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冬至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中班冬至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中班冬至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提高中班小朋友对朗诵诗歌感兴趣,进一步体会冬至日的节日特点。
2、体会文学作品的情景和意境,并用相应的表情、语气表现诗歌。
活动准备:
有关于冬至节的认知与理解。
活动过程:
1、教师朗诵儿歌冬至节2—3遍:幼儿欣赏。
2、幼儿朗诵冬至节
3、鼓励幼儿个体朗诵冬至节,根据幼儿情况实施给予鼓励及表现建议。
活动延伸:
活动区时间,美工区的幼儿可以自主为冬至节儿歌配上自己想到的绘画作品。
中班冬至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在说说画画中让幼儿感受家人间互相关爱的情感。
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爸爸手偶头像两个、手工纸、记号笔、蜡笔、让爱住我家的背景音乐。
三、活动流程:
讨论——绘画——分享
(一)讨论
1、引入——我看到有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一件事情,我们来看一下是什么事情?教师操作手偶模拟情景。
——他们在争论什么事情?(爸爸用哪个手指来代表)——那你的看法呢?用哪个手指来代表爸爸?为什么?幼儿自由发言(爸爸用大拇指代表,因为爸爸最能干。爸爸用中指来代表,因为爸爸最高。)
——那妈妈呢,用哪个手指来代表?为什么?幼儿发言(用食指,因为要跟爸爸在一起……)
——还有你自己呢,又用哪个手指来代表?说说你的理由。
2、小结:我们的看法各不相同,自己都有自己的想法,对吧!没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
(二)绘画——看,我们这就有一只手,五个手指都是在一起的,每个手指代表一个家人。把自己和家里人分别画在手指上,好吗?记住要把家里人的特征画出来,比如说爸爸戴眼镜的,妈妈是长头发的。
——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幼儿画出家里亲人的特征。(音乐)
(三)分享——先画好的小朋友可以跟客人老师去说说你的画,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的画。
——现在所有小朋友都画好了,我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画。
——有很多人已经跟客人老师还有小朋友介绍过了,那我们今天就来介绍一个你最爱的人。
——幼儿介绍一个最爱的人,说说为什么?
(最爱奶奶,因为奶奶和我一起的时间最长。妈妈。因为妈妈最关心我……)
——老师听了我们小朋友的介绍,发现我们都很幸福是吗?有那么多的人关心你,爱你,那我们小朋友是怎么爱家人的呢?幼儿发言(给妈妈倒水、给爸爸打电话、自己很乖,不烦妈妈……)
——那除了家里人,我们还爱谁?怎么爱他们?(爱老师、爱伙伴、爱小动物……)
——我们都生活在幸福的大家庭里,有那么多的人爱我们,我们也要关心他们,让他们知道我们也是爱他们的'。
——你们看可以把我们的手变成什么?幼儿发言。看老师把它变成什么?我们把手都连在一起,变成一棵树。就像树的树枝和叶子一样,生活在一起,都是一家人。(教师添画贴好的手成一棵树状。)——我们的树还没有名字呢,我们来给他起个名字吧!(家庭树、爱心树……)
——今天我们介绍了很多自己爱的人,我们回去告诉他们,用我们的行动来表示我们也是爱着他们的,好吗?
活动结束。
中班冬至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对朗诵诗歌感兴趣,进一步体会冬至日的节日特点。
2、体会文学作品的情景和意境,并用相应的表情、语气表现诗歌。
活动准备:
有关于冬至节的认知与理解。
活动过程:
1、教师朗诵儿歌冬至节2—3遍:幼儿欣赏。
2、幼儿朗诵冬至节
3、鼓励幼儿个体朗诵冬至节,根据幼儿情况实施给予鼓励及表现建议。
活动延伸:
活动区时间,美工区的幼儿可以自主为冬至节儿歌配上自己想到的绘画作品。
中班冬至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冬至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冬至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x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xxx给xxxx吃。
2、通过活动,让孩子学会分享劳动成果,培养幼儿热爱家人的感情。
二、活动重点
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xx吃”。
三、活动难点
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x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xxx给xxxx吃。
四、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在生活中吃过饺子,已经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儿歌《包饺子》、实物饺子、小朋友做好的橡皮泥手工饺子、水果模型、小动物模型、家庭成员的手指偶。
五、活动过程
1、点名听到名字的小朋友和老师击掌问好。
2、活动导入,播放儿歌《包饺子》,然后做手指操,直接引出主题。
羊妈妈(双手比自己,一蹲一站)
包饺子(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内、往外来回扳)
中间突起(双手握拳)
两边翘(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势)
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宝(两只手半举并左右摇动)
师:儿歌里,羊妈妈包什么?
幼:羊妈妈包饺子。
3、出示实物饺子,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请幼儿观察、讲述饺子的外形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吃饺子的经历。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饺子长什么样子?
幼:饺子像小船,像元宝,还像橘子瓣儿……
师:你们吃过饺子吗?什么时候吃的?
师:冬至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吃饺子,要不然,耳朵都冻掉了。
师:饺子好吃不好吃?饺子里面有什么?
幼:饺子很好吃。饺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馅儿。有鸡蛋,有韭菜,有肉肉……
师:你们喜欢吃饺子吗?你们会不会做饺子?
4、请小动物吃饺子,练习句型:我把饺子给xxxx吃
师:“喵喵喵”,小猫来了,它说它闻到小朋友做的饺子真香!它也想吃饺子,谁想让小猫吃饺子?
