朗读,随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播放课件)体会读,边想象边读。
③加动作读、配乐读。
⑵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台湾小朋友的心情)
①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②学生交流。这四个句子有哪些共同点?把自己当成中国台湾小朋友练读这四句话。(学生练读)
③师生分角色练读,教师演教师,学生演中国台湾小朋友。
随着练读,“指北京”体会中国台湾小朋友说话时的心情。
3、重点指导“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表演体会“争着问”)
有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醒孩子注意停顿。
4、分小组有感情的朗读师生对话。
四、扩展活动
此时,你想对中国台湾小朋友说什么呢?你们做一张美丽的`贺卡吧,把你们想说的话写在上面,寄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幻灯片出示短文,复习生字:
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妈妈看见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2、采取多种方式读,如自读、小组读、集体读,分组读等方式进一步复习巩固。
二、我会写
1、课件出示要会写的字:
讲、打、指、接、惊、故、候、奇
2、自己把生字读一读。
3、小组能互相说一说每个字的偏旁、笔画、哪个笔画在横(竖)中线上、你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
4、师生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练写。有三个提手旁的字(打、指、接),可以借助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书写知识指导写字。注意提示:“接”字右下的“女”,横画要长些;“故”字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候”字,不要漏写中间的“竖”;“奇”要写得上小下大等。
三、我会连
做完后互相读一读
四、作业
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学校来做客。
【板书设计】
12、看雪
中国台湾北京
棉花做的真的雪
一起玩
盼回归
【教学后记】
课前通过让学生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包括中国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中国台湾的风景名胜,中国台湾回归问题等,这样,课文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学生朗读感悟时,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冬天雪景的美丽,体会中国台湾小朋友的心情,收到了一定效果。另外今后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 篇4
教学内容:看雪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学习并积累第九自然段中的语句;
3、练习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4、懂得中国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中国台湾人民都盼望团聚。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冬天你们最盼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盼望下雪,如果学生所说不合教师意图,教师可以从自己童年
的角度引发学生对雪的回忆,并用多媒体出示瑞雪图,激发学生对雪的喜爱之情。)
师:下雪了,多好玩!你们是怎样玩的?(学生回答)
二、板书课题、读题
1、教师用楷书在田字格中书写课题――“看雪”,并指导学生看清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
2、学生读题,之后仿照老师在田字格习字本上书写课题――看雪。(写好后同桌比一比谁写得好。)
三、激兴初读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谁看雪?在哪儿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
师:带着你的问题阅读课文,比一比谁能找到答案?
[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入初读课文阶段,此时教师巡回获取学生阅读信息。]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吗?
[想知道的内容提示:1、谁看雪?(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看雪)2、在哪里看雪?(在商店的橱窗里看雪)3、看到了怎样的雪?(小朋友看到的是商店橱窗里用洁白棉花做成的雪)]
师:课文除了讲这些,还讲了什么吗?请读读第三段以后的内容,想想这些是讲什么?
(生读课文,问答提示:讲老师告诉他们,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过并玩过真的雪)
师:真聪明!看来读书是要仔细一些才好哟。当他们听到老师地北京看过并玩过真的雪,他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生答:什么时候到北京来看雪呀?)
师:在课文的哪儿讲了这个意思?
(生找到课文的第十段)
四、练读课文
师: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不加字、不掉字、不错字、不破句、不指读。
(生练读,教师巡回指导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的字音、断句)
师:我们来互相比着读,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地方,好吗?我先读第一、二段,请你们帮我指出错误。
(教师朗读第一、二段,可以有意出现一些学生能够发现并能帮助纠正的错误。比如:第一段把“是很难看到雪的”读成“是难看到雪的”;第二段把“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读成“孩子们在商店的窗子里看到了雪”。)
(生评价略)
师:请每个学生轮读一自然段,注意:尽量少被别人发现错误。
(每生轮读一段,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具体指导,薄弱之处教师范读并让学生跟读)
五、练习对话
师:聪明的孩子们,你们数数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说”字,这是为什么?
