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小熊过桥》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幼儿园小班《小熊过桥》教案(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幼儿园小班《小熊过桥》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多,家里比较娇惯,孩子面对困境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都很差,有的时候长篇大论的说教也许不起作用,生动有趣又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谣小孩子却很乐于接受,本次活动《小熊过桥》内容比较生动有趣,念起来又很有节奏,朗朗上口,幼儿比较容易接受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幼儿进行勇敢教育,并让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困境中的同伴,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单独表演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体验在歌表演中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 引导幼儿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与他人交往。
3、引导幼儿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
二、活动准备:
课件、已学会儿歌《小熊过桥》
三、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出示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2、 说儿歌,完整欣赏歌曲。
教师范唱,幼儿拍手。
3、 随节奏说儿歌。
(1)教师示范随节奏说儿歌的方法。
(2) 幼儿随音乐节奏说儿歌。
(3)幼儿随音乐学唱整首歌曲。
4、 引导幼儿用两种动作表现歌曲的强弱拍,体验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
(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2/4拍和3/4拍的不同。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找出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5、 幼儿学唱歌曲。
(1)请幼儿完整地唱一遍。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小熊过桥的表情,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3)随音乐表演。
四、延伸活动:
学习歌表演。
幼儿园小班《小熊过桥》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 欣赏动画,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节奏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通过学习朗诵诗歌,感受小熊在过桥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过程。教育幼儿养成乐于助人和勇敢独立的性格。
二、活动准备:
小熊图片、整篇诗歌的动画、诗句分解的幻灯片
三、活动过程:
1. 图片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呀?好,大家请看这里(出示小熊图片),对是小熊。今天是小熊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它可高兴了。可是在路上遇到了一点事情,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2. 出示整篇动画供幼儿欣赏。
(1)与幼儿谈话,提出课题《小熊过桥》。
(2)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诗歌中都出现了谁?(竹桥、小熊、乌鸦、流水、鲤鱼)。孩子们表现得好,就给予他们语言的鼓励。
3、出示诗句分解的图片 :边看图边讲解边提问,加深幼儿理解。
讨论
1、小熊遇到困难时,乌鸦、流水、鲤鱼分别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谁呢?为什么呀?
总结:乌鸦和流水不但不帮助小熊,还笑话他。只有鲤鱼鼓励小熊,使它变得勇敢自信,顺利的过了桥。所以,我们大家都喜欢鲤鱼,它是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我们要向鲤鱼学习,乐于帮助自己的同伴哦!
讨论
2、过桥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保持身体的平衡,眼睛向前看,还要勇敢一点、自信一点,有时候还需要我们互相帮助一下呢!
4、再欣赏整篇动画,幼儿可以跟读。老师适时的跟动画做手语操,一边轻声的随动画上朗读诗歌。(把学习诗歌的热情又推向另一个高潮,边做手语操边朗读诗歌。)
四、结束部分:
小朋友,来来来,都到老师这边来。今天你们都表现得很棒,来喊出我们的口号(我是最棒的,耶耶耶!)一会呢,老师带你们去玩过独木桥的游戏,开心吗?好,我们现在把队排起来(齐声说:排队整齐,不拥不挤)。好,走喽、出发喽!
幼儿园小班《小熊过桥》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练习在宽25厘米的平衡木上行走。
2. 在儿歌的帮助下,掌握走平衡木的动作要领。
3. 知道一个一个排着队走,不推挤前面的同伴。
活动准备:
1. 教学大书、幼儿用书、教学CD、学习DVD。
2. 在场地的一端平行摆放4-5块平衡木。
3. 小熊的头饰或挂牌,人手一个。
4. 报纸球、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1、 教师翻看教学大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教师:苹果园里的苹果熟了,小熊想到苹果园里摘苹果。可是到苹果园要过一条小河,而河上只有一座窄窄的桥,他敢过吗?