师:小猫说:谢谢你,你的饺子真好吃。小狗小狗,你怎么了?你也想吃饺子吗?那么谁想让小狗吃饺子?(引导幼儿练习表达:我把饺子给xxxx吃)
5、学习仿编:“我把xxxx给xxxx吃”的句式,通过“我爱我家”游戏,学习仿编句式。幼儿通过教师引导学习仿编句子,我们也请爸爸妈妈吃水果吧?
如:我把苹果给爸爸吃。我把香蕉给妈妈吃……
6、老师总结,活动结束。
六、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包饺子,体验自己动手制作食物的快乐。
中班冬至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冬至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冬至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朗诵诗歌感兴趣,进一步体会冬至日的`节日特点。
2、体会文学作品的情景和意境,并用相应的表情、语气表现诗歌。
活动准备:
有关于冬至节的认知与理解。
活动过程:
1、教师朗诵儿歌冬至节2—3遍:幼儿欣赏。
2、幼儿朗诵冬至节
3、鼓励幼儿个体朗诵冬至节,根据幼儿情况实施给予鼓励及表现建议。
活动延伸:
活动区时间,美工区的幼儿可以自主为冬至节儿歌配上自己想到的绘画作品。
中班冬至教案 篇6
一、活动内容
1、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x给xx吃。
2、通过活动,让孩子学会分享劳动成果,培养幼儿热爱家人的感情。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x给xx吃。
3、知识经验:幼儿在生活中吃过饺子,已经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4、物质准备:儿歌《包饺子》、实物饺子、小朋友做好的橡皮泥手工饺子、水果模型、小动物模型、家庭成员的手指偶一、点名法检查助听器的工作状态。
听到名字的小朋友和老师击掌问好。
二、活动导入:
播放儿歌《包饺子》,然后做手指操,直接引出主题。
羊妈妈,双手比自己,一蹲一站包饺子,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内、往外来回扳中间突起,双手握拳两边翘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势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宝两只手半举并左右摇动师:儿歌里,羊妈妈包什么?幼:羊妈妈包饺子。
三、出示实物饺子,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
请幼儿观察、讲述饺子的外形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吃饺子的`经历。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饺子长什么样子?幼:饺子像小船,像元宝,还像橘子瓣儿……
师:你们吃过饺子吗?什么时候吃的?
师:冬至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吃饺子,要不然,耳朵都冻掉了。
师:饺子好吃不好吃?饺子里面有什么?幼:饺子很好吃。
饺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馅儿。
有鸡蛋,有韭菜,有肉肉……
师:你们喜欢吃饺子吗?你们会不会做饺子?
四、请小动物吃饺子,练习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
师:“喵喵喵”,小猫来了,它说它闻到小朋友做的饺子真香!它也想吃饺子,谁想让小猫吃饺子?
师:小猫说:谢谢你,你的饺子真好吃。
小狗小狗,你怎么了?你也想吃饺子吗?那么谁想让小狗吃饺子?引导幼儿练习表达:我把饺子给xx吃。
五、学习仿编:
“我把xx给xx吃”的句式。
通过“我爱我家”游戏,学习仿编句式。
幼儿通过教师引导学习仿编句子。
我们也请爸爸妈妈吃水果吧?如:我把苹果给爸爸吃。
我把香蕉给妈妈吃…
六、老师总结,活动结束。
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包饺子,体验自己动手制作食物的快乐。
语言教学的核心在于“运用”二字。
本次活动通过创设丰富的情景,让幼儿在宽松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练习句型,大胆仿编。
而且两个情景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对于他们并不陌生,更容易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班冬至教案 篇7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一个传统的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
冬至节气
每到12月份时,太阳直射点往南半球移动,在12月22日移动到南纬23°26′时,便不在往南移动,过了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便开始往北移动,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冬至。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节律
中文名:冬至
别名: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
代表寓意: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
气候特点:暴雪、低温
季节:冬季
时间:每年12月21或22或23日
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270°
前一节气:大雪
后一节气:小寒
属性:二十四节气的十一月中气
冬至假期:汉代5天假期、唐代7天假期
起源:依据天象物候制订
冬至由来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中班冬至教案 篇8
【认识冬至】
1.冬至的由来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2.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遇阴气会弯曲,遇到阳气则会伸直身体,冬至日照渐增,但阳气不足,蚯蚓依然会卷缩身体,在洞里过冬。
二候麋角解。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是阴气旺,冬至时感觉到阴气减退,头上的角就会自动脱落。
三候水泉动。冬至后白昼增多,泉水感受到微弱阳气,便已开始萌动流出。
【冬至习俗】
1.南方地区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在南方地区十分盛行,汤圆是冬至节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汤圆是用糯米粉加水搓揉而成的圆形“小球”,里面为了口感好,里面一般会加入黑芝麻等辅料。“圆”寓意圆满、团圆,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
2.北方地区吃饺子
冬至,吃水饺。我国北方冬至这天,有吃饺子的习俗,色鲜味美、满口生津、老少皆宜。相传“医圣”张仲景,将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用面皮包裹成耳朵样子,制作成“驱寒矫耳汤”给乡亲,吃后冻烂的耳朵就会变好,固有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3.画九
所谓的画九,是指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圆圆”冬至】
冬至这一天,当然少不了汤圆啦!十九娃们可要自己做汤圆吃呢!老师一起准备糯米面团吧!
孩子们个个迫不及待地洗干净了小手,开始搓汤圆,个个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工夫,就已经搓出了许多汤圆:大的小的、扁的'鼓的......看着自己搓的汤圆,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自豪,到处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盛到孩子们的碗里,大家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这份甜蜜,别提多快乐了!
在欢乐的节日氛围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冬至的由来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了家乡传统的节日气氛,更是从中体验到了自己动手的劳动快乐,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