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卖报歌教学反思

2025/10/07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卖报歌教学反思(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卖报歌教学反思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与主要作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卖报歌》,在生动的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报童生活经历的感受。

2、培养学生能用心感受歌曲情感,体会“小毛头”街头卖报的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党,“新”“旧”对比,让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小报童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所保持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技能目标:通过歌曲情感的表现,训练学生通过音色、力度、速度、表情、动作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得到体现。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正确的评价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国歌

教师谈话导入:听国歌):同学们,每当你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高举起右手,向庄严的五星红旗敬礼时,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一个个画面,你仿佛看见什么?

播放《国歌》录音。学生回答:

2、了解聂耳的生平以及《卖报歌》的创作过程

(1)简单介绍聂耳生平。

(2)教师介绍《卖报歌》创作背景。教师:结合课本图片讲故事找答案。教师板书课题。

二、寓教于乐

1、播放《卖报歌》录音学生初步欣赏。

教师:听了歌曲后你们感觉小毛头是乐观的还是沮丧的?教师:乐观的小毛头是怎样对看待自己的工作的?让我们在来听一听,找出最能体现小毛头态度的一句歌词歌词。

2、再次听歌曲录音。

3、让学生发现这句节奏中比较活泼的`节奏,讲解后十六分音符。

4、鼓励学生向小报童一样自信的称赞自己。

5、找出歌曲中有这样节奏型的歌词。

6、师生互动接龙练习。

7、自己读词。

8、学唱第一段歌词。

(1)分句听唱法。(教师弹奏学生跟唱。)

(2)、整体演唱。

(3)、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9、学唱二、三段歌词:

(1)四人小组合作自学歌曲,找出难点。

(2)生生或师解决难点。

(3)分组展示。

学生自评、他评、教师评价,找出优点和不足,生生帮助或教师进行情感渗透的引导。

三、创造表现

(1)、以小组为单位,几位学生一起试着唱一唱,不会的之处相互解决,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2)、学生提出不会唱的地方,全班同学相互来解决,教师给予点评、纠正四、创设情境——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结合。

以小组的形式分别表演,同学点评教师小结同学们一起表演形式。

四、完美结课

今天我们再也不要像“小毛头”一样去街头卖报了,我们可以坐在这明亮的教室读书学习,享受着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学习机会。我们也要象小报童一样用乐观、自信、向上的态度对待每一天的学习与生活。

课后反思

这首歌学生比较熟悉,比较好学。歌曲的开始即以跳跃的节奏,简朴活泼的音调模拟报童的叫卖声,生动的勾画出天真可爱、奔跑叫卖的报童形象。

卖报歌教学反思 篇2

《卖报歌》是一首的老歌,大多数的孩子在幼儿园时就会唱这首歌了,而且学此歌的热情持续时间比其他的歌短。当我在备这首歌时,我心里有一种冲动:我何不让孩子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来了解更多的音乐及音乐以外的相关知识呢?

我安排孩子们在聆听歌曲《卖报歌》的同时给他们看了这首歌曲的动画,由于这首歌曲非常熟悉,孩子们普遍会唱一点。“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孩子们个个喜笑颜开,蹦蹦跳跳,仿佛是在表现“阳光下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的情景和心情。这时,我再给他们讲解了关于这首歌曲的作者聂耳的生平简介,以及聂耳创作这首歌曲的背景。孩子们听的非常认真,他们也更深的了解到当时小报童生活的不易。

在《卖报歌》的学习过程中,我讲述关于报童的故事,让孩子们对报童们的苦难生活有个直观的.了解,同时强调报童的生活年代是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那时的社会状态,生活背景以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况。这有助于帮助孩子们进行合理情绪的准备。

最后,我给孩子们播放了聂耳创作的《金蛇狂舞》,整节课课外涉及的知识非常多,但是孩子们听的非常有兴趣!看来,音乐课的课外拓展是很重要的,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还要继续讲解与课本有关系的音乐基础知识,增强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卖报歌教学反思 篇3

整节课我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始终,由今天学生所熟知的卖报纸自然的引出一位特殊的卖报人物——解放前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小报童,并以故事形式介绍了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自然的引出课题《卖报歌》,使学生感受到了小报童悲惨的生活环境,把学生很快的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接着通过欣赏、感受、学习歌曲,进一步的感受并发现小报童对待这种悲惨的生活环境的态度——乐观、自信、向上!让学生对比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刻认识到多么值得珍惜,要学习小报童在逆境中要乐观、向上的去面对。

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情境导入——教师范唱表演——-学生感受——学唱歌曲——情感处理——总结。

在整节课中体现:

一、注重音乐的本质特点——感受。首先为学生创设歌曲中特定的情境,为学生更好的感受歌曲打下基础,其次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通过聆听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情绪等,通过对歌曲进一步的理解,感受到歌曲三段歌词表达了不同情感,通过不同的适合歌词表现内容的节奏、速度、力度就能生动的表现出来。从而懂得这些音乐元素的变化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二、音乐的思维特点——想像。我让学生在学会歌曲后,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对歌曲进行生动的表现,每个孩子都可以充分发挥

