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今年寒假,我读了《三国演义》(少儿版)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罗贯中描写的三国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经常寥寥数语就令人物在读者面前鲜活起来,对于事情的发展,更是有条不紊,娓娓道来。
《三国演义》是以《三国志》改编而来,描写了刘备、孙权、曹操三分魏蜀吴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有众多英雄:刘备胸怀大志,对兄弟肝胆相照;关羽英勇善战,对兄长肝脑涂地;诸葛亮知识渊博,才高八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在所有英雄人物中,我最喜欢、最敬佩的人是诸葛亮。诸葛亮原来隐居在卧龙岗,所以也称卧龙先生。刘备听说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曾三顾茅庐用真心打动了诸葛亮。最后,诸葛亮当上了刘备手下的谋士。第一次出战,关羽和张飞怀疑诸葛亮的能力,不听从调遣。因为诸葛亮拿到了刘备的“令箭”,所以二人不得不执行命令。刘备、赵云假装战败,将曹军领进芦苇荡中,借着风势,火烧曹军。与此同时,关羽和张飞火烧曹军粮草,几对人马前后夹击,令曹军狼狈不堪,仓皇逃跑。就这样,刘备带领的人马凭借着诸葛亮完美的计谋,以少胜多战胜了曹军。我看到此处感叹不已,诸葛亮不愧是一位出色的谋士啊!
我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感慨万分,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在我的书架上,挤满了一排排或新或旧,或大或小,或厚或薄的书。它们伴我成长,是我的精神食粮。在这个浩瀚的书海里,我最喜欢的书一枝独秀。它是长篇,却不是累牍;他刻画了上百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而毫不乏味,它就是举世闻名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讲述了东汉末年,皇帝无能,天下大乱。这是,曹操、刘备、孙权分别建立魏、蜀、吴国政权,呈三国鼎立形势。之后,三国战乱纷纷。刘备、诸葛亮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治国,蜀国被魏国吞并。不久,魏国司马家族兵变,改魏国为晋国,然后南下消灭吴国,一统天下的故事。
书中的人物被罗贯中先生刻画得十分生动形象那么多的人物,竟没有两个人的性格完全相同。刘备谦和善良,诸葛亮聪明机智,关羽沉着冷静,张飞勇敢无畏……其中最令我佩服的就是诸葛亮。他躬耕隆中而知天下事,他舌战群儒毫不胆怯,他足智多谋又神机妙算……他的聪明才智让他在很多事件中都有令人拍板叫绝的表现,比如:草船借箭、七擒七纵、空城计等等。诸葛亮的一生,无论是出世时的躬耕不忘天下事,还是入世后的为蜀国鞠躬尽瘁,都是胸怀远大抱负的体现。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虽然我没有诸葛亮的才智,但只要我从小立志,努力学习,“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己任,那么总有一天,我也会有一番作为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这个假期我读了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讲的是蜀国、魏国、吴国争霸天下的事这本书里讲了200多个人物。出名的有曹操、孔明、张飞、刘备、关羽。
我最喜欢孔明,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善武,可称奇才。他火烧新野、舌战群儒、三气周瑜、七擒孟获、草船借箭、借东风、巧摆八挂阵。一天,周瑜让孔明在三天之内造十万只箭,并且立下军令状,要是没有造出来就已死谢罪。当天晚上,孔明出去探测天气,发现第三天晚上有大雾,于是决定第三天晚上去曹营“骗箭”。到了第三天晚上,他让士兵划着几十只船,每条船上绑了六个稻草人,趁着大雾,来到了曹操的兵营。曹军不知船上有多少人,就用乱箭射稻草人。孔明觉得差不多了,就把船开回去了。拔下箭来一数,有十几万只箭。此时周瑜也无话可说,只能暗自佩服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孔明足智多谋,知识渊博。虽然他足智多谋,聪明过人,但最后还是没能帮刘备消灭魏国。
看了《三国演义》,我知道了很多有名的故事和三国中著名的将领。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诸葛亮的聪明博学、关羽的忠诚、张飞的勇猛,我也要做他们那样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四大名著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最近重读三国演义,温故而知新,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和体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之前我只知道关羽是一介武夫,只会带兵打仗,重读三国我才发现关羽是粗中有细,他是一个十分热爱学习的人,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读《春秋》,这时我才发现关羽不仅武功盖世,勇猛无敌,还十分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这让我感触很深,强如关羽,也要学习,更何况是我呢?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看来我得加强学习了。
重温“白帝城托孤”这一部分内容,我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第一次读的时候我只觉得诸葛亮很忠诚,面对刘禅这样无用的后主他也尽心尽力地辅佐,但这一次重读我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包含的情感,诸葛亮明明知道后主刘禅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但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宁愿奉献出自己的一辈子,宁愿一次又一次地循循善诱,不管后主是多么软弱无能,他始终是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他的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
重读三国我感悟很多,也发现了很多新的有趣的东西,现在我只觉得像《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名著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希望我以后能够学习到更多优秀的中华文化,这是作为一个中华儿女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5
"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
《古今贤文》中曾这样说道:"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这一周我便拾起那本早已看过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清初的小说家、戏曲家一罗贯中。这本书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为中心人物,以拥刘反曹为主导思想,描绘了三国时期政治、军事、外交上的种种斗争。
其中令我记忆最深的一回就是"草船借箭"了,尽管周瑜百般刁难诸葛亮,要求他三天内造出十万只箭,但诸葛亮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曹军的心理,很快便集齐了十万之多的箭,让我佩服的是诸葛亮足智多谋,他让我知道:面对别人的刁难,要冷静思考,想出对策,这样才会像诸葛亮一样胜利。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长篇章回体小说的鼻祖,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三国时期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百姓对统治者的爱憎以及对战争割据的反对,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刘备的仁爱待人、礼贤下士,诸葛亮的谦虚谨慎、足智多谋,张飞的胆识过人、气吞山河,关羽的正气凛然、赤胆忠心?这些我们都应该学习。《三国演义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千姿百态,各有所长,读过这本书之后,让我大开眼界让我懂得了人有所长,必有所短,不应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听了我的感受你的心里是否也想来一探究竟呢!那就快去读一读这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