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鸟》优质教案

2025/10/08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鸟》优质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鸟》优质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学生丙: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平方米。)

(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

(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推。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学生乙: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学生丙: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5.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

1.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学生汇报。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8.配上欢快的音乐,把美术课上画的小鸟,放飞到大榕树上。

9.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

2.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附:板书设计

《鸟》优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

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 gēng,不要读成 gèng。弦,读 xián,不要读成 xuán,笔画是8画。“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⑴ 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⑵ 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1、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⑴ 指名读1~4自然段:

⑵ 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 ”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⑶ 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⑷ 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⑸ 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⑹ 齐读1~4自然段。

2、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⑴ 齐读5、6段。

⑵ 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⑶ 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3、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⑴ 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⑵ 同桌交流。

⑶ 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⑷ 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

⑸ 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鸟》优质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文为我们描写了可爱的小动物活泼伶俐的珍珠鸟。谁能说你了解的珍珠鸟什么样?

二、出示自学提示,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别画出我对珍珠鸟的照料与呵护与珍珠鸟的变化的.语句。

2、在组内讨论,老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老师提示:珍珠鸟的动作、神态及活动范围发生了哪些变化?

1、珍珠鸟活动的范围由笼里到屋里,从桌面到我身上,落脚的地点从柜顶书架灯绳到窗框,再到书桌稿纸,甚至落在我的肩头上。它一步一步地亲近我。它的胆子越来越大,神态也越来越自在、安祥,它在我身边有着绝对的安全感,对我完全信赖了。

2、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体会深的句子,学生评读,老师作适当的指导。

3、提问: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老师应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人际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总结

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在写作上有什么收获?

五、扩展阅读

读《小狗儿和大画家》,读后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附:板书设计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珍珠鸟彩色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是活泼伶俐的珍珠鸟。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课文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学习

小组讨论: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画出珍珠鸟发生变化的重点词语。

2.作者写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五、全班汇报小组学习收获

六、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理解。

七、扩展

1.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谁为说说作者写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联系现实生活中人际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交流有关珍珠鸟的材料。

附:板书设计

25* 珍珠鸟

教案点评:

课文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说明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教学的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中老师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让学生以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按中心问题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别画出我对珍珠鸟的照料与呵护与珍珠鸟的变化的语句。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自然引出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人际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探究活动

让学生从课文中选取一个最感兴趣的情境(如:舒适安全的巢、巢中的雏儿、小鸟喝茶、可爱的小红嘴、睡得好熟好香),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写下来。

《鸟》优质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鸟》优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鸟》优质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通过精心创设教学情

境,充分展开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引领学生创造性地感受、理解文本。在反复朗读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感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父亲和“我”的对话中体会父亲的爱鸟、知鸟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味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以及父亲为什么快活。

教学准备:

1、本课的生字卡片若干。

2、课前搜集关于鸟的知识资料。

3、将父亲说鸟的句子做成文字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小鸟吗?今天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鸟有关的课文。(板题:29、父亲和鸟)

2、指名读、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师:刚才的这些问题,答案在课文里,请大家赶快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和序号。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把它画下来。(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学生字,交流反馈:

▲师:你以为哪个句子生字比较多的,难读的,找出来。

学生举例,师相机通过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如下:

A、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B、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水气味,没有闻到鸟的气味。

C、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师:谁能把这些句子读好?自由读一读,指名读,正音。

这些句子中藏着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现在生字宝宝从句子中走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它吗?(课件隐去句子,将生字留在屏幕上,排列整齐。)

指名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生字及词语,交流识字方法。重点读准后鼻韵母的字“蒙、浓、腾”,提示特殊音节嗯的读法。

▲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

重点指导观察味、喜、并、重、群这几个字中横的变化,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

2、学生逐段读课文(指名读,再次正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

求读得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2、童年的一天清晨,这位父亲和他的孩子在一片树林里进行着一段关于鸟的对话。想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主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9课父亲和鸟。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父亲很了解鸟、父亲很爱鸟、黎明时鸟翅膀潮湿,飞起来重……)

二、朗读感悟。

师:大家说的这些关于鸟的情况都是谁告诉你们的?(父亲说的)那咱们就一起来看看父亲是怎么说鸟的。

1、生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父亲说鸟的句子。

2、交流汇报,教师通过课件随机点击,出示父亲的话。

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

“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重。”

3、师:咱们把父亲说鸟的这些句子连起来自由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生分小组学习,说说自己的体会。(父亲很善于观察鸟,很了解鸟……)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1-12自然段。

结合学生的体会,相机出示句子:“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是最快活。

▲师:什么时候鸟最快活?这时候还有谁最快活?快活什么?

