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

2025/10/11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逐步养成相互协作、商量的习惯,增进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壳、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橡皮泥等。

2、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师:我们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幼儿自由玩)

(2)、师:看一看它们都能不能竖起来呢?试一试,哪些东西可以竖起来?(幼儿试一试)

(3)、师:你们将桌子上的东西都竖起来了吗?为什么桌子上有的东西可以竖起来,有的'却不能呢?

(4)、幼儿将可以竖的与不能竖的分类。

2、幼儿再次玩物品,想办法借助其他材料让物体站起来。

(1)、师:剩下来的这些东西都不能竖起来,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们竖起来呢?

(2)、出示盒子、瓶盖、沙子、毛巾、书等材料。

师:“有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竖起来,但可以借助其他的东西来帮忙,大家试试看。”

(3)、幼儿选材料帮忙将物体竖起来。

(4)、幼儿操作完毕,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你想什么办法,让什么东西竖起来了?

(5)、教师小结。

3、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进行记录。

(1)、师:我这里有许多吸管,要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3)、师:你想了什么办法?怎样记录的?

4、出示笔筒、文件架、滑板车,拓展幼儿思维。

(1)、师:它们有什么用呢?滑板车玩了以后不想玩了,把它放在那儿会怎样?怎样让它不倒?

(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让东西竖起来的物品?

活动反思:

在这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科学活动“蛋宝宝站起来: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大胆尝试和探索,对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学习的愿望。

2、愿意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鸡蛋(与幼儿人数相等)

2、鸡蛋(教师操作用,事先装饰成蛋宝宝)

3、若干材料筐、小沙盘、小瓶、瓶盖、小碗、小塑料盒、积木、彩泥、沙包、米、报纸、卡纸条、手帕、小毛巾等辅助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蛋宝宝,引发幼儿说说蛋宝宝长得怎么样?

二、幼儿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探索

2、幼儿讲述让蛋宝宝站起来的办法

三、借助辅助材料继续探索

1、幼儿大胆尝试,借助各种辅助材料使蛋宝宝站起来。

2、幼儿自由交谈、介绍自己的方法。

3、分享成功的喜悦,把自己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活动反思:

这是小班的一节科学活动教学,根据新《纲要》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于幼儿生活,据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活动运用教育新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幼儿在以自己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大胆自主地投入活动,得到发展。这节活动源于幼儿生活,符合小班幼儿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

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竖立现象,在操作尝试过程当中寻找物体站立起来的方法。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操作的结果,并大胆地用语言交流表达。

活动准备:

积木、鸡蛋、纸、本子、手套、剪刀、鸡毛、橡皮泥、铅笔、小衣服、吹气玩具等等。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东西,我们一起去看看有些什么?带幼儿一边看一边说说有些什么?。

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东西它们都怎样?,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帮忙,让它们站起来。

幼儿尝试操作。

2、小朋友发现有许多东西都站起来了,有的`还站不起来,请小朋友再来帮帮忙,让那些站起来的东西神气的站到桌子上,不能留在地上。

幼儿再次操作

师:看看有没有漏掉。

3、这些东西真有趣,有的能站起来,有的不能站起来,谁知道为什么?。

地上这些不能站起来的东西真的也好想站起来,请小朋友找一样东西帮帮它,让它也神气地站到桌子上去。

幼儿再次探索操作。

提问:你帮来谁?是怎样让它站起来的?。

请幼儿相互讲讲,还可以去讲给客人老师听。

再请个别幼儿讲述。

4、刚才,我们让许多许多东西站起来了,现在有一样东西也想请小朋友帮忙,你们看是什么?

老师出示吸管,请幼儿来帮帮忙也让它站起来并把它记录下来有几种方法记几种方法,方法越多越好。

幼儿操作。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小朋友真聪明帮了这么多的东西站起来,我们再去看看我们的周围有没有东西也想站起来。

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通过探索发现纸张通过折叠等方式可以站立和承重。

2.能通过比较探索纸张的不同折叠方式对其承重能力的影响。

经验准备:

1.幼儿玩过“站起来”的音乐游戏。

2.幼儿尝试过借助辅助材料让物体站起来,如让笔站起来等。

3.幼儿参加过美工折纸活动。

物质准备:

1.游戏音乐、播放器。

2.教师用的统计表。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四张纸、记录表、积木若干、笔。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导入。

1.引导语:来,让我们跟着轻松的音乐玩“站起来”的游戏吧,小朋友们要开动脑筋,让自己站起来、站得稳,比比看谁的办法多。

2.随着音乐每小段的'自然休止,教师报出数字指令,幼儿做“站起来”的动作。例如,教师报“3”,则幼儿身体3个地方与地面接触;教师报“5”,则幼儿身体5个地方与地面接触。

二、自由探索,让纸张“站起来”。

1.出示纸张导入:看大家玩得这么开心,纸张娃娃羡慕极了,它也想自己站起来,我们来帮他想想办法吧。

2.分给幼儿每人一张纸,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让纸张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3.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可给幼儿适当的提示,如可通过折叠的方法让纸张站起来。

4.分享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让纸张站起来了呢?

5.教师根据幼儿的示范在统计表中画出相应的图示。

三、实验比较,探索纸张的不同折叠方式对其承重能力的影响。

1.猜测并实验:哪种纸张上放的积木最多?

结合统计表提问:纸张娃娃站起来了,它们可神气了,都说自己的力量大,你们猜猜这几个纸张娃娃谁举起的积木最多。

2.鼓励幼儿猜测并自由把积木放在站着的纸上。

小结:同样的纸张,折的方法不一样,它能承受的重量也不一样。

四、设置挑战,比较实验并记录。

1.提问:纸怎么折叠,能使积木放得多又稳呢?

