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滚一滚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小班科学教案滚一滚教案(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小班科学教案滚一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叫出球体、圆柱体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特征。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其观察、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能滚动及不能滚动的物品。
2、表面平滑度不同的木版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1、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样物品,要求在玩的时候想一想:自己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样玩的?还发现了什么?”(幼儿选择空地玩玩具,教师细心观察幼儿的各种玩法)
2、集中。提问,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幼儿根据自己的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可乐桶,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滚。”“我玩的是方积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将能滚的和不能滚的玩具放在两个筐中,并请能力强的幼儿检查是否放对了。 二、区分能滚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1、让幼儿再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的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带着问题自由操作,教师从旁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
2、集中提问。在玩会滚动的东西时,你发现了什么?(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向别的方向滚,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总向周围滚。”又如:“我玩的是可乐桶,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停下来。我把小可乐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把能向不同方向滚的玩具和只能向前后或左右滚的
玩具分别放在两个筐中。(集体检查)
4、丰富幼儿有关知识:能向不同方向滚的叫做球体,两端是圆形且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能向两个方向滚动的叫圆柱体。
5、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一讲:还有什么东西是球体?圆柱体?
三、实验活动(此活动也可作为课后的延伸活动)
1、幼儿用球体和圆柱体分别放在不同的木板上滚一滚,看有什么不一样?
2、老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木板表面平与不平,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不一样;木板放置的斜度不一样,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也不一样。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小班科学教案滚一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学习用乒乓球滚画,发展幼儿手的运动能力。
2、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并体验用乒乓球作画的乐趣。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6、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7、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颜料、操作盒、抹布、等若干,已完成的作品2幅
2、乒乓球人手一颗、铅画纸人手一张、衬衫包装盒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一、出示作品,引出主题
师:这是谁,今天他穿的衣服漂亮不吗?你们知道他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二、教师示范讲解
1、介绍材料,我特地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出示乒乓球),知道我是谁吗?你们知道我有什么用吗?
2、操作步骤:教师先拿一个乒乓球,蘸一蘸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放入盒子里,摇一摇盒子的衣服变得有颜色漂亮起来,颜色没了可以继续蘸其它的颜色,直到把衣服颜色画满。
( 鼓励幼儿多用几种颜色)
3、提醒幼儿乒乓球从红色盘里拿来就放红色盘里,不可以乱放。
4、老师请了很多的小动物到我们班来玩,他们都没有穿上漂亮的衣服,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帮他们.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装饰。
2、教师不断提醒幼儿不要忘了粘颜料。
3、大胆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积极性。
4、操作完之后把小手用抹布擦干净。
四、作品展示
教师一一张贴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活动延伸:
等颜料干了以后,教师可以跟幼儿一起把边上的纸剪掉,把画装饰的更加漂亮。
活动反思:
很长时间都没有上过公开课了,通过这次活动,又重新的认识了一下自己。先说说好的地方:自己在材料上准备的是充分的,孩子们对此也很感兴趣,上课时一个个都很认真,发言也很积极。上完活动后,都很开心。还有地方不足就是:老师们给我提了两点,第一点是说话的语气不够夸张。第二点就是最后结束的时候,可以不用坐下来讲评,当时的孩子们都很兴奋,可以以一点音乐结束更好。 听了老师们的建议,觉得自己为什么没有那么做么,这说明自己缺少教学经验。自己再继续努力,希望下次会上的更好。
小班科学教案滚一滚教案 篇3
科学活动:
《滚一滚》
活动目标:
感知不同物体的外形特征,初步对物体的滚动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汽车玩具、圆柱体罐子、小球等能滚动的物体,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积木、分类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汽车玩具轮子、圆柱体罐子、小球等的玩法
1、引导语:你选的是什么玩具,它是什么样子的?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外形特征。
3、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操作,感知这些东西是可以滚动的
二、交流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滚动现象
1、提问:请说说这些物体怎么玩?你发现了什么?