(鸟快活、树林快活、父亲快活、“我”快活、还有森林里的小动物也很快活……)

[出示课件:茂密的树林中藏着许多鸟,黎明时开始出来活动。]

▲ 师:你们听,鸟儿正在唱歌呢?如果你是这林中的一只小鸟,想说些什么?如果你是这森林中的小动物,又会说些什么?(启发想象,发散思维)

▲ 师:“我”快活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我”很快活?你认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爱鸟、护鸟的人)理解句子: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 指名用“快活”说一句话

小结:从父亲说的每一句话的字里行间,都凝聚着父亲对鸟的深深的爱,他对鸟的了解之深,就像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和鸟是那么亲密无间,就像一家人。

5、指导朗读父亲的话,读出父亲和鸟、爱鸟的语气。

A、师生合作读,生读父亲的话,师读文中“我”的语言。

B、 同座位的两个同学分配读,男女生齐读(读全文)

6、读到这,你想对这位父亲说什么?(你真是鸟的朋友阿!你简直是一个鸟类专家……我要象你一样保护小鸟,不让猎人打它们……)

小结:在父亲的熏陶和感染下,“我”也成了一个爱鸟、护鸟的人。

三、拓展延伸。

▲ 师:老师相信,小朋友也愿意象这对父子一样成为鸟的好朋友。把你们从课外查找的关于鸟的知识在小组里交流交流,看看你又结识了哪些鸟类朋友。(学生分小组交流展示)

▲ 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有许多小鸟和其它小动物们的生命受到人类的危胁,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对于这些无知的捕猎者,你想说什么时候吗?(每人写句广告词)让我们象课文中的父子俩一样,爱护动物、保护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学们,请记住:“爱护动物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

板书: 29、父亲和鸟

知鸟 爱鸟

(………………) 学生写的广告词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鸟》优质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的语言。

2、理解本文表达的主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基本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有《雅舍小品》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知性散文”的代表作家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别具一格而脍炙人口的散文经典。今天我们所学的《鸟》则是这类散文的典范。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在文中表现“知性”的。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划出写鸟的特点的文字,用波浪线标出作者爱鸟体现在哪些方面,用着重号标出作者悲鸟的内容,批注自己阅读的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抟(tuán)羽翮(hé)蜷伏(quán)栅栏(zhà)饮啄(zhuó)呱呱(gū)曳着(yè)长喙(huì)丰腴(yú)迷惘(wàng)鸢鹰(yuān)

交响乐:名称源出于希腊语,意即“一起响”。至十八世纪后半期发展成为独立管弦乐作品,通常包含四个乐章(有时冠以慢板引子),个别也有多于或少于四个乐章的。各乐章的体裁与奏鸣曲极似,只是规模较大,音乐主题有较大发展,管弦乐法也丰富些,适于表现戏剧性较强的内容。

鼎沸:①水涌流翻腾的样子。②比喻形势纷扰动乱。③形容喧闹、嘈杂。

玲珑:词语原意为娇小灵活之意指物体精巧细致。也指人灵巧敏捷。

秾纤:①指肥瘦。 ②指艳丽纤巧。

高踞:高踞的踞同倨,基本字义是蹲、坐、占据。高踞即是指遇事待物高高在上,表现出傲慢之意。

蹐局:局促;拘束。

褴褛:指衣服破烂,不整洁,十分凌乱,不堪入目。

鸱枭:鸟名。古人对猫头鹰的文言叫法。鸱枭虽是益鸟,但在中国一直就是丧门星的代称,我国的文章里说到它都是贬义。

瞵视昂藏:形容左顾右盼,神采焕发的样子。

课堂练习:请用上述词语写一段有创意的话: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说明文的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说明点,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理解课文的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1、请划意义段,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①):提出全篇主旨

第二部分(②):笼中鸟的苦闷。

第三部分(③~⑥):自由之鸟可爱。

第四部分:(⑦)不自由的鸟不可爱。

2、快速阅读第②~⑦自然段,概括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见到笼中鸟,羽翮不振,蜷伏不动,我感到苦闷

听到鸟声音,清脆嘹亮,圆润和谐,我感到喜悦

看到鸟形体,俊俏优美,玲珑饱满,我感到快乐

知道杜鹃鸟,蛮横无情,鸠占鹊巢,我感到坦然

发现风中鸟,战栗抖擞,孤苦伶仃,我感到悲苦

《鸟》优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叙事线索,理解文章中蕴涵的哲理;

