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设计
文学网整理的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设计(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江南》这首诗描写了江南水乡人民采莲的情景,重点描绘了江南盛夏时节的美丽景色:荷塘莲叶如盘,荷花绽放,鱼儿欢快地在莲叶、荷花掩映的碧水中追逐嬉戏,表达出诗人快乐的心情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本诗共七行三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游水嬉戏的情景。有景、有情、有韵、有趣,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在读中陶冶美的情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江、南、可、采”等8个字,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认识2个新偏旁和2种新笔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意境。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读中感悟,最后理解并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可、东、西”3个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2.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能够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认8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相关的偏旁和笔画。
2.理解文意,背诵课文,感受江南美景。
3.体会诗歌意境,感受鱼儿与人同乐的欢快画面,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齐读课题《江南》,认读江和南字。
2.欣赏江南水乡秀丽风光的图片。
3.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请学生读,教师指导并强调读好“采”“莲”的读音。
5.课件出示加上停顿符号的课文,教师教学。
6.指名学生读出节奏,教师指导朗读。
(二)入情入境,析读文本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去采莲,感受采莲的`乐趣,相信大家会读更好!
教学前两行
1.出示莲花图片,认识莲花的各个部位;
2.认识生字“采”“莲”;
3.出示满塘莲叶,学生说一说感受
4.教师重点讲解“田田”一词,表示莲叶又大又绿、茂盛鲜亮,莲叶数不清、挤在一起多的样子!
5.指名读、感情朗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教学第三行
6.出示课件鱼儿动画游,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7.认读“鱼”字;
教学最后四行
8.想一想:鱼儿们都在干什么,它们又都是怎么做的呢?
9.请同学们在书上圈出“东、西、南、北”四个字并认读;
10.认识平面图上的方位;11.请同学们上讲台演一演、同学们一起演一演(边读边演)
(三)回归整体,趣读诗歌。
师:同学们江南的美景可真令人陶醉啊,你们能把这首诗读好吗?
1.指名学生带着动作朗读、齐读感受诗歌美;
2.介绍“汉乐府”:是一个专门写歌的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3.听歌拍手读;
4.出示生字卡片,检验课堂效果。
5.教学背诵小技巧,尝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品味文美。背诵课文并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画一画江南的美景。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江、南”两字。
3、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田田”、“戏”及诗句意思,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悟“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诗意,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莲叶、莲蓬、小鱼图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课件出示江南风光组图。
教师介绍:看,绿树红花,小桥流水,河中碧波荡漾,小桥、绿树、房屋倒映在水中,岸边,小草青青,杨柳依依,到了夏天,满池盛开的荷花更是吸引了许多的游人,这就是我国有名的水乡——江南。
2、板书:江南,学生仿写,记住笔顺。
指名拼读,提醒注意点,齐读。
3、有一位诗人,在游览江南后,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就写下一首诗,题目叫——江南。(课件出示题目)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诗人写了什么呢?教师配乐朗读。(课件出示古诗、配乐)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目视双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不会的多读几遍。
3、认读生字卡片。
4、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悟诗意。
1、第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第一行
导入:江南水乡,河流众多,许多人家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碧波荡漾的池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荷花、荷叶)问:你看到了什么?
师:美丽的荷花里面藏着莲蓬,莲蓬里结着一粒粒莲子。当花瓣谢了的时候,莲蓬长大了,(课件出示莲蓬)莲子也成熟了,这时候,水乡姑娘就划着小船来采摘莲蓬了。(贴莲蓬)
江南,可真是一个采莲的好地方!(课件出示:江南可采莲)
指名朗读,正音,指导朗读。
(2)第二行
师:荷花又叫莲花,那么荷叶又叫——莲叶。(贴莲叶)看看,池塘里的莲叶长得怎么样?(大、绿、多、美)
师:小朋友,看那满池的莲叶,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甘落后,一片片探出小脑袋,争着向上长,那一颗颗滚动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还闪闪发亮呢!谁能找到写莲叶的句子?
(课件出示:莲叶何田田。)听老师读这句话。
指名读,评议。
(3)指导朗读第一句。
莲叶长得如此茂盛鲜亮,莲蓬又喜获丰收,采莲姑娘拨开莲叶,采摘那一个个成熟的莲蓬,这时她们的心情会怎么样?我们一起高兴地读读这句话,齐读第一句。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边读边闭眼想像画面。
2、第二句: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第三行
看到采莲姑娘这么开心,小鱼儿也来凑热闹了!(课件出示小鱼)看那一条条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条小鱼,在这美丽的池塘中,你最想做什么?
(课件出示:鱼戏莲叶间:)指名读。
你从哪个词看出小鱼在做游戏?认读:戏
(2)第四~七行
小鱼儿是怎么做游戏的呢?
(课件出示: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教师引读句子。
(贴小鱼)边演示边讲述:小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溜到北面,它们在来莲叶间到处玩耍嬉戏。你觉得这时候小鱼儿怎么样?