2、结合幼儿回答,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发现其共同处:都是圆形,会滚动
3、请幼儿演示,明确什么是滚动
三、幼儿再次探索,尝试让物体滚动起来
1、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尝试。引导语:这些物体真的能滚动起来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2、引导幼儿根据尝试后的经验,将能滚动的物品放入分类筐,进行归类
四、找轮子,进一步感知圆形物体的`滚动现象
1、提问:如果汽车的轮子是正方形或三角形的,会是怎么样?(故事lLysc。CN)
2、引导幼儿操作:在平面上滚动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积木,比较哪个图形的积木滚得快。
3、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结:现在我们知道圆形物体比正方形、三角形物体滚动得快,所以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轮子都是圆形的。
小班科学教案滚一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圆圆的物体能滚动。
2.探索不同物体滚(滑)动的情形。
3.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1.长条积木、小筐(人手一份)。
2.圆形、圆柱形、方形等各种形状的物品。
3.《小老鼠,上灯台》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图片:“小朋友看小老鼠在干什么?我们一起来学小老鼠的样子上灯台吧。”
幼儿唱歌曲《小老鼠,上灯台》,边唱边做动作。
2.请小朋友学一学小老鼠滚下来的样子,初步感知什么是“滚动”。
教师:小老鼠怎么样了?谁来学一学?(骨碌骨碌的)
(二)猜测活动。
教师:小老鼠说,小朋友们别笑它,其实不仅仅只有小老鼠会滚下来,很多东西都会滚下来的。不信大家就来看看吧。
1.出示用小筐垫起木板组成的斜坡,出示各种物品,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些物品会从斜坡上滚下来,哪些物品不会滚下来。
2.教师根据幼儿猜测,将会滚下来及不会滚下来的物品分开放置在两个小筐里。
(三)第一次实验。
1.要求将实验出不同结果的`物体分开放置。
2.提问:能滚动的物体和不能滚动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小结:能滚动的物体都是圆圆的,不能滚动的物体它们都有角,是方的。
(四)第二次实验
1.要求:有没有办法让不能滚下来的物体也滚下来呢?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增加斜坡高度做实验,让幼儿观察方形物品的变化。
3.让幼儿观察方形的物体和圆形的物体从斜坡上下来有什么不同,用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认识到“滚”和“滑”的不同。(圆圆的物体是“骨碌骨碌”滚下来的,方方的物体是“刺溜”一下滑下来的。)
4.通过增加高度,让所有的物体都能够从斜坡上滚下来。
总结:不能滚动的物体,我们想办法,增加了斜坡的高度,也让它滑了下来。但是,其它形状的物体不能象圆形物体那样滚动,它们是“滑”下来的。
(五)总结今天的活动。
1.表扬小朋友们认真观察、积极的参与活动。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幼儿给予特别的奖励。
2.提出建议:小朋友回家后寻找家中合适的物品继续试验。
活动延伸:
1.区域: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正方形的纸滚动起来(如把它揉成团、折成球状等)。鼓励幼儿用不同饿线条表示滚动时的样子。
2.家园:家长可与幼儿在家寻找各种物体玩“滚动”游戏,积累相关经验。
小班科学教案滚一滚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身边取材,小班幼儿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及事物一直都有很大的好奇心,他们总喜欢摸摸这,看看那,我们应该在平时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探索的机会,引发幼儿对生活中熟悉的东西进行再观察,再探究。
二、本次活动的目标是:
1、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对不同物体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在探索、观察各种物体滚动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发现滚动物体的外形特征。
3、能体验探索滚动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三、活动的重点是:
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初步感知发现滚动物体的外形特征。
四、活动的难点是:
在探索、观察的过程中对不同物体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五、活动准备:
1、让家长配合我做好丰富幼儿对滚动现象的了解。
2、收集一些能滚动的物品。有(难滚的和容易滚的)
六、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对滚动物体的关注。
师述:我们大家都玩过滚球的游戏,怎样才能使球滚起来呢?谁来说一说?指名幼儿进行讲述
幼儿1:可以用手向前推,让球滚起来。幼儿
2、也可以用脚踢让球滚起来。
哪球滚起来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来试一试(咕噜咕噜连续不停地转动)并带幼儿一起用动作来做一做。
(这个环节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明确球体滚动的特征。从而为进行下面的活动——探索能滚动的物体埋下伏笔。)
二、探索不同的物体是否能够滚动
(1)师:除了球能滚起来,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也能滚起来呢?幼儿进行讲述讲到的东西老师出示一下。
(2)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玩具,请你们每人选一样,找一个空地方,试着想办法让它滚起来。幼儿自由探索。(3)指名幼儿进行讲述
要求:幼儿把玩具放在小篮子里,倾听他人讲述。)你玩的是什么东西:能滚起来吗?你是怎样使它滚起来的?
