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

2025/10/12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课文内容分解表

知识点学习水平

识记理解运用

1、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3、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2)学习水平描述表

知识点学习水平描述语句行为动词

1、理解、运用把握文章内容,体察人物思想感情。归纳分析讨论

2、理解、运用揣摩语言,体味其丰富的内涵,增强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理解、讨论

3、识记查阅字词典,记住字词的含义记住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三、教学难点:

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探究材料安排的特点。

四、媒体选择与组合

媒体选择如下表所示:

知识点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媒体在教学中作用使用方法

1、校园网络显示文章标题结构,便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边出示边归纳

2、课件显示优美语句,便于学生赏析课文语句边出示边分析

3、投影出示词语,便于学生快速识记词语显示词语

4、录音机、磁带朗读课文,便于学生欣赏课文学生听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人,他们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却有金子一般的心,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的.《老王》这篇文章,探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讲授

六、布置作业。

1.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人物思想感情。以老王为第一人称,就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要在领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像。

2.在你的周围有像老王这样的人吗?他有什么样的特点?在本子上记下来。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2、有感情诵读精彩段落。

3、引导学生与自己对话,激发学生的爱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自读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关注的,可能大多是球星、歌星(包括最热门的超级女声)。但是,你关注过这些你身边的小人物吗?

(点击出现幻灯片组图:棒棒,推板车的人,卖菜的人,拾垃圾的人…。)

他或许是送煤气的大叔,卖小菜的老大爷,扫大街的大婶,甚至是朝天门的棒棒…。你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幸福、他们的无奈吗?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今天,作家杨绛,会给我们一个怎样的答案?我们来学习课文《老王》

(出示幻灯片)并板书课题

二、课前热身

检查预习字词情况。(略)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自读课文,并和周围的同学一起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请用“老王是个—————————的人”这个句式说话。

(2)老王的`不幸,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阅读1—4段)

(3)老王是如何对待作者一家的?(纵观全文思考)

(4)作者及家人给了老王哪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2、学生自主思考,讨论。

3、师生讨论得出答案。

四、精读感悟

因为仁爱之心的存在,才使作者和老王之间,演绎了一段感人的故事,而将我们的感动和震撼,推向最高潮的,是哪一部分?(老王送蛋,香油)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8—16段

1、教师谈生活体验,并范读第8段

2、学生齐读9——16段

3、出示幻灯片:

(1)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请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因为————。”

(2)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把你的感动传递给大家吗?

4、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杨绛,生命垂危的老王给你送蛋送油,你哪些方面会做得更好?

五、拓展迁移

因为善良的杨绛,老王凄惨的一生有了一抹温暖的亮色。那么,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老王那样的不幸者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话实说》节目

1、主持人激情导入。

2、出示图片(弱势群体组图)

3、看了这些图片,在座的各位嘉宾想到些什么呢?请就“如何关心社会弱势群体”这一话题,说说你的看法。

4、每位朋友都表示要多帮助弱势群体,你能仿照例句,对收看这个节目的听众朋友说出你的心愿吗?

例句:“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不幸的人送去温暖”

5、主持人小结

是呀,不幸者的不幸,既有物质上的贫困,还有精神上的失落。那么,我们,不仅在物质上给他们的帮助,更要在精神上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唤醒他们对生命,生活的热情…。我们的实话实说节目至此结束,谢谢各位朋友。

六、结束语

在这个广袤的世界上,许多人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但不管是哪种宗教,都教我们怀有一颗悲悯之心,善良之心,让我们用真爱点亮那些忧伤的眼睛,用真爱温暖那些冰封已久的心灵,让人性的光芒照亮世界,让慈悲的灯盏永悬苍穹。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文本、概括信息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爱身边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老王的情感。

难点:探讨文章背后的社会意义,理解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尊重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老王形象的图片、背景音乐等。

《老王》原文打印材料,分发给每位学生。

小组讨论话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城市角落里默默无闻的劳动者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然后引入课题《老王》。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自由朗读: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不认识的字词和有感触的句子。

字词讲解:教师讲解文中生僻字词,确保学生理解基础语言点。

整体感知:请几位学生简述自己对文章的整体印象或感受。

三、深入分析(20分钟)

