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3、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喜爱和培养高尚情操。
核心素养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重难点
1、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喜爱和培养高尚情操。
评价任务
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
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
学生浏览一下问题,回顾单元
重点内容:
(1)《文言文二则》
A、 《伯牙鼓琴》重点字词解释:
①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高大的样子。
⑥若:像。儿,不久
⑦少选:一会
⑧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重点句子理解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摔破鼓琴弄断琴弦,一辈子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B、《书戴嵩画牛》人物形象
(活泼可爱)的牧童(宽容大度)的杜处士本文主题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古话说:“耕种的事情应该请教农夫,织布的事情应该请教织女。”(这个道理)是不可以改变的。我们遇事可以多向行家里手请教。
(2)《月光曲》
A、人物形象
(手足情深)的兄妹(善解人意、热爱音乐)的'盲姑娘(同情劳苦大众)的贝多芬
B、 本文主题
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3)《京剧趣谈》
A、易错音
驰骋(chěnɡ)尴(ɡān)尬(ɡà)
B、 本文主题
本文由两篇与京剧有关的小短文组成,介绍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方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以及在动作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表达了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强烈的自豪感。
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2、深化提高。阅读《看戏》完成课后题。
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
本组课文围绕“走进艺术”这一专题编排的,要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3、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喜爱和培养高尚情操。
五、评价检测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
曝书画(bào pù)善哉(zāi zhāi)恬静(tián qià)入场券(quàn juàn)纯熟(shú shóu)飞奔(bēn bèn)
2、读拼音,写汉字。
(1)在lái yīn河畔的一个小镇上,一位mánɡ姑娘正在弹贝多芬的曲子,可是还不够chún熟。贝多芬走进小屋,按动琴jiàn,弹出了动听的曲子。兄妹俩听得táo醉了,贝多芬pǔ出了
《月光曲》。
(2)伯牙拨动琴xián,弹出了旋律,时而像wēi峨的高山,时而像汤汤的流水,时而像一zhóu美丽的画卷。
3、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打击乐器
B、膨胀
C、发动
D、弹
(1)锣鼓队的队员们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2)好政策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
(3)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4)老师鼓励我们坚持练字。
板书设计
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2
《祖父和我》
教学目标:
了解朗读中的几种基本语调,能准确、清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浓浓的祖孙情和作者向往自由的情感。
[设计说明]: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要善于运用朗读促说话、朗读促写作、朗读促理解及朗读促感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本课重点。
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设计说明]:学生在读到大花园的美景时,往往把那里的美丽、生机勃勃和祖父隔离开来。因此在学生了解“我”对大花园喜爱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感受这样美好的环境是疼爱“我”的祖父为“我”营造的,是因为祖父的爱才有了这片自由的天地,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设计: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凝聚着温情的字眼,有家真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或许我们会偶尔彷徨、偶尔感伤,但家人永远是我们温暖的源泉。特别是儿时的我们,那个陪我嬉戏玩乐,为我们遮风防雨的至亲是谁呢?可能同学们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或者是祖母、祖父。《祖父和我》写了一副怎样的童年生活画卷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设计说明]:直接导入,通过质疑增加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散读课文,要求:标上小节号.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落实知识卡片关于语调的知识,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
3.预设问题通读全完: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快乐、自由等)。
4.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你觉得能够体现“我”快乐、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
5.全班交流:请学生个体朗读,教师要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句(段)?”或“这一句中什么词语最让你感受到她的快乐自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述。
[设计说明]: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而这些作者想表达的情感,都隐喻在美景和鲜活的童年趣事背后,需要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感知。小组交流读后感,在体现合作学习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认知。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圈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找出本体、喻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及解答作业