请数名幼儿进行操作演示。
(4)讨论: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能滚起来呢?(5)幼儿讲述自己的'意见。
小结:原来,除了皮球能滚起来,还有光盘、瓶子、管子都能滚起来,因为它们都是圆状的,所以容易滚起来。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点主要是通过教师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自由地选择材料,大胆地进行探索并且能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发现。从而来得出探索的结论。感知滚动物体的外形特征。)
三、尝试滚动不同的物体
(1)师:哪这些能滚的玩具,它们在滚动的时候,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老师再请你选一个皮球,和你刚才玩过的玩具去比一比。看看它们在滚的时候有什么地方不一样?(2)幼儿自由地进行探索。
(3)引导幼儿对比发现它们的不同点。(4)幼儿交流并演示给大家看。 1:我发现皮球好滚动。光盘难滚。 2:我觉得勾线笔难滚,皮球容易滚。
小结:今天我们玩了滚一滚的游戏,知道了同样能滚的东西,它们在滚动的时候有不同的地方,像皮球这些玩具容易滚,像光盘、勾线笔这些玩具就难滚。(评析: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来发现不同滚动的物体它们在滚动时有不同的地方。)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来源于孩子的生活,是孩子感兴趣的问题,所以在活动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在整个活动中始终以幼儿的操作探索为主,且紧密围绕着“滚动”这个有趣的现象而展开,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机会和条件,淡化了“教和学”的界限,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玩滚动游戏的乐趣,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在玩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2、活动内容有趣,操作性强,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在探索活动中,层层递进加深了探究难度,但是在教师的适时指点和引导下使得难点迎刃而解,整个活动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气氛中进行,让幼儿始终保持浓烈的兴趣,使教育极富感染力,效果甚为理想,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活动环节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活动中以球为切入点,在二次操作的过程当中,逐层递进、层层加深,教师有层次、有步骤的抛出探索要求,幼儿带着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每个环节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有助于推进幼儿较深入探究滚动物体的外形特征和它们的不同现象,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体验发现的乐趣。
4、教师语言简洁、指导语明确整个活动中教师紧紧把握材料、探索、问题这三者的双向流动,抓住问题的关键,适时地、简洁地抛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指导语,如:怎么样才能让球滚起来?球怎样滚起来呢?推动幼儿积极思维。并鼓励幼儿多角度的交流自己的发现,提出自己的想法,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5、实效性强,面向全体幼儿,共同参与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使每位幼儿都有参与探索和发现的机会,所有的科学现象都是让幼儿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的。真正让每个幼儿做到在“玩中学”“做中学”促使幼儿自主地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6、此外我注重活动的拓展和延伸,让仍有兴趣的幼儿可以继续在活动区进行探索,使的教育形式多样化,更符合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7、在操作中注重幼儿的常规教育,本次活动中的小篮子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由于我让幼儿把操作材料放在小篮子里,能有效地控制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关注将要讨论的内容,而减少外物的干扰和影响。化动为静,倾听的习惯也得到了锻炼。
8、美中不足的是:在第一个环节中有这样的一个问题:除了球能滚起来,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也能滚起来呢?在幼儿讲述的同时教师应该要出示一下幼儿所讲的物品,让幼儿有所了解,这样有助于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小班科学教案滚一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练习将皮球从起点滚到终点,初步学习直线滚球和绕障碍物滚球的方法。
2、在教师的语言提示和自己的尝试练习过程中,逐渐探索又快又稳的滚球方法。
3、在活动中努力听清教师的要求,坚持将自己的球滚到终点,体验游戏的快乐。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5、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皮球人手一只。
2、系上丝带的椅子六把。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大皮球"。
教师和幼儿边唱歌曲《大皮球》边玩大皮球的游戏。
二、学习直线滚球和饶障碍滚球。
1、尝试把球从起点直线滚到终点直线。
(1)教师:今天,大皮球又想和我们班的小朋友做游戏了,皮球想从你们的面前一直滚到红线那里,小朋友你能帮助它们吗?
(2)幼儿人手一只皮球,练习将球从起点滚到终点后,再将球取回站在老师周围。
(3)教师:你们觉得皮球怎样才能滚得又快又稳?
(4)教师总结:小朋友要跟着皮球往前跑,而且滚球时不能用劲太大。
(5)幼儿再次尝试把皮球从起点滚到终点。
2、滚球绕障碍。
(1)教师:这一次皮球想到大树那里去绕一圈再回来,你们想想看该怎么从椅子那里绕回来呢?