人物分析:分小组讨论老王的人物形象(外貌、性格、生活状况),并派代表分享。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老王的语句进行分析。

情感挖掘:探究作者对老王的情感变化,通过朗读关键段落,讨论作者为何感到愧怍,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

四、主题探讨(15分钟)

社会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反映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人情冷暖等。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提出改善建议。

价值观教育: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角色扮演(10分钟)

情境再现:选取文中一个场景,让学生分角色进行简短的角色扮演,加深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理解。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课学习要点,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

课后作业: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个“老王式”的人物,以及自己对其的态度和帮助行动,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体现了足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设计的成效,特别是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程度和情感态度的变化,以便于后续教学的调整和优化。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

2.把握老王的性格。 (重点)

3.体会作者情感。(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儿时背过的《三字经》?能背诵一下吗?看来同学们依然记忆犹新。《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善良是为人之本。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让我们以善良去体察善良,去关注一个普通的善良人——老王。

二、初读“老王”,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文中哪个词语表达作者写作本文时对老王的情感?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2、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

学生结合文中相关语句体会老王身体有残疾、无依无靠、住处简陋、备受歧视、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等方面的不幸。

3、精读“老王”,品味人物。老王为杨绛做了那些事?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三件事:送冰、送钱先生看病、送香油和鸡蛋。

4.结合文章体会到老王是一个善良、厚道、知恩图报的人。研读“老王”,体悟情感。

5、杨绛为老王做了什么?

常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关心老王的生计。老王送香油、鸡蛋,不能让她白送,也给了钱。女儿还送给他大瓶的鱼肝油。

6、补充介绍杨绛和她的不幸遭遇。

从杨绛的整个人生来看,她是一个知识分子,而老王只是个穷苦的三轮车夫,她的.命运比老王幸运得多。但从文革那个时代来看,杨绛也是不幸的。她称自己为幸运的人,使我们看到一个大学者对苦难的超脱和淡定的态度。她收获了人间最宝贵的真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是幸运的。

但她对老王也很好,也很照顾呀,为什么还会感到愧怍呢?

杨绛和善良,她对老王很好,有真情。但其中还包含了什么呢?同情。她对老王的帮助、关心有三年,但也有客气、疏远,多是同情、怜悯。作者反思对老王,是同情大于平等,拒绝大于接受。她一再坚持不欠别人的情,把一切物化为金钱,使老王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同时杨绛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作为一个幸运的人有责任区改变不幸者的命运。很显然,杨绛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更好的标准。杨绛在不断叩问自己灵魂的过程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自省。

文章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以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浇世界。我们的生活才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四、作业

课后选读杨绛的《干校六记》。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把握内容,感悟爱的博大

理清思路,体会描写的作用,感受语言风格。

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

教学重点

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字词,熟读课文,搜集作家杨绛的有关资料。

思考:想想自己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

教学内容

《老王》写的是作者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凉艰难。但是他心好,老实厚道,关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淳朴的好人。作者在文章里含蓄地提出了要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学习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17岁的男孩在投海自杀时,被一位在伊豆山温泉旅行的老太太救起。男孩是个美国黑人与日本人的混血儿,愤世嫉俗,穷途末路。老太太对男孩说:“你可知道你生来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你之外没人办到的事吗?”男孩冷笑着说:“我会相信这一套?”老太太不慌不忙说:“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老太太把男孩带回自己家,让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但她对男孩爱护备至。让他培植一些生长迅速的红萝卜,10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红萝卜熟了,老太太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自吹自娱,老太太听了称赞说:“除了你没有人给我吹过笛子。孩子,真好听。”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太就把他送到高中读书。在高中读书的4年,男孩继续在菜园里种菜,高中毕业,男孩白天做工,晚上上夜大学习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盲学生常对男孩说:“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男孩从学生们的脸上看到了感激的光辉。他对老太太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的`妙事了。”这以后,男孩利用假期自撰笛曲,继续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老太太以自己的爱心让不幸的男孩知道活着的快乐一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的快乐,也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富有意义。

你曾用自己的爱心感动过别人吗?哪怕是一个深情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希望工程”的小小的捐助——现在,你的周围有没有生活艰难的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文《老王》,感受普通人相互关爱的情感,想想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做。

1、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2、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2、教师出示问题组:

文章写了老王哪几个生活片段?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一家是怎样关心老王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3、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教师引导

在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老王是怎样一个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既注意老王“善”的一面,还要注意老王“苦”的一面。为提出“应该怎样关心不幸者”的问题埋下伏笔。

三、精读研究

1、教师导学。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作者一家就是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3、教师出示问题组:

为什么作者一家能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那么关心、爱护?要有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怎样理解文章结尾的最后一句话?

