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

2025/09/28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好多人都百读不厌。我也是其中之一。

今日我读了其中的一个故事,名字叫《关羽温酒斩华雄》。故事的大概意思是: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十八路诸侯共讨逆贼董卓。董卓手下大将华雄,力斩各路诸侯多员大将,致使盟主袁绍派将迎敌时,却无人敢应。这时,关羽站了出来,要求迎敌。但因为仅仅是一名马弓手,遭到袁绍的拒绝,关羽立下军令状前去迎敌。临行前,曹操敬他一杯酒,他说:“暂且斟下,某去便来。”结果,在杯中的酒还没有凉的时候,关羽已经提着华雄的人头掷于地上。所以,给后人留下了“温酒斩华雄”的千古奇谈。

这篇文章,关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英勇善战,武功高强。可是,地位很低。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不能够以地位、相貌来衡量一个人的本事和价值。文中的关羽就是因为地位低微,不被人重视,可是,却凭着自我的胆识与武功证明了自我,让后人永远记住了他。再有,我们所熟知的孔子,他有一个学生叫子羽,因长相不好,孔子嫌弃他。可是他胸有大智,桃李满天下。孔子明白后,后悔不已,说:“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又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在我们周围,也不乏这样的人和事。诸如《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扮演者王宝强,此刻是十分有名的影视演员,可是,最初他仅仅是一名群众演员,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凭着自我的执着,一步步努力,最终实现了自我的人生梦想。

经过这些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不能用地位和相貌去对待人,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优点,我们应当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个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读罢《三国演义》,我犹如入身到那三国鼎立直至天下归一的乱世情仇中,书中的一个个英雄给我很多激励和启发,《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曹操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我最佩服的就是曹操,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其次,曹操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我很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他的这些举措,使得他笼络了一大批能人才士,为他的大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曹操是奸雄还是枭雄,他在我心中都是英雄,他有勇有谋,才艺俱佳,在这些人中,他是最有领导才能的,所以最后他的成功也是必然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的杰作,这本书的资料十分丰富,情节曲折动人,看着就会入迷,把神情融入到书里。其中,我欣赏的人物有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黄忠、马超、曹操……可是,最令我赏心悦目的人就是少年将军赵云了。

赵云是刘备手下的一名虎将,他武功出众,勇猛非凡,他的名字让曹军闻之丧胆。最让我记忆深刻的片段是:赵云奉军师之命去攻打洛阳城时,由于刘备要带着老百姓赶往江陵,特将刘禅太子(阿斗)、甘夫人和糜夫人托付给赵云。赵云在长坂桥杀死了70多个曹兵,杀死曹操50多个名将,可是刘备的家属不见了。赵云杀出重围后,见到百姓就打听,找到了甘夫人,并把战马给甘夫人,并找到了一条隐蔽的路,让甘夫人先回到了刘备大营,自我打马就向不远处的长坂桥跑去。突然听见背后喊声大起,赵云回头一看,原先是曹操亲自带全军冲杀过来,赵云心想,完了完了,这下死定了,忽见张飞站在桥头张望,赵云大喊:“翼德,快来帮我。”张飞说:“子龙放心,追兵我来对付。”赵云回到刘备大营时,原本5000兵马只剩下30多名了,他解开战袍把阿斗取出,双手交给了刘备和甘夫人。

《三国演义》的确是一本十分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可是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也有不少的启发。赵云是一名少年将军,他年纪虽小,可是苦练武功,屡建战功,赢得了极大的威望。我们要学习赵云精忠报国的精神,赵云的武功是练出来的,我们学习的知识也是积累起来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我家有许多书:《三国演义》、《上下五千年》、《水浒传》、《史记》……,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三国演义》。

我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喜欢上了《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吸引着我。

到了上小学,那里面的“火烧赤壁”、“三顾茅庐”、“官渡之战”我已经能烂熟于心了,还学会了许多三国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上了四年级,三国演义里的一个个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勇冠三军的张飞关羽、奸猾狡诈的曹操、抬棺赤膊上阵的庞德……,让我明白了人名有各的本领,敌我双方的激战场景,让我收益一生。

我最喜欢的三国的谋士是诸葛亮,他从火烧新野到妙计斩魏延,立下了不少战功,可他也并非神仙,在耐心的考验中败于司马懿,最后壮志难酬,病死于五丈原,让人读到这里不禁流下几滴眼泪。

我还喜欢三国猛将张飞,勇冠三军,可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在大醉后,鞭打部下,导致自己被两名部下刺死,还让刘备的蜀国七十万大军尽失,可他那勇冠三军,坚强,勇猛的气概,永远留在我心中。

这就是《三国演义》,一本我最喜欢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5

寒假我品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一书,让我受益匪浅。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其中最为成功的人物有诸葛亮、张飞、关羽、刘备等人。而最让我佩服的要算诸葛亮和关羽。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为刘备出谋划策。刘备有了他,定荆州,收两川,平南蛮开三国之功业。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经典战役!各种各样的战役,差不多都是百战百胜的。在空城计中他只用了400个小兵就把15万个敌人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最后跑逃。在赤壁之战中,利用风力,把曹操几十万大军都烤没了,在华容道,捉放曹操算准曹操要走的线路,一一派人埋伏,使曹操狼狈不堪。但使我最为胜服的是,诸葛亮真正的“智慧”在于他的神机妙算:在草船借箭中在有雾的情况下使十几条草船轻而易举地向曹操“借”借来了十万多支箭。总而言之,我认为诸葛亮的确是一代奇才,不愧称为“卧龙”,他的才智让我佩服。

关羽,长须飘飘、青衣青袍,手持青龙偃月刀犹如青龙飞舞。他不但武功高强而且还讲义气,在《三国演义》里记载,一次在和曹操打战时因为带着二嫂,又怕曹操的人伤到二嫂,不得不投降于曹操。后来曹操赏赐了赤兔马给他。他得到赤兔马后赶紧带上二嫂去找刘备,在找刘备时突破了曹操设下的种种难关最终找到了刘备。所以有了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这个故事。这不就是为了两个字“义气”吗?

通过品读《三国演义》,可以从中读到历史,学到优美词句,壮观的场景描写,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古代的军事知识,让我受益匪浅,同学们,你们也来品读《三国演义》的精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