2.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文章细致生动的描写;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2.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提高对课文的感知、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思考课后一、二题。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请大家结合歌词仔细听,看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播放歌曲和歌词)。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女大学生毕业后,自愿去喂养丹顶鹤,最后为了救出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人与鸟的爱的颂歌。不仅如此,一些著名的作家也非常爱鸟,在他们眼中,鸟就是他们亲密的朋友,是他们可爱的儿女。著名作家冯骥才就是这样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他的文章《珍珠鸟》。

二、播放图片,了解珍珠鸟。

三、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朗读录音,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写了几只鸟?它们是什么关系?

(三只;两只大鸟生了一只可爱的小珍珠鸟。)

2.哪些自然段写大鸟?哪些自然段写小鸟?

(第1-5自然段写大鸟,第6-14自然段写小鸟。)

3.课文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①大鸟和我由怕人到熟悉的过程。②雏鸟和我由疏远到亲近的过程。)

4.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我与珍珠鸟一家三口由陌生、害怕到完全信任的过程。)

四、研讨与赏析

请大家自读课文,请就课文内容方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梳理问题,共同探讨。)

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问题入手:

1.我为珍珠鸟做了哪些事情?

2.珍珠鸟对我的这些举动有什么反应?

3.通过"我"与珍珠鸟的接触,"我"的感受是什么?

启发:

1.自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回答:

①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后,"我"是怎样对待它们的?请找出相应语句。

(设置环境 挂鸟笼 盖垂蔓 不加干扰 很少扒开叶蔓去惊动它们。)

②我对珍珠鸟关心爱护,它们跟我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怎样,后来又怎样呢?体现这一变化的句子有哪些?

(怕人 熟悉 ;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格外轻松自在 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2.仿照刚才的方法,自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回答:

①由于"我"的关心爱护,两只大鸟三个月后,生了一只小珍珠鸟(播放小珍珠鸟的图片)。课文哪些语句写它的漂亮,找出来。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什么特点?

(句子是"红嘴红脚蓬松的球儿";运用外貌描写和比喻修辞,写出小珍珠鸟又圆又肥的特点。)

②我有些什么举动?请找出相应语句。

(略)

③小珍珠鸟对我的举动有什么反应?请找出相应语句。

(略)

3.归纳:

①我为珍珠鸟做了哪些事情?

(加工鸟笼、营造绿色环境 、添食加水、按捺住好奇心不去惊动它。)

②由此看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爱鸟有情,养鸟有道,爱护动物,富有爱心。)

③珍珠鸟的反应有什么变化?

(怕人 渐渐胆大 亲近 完全放心)

④通过"我"与珍珠鸟的接触,"我"的感受是什么?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⑤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学生自由谈,答案不求一致。)

(不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也是如此,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

五、合作探究,悟读课文

1.为什么文章开头部分要用单独一段介绍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怕人是珍珠鸟的突出特点,由于我对鸟儿的爱护、尊重,鸟儿才会有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赖我这样的变化过程。这为下文做了铺垫,前后形成对比也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2.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生动传神的段落,请读给大家听,并从语言、内容和写法方面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先授以品味方法,接着学生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这篇课文通过人鸟相亲的细腻描写和浓郁的诗意、深刻的哲理,表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语言精美,感染力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作者营造了一个绿色、自由、宽松的环境;②对小鸟进行了人性化的描写;③于诗意的描写中蕴涵耐人寻味的哲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六、体验与反思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爱护动物或伤害动物的事件,请给大家说说。

(先播放一些爱护动物或伤害动物的图片,以激发学生思维。然后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交流体会。)

2.为此,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等。)

七.总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应该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让我们这个世界充满和谐,充满温情。但是,正当我们陶醉在这个和谐的美好境界时,我们又常常看到一些不愿看到的事实。现在,很多以往常常出现的鸟雀已经不见踪影,仅存的一些鸟雀看见我们就惊飞不已。是什么失去了鸟儿对我们人类的信赖呢?是我们人类的贪婪和残忍。什么才能使信赖永驻人间呢?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认为是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韦唯的歌曲《爱的奉献》。

八、课外积累与练笔

1.积累:收集与鸟有关的成语和诗句。

2.练笔:请以"信赖"为话题写一篇挚情之文。

附:板书设计

信赖

我 鸟

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营造绿色环境 怕人

添食加水 渐渐胆大

不看 不管 不伤害 亲近

完全放心

《鸟》优质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鸟》优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