(生答略)
师:请你们先到课文中找出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分别用波浪线和横线划起来。
(生划,教师巡视,发现都没把第九段划上,引导学生回读上文“接着她就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使学生悟出这也是老师说的话)
师:先同桌之间练习练习,每人做一次老师,当一回学生。(生练读)
师:练得很认真。下面我当老师,你们做中国台湾小朋友,开始对话。(略)
(对话练习中要着重进行问句和感叹句语气的指导。比如:
(1)“您//看见过/真的雪吗?”的“吗”宜用上扬的调值“35”;
(2)“您/是在哪儿见过的?”的“的”宜用平调“33”;
(3)“北京//离这儿/很远吧?”的“吧”宜用高平调“55”。)
六、作业
1、帮助老师把课文题目“长胖些”;
[此题意在巩固课文主要内容,初步锻炼学生从文章中提起主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提示:(谁)(在哪里)看到了(怎样的)雪?中国台湾小朋友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用棉花做成的雪;他们的老师童年时候在家乡北京看到了真正的雪。根据回答板书如下:
中国台湾小朋友棉花做成的
老师童年在北京看真的雪
他们想到北京真的
2、你想让中国台湾小朋友到我们这来看真的雪吗?那我们应该怎样对中国台湾小朋友说呢?
(先从课文最后一句话“北京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引导,再让同桌互相扮演中国台湾小朋友和北京小朋友,练习北京小朋友邀请中国台湾小朋友到北京来看雪玩雪。注意提示学生:邀请时要介绍清楚下雪时的情景和玩雪时的快乐,可以凭借课文第九段内容和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说清楚这些)
(播放静态的课本第一幅插图,配上儿歌《友谊的歌儿传四方》去掉原唱处理成轻清音乐,学生进入情境练习“邀请”,邀请内容略)
师:听了你们真诚的邀请,我相信中国台湾小朋友肯定高兴极了!在这,我为你们真诚的友谊鼓掌!(下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从上节课同学们向中国台湾小朋友发出的邀请中,我知道了大家是多么盼望中国台湾小朋友早日到北京来看雪玩雪,孩子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这些美好的心愿真的会让中国台湾小朋友感动的。我有个建议,想把你们这美好的心愿告诉中国台湾小朋友,你们说好不好?
二、拓展活读。
师:用什么办法告诉中国台湾小朋友,祖国大陆的小朋友欢迎他们来看雪玩雪呢?
师:我现在是一位台属,我的女儿在中国台湾,你又怎样向我求助呢?(生答略)
师:我现在就是新浪网,你怎样向我求助呢?(生答略)
师:了不起,可爱的孩子们!你们真的太棒了!我向你们学习!愿意帮助我吗?(引入字词练习)
三、字词句练习
1、比一比,看谁能帮我从课文中找到合适的字给课文后面的生字组成词语?
(学生组词略)
2、将这些词语认一认、读一读,等会儿检查我写的字,看能不能得100分?
(待学生认读字词约5分钟后,大屏幕出示故意写错的字,比如:“省”字少一横,“商”字“冂”里写成“古”,“洁”字的“士”写成“土”)
3、比一比,看谁把第二题的字写得又快又好!
[“教与学”这种双边活动是要讲究时机的,当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时,“教”如同隔靴搔痒,只有当学生进入了状态,有的放矢地“教”才能事半功倍]
师:刚才我发现你们个个都写得很认真!老师向你们学习!下面是一个同学做的第三题,请你们帮助检查,看对不对?
(大屏幕出示:1、老师(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3、小伙伴们在雪地上(打雪人)、(堆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4、天上(铺着)雪花,地上(飘着)银装,树上(披着)雪毯,到处一片洁白。)
(生改,并评分略)
5、你们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读起来最好听?(生自主选择,略)
6、能把这些好听的句子背出来吗?试试看!(生读、背略)
7、看书中插图背诵第二段和第九段。(生同桌互相背略)
[练习是枯燥的,给枯燥的东西注上滋润剂,使它变得有弹性、有粘性!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期望自己是最好的,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是一种享受,做外力强迫的事是劳役!学生的学习原本就是应该由学生自己负责的事,在“自己选择”的空间里,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了,这样的学习即使任务重些也不觉得累!]
