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学加法教案

2025/10/10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小学加法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小学加法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23页例题及做一做,27页练习三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 、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 3 ( ) 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 ,一共有3个同学,1+2=3。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 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四、全课小结(略)

小学加法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八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联系生活情景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

实际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星星儿童用品商场开业了,里边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们。你们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吗?

播放儿童商场录像,依次出现服装、文具、玩具等儿童用品。最后随着各种物品出现一张价目表:滑板车220元/辆,儿童录音机260元/部,自行车433元/辆,照相机418元/部。

教师:你从这张价目表上知道了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屏幕上依次出现这些问题)

教师:同学们刚才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买1辆滑板车和1部录音机共要多少元?买1辆自行车和1部照相机共要多少元?(屏幕上只留下这两个问题)

教师:(指着第1个问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

教师:算式怎么列?(220+26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二、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教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结果吗?算完之后,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2)集体汇报,交流方法。(学生说,老师板书)

教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仅用多种口算方法算出了这道题的得数,而且还请了竖式来帮忙,以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的题目。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了买1辆滑板车和1部录音机共要480元,要求买1辆自行车和一部照相机一共要多少元怎样列式?(433+418)

(1)估算。

请大家估一估,买1辆自行车和1部照相机大约一共要多少元?

教师:大家估算得很好,我们只要把两个加数或者其中一个加数看作和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来估算,估算的结果都会很接近准确数。

(2)学生尝试计算。

教师:你能算出433+418得多少吗?想办法试一试。算完的同学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3)学生集体汇报交流算法。(学生说,教师板书)

教师:没想到大家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真了不起!只不过用竖式计算这样的题目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你们都会算吗?请在作业本上算一算,已经算完的说说是怎样算的。

学生交流他们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边板书边追问个位上3+8满十怎么办,十位上该怎么算?

(4)议一议:你觉得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重点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算十位时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

3?练习:52页“试一试”

三、巩固新知

教师:小朋友通过动脑筋,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真能干!请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智慧星,想要吗?只要答对里面的题,星星就会属于你。

(1)教科书第52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

(2)先估算,再计算:练习八的第2题。

(3)用竖式计算:练习八的第3题。

小学加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页的例,第44~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法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所有的数字娃娃中,6和7是最要好的兄弟。有一天,他们却吵起来了,6说:“两个数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和7的算式多。”7说:“不对,不对,两个数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较多。”小朋友,你认为谁说得对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是6、7的加法。(出示课题:和是6、7的加法)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操作学具

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填在下表里。再比一比,到底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1

电脑演示学生植树的动画,让学生说说动画的意思。

提问: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

教师左手拿2支笔站在学生中,分别叫前后的学生列算式,得到不同的算式。(2+5=7,5+2=7)

提问:从这两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3、教学例2

电脑出示例2图:3个青辣椒,4个红辣椒,再出示括线和问号,告诉学生:这是括线和问号。

让学生猜括线和问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请学生互相说一说整个图的意思,再指名说。

4、“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

让同桌学生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再指名说,然后把算式写在书上。

5、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提问:黑板上的算式有点乱,谁来整理一下?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整理。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叙述:小朋友表现很好,老师带你们到动物世界去轻松一下,好不好?(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四、小结与质疑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吗?

六、 教学后:1 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会通过数的分合来学习新知识。

3 对于利用加法求减法,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利用。

4 计算的时间太长,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快的反应出来

小学加法教案 篇4

一、教学简介:

本节课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二、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律并能熟记加法运算律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并记住加法运算律的规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和结合律,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窗体顶端

2、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与习惯,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教学过程

1、创设课堂气氛,引入新课

2、播放故事影片《朝三暮四》,燃后提出问题对学生,看完这个小故事,小朋友有什么话想告诉这些小猴子吗?

3、结论:3+4和4+3其实是一样的,朝三暮四=朝四暮三说明养猴人每天分给猴子的栗子总数一直是不变的。

4、探究加法运算律和加法交换律

5、28+17=4517+28=45所以有28+17=17+28

6、结论:每组算式中都有两个加数,而且两个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每组算式中两个加数的和相等。

六、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回去温习本节课内容,下节课找同学进行讲解。

小学加法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难 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3+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3+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3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3+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大,可以把223看成220,239看成230,223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3+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大,坐不下。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顾与反思。

(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

(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上的算式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小学加法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发展自主探索的意志,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335—210

(2)儿童小说比童话多多少本?