(3)指导朗读第二句。
同桌互读,推荐朗读,喜欢的一起朗读,表演读,齐读。
3、朗读全文。
(1)导入:小朋友,让我们跟着采莲姑娘,划着小船,伴着优美的乐曲,去江南水乡走一走,看一看吧!欣赏动画。
(2)你觉得江南是个怎样的地方?
(3)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可真美啊!(板书:美)我们镇江,还有周围的扬州、苏州、无锡、浙江的杭州都属于江南,你知道这些地方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吗?
(4)齐读全文,赞美美丽的江南水乡。
四、指导书写:江、南
1、认读生字。
2、仔细观察字形,书写是要注意什么?
3、友情提醒书写注意点。
4、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
五、总结谈话
我们的祖国不仅江南这样美丽的水乡,还有许多闻名于世的名山大川,山与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此,我们学校把山水作为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大家课后搜集一些关于山与水的诗与画,在班上交流一下。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设计 篇3
一、课程题目:《江南》
二、教材分析
《江南》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人们采莲情景的古诗,选自《汉乐府》。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文章大量运用了反复的句式,体现出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描绘了江南采莲热闹欢乐的场面,从鱼儿嬉戏中,我们仿佛感受到了采莲人的快乐。
三、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学生已经学完拼音,掌握了用拼音认识生字的方法。他们有阅读的兴趣,喜欢读书,只是没有朗读基础。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江、南”等九个生字,三点水和草字头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正确书写“可、东”两个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按照小组读、情景代入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增加古诗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可、东”俩字。
教学难点:感悟“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诗意,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东南西北”方位卡片、小鱼卡片、莲花卡片
七、教学时间
两个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师:有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河流一条连着一条,池塘一片连着一片,每年夏天荷花都你拥我挤地争着开放,是不是非常美呀,那么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去这个美丽的地方,那么我们要去的这个地方呀要做(课件出示题目——“江南”)
(二)板书课题
1、指名读,齐读课题。
2、学习“江”、“南”这两个字。想想“江”字的偏旁是什么?想一想江南与什么有关?
二、初读课文
(一)巧设情景,通过“吟诵门”的'形式,教师示范朗诵课文
(二)前后两个同学自读课文,考察解决生字的方法
提示: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举手请教老师或者其他同学
三、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一)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学生指明读引入“莲”“南”两个字
“莲”是一种水生植物,所以是草字头。
“南”前鼻音
2、学生指明读,其他同学予以评价。
3、以小组为单位读,其他同学予以评价。
4、教师领读,注意情感、语调与停顿。
5、再次指明读,教师评价。
6、着重读“莲叶何田田”,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7、班级齐读,教师评价。
8、安排学生分别扮演“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位、小鱼及莲花的角色,边读边演,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真实的景象,再现“鱼戏莲叶间”的场景,教师评价。
(二)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课件展示)
以“采莲”的方式检查生字认读,班级齐读——指明读——教师复读
四、学习生字书写
指导写字:可东
(一)以采莲结束,乘船回家创设情景,只有正确写好这两个生字才能上船,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热情。
(二)讲师讲解生字,学生举起右手在空中跟写
1、“可”一笔横,二笔竖,三笔横折,四笔横,五笔竖钩
竖钩第一次学习,强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竖中线右边,学生复写。
“东”一笔横,二笔撇折,三笔竖钩
区别和“可”字竖钩的不同,强电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竖中线上,学生复写。
2、教师再次板书,学生空中复写。
3、学生单独复写,教师评价。
(三)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课本描红
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四)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学生练习写生字后师点评。
五、升华主题,表达感情
下面渔夫说那现在我要带你们回家啦,游玩了那么美丽的江南,你们相对江南说些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以下体会表达以下几种感情:
1、江南真美丽,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2、江南这么美,要努力学习、增长本领,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江南看一看。)
六、布置作业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练习正确书写“可”“东”两个字。
3、搜集其他与莲花有关的古诗,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2.品味作者诗化的语言
3.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作者诗化的语言
2.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以白居易的《忆江南》激趣导入。
走近江南,初窥其貌
1.学生自由朗读文本,思考作者所写的的江南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并用一两个词概括。
美的或充满诗意的
2.作者对这样一个江南持有一种什么情感?
课文第一段第一句:太喜欢我的江南。
3.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叫做什么?