(2)教师总结玩法:把皮球一直滚到椅子那里,再从有丝带的一边绕回来。
(3)幼儿进行滚球绕障碍活动,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语言提示。
三、游戏"跺皮球"。
1、讲解游戏玩法:老师的手里有一个皮球,我把皮球往前扔,你们要躲开我的皮球,不能碰到别的小朋友。
2、幼儿开展玩"躲皮球"的游戏。
3、引导幼儿把自己的皮球扔进筐子里,然后,带领所有幼儿坐在花坛边或场地旁跟随老师的口令做放松腿部的动作。
幼儿在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会拍大皮球了。对直线滚球和绕障碍物滚球的方法。大多数幼儿能掌握,平时不愿动手的优优、田雨欣、徐兰玲都愿意学习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根据小班年龄特点,采用幼儿喜爱的"球"来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实践探索,使不同能力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达到了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和一定的身体锻炼。但是,我们在活动中也可以看到在"滚球"的过程中孩子对直线滚球掌握较好,在转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跑球"现象;还有就是在滚球绕大树"s"形走时控制球方面还要提高,减少撞倒大树的现象。总之本节课孩子在欢笑、汗水中体会了体育活动带来的无比快乐!
小班科学教案滚一滚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主要以“弹珠”组织本次活动,在以前到处可以见到好多小朋友聚在一起打弹珠,而现在这种游戏已经很少看到了,所以我用弹珠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可以让现在的幼儿也能认识弹珠。另一方面,幼儿的手指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是很好,通过让他们用两个手指捏弹珠、用手摇篮子可以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度。
活动目标:
1.愿意尝试新的作画工具,积极探索弹珠滚画的多种滚法。
2.在掌握滚画技巧的基础上自由创作,感受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
1.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猫 衣服)
这些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2. 教师播放课件讲故事
小猫开了一个服装店,每天都有好多小动物来买衣服。小熊和小猫是好朋友,他看小猫的服装店每天那么多人,生意很好,于是小熊也开了一个服装店。可是小熊的服装店没有人来买衣服,小熊很伤心。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小熊的店里没有人买衣服吗?
3.小结:那我们一起去看看怎么回事
二、播放课件,了解制作方法
1. 出示课件,师:我们一起去看看小熊店里的衣服。
提问:这件是什么衣服?它是什么颜色的?
2. 师:小熊店里的衣服哪个地方和我们穿的不一样?它是什么颜色的?(白色)
小结:小熊服装店里的衣服都是白色的小动物们不喜欢,他们喜欢小猫店里五颜六色的衣服。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帮助他?(我们可以帮衣服添上花纹)
3. 出示范作,师:老师为她画了一件衣服,小朋友们漂亮吗?
你们猜这些花纹是怎么来的?它们是用——弹珠 在纸上滚出来的
师:我们也来学一学,一起帮助小熊画衣服吧。
4. 教师讲解制作方法:
提问:这边有哪些颜色的颜料?(红色、黄色、蓝色) 我们用2个手指从一种颜料里拿一个出来放在篮子里,然后把手擦干净,捏住篮子的两边,把一头太高,再换令一头。像我们玩的`翘翘板一样。颜色没有了,把它放回去洗个澡,再和弹珠宝宝玩一会翘翘板,要慢慢地不然弹珠宝宝很淘气会跑出来的。和红色的弹珠宝宝玩了翘翘板我们可以把它送回家,要送到一样颜色的家,不然它会变丑的。
师:和红色的弹珠宝宝玩了翘翘板,接下来和哪个颜色的弹珠宝宝做游戏啊?教师再次示范。
5. 师:那我们除了和弹珠宝宝玩翘翘板,还能和它怎样做游戏啊? 我们这样转转转,像不像旋转木马?那你们呆会还可以自己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了?