1.小结上一节课的内容:主要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以第3-7段为例,让学生了解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并以第7段中“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一句为例,你认为这样比喻恰当吗?作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时美丽的样子(进一步明确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景美”及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选点读析
1.作者笔下如此美丽的大花园,无疑是“我”的乐土,小结上一节课学生对大花园的理解,我们可以用“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美丽……”等词来概括。这样美好的环境从何而来?请大家再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他们把美好的大花园和慈爱的祖父联系起来,让他们领悟到:这样美好的环境都是祖父营造的啊(“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是祖父日复一日地维系着这个园子;我调皮、胡闹,祖父都不责备我;祖父对我并非放任自流,他也会适时教我知识等等)。
3.重点欣赏感悟:
先引入作者及文章的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感知到“我”的童年乐趣的来之不易,更加凸显祖父对我的爱和我对祖父的依恋。然后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29、30段,找出大花园里花草虫碟等的共同特点。
学生找出:“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要怎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将感知升华到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4.拓展延伸:品读文章第1、2段,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不说“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为什么重复介绍祖父的年龄?),通过全班讨论学生举手发言合作探究,老师总结释疑。(偌大的呼兰河,祖父是我的亲人、的依恋、的温暖;童年里,祖父和我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原来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道出了浓浓的祖孙情。)
[设计说明]:大花园里的美景时祖父创造的,大花园里所有食物的随意自由是“我”赋予的,而“我”的快乐从何而来?通过质疑让学生思考。原来祖父给我的不止是爱,更给了我一颗享受快乐、向往自由的心。
四、作业
1.写一篇寄情于景的小文章,例如:通过对校园多角度的描写,表现你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的热爱(300字左右)。
2、现在的孩子童年生活也可谓丰富,学弹琴、学画画……与课文中的小女孩相比,你更愿意选择拥有怎样的童年生活?为什么?
(以上两题选做一题。)
3.自查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文章背景,写一篇关于萧红的人物介绍(200字左右)。
4、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
[设计说明]:这样设计作业的目的:1、巩固学生对文章中写景手法的掌握;2、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感知;3、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册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义。
2、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能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读读背背,要求能理解并背诵。掌握一些常用句式。
4、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5、能写简单的记实和想像,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读书笔记和其他常见的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巩固所学知识,学会运用与积累,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与语文素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册生字的拼音和多音字:要求读准声母、韵母、声调,能根据字义来定多音字的字音,懂得整体认读音节。
2、读课文,积累本册的新词。
教学重点:
复习生字的拼音和多音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的拼音和多音字:
1、学生自由读课本上生字的音,并能根据多音字的音进行组词。
2、教师相机指点学生易错之处。
3、同桌互相检查字音的读准情况。
4、完成以下练习:
①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字音:
②多音字组词(还有教材中的很多,不一一例举)
二、读课文,积累本册的新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熟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积累了哪些词语。
3、完成看拼音写字、词
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本册生字词语,理解词义,正确区别。
教学重点:
看拼音写字,复习形近字组词,改正错别字。
教学过程:
一、看拼音写字
二、复习形近字组词。
师讲清:汉字的笔画繁多,结构复杂,构字方式多种多样,一定要注意每个汉字的细微差别。
1、组词
2、选字填空
三、改正错别字
要改正错别字,就要看所写的字有没有增多、减少、改变笔画,还要看所写的字有没有受同音字、形近字、左右字的影响,有没有受方音的影响。
1、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查字典,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本册中的词语。
教学重点:
巩固词语,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本册中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查字典。
小学生要学会两种检字法:音序查字水法和部首查这字法。有些字如果部首不明显,知道它的读音,就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要能正确判断字的部首。
1、用音序查下列字:
奂、宠、碍、随
2、用部首查字法查下列字
痣、狡、奠、督
3、用数笔画方法查下列字
凸、夷、已、用
二、把词语补完整。
三、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本册中的词语。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本册中的词语,理解词语,会运用。
教学重点:
巩固词语,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词语的理解
确切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准确运用词语、表达句意的关键。要学会联系句子的实际来解释词语的方法。一词多义的词语,更应该把它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含意。
1、张
他上课东张西望。( )
船刚离开码头,风很小,帆没有张起来。( )
只靠她一人张罗家务。( )
街上张灯结彩( )
2、毛病
医术高明的王大夫一下子就诊断出小李的毛病。( )
公路上,一辆车出了毛病。( )
专看文学书不好,这种毛病要改正。( )
二、词语的.准确运用。
1、准确地搭配词语。词语的搭配主要有主谓搭配、动宾搭配、偏正搭配等。完成这类练习时,要认真分析例题,看看它们是属哪一种类型的。
例:节目(精彩)
生活()身体()环境()
心灵()品质()态度()
道路()目的()山峰()
波浪()气氛()意志()
成就()工作()校园()
草原()
夜色()
例:提高(水平)
响应()开展()掀起()