四、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问题预设:为什么中国台湾很难看到雪?资料准备及解答过程: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观看,知道中国台湾在祖国的南方3、让学生将这两种情况放到一起想一想,看谁能找到答案)
(生提问及解答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最无顾忌,留个空间给他们,他们的神必定无拘无束驰骋纵横,教师此时的职责不是强迫“千条江河归大海”,而是用智慧、用爱心去“润物细无声”;教师的视界不是盯住预设的教学程序完成与否,而是用发展的眼光去度量课堂上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五、总结课文
师:我们今天学了哪篇课文?(生答略)
师:我们看到黑板上,自己心里说说知道了什么,准备好了就先对我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生答略)
师:很好,把刚才说的回家向爸爸妈妈说说。
(播放动态的课本第一幅插图:三个中国台湾小朋友面向大家招手,配乐《友谊的歌儿传四方》,下课)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练写带提手旁的三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盼望祖国回归的愿望。
3、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知道词语搭配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教学难点:
从课文最后一句话中激发学生盼望中国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鹅毛飞满天,掉在地上处处白,落在水里都不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师提问:是哪的小朋友想看到雪?他们希望到哪里看雪?(板书:中国台湾、北京)
3、认读生字:
⑴自由练读生字。
⑵开火车读生字。
⑶生字排序,学生观察找排序规律。
⑷去拼音读生字。
4、认读词语:
⑴看词语,心里默读。
⑵齐读词语。
三、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一、二自然段:
⑴齐读一、二自然段。
⑵师提问:假如你是中国台湾小朋友,看到这种人工做的雪景,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2、学习三-八自然段:
⑴同桌合作朗读三-八自然段。
⑵指名朗读。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问的'句子:
①您看到过真的雪吗?(读出好奇的语气)
②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呢?(读出惊奇的语气)
③北京离这儿很远吧?(读出打探的语气)
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老师回答的句子:
①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②小时候,在我的故乡。(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北京和中国台湾的位置)
③不算太远。
3、学习九自然段:
⑴自由轻声朗读九自然段。
⑵课件出示雪景图,学生在课文中找句子配图。
⑶完成课后连线题。
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⑸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
⑹齐读全段。
4、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⑴指名朗读十、十一自然段。
⑵学生填空:
()的小朋友正盼着()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⑶学生把自己当作北京的小朋友,为中国台湾小朋友介绍北京的名胜景点。
⑷欣赏中国台湾的名胜景点介绍。
四、朗读全文,指导写字
1、全文朗读。
2、指导写“打”“指”“接”三个生字:
⑴观察三个字的共同点。
⑵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⑶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12看雪
中国台湾北京
盼着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 篇6
【教材分析】
《看雪》一文写老师给中国台湾小学生讲述儿时在家乡北京玩雪的情景,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到北京看雪欲望的故事,这个故事暗示了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两岸同胞渴望同欢乐,寓意深刻。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讲、指、接”三个生字。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3.感受北京雪景之美,孩子玩雪之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融情入境
1.课件出示出谜面让学生猜谜底。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干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2.教师板书“雪”,学生书空。(“雪”字上面写一个“雨字头”,注意四点的方向是一样的。)
3.课件相机出示动态的雪的图片,“小朋友们有没有看过雪啊?有没有玩过雪?”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洁白、美丽的雪的吧。”(板书:看)
边写边讲解写法,学生书空。
(“看”字上面是“手”变过来的,最后一笔“竖钩”变成了“撇”,下面写一个“目”,把手放在眼睛上才能看得远。)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这篇课文有很多段落,先请小朋友们给课文表上段落。然后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课文,尽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好的小朋友借助拼音宝宝把生字拼读两遍,尽量把生字记住。
3.“记住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检查一下拟的同桌是不是都记住这些生字宝宝了,将“我会认”里的生字指给你的同桌认一认,读一读。”
4.哪些小朋友能将这些生字宝宝都记住了,举手看一看?