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熊怎样过桥,并年儿歌告诉幼儿走平衡木的要领
教师通过示范帮助幼儿明白走平衡木的要领,鼓励幼儿大胆的走平衡木,走完后拿起一个报纸球当作苹果放进篮子里。
(1) 教师边念儿歌,边演示走平衡木。
教师:熊宝宝们,现在熊妈妈要过桥了,看看我是怎样过的。
(2) 教师:熊妈妈是怎样走过小桥的?(眼睛向前看,一步一步的走过去)
(3)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吃到苹果后的愉快心情”
幼儿园小班《小熊过桥》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发展理解儿歌内容的能力,感知儿歌的节奏和幽默感。
2、根据图片提示幼儿会念儿歌,体验小熊的情感变化过程,并尝试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出来。
3、培养幼儿仔细观察事物和乐于助人的习惯,逐步养成勇敢坚强的品质和遇到困难不害怕、不退缩的精神。
4、理解儿歌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儿歌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小熊、鲤鱼、乌鸦、流水图片各一个、黑板上背景图一幅。
2、小熊、鲤鱼、乌鸦、流水头饰若干。
3、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师:你们走过桥吗?在走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走在小竹桥上,又是什么感觉呢?(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交代儿歌的名称。)
【设计说明:设疑激趣,抛砖引玉。幼儿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回顾了自己走在各种桥上时的不同感受,并通过模仿过桥时的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 结合立体教具欣赏儿歌,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师边念边有序地向幼儿出示相应的图片)
提问:儿歌里有谁呀?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设计说明:初步欣赏,听说结合。打破传统的先将儿歌展现在幼儿面前的教学步骤,而是让幼儿通过欣赏立体教具演示来感知儿歌内容,下一个环节再结合老师提供的图片,录音,与幼儿一起学习儿歌的内容,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欣赏配乐儿歌朗诵,理解儿歌内容。
提问:
1、小熊要过的小竹桥是怎样的?小熊刚走到桥上时时怎样的?它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2、小熊头上的乌鸦在干什么?小桥下的流水怎么样?小熊是怎么说的?
3、谁听到了小熊的声音?它又是怎么对小熊说的?
4、小熊过桥后是怎么做的?鲤鱼看见小熊过了桥,乐得怎么样?
(幼儿在回答相关问题时,鼓励幼儿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出来。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出示相关的图片。重点练习小熊和鲤鱼的对话。)
四、教师有表情地完整地朗诵、表演儿歌,幼儿欣赏。
五、朗诵儿歌,创编动作。
(集体朗诵儿歌,加上自己喜欢的表情和动作,让自己的表演更加精彩。)
六、尝试分角色表演。
(教师与幼儿合作表演。幼儿与幼儿分角色表演。)
七、在欣赏《小熊过桥》的歌曲中结束本次活动。
附:《小熊过桥》儿歌
小熊过桥
小竹桥,摇摇摇,
有只小熊来过桥。
立不稳,站不牢,
走到桥上心乱跳。
头上乌鸦哇哇叫,
桥下流水哗哗笑。
“妈妈,妈妈,快来呀!
快把小熊抱过桥。”
河里鲤鱼跳出水,
对着小熊高声叫:
“小熊,小熊,不要怕,
眼睛向着前面瞧。”
一二三,走过桥,
小熊过桥回头笑,
鲤鱼乐得尾巴摇。
幼儿园小班《小熊过桥》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感情的朗读。
让幼儿感受小熊过桥的心情,懂得要勇敢、自信地克服困难。
知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鼓励帮助,而不讥笑。
经验准备:
幼儿走过独木桥的经验。
物质准备:
课件《小熊过桥》、小熊一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你们走过独木桥吗?再走得时候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交代儿歌的名称)
2、欣赏儿歌,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教师:(1)小熊走到桥上怎么样了?他心里有什么感觉?
(2)头上乌鸦在干什么?桥下流水怎么样的?小熊怎么说的?
(3)小熊过桥后是怎么做的?鲤鱼看了乐得怎么样?