想象力,用不同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进行生动的表现,并展示了自己的.才能,用音乐打开学生想像的大门,从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三、注重音乐的组织特点——民主。在歌曲学习中,我采用了师生共同学习、学生自学、齐唱、接口唱等教学形式,体现了新课程中生为主体,师为主导地位,注重学生感受,放手给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自信心的增长中独立

自信的表现音乐,并喜欢上音乐。

四、注重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优缺点,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与正确肯定,体现评价的真正价值。

但课堂中依然存在不足,对学生倾听的不够,指导就会不及时、不到位,再有还需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

卖报歌教学反思 篇4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本课正体现了这一点。

本课从《卖报歌》出发,引导学生收集和欣赏聂耳的有关作品,使他们感受不同年代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同学们通过欣赏中国民族音乐,能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节是探究学习为主的。首先,老师和同学共同收集关于聂耳的资料,他的代表作及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是一个探究学习活动,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更好地理解本课所选择的音乐作品。其次,在如何演唱才能表达歌曲的感情中,教师根据三段歌词的含义所描绘的'三幅画,要求学生用恰当的唱法表达三段歌词所包含的不同情感,也是探究学习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听、讲、看、想能用强弱,描述性的词语等分析歌曲,并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卖报歌教学反思 篇5

《卖报歌》曲调明快、流畅,并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辛辣诙谐的笔调,深刻地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以及对光明的渴望。其实,大多数的学生在没教唱之前就会唱这首歌了,而且学此歌的热情持续时间比其他的歌短。当我拿到新教材中的这首歌时,我心里有一种冲动:我何不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来了解更多的音乐及音乐以外的相关知识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是这样设计这一课的'。

我设定的学习目标是:根据学生能分辨速度、力度等原有认识水平,在学生会唱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歌曲的真实情感。帮助学生了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而努力学习。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同时收集聂耳的有关作品,并欣赏他的有关作品,使学生从中感受不同年代作品的风格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我安排学生聆听歌曲《卖报歌》。由于这首歌曲非常熟悉,学生普遍会唱一点,我为了达到课堂效果的高潮,就设计了律动这一环节。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些废报纸作为道具,让学生拿在手里,然后随着音乐跳起来。“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学生仿佛就是扮演剧中报童的小毛头,兴趣盎然,充分达到了教学效果。

卖报歌教学反思 篇6

在教授《卖报歌》这首经典曲目后,我深刻体会到了音乐课堂不仅仅是旋律与节奏的传授,更是情感教育与历史文化的传递。通过这首歌曲,学生们不仅学会了音符间的跳跃,更在心灵上经历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感受到了旧时代儿童生活的艰辛与不屈。

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播放历史背景的短片开始,引导学生们进入那个特定的`年代,让他们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对歌曲有了初步的情感铺垫。随后,通过分段教唱,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每一个音符背后的情感重量,尤其是那句“不等天明去等派报,号外,号外,新闻早知道”,学生们在反复吟唱中,渐渐理解了歌词中蕴含的勤奋与乐观。

互动环节的设计也是本次教学的一大亮点。我鼓励学生们分组讨论,想象自己是歌曲中的小报童,会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乐观,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歌曲的理解,还促进了团队协作与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此外,还设置了“小小报童”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卖报的情景,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与趣味性。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它能触及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故事。《卖报歌》的教学,不仅是一次音乐技能的训练,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教会了学生们珍惜当下,学会感恩。未来,我将继续探索更多融合情感与文化的音乐教学方法,让每一堂课都能成为学生们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卖报歌教学反思 篇7

《卖报歌》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的经典歌曲。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有诸多感悟与思考。

在教学目标达成方面,学生们通过聆听、学唱等环节,基本能够掌握歌曲的旋律与节奏,流畅地演唱。对于歌曲中表达的'旧社会报童苦难生活也有了一定认知,情感体验上有了初步触动。然而,在情感深度挖掘上仍有不足,部分学生虽能唱出歌词,却未能深刻体会到报童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演唱时情感稍显欠缺。

教学方法运用上,采用了多媒体展示、故事讲述等多种形式。多媒体播放老上海街头景象及报童卖报画面,有效帮助学生构建歌曲背景认知,使其更易代入情境。故事讲述报童经历时,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对歌曲理解加深。但小组讨论环节效果欠佳,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不够深入,今后需进一步优化引导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性。

课堂氛围营造上,整体较为活跃。在学唱环节,学生跟唱积极,部分学生还能主动提出演唱技巧问题,如节奏把握、音准修正等,展现出一定学习热情。但在情感共鸣环节,氛围略显沉闷,学生难以全身心投入感受报童苦难,需探索更有效方法来调动学生情感,如角色扮演或实地体验等。

教师表现方面,我对歌曲理解较深入,能准确示范演唱并讲解要点。但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有时重复啰嗦,影响教学节奏与效率。且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未能充分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和兴趣特点学生需求,后续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与分析,实施分层教学与个性化指导。

针对本次教学不足,后续改进措施如下:一是深入研究教材与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增强情感共鸣体验;二是优化小组讨论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与合作效果;三是锤炼教学语言,简洁精准传达信息;四是加强对学生个体关注,提供针对性指导与支持。

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明确了改进方向,将不断努力提升教学质量,让音乐课堂更精彩,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收获更多知识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