4、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明确:主要是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揣摩语句。

教师引导: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设计 篇6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1、把握“老王”性格特点

2、感悟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重点:把握“老王”性格特点。

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朗读体悟、换位体验、人物对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称一个人“老王”往往包含什么意思?那“王老”呢?

二、速读课文,整体把握

任务分配:一二三组做第一题,四五六组做第二题。

学习方法:读完后先迅速搜集下信息,再小组交流,完善

1、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2、老王的善良有表现在哪里?

展示要求:

1、各组自愿当代表汇报交流结果,另外一组在书上勾画。

2、对答案不完善、有异议的,每位学生可做补充、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与老王对话,深入了解老王形象

假设同学们是老王,我是杨绛,我常坐你的三轮车,闲谈之中,我会问你一些问题,你就文章中老王的实际回答我,好吗?

1、咱北京蹬三轮的都是有组织的,你怎么单干呀?

2、你的生意咋样?

3、那儿(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是你家吗?你还有没有啥亲人?

我们在闲谈之中,我们干感受到老王是一个生活艰辛的'人,他考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他给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他孤、老、病、残,生活特别艰辛。可是,他却又金子般的心,善良、老实、淳朴憨厚。

板书设计:

老王

杨绛

老实、憨厚、讲诚信→善

弃、孤、残、病、惨→苦

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第二课时

出示课堂目标:

1、是从朴素诙谐的语言感受深沉的情感;

2、是让学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关爱普通人,尤为是孤老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

一、导入

老王苦,老王善,他老实,憨厚。作者从知道老王“不知得了什么病”起到偶尔听到老王去世,作者很不安。面对老王很惭愧。在回想老王时,对老王的肖像进行描写,你们能找出来吗?

二、从肖像描写中感受杨绛语言特色

“他面如死灰……一堆白骨”

1、找

2、读

3、品(抓住重点词语,入“骷髅、白骨、棺材、死人”

4、说(老忘给你的感受)

5、师小结:

我们平时尊敬一个人,感激一个人,怀着强烈的感情去描写他,他的形象就会美化起来。这是常用的方法。杨绛不一样,他把老王面貌写的丑陋,令人毛骨悚然,其目的是什么?

6、语言欣赏

(融入课后第二题)

(1)、找句子品味语言诙谐的特点。

(2)、找句子品其简朴沉着,情谊深。

三、角色互换感受善良

假如一二三组学生是杨绛,四五六组学生是老王。老师是旁人。你们的善良感动了我,今天,有些问题想问问你们:

老王:你生活如此艰辛,为什么还一心帮助别人,香油,鸡蛋是很好的营养品,你身体本来不好,自己吃了,会有益健康的?

杨绛:你们生活在荒唐动乱的年代,你们的学术被称作‘反动学术’,你们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生活过的也不容易,你反而老王始终放心不下,你能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吗?”

四、课堂争鸣:怀念老王

想一想:

“但不知为什么,没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我为什么而不安?

说一说:

师总结:

文章最后写道“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作者愧怍自己作为相对幸运者对不幸的老王缺少了解,缺少关心,对他的高贵品性,甚至年感觉都没有,就那一点感动,还是他死后才有的。

五、拓展延伸

你身边有这样的不幸者吗?你平时和他们接触吗?你像作者做这一样,有过良心的叩问吗?相对现实生活中见到对不幸者、弱者的冷漠,你认为现代人缺失的是什么?

作业

设计身边:“老王”的专访活动

访谈要求:

1、了解“老王”的人生经历、生活故事。

2、能体现它的品格。

3、访谈时可有自己的感受或评论。

4、用文字把专访内容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不幸而善良的老王

杨绛

郭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