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总编》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少年总编》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少年总编》读后感 篇1
《少年总编》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迪罗.达贝里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换来了别人的快乐!
我觉得他这样做非常的值得。迪罗.达贝尔的智慧让我们知道智慧永远在我们身上闪烁着。
他的心中有善良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而且,他还有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本文第二自然段中写到:老板看迪罗.达贝里很可怜,就把迪罗.达贝里挣取的钱还给了他,让他买双新鞋。
可是,迪罗.达贝里刚一出门,第一个想到的是给同学们买五十双袜子,根本没有想到要给自己买鞋,难道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还有,我们在和迪罗.达贝里的生活比一比,我们吃得好,穿得好,睡得好。而他呢?他是吃不好,穿不好,睡不好。即使这样他还想着别人。
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迪罗.达贝里学习。学习他那种心中有爱,舍己为人的精神。
《少年总编》读后感 篇2
有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少年在创办《阳光》杂志的两年中,用办杂志的收入帮助了许多穷苦的孩子,但他生前从来没有为自己花过一美元。这个孩子就是《少年总编》的主人公——迪罗·达贝里。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少年总编》这篇课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大家围绕“达贝里这样做值得吗”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觉得他这样做值得。达贝里辛苦创办杂志,而卖杂志赚来的`钱,却用来为同学们买鞋袜,但他却没为自己留下一双鞋和袜。我十分敬佩达贝里这种高尚的精神,只要自己热心帮助别人,别人会快乐,自己也会快乐。的确,达贝里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但有些人却认为他这样做不值得,甚至觉得他很愚蠢,就算他给同学们分鞋袜,也至少为自己留一双。可达贝里他就是这样的一种人,他始终为爱而奋斗,为帮助别人而奋斗。因为他深知:“如果我为自己留下一双鞋袜,很可能这双鞋袜就可以去帮助更多的同学?”是的,达贝里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把自己所有爱都注入到别人身上。达贝里他就是这样,一心只为别人着想。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如果这时有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你会觉得多么温暖。我就有过这样的感受。一天放学了,我像往常一样坐上了回家的公共汽车。售票员阿姨来收钱了,我习惯性地去摸口袋。糟了,我的钱没了!我的脸唰的一下红到了耳根。怎么办?叫司机停车,我下去算了,那也得给钱呀……不容我多想,售票员阿姨已站在了我面前。我低着头,“我……我的钱丢了。”好容易把这句话说完了,别人会相信吗?我正等着别人的一阵奚落时,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哥哥开口了:“我替他买票!”我充满感激的望了望旁边的大哥哥,说了声谢谢,心中的.一块石头也算是落地了。大哥哥只是冲我笑了笑,但他的笑容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高尔基说过“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确,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快乐的,但如果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别人,你一定会觉得更快乐。上周星期二放学后,我和马锐、黄磊一起回家,走到半路下起了雨。他俩都没带伞,只有我一个人带伞,于是我们便三个人打一把伞。回家后,我的衣服虽然淋湿了,但是心里却很高兴。
达贝里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名字永远刻在了我们的心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像达贝里一样只为别人着想,我们的世界就会更美好。
《少年总编》读后感 篇3
大约九十多年前,纽约市的一所小学有一些穷孩子,每年寒冬一到,因为没有鞋子穿,无法上课。有个名叫迪罗·达贝里的少年想:“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同学们要是能穿上鞋袜那该多好呀!”后来办了一本杂志,赚了很多钱,买了鞋子和袜子送给大家。他去逝后,在银行存35000美元,却没给自己用一美元。
有人说他不值得,我感觉非常值得。
迪罗·达贝里是个善良、有同情心的孩子,十二岁的他竟能帮助那么多的人穿上鞋袜,温暖了一个个冬天。
迪罗·达贝里是个有才华、聪明、智慧的.孩子,能想到办一个杂志,让知名人士写文章,杂志畅销。他又用这个钱买了鞋袜,送给大家。
迪罗·达贝里是个勇敢、有责任心的孩子,他能想到和印刷老板作商议。一个毛孩子竟能和大老板谈生意,并且敢于担当“卖不出去”的责任。
迪罗·达贝里是个守信、无私的孩子,赚到钱后,他飞快地去把印刷费还给老板。
迪罗·达贝里正是靠自己的智慧、勤奋和美德帮助了大家,温暖了自己,同时,给全世界的孩子树立了一个道德典范。他所做的这一切,难道不值得吗?
《少年总编》读后感 篇4
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叫《少年总编》。这篇课文写了九十多年前,纽约一个叫迪罗·达贝里的少年为了让穷同学在冬天能穿上鞋袜,自己克服重重困难单独创办一份杂志。他用杂志的收入为贫困的小伙伴买了一万多双袜子和五百多双鞋。两年后因病去世时,虽然他以阳光名义在银行存了五千美元,却从没为自己花过一美元的.感人故事。
读完这篇课文,我很受感动。因为,他卖杂志赚来的钱并不是自己花,而是为那些家里没有钱的孩子买双鞋袜。他年纪才那么小,却懂得关心别人,把一份爱心献给了贫困的小伙伴。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不幸的是,达贝里在十四岁时得了疾病而突然去世了,虽然他去世了,但他把爱心永远留在了世界上。
我要学习达贝里的这种精神,把他的爱心接过来传递下去,让世界充满爱的阳光。
《少年总编》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了《少年总编》这篇文章,我被文章里的主人公达贝里那种无私奉献、乐于助的精神感动了。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纽约市的一个十二岁少年达贝里,他用自己创办杂志挣来的钱帮助了许多家里贫困,没钱买鞋袜,冬天上不了学的穷孩子,让他们冬天也能上学。生前,达贝里在银行里存了五千美元,却从来没为自己花过一美元。
如果有人问我:“他这样做值得吗?”我一定会大声地告诉他:“这样做值得!”因为达贝里虽然不富有,但他有一颗博爱的心;虽然他没有太多能力,但他简持不懈。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达贝里买了一万多双袜子和五百多双鞋,当他把袜子分给那些贫困的小伙伴时,他的心里是满足的,是幸福的,是快乐的。
这种助人为乐的`人不仅美国有,我们中国也大有人在,就连我们班也有。就说我们班徐浩然吧,他看见许多同学的篮球没有气了,就马上从家里拿出气针和气管,还主动帮同学打气,这难道不令人佩服吗?
不管是美国的达贝里,还是我们班的徐浩然,我们都要向他们学习。在学校里帮助老师、帮助同学,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样既帮助了别人,也锻炼了自己,而且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