真棒,老师要请这些小朋友当小老师,带着小朋友们读。
5.课件出示词语
(1)小老师领读(两位)
台湾省商店橱窗手指接着讲话铺着雪毯
银装打雪仗
(2)教师领读。
(3)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6.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教师出谜题。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店: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三、再读课文感悟
1.看来大部分小朋友已经把生字宝宝给记住了,可是这些生字宝宝可调皮了,现在他们又跑回课文里去了,你们还能正确又流利地读出它们吗?
“边读边从课文里找一找:北京的雪景是怎样的?”
2.“读好了吗?谁已经找到了?”学生反馈,相机板书。
(1)课件出示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2)指板书:句子里“雪花、雪毯、银装”都是指什么?
【你真善于思考,都是指雪,天上、地上、树上都是雪,到处一片洁白。那真是一个北京的雪景可真美丽啊。(板书:洁白)】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你瞧,小伙伴们玩得多高兴啊,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4)结合这幅图片,谁来读一读,读出高兴、开心的感觉来。指名读,相机评价。
(5)教师范读。
3.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为了奖励小朋友,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北京看一看真的雪。(播放雪景视频)
4.看了这些图片,小朋友们有什么感想?
5.齐读这段话。
四、书写指导
1.投影出示“我会写”中生字,指名读,齐读。
2.观察生字,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要提醒大家的?
3.教师范写(讲、指、接);学生描红、临写。
4.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评析学生例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惊、故、候、奇”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产生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齐读课文。
二、新课学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和北京的小朋友一起看了美丽的雪景,北京的小朋友可真幸福,每年的冬天都能看到那么美丽的雪景,可以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而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呢?
2.(课件出示中国台湾小朋友在商店橱窗看雪景的图片)“图中的这些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3.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那是用洁白的棉花做成的。
4.齐读、教师范读。
5.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为什么不能看到真的雪?
6.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1)找出中国台湾的位置,“因为中国台湾在我国的南部,一年四季都比较温暖,所以很难看到雪。”
(2)“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从来没有看过真的雪,所以当他们听到老师看过的时候——
(都很惊奇)
(3)指导朗读3-6段。
(4)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北京吗?台湾省离北京远吗?
【从课文里找答案,“不算太远”。】
(5)既然不远,“老师”有没有常回故乡看一看,看看北京美丽的雪景?为什么?
【台湾省本来是中国的一部分,就像浙江省是中国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旧中国是由国民党政府统治,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把国民党政府打败了,国民党政府就逃到中国台湾。所以中国台湾和祖国母亲就分开了,从此中国大陆和台湾省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来往,不能通电话,不能通信,更不用说回到北京去看看了。】
7.这位老师可能已经十年,也可能已经二十年没有看到故乡的雪了,当他回忆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他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
【童年的小伙伴们还好吗,他们现在在哪里。北京的雪景还是那么美吗?……】
他的又心情会是怎样?
【淡淡的忧伤、怀念家乡、希望中国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提示:深情】
8.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感受一下老师的话和老师讲起的童年的雪景。(读课文1~9段,配乐)
9.分角色朗读,齐读旁白。
10.听了老师的话,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想不想去北京看雪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两段话。
11.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
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1)指导正确断句。
(2)那里的小朋友指的就是——北京的小朋友,他们只盼望着和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一起玩吗?