335—185

(3)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

210—185

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计算335-210,复习旧知

335—210,你会算吗?请小朋友们算一算335—210,并验算。

思考:不退位减法的计算,验算方法

2、尝试计算335-185

①335—185怎么算呢?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算好后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指名板演

②刚才在计算时,大家都碰到了十位上的`3减8不够减,你们是怎么办的?

③在百位上的数相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为了不忘掉被减数百位上退走的1,可以怎么办?

3、计算210-185

师:210—185你会运用我们今天学习到的知识算一算吗?

指名板演,并向全班同学说明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一起验算两题,总结减法的计算过程。

4、比较335—210与335—185,210—185的不同,揭示课题。

5、教师小结: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减法一样,当不够减从前位退一当十。

三、应用新知,巩固课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做对的人数以便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完成:先各自看算式,找出错在哪里,再把错误之处说给同桌听,然后共同改正。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学会的?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五、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教后记:

小学加法教案(通用1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加法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加法教案 篇7

第1课时加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

【教学目标】

1?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2?经历探索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加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3?认识约等号,并学会正确读写。

4?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引导谈话,揭示估计

(1)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数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二年级某班有多少个同学。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这位同学真细心,我们可以说二年级某班大约有50人。

(2)教师:同学们再猜一猜二年级大约一共有多少人。

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不知道准确数量,而猜测它大约是多少,这就是估计,可以用“大约”是多少来进行表示。

2?教师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学校要给每个小朋友接种乙肝疫苗,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支乙肝疫苗,仔细想一想需要先估计哪些数据。

小结:刚才我们估计了每个年级的人数,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进行精确计数,只要估计出大致结果,这就是估算。

3?教师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估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估算

1?华村小学也要为小朋友接种乙肝疫苗

(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

(1)看一看: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2)猜一猜:大约要准备多少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议一议:要求大约要准备多少支乙肝疫苗该怎样列式?(板书)

列式后请同学们来研究怎样进行估算,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一个人先试试,如果不能想到好的办法就应该和同一组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如果你自己想到了好办法,那就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能估算出结果。比一比哪一小组想的方法多。

(4)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学生中可能有以下方法:

(5)同学们真能干,很快地帮医院的阿姨估算出了结果,那估算的结果该怎么写呢?

(6)认识≈,介绍≈的读写,试写≈,比一比谁写得又好又美观。

(7)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估算方法把式子补充完整。(教师板书)

(8)初步练习:45页“试一试”。

2?实践操作,巩固估算方法

(1)同学们估算得真不错,但果园的张大叔遇到了一个小难题,(课件出示:先开来一辆运西瓜的车,出示字幕“载货917个”,又开来一辆运西瓜的车,出示字幕“载货470个”。最后出现问题:两辆车一共大约装多少个?)

(2)张大叔遇到了一个什么难题,怎么解决?

(3)怎么估算?自己选择一种最喜欢的估算方法来帮助张大叔。

(4)谁愿意向全班介绍一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估算?

(5)把自己的估算方法说给自己的小伙伴听一听。

(6)初步练习:46页“试一试”。

三、愉快活动,发展认识

(1)完成第46页课堂活动,多让学生说说估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第1、2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估算问题?还有什么遗憾?

第2课时减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减法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减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解决简单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或出示挂图)星期天,妈妈给了张强326元去买学习用品。他高高兴兴地来到商场的学习用品柜台。一会儿他就看中了两件,一件是随身听,标价为187元;一件是复读机,标价为525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1)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板书)

①随身听和复读机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②张强有326元,如果买1台随身听大约还剩多少元?

③如果买1台复读机,大约还差多少元?

(3)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汇报)

(4)其余两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思考好了的同学把你的解决方法和同桌或自己的学习小伙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方法好,哪些组的方法多。(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参与、巡视、指导学生的讨论)

(5)把你们组的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些组的方法好,为什么好?

(6)学生汇报。

(7)能说一说你们组为什么这样估算吗?

(8)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

(9)总结: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时,最好采用被减数、减数同补(被减数补上的不小于减数补上的)或被减数、减数同去(被减数去掉的要小于减数去掉的),这样估算的结果才比较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10)把你最喜欢的估算方法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11)初步练习:47页“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完成课堂活动。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相关的习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还有什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