3、教师教幼儿学习儿歌《小熊过桥》
4、讨论:你们喜欢儿歌中哪一个小动物,为什么?小熊后来为什么能过桥?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5、游戏:走独木桥。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屏弃了以往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方法,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活动时把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放在了前面,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表达来得出儿歌中诗句,既充分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帮助孩子们对儿歌有了一定的记忆,为后面的学习和表演做了很好的铺垫。
2、在活动的准备中,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除了恰倒好处的运用课件以外,还制作了实物的小木桥,使孩子们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小木桥的特性,加上可插图片的教具演示,使得孩子们的眼球深深的被吸引。
3、在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提问始终是开放式的,例如在问到怎样能够帮助小熊过桥时,幼儿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孩子说拿绳子绑着过去,有的说爬过去,还有的说问小鸟借个翅膀飞过去等等。正是因为提问的开放,孩子们的思维不受任何限制,可以大胆的想象。
4、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始终是主体的地位。在活动中教师遵循幼儿的意见和建议,听从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让孩子们自主的选择表演的角色,使孩子们活动的更加自由,更加开心。
幼儿园小班《小熊过桥》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在遇到困难时不能很好的面对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父母的保护。因此本次在让幼儿学习儿歌的同时知道应该怎样面对困难,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诵儿歌,体验对比小熊从不敢走过桥到勇敢过桥的心理活动。
2、感受小熊过桥的心情,懂得碰到困难要勇敢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
3、培养幼儿用音乐形式将儿歌表达出来。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幼儿理解并感受小熊过桥当时的心理变化。并能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了解在小熊遇到困难时乌鸦、鲤鱼分别是怎样做的。当小朋友遇到困难时又应该怎样做。
活动准备
1、背景图,小熊、鲤鱼、乌鸦图片。
2、小熊、鲤鱼、乌鸦汉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看过什么样的桥呀?大家去走过桥吗?”请幼儿说说自己见过的桥和走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出示背景图。“今天有只小熊要过桥,可它要过的是一座小竹桥。”教师提问:
(1)小竹桥是什么样的桥?(很窄、没有栏杆)
(2)如果走在这座小竹桥上感觉怎样?(摇摇晃晃的)
(3)小熊过桥时心里会怎样想呢?老师讲一个《小熊过桥》的故事给大家听一听。
二、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的内容,并认读汉字:
1、教师出示字卡,告诉幼儿故事里有这些动物,并引导幼儿认读字卡。
2、操作字卡,讲故事再朗读儿歌一遍。
3、提问引导幼儿说说小熊过桥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句儿歌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说出(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让幼儿与教师一起用害怕的声音来念一念。再次提问:小熊不敢过桥,乌鸦和流水是怎么做的?(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并让幼儿说一说,你们觉得它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它们在笑话小熊)
4、幼儿跟念儿歌一遍(注意用害怕的声音,语气来朗诵这一段)提问:如果你们是小熊你们敢过桥吗?你会怎么做?小熊到最后到底有没有过桥呢?我们一起接着往下看。
三、欣赏儿歌第二段:
出示图片一边操作,一边有感情的朗诵第二段。提问:谁听到小熊的声音跳出来啦?(鲤鱼。学习念:河里鲤鱼跳出水)小鲤鱼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小熊,不要怕!眼睛向着前面瞧!)鲤鱼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对,它在鼓励小熊过桥)在鲤鱼的帮助下小熊过桥了吗?学习(一二三,走过桥)小熊过桥后心里是怎样的?(很高兴,开心,学习念。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小熊过桥后你们高兴吗?(高兴)请幼儿用高兴的语气来念这段儿歌。
四、完整欣赏儿歌:
1、小熊开始很害怕,不敢走过桥,后来在鲤鱼的帮助下勇敢走过桥。那我们一起来给这首儿歌取个好听的名字:《小熊过桥》
2、教师完整的朗诵儿歌,幼儿有感情的跟念。
五、讨论:小朋友,你们喜欢儿歌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六、教师总结:
小熊在第一次过桥时很害怕,它后来克服了困难,勇敢地走过了小竹桥。以后,小朋友在遇到困难时也要勇敢地克服,要做一个不怕困难,勇敢的孩子。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本班幼儿的积极性还是很好。但本班幼儿年龄偏小,因此在活动中幼儿对教师的提问,以及对小熊的心理变化不是很理解,也不能较好的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以故事的形式和情景表示的方式方法上我也没有较好的让幼儿充分了解小熊在过桥时的心理变化,由于没有实物体验,因此幼儿也只能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小熊当时的心理变化。本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在对乌鸦、流水、鲤鱼的做法上让幼儿说说谁对谁不对时,本班的幼儿基本能判断谁对谁错,但是却不能完整的说出为什么。在活动过程中互动的环节也是没有较好的考虑,互动的环节较少,没有让幼儿自己亲身体会小熊在过小竹桥时的心情,在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多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亲身体会,在游戏中进行学习。
幼儿园小班《小熊过桥》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儿歌的内容。
2、体会小熊过桥时的心情,并尝试用语言、表情或动作表现出来。
3、有自信、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有走独木桥的经验
2、课件
3、小熊和熊妈妈图片、小木桥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与幼儿谈话,理解、感知儿歌的内容。
二、学习朗诵儿歌的内容,进一步体验儿歌的情感。
1、教师有表情的完整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2、根据图片学习儿歌。
A、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
B、学习儿歌中的对话: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好孩子,别害怕,眼睛向着前面瞧,一步步向前走,一定能够走过桥。
三、朗诵儿歌,创编动作。
1、集体朗诵儿歌。
2、加上动作和表情。
四、分角色表演。
五、鼓励孩子们做勇敢的好孩子。
教师:你们喜欢小熊吗?为什么?