【预设提示:身在老师盼望着中国台湾能和祖国母亲早日团聚,北京的小朋友呢?】
(3)不只是北京的小朋友,全中国的小朋友,全中国的人民都盼着中国台湾能早日和祖国团聚。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三、书写指导
四、板书设计
12看雪
橱窗——棉花惊奇
天上——雪花
地上——雪毯高兴
树上——银装
五、作业布置
1、摘抄与雪有关的好词好句。
2、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在上这篇课文时,指导老师在旁听课,课后给了我很多指导。首先是关于课堂调控的。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该以鼓励、表扬的形式来调控课堂记录,以比赛、竞争的形式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学生对于老师“坐端正、安静”这些词是无动于衷的,要想学生上课能遵守纪律、集中精神,就应该表扬、树立榜样。第二就是在开始每一个新的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要有简单而清晰的指令,确保学生能有效的展开学习活动。
在教学方面,我觉得课文的讲解、梳理,很大一部分是为朗读服务的。我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环节,使学生感悟文本,但最后还是读的一塌糊涂。经过师傅指导,我暂时归纳出两点原因:1、还是纪律问题,很多学生读书不专心,滥竽充数。2、第一课时没有要求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在认字学词之后之前对重点段进行教学。所以导致第二课时朗读感悟即使有感有悟也读不好课文,因为连课文都还没有读通顺。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二)小组互相学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铺”在课中表示一种动作,读pū
(三)认记生字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1、谜语识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认记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四)巩固识字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摘苹果”游戏,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四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3.自编短文巩固识字
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妈妈看见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五)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提手旁(打、指、接)可以借助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知识指导书写。
“指”字右上是“匕”不要写成“七”;“接”字右下的“女”横要长些,“故”字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候”不要漏写中间的“竖”;“奇”要写得上小下大。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台湾师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隔着海峡,遥望宝岛,那里有春节,那里有龙舟,那里有浓浓的乡愁。只是,那里很少下雪,那里的孩子们多么希望能看到雪呀!中国台湾距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孩子回忆我们看到的美丽的雪景,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插图,课件的帮助,体会雪景的美丽,用自己的语言把美表现出来。然后,请孩子对比一下中国台湾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在对比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孩子设身处地的站在中国台湾小朋友的角度体会文中蕴含的感情。我充分利用文中小朋友和老师的对话,与学生共同进行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中国台湾小朋友殷切的希望。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大多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启发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自主识字。“指、接、讲、铺”等字,可以通过动作演示帮助理解。自编短文巩固识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找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如:图片、媒体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关书籍等)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教师进行简单介绍(日月潭、阿里山等)。
3、那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你知道他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生字
1、自己试着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
2、师:要想读好课文,特别需要生字朋友的帮助,同桌两个赶紧到课文里去认识他们吧。(同桌自学生字)
3、集体交流,教师检查识字效果。(出示多媒体课件)(小老师教读、男女分读、小组读、掌握慢的同学读、齐读)
三、细读感悟
1、把生字朋友送回家,你还认识他们吗?再次读课文,思考:从课文里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读、思考)学生汇报交流,整体感知整篇课文。(中国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2、重点段落郎读,讨论交流:
⑴大家见过真的学吗?下雪的时候是什么样呢?(学生联系实际体会)书上有一段描写写得更美,大家赶紧自己读读吧!
①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画下来。
②学生交流、朗读,随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播放课件)体会读,边想象边读。
③加动作读、配乐读。
⑵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台湾小朋友的心情)
①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②学生交流。这四个句子有哪些共同点?把自己当成中国台湾小朋友练读这四句话。(学生练读)
③师生分角色练读,教师演教师,学生演中国台湾小朋友。
随着练读,“指北京”体会中国台湾小朋友说话时的心情。
3、重点指导“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表演体会“争着问”)
有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醒孩子注意停顿。
4、分小组有感情的朗读师生对话。
四、扩展活动
此时,你想对中国台湾小朋友说什么呢?你们做一张美丽的贺卡吧,把你们想说的话写在上面,寄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幻灯片出示短文,复习生字:
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妈妈看见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2、采取多种方式读,如自读、小组读、集体读,分组读等方式进一步复习巩固。
二、我会写
1、课件出示要会写的字:
讲、打、指、接、惊、故、候、奇
2、自己把生字读一读。
3、小组能互相说一说每个字的偏旁、笔画、哪个笔画在横(竖)中线上、你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
4、师生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练写。有三个提手旁的字(打、指、接),可以借助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书写知识指导写字。注意提示:“接”字右下的“女”,横画要长些;“故”字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候”字,不要漏写中间的“竖”;“奇”要写得上小下大等。
三、我会连
做完后互相读一读
四、作业
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学校来做客。
【板书设计】
12、看雪
中国台湾北京
棉花做的真的雪
一起玩
盼回归
【教学后记】
课前通过让学生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包括中国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中国台湾的风景名胜,中国台湾回归问题等,这样,课文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学生朗读感悟时,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冬天雪景的美丽,体会中国台湾小朋友的心情,收到了一定效果。另外今后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