坚持()回忆()阅读()
抒发()发表()推荐()
开创()接受()研究()
完成()创造()制造()
率领()
例:(遥远)的末来
()的生活()的青春
()的身体()的精力
()的感情()的知识
()的话语()的故事
()的词句
例:(虚心)地接受
()地培养()地建立
()地对待()地鼓励
()地了解()地抵制
例:平静的(心情)
崇高的()皎洁的()爽朗的()
丰美的()精致的()周密的()
例:纵情地(歌唱(
坦率地()无情地()热情地()
无私地()深入地()迅速地()
三、另一种搭配形式。请用直线把词语搭配起来。
表示批评纠正号召
接受同情响应错误
解决目标改进困难
明确问题克服工作
热情地希望无情地援助
热心地歌颂无私地打击
热切地讨论无理地挣扎
热烈地照顾无力地争辩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4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与书写,会写22个生字,会写37个词语。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本单元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复习过程:
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自然景观”。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
三、复习《草原》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美丽的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2.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草原的美?课文从草原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远迎款待汉族同胞的人情美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美。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天空、草原、小丘、羊群、骏马、大牛。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草原一碧千里,小丘线条柔美,羊群多而自由,骏马、大牛有时静立不动,像陶醉在这美景中一样。
4.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理解: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体会: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5.积累描写草原的词语。
6.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复习《丁香结》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写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
2.自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赋予了丁香怎样的情感?作者从丁香的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颜色、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方面描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情感。
3.默读1至3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哪里的丁香花?作者写了城里、城外、斗室外以及雨中的丁香。
4.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5.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丁香结”的本义是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象征意义是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6.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绿草如茵、黑白分明
五、复习《古诗词三首》
1.背诵《古诗词三首》。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突出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六、复习《花之歌》
1.积累描写花的四字词语:花枝招展、火树银花、姹紫嫣红万紫千红、鸟语花香、花团锦簇
2.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七、复习《语文园地一》
1.背诵日积月累《过故人庄》。
2.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5
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个单元的五课文《世界儿童和平条约》、《相片》、《将军与孤女》、《阳光下的皮肤》、《地球万岁》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设置的。
战争和和平是一个学生的话题,是孩子们不容易解开的谜,这组课文就是从儿童的视角或用儿童的口吻表达了对和平的企盼。
二、每文章的主题及每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课后题为依托,复习巩固每课的主题。
1、学生自己先梳理2、全班交流
三、综合学习四
《北京和平宣言》《欢乐颂》,感受乐曲欢乐、自由的喜悦气氛,体会席勒对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追求。
四、本单元基础知识练习(一)根据拼音写字词,再用其中的2—3个词语写一段话。
yáoēncìzīrùnhàndàiérjiàng
()望()()()从天()
zhǐmùdǔshèxiǎngjiézhìchuíwēi
()望()()()生命()
(二)辨字组词。
蔼()骏()赐()鹰()眷()嗡()
竭()俊()惕()婴()捐()翁()
(三)用一个词语写出下列每组词语所表示或包含的共同意思。
1.瞻仰、目睹、端详——()2.徐徐、缓缓、渐渐——()
3.若、似、如——()4.俏丽、壮丽、秀丽——()
(四)造句。
1.吝啬(写一个关于环保的句子——2.吝啬(写一个关于乐于助人的.句子)——
五、在国外的一些饭店用餐时,你可以随意点菜,但必须把食物吃完,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请你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你准备今后怎么做?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地球的美丽和,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
3、增强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 识。
教学准备:
有关地球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教师直接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美丽的地球》。说起地球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感情。因为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地球。昨天让同学们回家预习了课文,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二、检查预习
1、学生快速巩固生字后,听写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小组长批改,教师评点。
2、交流词语的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勾画出确实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三、自渎自悟,提纲学习
1、教师布置任务。
(1)说说课文史抓住那些要点来写的?