六、:唱一唱歌曲《小熊过桥》因为有很多人都喜欢这首好听的儿歌,有人把它编出了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表演表演吧。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屏弃了以往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方法,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活动时把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放在了前面,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表达来得出儿歌中诗句,既充分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帮助孩子们对儿歌有了一定的记忆,为后面的学习和表演做了很好的铺垫。
2、在活动的准备中,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除了恰倒好处的运用课件以外,还制作了实物的小木桥,使孩子们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小木桥的特性,加上可插图片的教具演示,使得孩子们的眼球深深的被吸引。
3、在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提问始终是开放式的,例如在问到怎样能够帮助小熊过桥时,幼儿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孩子说拿绳子绑着过去,有的说爬过去,还有的说问小鸟借个翅膀飞过去等等。正是因为提问的开放,孩子们的思维不受任何限制,可以大胆的想象。
4、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始终是主体的地位。在活动中教师遵循幼儿的意见和建议,听从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让孩子们自主的选择表演的角色,使孩子们活动的更加自由,更加开心
幼儿园小班《小熊过桥》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发展理解儿歌内容的能力,感知儿歌的节奏和幽默感。
2、根据图片提示幼儿会念儿歌,体验小熊的情感变化过程,并尝试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出来。
3、培养幼儿仔细观察事物和乐于助人的习惯,逐步养成勇敢坚强的品质和遇到困难不害怕、不退缩的精神。
4、理解儿歌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儿歌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小熊、鲤鱼、乌鸦、流水图片各一个、黑板上背景图一幅。
2、小熊、鲤鱼、乌鸦、流水头饰若干。
3、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师:你们走过桥吗?在走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走在小竹桥上,又是什么感觉呢?(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交代儿歌的名称。)
【设计说明:设疑激趣,抛砖引玉。幼儿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回顾了自己走在各种桥上时的不同感受,并通过模仿过桥时的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 结合立体教具欣赏儿歌,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师边念边有序地向幼儿出示相应的图片)
提问:儿歌里有谁呀?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设计说明:初步欣赏,听说结合。打破传统的先将儿歌展现在幼儿面前的教学步骤,而是让幼儿通过欣赏立体教具演示来感知儿歌内容,下一个环节再结合老师提供的图片,录音,与幼儿一起学习儿歌的内容,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欣赏配乐儿歌朗诵,理解儿歌内容。
提问:
1、小熊要过的小竹桥是怎样的?小熊刚走到桥上时时怎样的?它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2、小熊头上的乌鸦在干什么?小桥下的流水怎么样?小熊是怎么说的?
3、谁听到了小熊的声音?它又是怎么对小熊说的?
4、小熊过桥后是怎么做的?鲤鱼看见小熊过了桥,乐得怎么样?