三、幼儿自由操作
1. 教师讲解注意事项:
师:我们和弹珠宝宝做游戏的时候要注意:
(1)弹珠宝宝很调皮,不能让它跑地上去
(2)弹珠宝宝送回家,要送到正确的家,不然它会变丑的
(3)我们拿了弹珠宝宝后要在毛巾上擦干净,不能弄到自己身上和篮子上。
2.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师:你们可以和弹珠宝宝一起玩一玩跷跷板,再玩一玩旋转木马。
四. 点评作品
1. 提问:你们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 那我们一起回班级去把这些衣服寄快递寄给小熊吧。
活动反思:
对于小班的发展水平来讲,本次教学中运用勺子将弹珠舀起来,这种需要小肌肉群活动的动手能力不太理想,需要老师的帮助,然而将双手托起,纸盒子东摇摇西晃晃,训练大肌肉及胳膊活动能力,得到较为适宜的训练。
本次活动主要得到愉悦情感的体验,玩的开心是有的,但是要得到美丽的涂画作品还需改进。
改进:1、弹珠大小
2、 颜料的浓厚深浅
3、弹珠作画的线图,扭一扭、跳一跳、冲一冲。
小班科学教案滚一滚教案 篇8
【活动重难点】
掌握用“圆球滚画”的方法,感受无规则花纹的美感、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1、纸制小衣服、方纸盒、小弹球每人一份。
2、红、黄、蓝、绿四种水粉颜料若干。
3、《天线宝宝》音乐,四个纸制天线宝宝衣服。
【活动过程】
一、邀请幼儿来拥抱老师,增进师幼感情,拉近师幼距离。
二、放《天线宝宝》录音,引出“无色”天线宝宝。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邀请了大家非常喜欢的小客人!(放天线宝宝录音),听一听,猜一猜谁来了?随音乐分别蹦出四个扮演丁丁、迪西、拉拉、小波的幼儿。请幼儿和天线宝宝一起跳舞。
小朋友,今天的天线宝宝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天线宝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天线宝宝的衣服没有颜色真难看)
请幼儿观察自己衣服的颜色,增进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三、用表演魔术的形式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学习“圆球滚画”的方法。
师:今天教师来表演一个魔术,给天线宝宝变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教师出示弹弹球,颜料、纸盒、小衣服,示范滚画的步骤:把纸制的小服放进纸盒;把弹弹球醮上颜料;把弹弹球放进纸盒滚动,并用小手帕擦手。
引导幼儿可边滚动边说魔语(滚一滚、晃一晃、小衣服、变漂亮)
四、请幼儿自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给每位幼儿准备了一份操作工具,请幼儿自由创作,提醒幼儿注意不能把颜料弄在衣服上,请幼儿多尝试几种颜色进行装饰。
五、请幼儿把染好颜料的小衣服送给自己喜欢的天线宝宝。
六、活动延伸
哇!小朋友变出的衣服真漂亮,天线宝宝可喜欢了,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活动反思:
很长时间都没有上过公开课了,通过这次活动,又重新的认识了一下自己。先说说好的地方:自己在材料上准备的是充分的,孩子们对此也很感兴趣,上课时一个个都很认真,发言也很积极。上完活动后,都很开心。还有地方不足就是:老师们给我提了两点,第一点是说话的语气不够夸张。第二点就是最后结束的时候,可以不用坐下来讲评,当时的孩子们都很兴奋,可以以一点音乐结束更好。 听了老师们的建议,觉得自己为什么没有那么做么,这说明自己缺少教学经验。自己再继续努力,希望下次会上的更好。
小班科学教案滚一滚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反应以及躲避的能力。
活动准备:
皮球(根据班级幼儿情况自定,可以是一个或两个)
指导要点:
请若干名幼儿站在圈内,其余幼儿在外面围成一个大圈。站在圈上地幼儿要迅速将球滚出,站在圈内得幼儿要躲闪滚过来的球,被球碰到的幼儿即出局,要站到外面的大圈中做滚球者。游戏直至一名幼儿在圈的`中间为止,则他是胜利者。
(1)请站在大圈上的幼儿滚球时用力一些。
(2)被球碰到的幼儿要主动站回大圈里做滚球者。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爱游戏,活动中,幼儿情绪很高,他们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活动量适中,是一节成功的游戏教学课。
小班科学教案滚一滚教案 篇10
科学活动:
《滚一滚》
活动目标:
感知不同物体的外形特征,初步对物体的滚动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汽车玩具、圆柱体罐子、小球等能滚动的物体,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积木、分类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汽车玩具轮子、圆柱体罐子、小球等的玩法
1、引导语:你选的是什么玩具,它是什么样子的?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外形特征。
3、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操作,感知这些东西是可以滚动的
二、交流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滚动现象
1、提问:请说说这些物体怎么玩?你发现了什么?
2、结合幼儿回答,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发现其共同处:都是圆形,会滚动
3、请幼儿演示,明确什么是滚动
三、幼儿再次探索,尝试让物体滚动起来
1、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尝试。引导语:这些物体真的能滚动起来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2、引导幼儿根据尝试后的`经验,将能滚动的物品放入分类筐,进行归类
四、找轮子,进一步感知圆形物体的滚动现象
1、提问:如果汽车的轮子是正方形或三角形的,会是怎么样?
2、引导幼儿操作:在平面上滚动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积木,比较哪个图形的积木滚得快。
3、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结:现在我们知道圆形物体比正方形、三角形物体滚动得快,所以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轮子都是圆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