(2)完成课后练习。
(3)细读课文,把你在阅读中所增长的见识写在课文旁批处。
(4)思考: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关系?
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上述4个问题。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学生分别汇报自学情况,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问题(1)地球的颜色、年龄、表面有大量的水、自转和公转等几个方面。
问题(2)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教师小结。只要有依据即可。
问题(3)指名汇报,或者根据巡视情况小结。
问题(4)前后照应的关系。作用: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形式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五、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前后照应。课文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面对有关地球的许多问题,究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接着具体从颜色、年龄、表面、有大量的水、自转和公转等方面展开了介绍;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要认识到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球只有一个,只有我们珍惜她才能拥有买好的明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介绍了关于地球的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后师导:关于这些详细的知识,我们这节课接着学习。
二、交流学习,了解地球
1、教师导入:我们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地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对地球的认识提出相关问题,指名回答。
2、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设计问题。
3、学生提问,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当地引导,加深体会。
(1)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的?
(2)地球的年龄究竟有多大?
(3)为什么地球称为“水球”也许更为恰当?
(4)什么是地球的`自转?
(5)我们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的轮番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4、教师小结:的确,读了课文,再听你们的介绍,老师也了解了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
三、拓展,总结全文
1、教师:这是一篇介绍地球的说明文,在文中作者运用了不少的说明方法,使得文章生动、易懂。请同学们边读书边找出这样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找句子,找到后反馈。
3、除了课文中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呢?
4、教师小结:地球确实是一颗得天独厚的星球,她是大自然妙手偶得的杰作,是大自然献给人类的最后礼物,是我们的家园。可是,人类却要新手毁掉这个家园。
5、教师出示有关地球受到人类破坏的资料。学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
四、课堂小结
地球是目前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我们这哦呦认识地球的性,才能真正成为拥有光明和希望的物种。同学们,为了热爱这个美丽的地球、更为了保护这个美丽的地球,行动起来吧!
五、作业
向家人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并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保护地球的倡议书。
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7
《离别的礼物》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线索和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3.学习彼得从小就具有尊敬老人的美德;
课前准备:
借助“自读引导”,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当别人赠送你有意义的礼物时,你会作永恒的纪念;当友人作别时,赠送的礼物常常是由物想起人。但也有一种特殊的礼物,往往会引起人的伤心。今天我们来学习弗·达尔写的一篇小说,题目是《离别的礼物》,看看这其中的礼物属于哪一种。
二、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一)生字词:(展示投影片,要求学生注音、释义)
1、悭吝()
2、喋喋不休()
3、尴尬()()
4、戛然而止()
(二)根据小说的三要素,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展示投影片中的思考题)
1、小说中写了几个人?(彼得、爷爷、爸爸、那个女人)
2、根据故事情节,课文应分为几个部分?
(1)1-8节:写离别的前夜,彼得和爷爷在一起;
(2)9-21节:写彼得的爸爸和那个女人回来,彼得巧妙地教训了那个女人。
3、构成全文故事情节的线索是什么?(一条毛毯)
三、新授:
1、分析人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指出课文的.具体内容)
彼得:敬老、懂事、聪明(5、15、16、18节)
人物爷爷:宽厚、慈爱(2、4、8、17节)
爸爸:孝顺、软弱(12、21节)
那个女人:悭吝、刻薄(12、21节)
2、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求举例、说明)
语言、心理、神态、肖像、动作
3、归纳全文的主题:
本文围绕彼得的为什么要送走爷爷的问题,通过不同人物对一条毛毯的态度,展开了善良与邪恶的冲突,提出了一个敬老的社会问题,对不敬老人的行为作了无情的谴责。
四、质疑:
若学生在质疑中没有涉及下列问题,则老师补充提出:
1.第1节中写月色很好,为什么彼得和爷爷无心欣赏月色?
2.彼得的第二次心理活动交待了什么信息?
3.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用意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持怎样的态度?
五、积累感悟:
重点突出要孝敬老人,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对长辈的态度,谈谈如何尊敬长辈?
六、课堂训练
(附课堂练习)
七、总结
(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
八、布置作业:
完成书后的作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