(幼儿在回答相关问题时,鼓励幼儿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出来。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出示相关的图片。重点练习小熊和鲤鱼的对话。)
四、教师有表情地完整地朗诵、表演儿歌,幼儿欣赏。
五、朗诵儿歌,创编动作。
(集体朗诵儿歌,加上自己喜欢的表情和动作,让自己的表演更加精彩。)
六、尝试分角色表演。
(教师与幼儿合作表演。幼儿与幼儿分角色表演。)
七、在欣赏《小熊过桥》的歌曲中结束本次活动。
附:《小熊过桥》儿歌
小熊过桥
小竹桥,摇摇摇,
有只小熊来过桥。
立不稳,站不牢,
走到桥上心乱跳。
头上乌鸦哇哇叫,
桥下流水哗哗笑。
“妈妈,妈妈,快来呀!
快把小熊抱过桥。”
河里鲤鱼跳出水,
对着小熊高声叫:
“小熊,小熊,不要怕,
眼睛向着前面瞧。”
一二三,走过桥,
小熊过桥回头笑,
鲤鱼乐得尾巴摇。
幼儿园小班《小熊过桥》教案 篇9
小熊过桥中班教案的制定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小熊过桥时的心情,并尝试用语言、表情或动作表现出来。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小熊过桥的过程,进而感知诗歌内容;2. 学习诗歌,了解小熊过桥的情感变化,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3. 知道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并想办法解决。
活动准备:
有过桥的经验,课件,搭"小桥",操作卡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引导幼儿有秩序地依次走过"小桥"进入活动室.
2. 你刚刚过小桥时有什么感觉?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桥?
二. 理解图意(逐幅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逐一讲解诗歌)
1. 小朋友看看这条河上架着一座什么桥?小竹桥走上去会有什么感觉呢?
2.今天小熊来过桥了,小熊怎么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它的心里怎么样?
3.被谁看见了?它们会怎么说呢?
4.小熊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要是有人来帮帮小熊就好了,你们愿意帮它吗?怎么帮它?
5.我们看谁会来帮它了,原来是小鲤鱼.小鲤鱼不能扶它,只能鼓励它.
6.看,小熊怎么样了?它过了桥心里怎么样?小鲤鱼也很高兴,乐得尾巴摇.
三.完整欣赏诗歌(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诗歌)提问:1.小熊开始过桥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2.它害怕时,有谁看见了,它们说了什么?小熊又是怎么说的?
3.小熊后来为什么能过桥了?
四.幼儿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幼儿打开操作卡,边看图边朗诵诗歌)
提问:1.诗歌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2.你们遇到困难时是怎么做的?
小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并想办法解决.刚才你们过小桥时就很勇敢,勇敢的孩子们,跟着我一起来学学小熊过桥吧!
《小熊过桥》活动反思:
《小熊过桥》这首儿歌幼儿很喜欢,与以往的儿歌有所不同。在以往的儿歌教学中,儿歌简短、朗朗上口,便于幼儿学习。但今天学习的这首儿歌《小熊过桥》内容比较多,较长。因此,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学习、理解儿歌。我在活动一开始就带领幼儿过小桥,让幼儿自己体验过小桥的心情。提出问题:刚才你们在过小桥时心情怎么样的?今天有只小熊也要来过一过小竹桥,猜猜小熊过桥会碰到什么事情呢?提出悬念。根据幼儿回答播放课件:对于"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画面上对应出现:一只乌鸦边飞边叫,桥下的流水露出了咧嘴笑的笑容,又形象又富有情趣。在针对儿歌的最后一句:"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画面上出现了回头笑嘻嘻的小熊,半钻进水不停摇着尾巴的鲤鱼,再配上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幼儿陶醉在这首优美的诗歌中,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插上了想象翅膀。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活动时把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放在了前面,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表达来得出儿歌中诗句,既充分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帮助孩子们对儿歌有了一定的记忆。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并想办法解决,不事事依赖别人。
本次活动我准备了课件,让幼儿有直观的感受,但由于儿歌比较长,幼儿的在念了几遍以后,对儿歌的兴趣就减弱了,部分幼儿根本就不跟着念,我觉得应该结合课件请幼儿给每句儿歌自己配上具体的动作,引导孩子变动作边表演。在动作的提示下逐步的掌握诗歌的内容,这样孩子的兴趣会高一些,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加强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