直抒胸臆。
4.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先声夺人,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
齐声朗读第一段感受喜爱之情
走进江南,寻美访美
走进江南,我们会发现江南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充满诗意,请在文本中找出能表现江南美的具体形象。并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江南的雨 淙淙 颤颤 绵长
江南的女子 水灵灵弱弱的却充满力量
江南的水 活泼而清丽
江南的村庄 炊烟袅袅
江南的荷塘 色彩斑斓
江南的秋月 含情的写满了相思
……
徜徉江南,欣赏佳句
作者笔下的江南是温柔的,是活泼的,是色彩斑斓的,是含情脉脉的,让我们徜徉其中,不忍离去。这一切要归功于作者优美的语言描写。请再次阅读文本划出你所欣赏的语句,并对它进行赏析。句子有:
1.我的江南在我的心里太重太重,怕说出来写出来反而轻了它。
2.只是,我的江南不去唱它,亦是在年轻里如梦如诗地睡着,像个女孩子,永远有散不开的17岁的情怀,17岁的温柔。
3.淅淅沥沥的像一千多年前唐朝女子拨弄的丝弦,有淙淙的音还有颤颤的形。
……
再见江南,访古思今
关于江南,正如作者所言,它在唐诗宋词里被吟唱了好多章,被文人墨客描绘了太多次。江南应是一首首优美的诗句,一曲曲动听的歌谣。再见江南,让我们在古人的诗作中和它道别。
江南好——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江南——汉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再见江南,你是那么柔美动人,你又是那样清瘦冷峻。如今,我们回到了家乡,相比邓皓笔下的江南,我想我们的家乡也是一样美丽动人。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抓住家乡特有的一两处景致描绘出自己对家乡所思所感。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由《清平乐》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适悠闲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阅读有关词作,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本文的知识?(学生参照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1、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2、朗读情况:注意谙读作ān;最后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3、诗意理解。(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简要板书,留待课中解决。)
三、朗读感悟,理解词意。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带着以上问题,分组读课文,小组内进行讨论。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探究。
(1)江南好
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想象:一个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莺歌燕舞、绿柳红花)可以换成什么字?(美妙)好不好?为什么?从这个好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赞美、向往)
这正是作者忆江南的原因。
(2)风景旧曾谙
谙:熟悉。这儿风景之好并不是传闻,而是作者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青年时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即六十七岁时,写下了包括本首词在内的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者写江南好,重点写了什么?(江花、江水)运用了什么方法?(比较:红胜火;比喻:绿如蓝)
这种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也可以见到,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能不忆江南?
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再读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和怀念,把读者也带入了无限遐想之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江南真美呀,那儿的风景我曾经非常熟悉:太阳升起,江边的野花比火还红艳,春天来了,江水碧绿见底,如同蓝草一般。这能不让我回忆起江南吗?
4、指导背诵。
(1)再读体会。
(2)根据诗意想象画面。
四、阅读拓展,深入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为后人吟咏赞颂,那么这寥寥数语为何能成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三首《忆江南》。
投影出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分析
《江南》是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小诗,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诗共七行两句话。诗句的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写鱼在下面戏水嬉戏。整首诗的语言学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可供学学生观察,帮助理解古诗。课文后面田字格里的7个字是本课要学会的学生字。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游戏活动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学生字,能借助拼音读课文、儿歌等,同时也有一定的学生活经验,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等9个学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字和笔画竖钩。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四、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学难点:
读准“南、莲”等学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江南》,学学生听歌曲,判断歌词描写的是哪里(学生答江南)
2、教师介绍江南的位置,引出课题。
(二)激发兴趣,传授新知
1、课题指导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教师书空课题。重点拼读“江”。介绍“江”字的结构,偏旁。认识偏旁三点水。
(2)识字拓展:说说你认识的学生字中有哪些字的偏旁是三点水。
2、古诗朗读
(1)朗读诗歌,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诗歌,不认识的字词请同学帮忙。要求把诗歌读通顺,读正确。
(2)教师范读,纠正字音后学学生练读。
3、识字教学:教师出示学生字卡片,学学生认读,教师带读。去掉拼音读;识字游戏:中大奖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牢牢掌握了诗歌里的学生字,这次老教师要加大难度了,同学们观察老教师黑板上出示的这首诗,和我们课本上的诗有什么不同,不同在哪里
4、学习古诗的停顿
(1)学生回答,教师问:红色的斜线有什么作用。听老教师读,猜一猜。
学生回答:停顿。
(2)游戏:节奏大教师(利用节奏读出诗的停顿)用读古诗的方法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学习古诗内容
(1)出示前两句,提问:诗句中有哪些江南景物。学生答,相机板书:小鱼,莲叶,莲花
(2)句型练习:有什么样的小鱼,莲花;用自己的话说说莲叶,试着运用句型:莲叶多么()多么()
6、生字教学
(1)从句子中找出既会认也会写的生字“可”。学社跟老师一起书空“可“,板书”可“的笔顺,强调可的写法:口要写到竖中线的左边,竖钩写到竖中线的右边,先里后外。“可”组词,造句。教师出示词组,朗读词组。
(2)教师指导书写“可”,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笔顺,田字格的占位。
写字教学结束,过渡语:同学今天表现的都很不错,作为奖励,老教师带大家去江南游一游。
观看江南美景图。
7、总结
(1)教师提问:读了江南的诗,品了江南的景,你觉得江南是怎样的地方
学生回答,教师引出优美的江南,介绍作者。
(2)配乐背诵江南
七、布置作业:
(1)写会“可”字;
(2)将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