2.出示记录表,提出要求:每人一张记录表,把折纸的方法画在第一行格子中,纸张实际能承受的积木数量记在第二行格子中。

3.出示幼儿折的纸,分享交流:

(1)你的纸张娃娃放了几块积木?你用了什么折叠方法?

(2)你在摆放积木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发现了什么秘密?

4.小结:折纸的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要先让纸自己站稳,再小心轻放积木,不能碰桌子。

幼儿号数:

折纸

方法

积木

数量

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 篇5

教案目的:

1、大胆探索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2、交流探索结果,增强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案准备:

1、能“站住”的和不能“站住”的物品多种,

如:盒子、瓶、笔、纸、直尺、羽毛、书、水彩笔、积木、牙签、吸管(粗、细)等,每组一份。

2、辅助站立的物品,

如:插塑积木、橡皮泥、米、沙子、胶带、剪刀、皮筋等。

3、音乐磁带、录音机。

4、记录表人手一张。

教案流程:

一、观察活动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1、根据生活经验来说说哪些东西能站住,哪些东西不能站住?

2、实际操作,区分哪些东西能站住,哪些东西不能站住?

3、提问:为什么有的东西一站就站住了,而有的'东西不容易站住呢?

二、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不能站住的物体站起来。

1、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那些不能站住的东西站住呢?

2、幼儿尝试操作,并进行记录。

3、陈列展览,相互交流。

三、在没有辅助物的帮助下,尝试让纸站起来。

1、要使纸站起来有多少种办法呢?

2、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的办法使纸站住,并进行记录。

3、陈列展览,相互交流。

总结:今天小朋友想到里许多好办法让不能站的物体站起来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也想站起来的,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找一找,想个办法帮帮它,好吗?

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科学活动“蛋宝宝站起来: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大胆尝试和探索,对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学习的愿望。

2.愿意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鸡蛋(与幼儿人数相等)

2.鸡蛋(教师操作用,事先装饰成蛋宝宝)

3.若干材料筐、小沙盘、小瓶、瓶盖、小碗、小塑料盒、积木、彩泥、沙包、米、报纸、卡纸条、手帕、小毛巾等辅助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蛋宝宝,引发幼儿说说蛋宝宝长得怎么样?

二、幼儿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探索

2.幼儿讲述让蛋宝宝站起来的办法

三、借助辅助材料继续探索

1.幼儿大胆尝试,借助各种辅助材料使蛋宝宝站起来。

2.幼儿自由交谈、介绍自己的方法。

3.分享成功的喜悦,把自己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活动反思:

这是小班的一节科学活动教学,根据新《纲要》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于幼儿生活,据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活动运用教育新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幼儿在以自己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大胆自主地投入活动,得到发展。这节活动源于幼儿生活,符合小班幼儿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

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竖立现象,在操作尝试过程当中寻找物体站立起来的方法。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操作的'结果,并大胆地用语言交流表达。

活动准备:

积木、鸡蛋、纸、本子、手套、剪刀、鸡毛、橡皮泥、铅笔、小衣服、吹气玩具等等。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东西,我们一起去看看有些什么?带幼儿一边看一边说说有些什么?。

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东西它们都怎样?,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帮忙,让它们站起来。

幼儿尝试操作。

2、小朋友发现有许多东西都站起来了,有的还站不起来,请小朋友再来帮帮忙,让那些站起来的东西神气的站到桌子上,不能留在地上。

幼儿再次操作

师:看看有没有漏掉。

3、这些东西真有趣,有的能站起来,有的不能站起来,谁知道为什么?。

地上这些不能站起来的东西真的也好想站起来,请小朋友找一样东西帮帮它,让它也神气地站到桌子上去。

幼儿再次探索操作。

提问:你帮来谁?是怎样让它站起来的?。

请幼儿相互讲讲,还可以去讲给客人老师听。

再请个别幼儿讲述。

4、刚才,我们让许多许多东西站起来了,现在有一样东西也想请小朋友帮忙,你们看是什么?

老师出示吸管,请幼儿来帮帮忙也让它站起来并把它记录下来有几种方法记几种方法,方法越多越好。

幼儿操作。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小朋友真聪明帮了这么多的东西站起来,我们再去看看我们的周围有没有东西也想站起来。

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玩棒的过程种尝试用“三角撑”的方法架起筷子。

2、初步引导幼儿用统计的方法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筷子若干、台布5块。

2、统计表5张。

【活动过程】

一、自由玩筷子

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筷子,看谁玩的方法多,方法好。

(幼儿自由玩筷子,教师参与)

2、提问:刚才你是怎样玩筷子的,用了哪些方法?(幼儿讲述)

二、想办法把筷子竖起来,并记录(统计表附后)

1、导语:小朋友玩筷子的方法可真多,现在请你们猜一猜,如果不用任何东西帮助,筷子能够站起来吗?(幼儿自由讨论)

那你们就去试一试,然后把你尝试的方法和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的.第一次操作格里。

2、幼儿尝试、操作,并记录。

3、分组汇报。

导语:你们让筷子站起来了吗?用了几根筷子?

三、再次尝试,启发幼儿用“三角撑”方法架起筷子。

1、教师启发幼儿用三根筷子互搭竖棒,要求不用任何支撑物,把筷子竖起来。

师:请你们试着用三根筷子架起来的方法,让它们站起来,并把这次的结果记录在表格的第二次操作格里。

2、幼儿操作,教师参与。

四、展示记录表,讨论活动结果,引出其生活用途。

1、展示五组记录表,幼儿分组汇报。

2、小结,引出其生活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