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令我爱不释手。
就先讲讲孔明吧。他常常协助使自己的国家打了胜仗,是一个出色而又尽心尽力的军师。可是,可惜孔明偏偏遇上了一个软弱无能的阿斗皇帝,才到54岁就活活的累死了真是不幸。这个名副其实的无能阿斗皇帝,还把人害死了,真是不应该呀!
刘备、关羽、张飞是在桃园结义的生死兄弟。他们三个人都是英雄豪杰。刘备是皇室后代,父亲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军,总为天下百姓着想;关羽也是英雄,他因为愤愤不平,而杀了家乡的解良恶霸,所以也来投军;张飞虽然说是个急性子,但是他从不向无能的人投靠,对自己的结义大哥二哥听命是从,也为百姓着想。但走麦城关羽遇难,就像天空中一颗巨星坠落,得到消息后刘备张飞悲痛欲绝,废寝忘食,下令攻打东吴,从而我体会到了刘、关、张兄弟三人的情谊,回想当年,桃园英雄三结义:“不求同年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日死。”还有张飞,他不是死在战场上的而是被奸细害死的关羽,张飞都是好汉。
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阵布了。
度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也给我深刻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们学习。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2
话说三国,各路英雄豪杰,不胜枚举。要论其中翘楚,非诸葛孔明莫许。作为诸葛“半仙”的铁杆粉丝,他的英雄事迹我可以说上三天三夜!可你若认为我今日是为了“吹捧”偶像的无双智谋,那可就失算了。预知详情如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镜头回放——与亮同行
冬霭沉沉,四面大雾环绕,曹营诸将尚在酣睡之中。忽然,只听擂鼓之声犹如天雷滚滚,从江上传来。曹操大惊,乃知蜀吴联合来犯,忙召弓箭手速速赶来,万箭齐发。不料诸葛先生早有准备,命草船一面受箭后立马调转方向,让另一面船身也来受箭,待草船“借”满箭后,喊过一声“多谢曹丞相!”便欣然离去。望着满载而归的诸葛亮,望着眼前如期而至的十万之箭,本想借机陷害诸葛亮的周瑜自叹不如。
气度不凡——可敬可叹
初读《草船借箭》,我只觉诸葛先生是位神机妙算、临危不惧的谋士。可在反复咀嚼这篇课文后,我逐渐对诸葛亮这位英雄有了别样的看法——气度不凡。想那诸葛亮何等聪明,岂不知周瑜对他有谋害之心。但他并不揭穿周瑜,而是将计就计,把自己的实力展现给周瑜。而且在借箭成功之后也未曾骄傲,借机打压周瑜,而是以大局为重,联合周瑜合力抗曹,可见诸葛先生气度之宽广。
退而结网——身体力行
诸葛先生有此等气度,我作为他的铁杆粉丝若只知不学,那岂不失职?暑假如期而至,我与弟弟闲来无事各自随性作画,起初我二人有说有笑,但不知怎的,弟弟的眼中流出泪珠,口里也渐有呜咽声,我简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上前一看——原来弟弟作画的本子乃我的暑期作业。估摸着因为上回表妹在我的字帖上作画被我狠狠训了一通,弟弟意识到自己也“闯祸”了。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认认真真完成的假期作业被弟弟弄得一团乱,气不打一处来。刚要开始我的“河东狮吼”,一个念头跑进了我的大脑:诸葛先生知晓周瑜要陷害他,他也不生气、不计较,我的偶像有气度我也得有,更何况弟弟用铅笔作画,擦掉也不是件难事。如此想着,我便抱起弟弟帮他擦干眼泪……
气度,让英雄更显魅力,也让我更具胸怀!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3
寒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看完这本书以后,我对“胸襟”这一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懂得了什么叫做“英雄”。
《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他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本书记录了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到三国成立最后西晋成立的政治斗争,主要是围绕蜀、魏、吴三国之间的战争来写的,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矛盾。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诸葛亮二气周瑜,主要讲的是周瑜想以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为人质嫁给刘备换荆州,可是刘备在诸葛亮给他的三个锦囊的帮助之下既娶了孙权的妹妹,又使孙权信任了自己,同时还不必归还荆州。计谋失败,本就嫉妒诸葛亮希望借此机会打败他的周瑜因为诸葛亮的一句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吐血,还好这次周瑜没死,要不就没有三气周瑜了。
那么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差不多的事情呢?
其实在五年级的时候,我总是不听话,上课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而且有时候被老师骂完以后心情很不好,回家就大发脾气。妈妈知道后也批评我,我就越来越生气,就更不好好学习,好好写作业。我心里堵着气,耿耿于怀,妈妈叫我做什么,我就和妈妈对着干。爸爸知道后,开导我:“儿子,你最喜欢看《三国演义》,你知道周瑜怎么死的吗?”我一听,说:“当然知道,因为周瑜心胸狭隘,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欲陷害不成,反被诸葛亮气死的啊!”“那你看看你这小肚鸡肠的样子,和周瑜像不像?老师批评你,妈妈批评你,都是希望你能改正错误,做得更好,而不是像你现在这样赌气。你生气,不学习,谁最吃亏?你想当诸葛亮,还是想当周瑜?”我恍然大悟,跟妈妈认了错。
《三国演义》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人心胸要宽,可不能像周瑜一样心胸狭窄,要学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才可以成为真英雄!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4
读了三国以后我发现三国里有很多英雄,也有很多忘恩负义的人,尤其是吕布,他为美色而杀董卓,为美色竟然杀了自己的义父;为钱财他杀了丁原。董卓的脾气很暴躁,若谁犯了一点错,就要杀掉他们。
曹操乃是一名英雄,他带兵打仗,败仗很少,只是在赤壁之战中战败了。关羽、张飞、刘备桃花三结义,他们的关系很好,为兄弟两肋插刀。
在故事中,最精彩的是,刘备、关羽、张飞和吕布战了三天三夜把吕布击退了。还有孟获为自己打了一个天下。
三国的故事还有很多,希望你细细品味。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5
《三国》乃中华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和事物都写得活灵活现。
我喜欢刘、关、张三人的义,喜欢赵、关、张等人的勇,喜欢司马懿、诸葛亮、鲁肃、周瑜的智,还喜欢严颜的宁死不屈。其中,我最喜欢关云长的忠和义。
在关公近六十年的生涯中,他驰骋疆场,策马横刀,但他不是一位莽夫,他懂的“忠”和“义”。在群将中,关公最勇,他“斩华雄酒余温”,“诸颜良,灭文丑”时,他是万人不敌的勇;在“临汇会”,“单刀会”时,他是凛不可犯的威;在“刮骨疗毒”时,他视死如归。在群将中,关公最义,在“屯土山约三事”时,关公被围,还不知刘备下落,张辽劝降时,关羽“降汉不降曹”,约定“知刘下落,便辞曹归蜀”,曹为了笼络关羽,设“小宴三日,大宴五日”,还“赠赤兔马,明送金锦袍”,甚至送了金封桂印,选了十名美女服侍关羽,可关羽还是投回刘备。后来,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当时曹操几乎弹尽粮绝,跟在身后的不到三四百人,关羽完全可以灭曹。但是,他想起当时曹操的恩情,最终不忍下手,冒着砍头的危险,放走了曹阿满。这让后人记住的并不是他的不守军法,反到是他的.义薄云天。
不过,作者对关羽的描写也是全面的,并没有包庇他的缺点。关云长单刀赴会突出了他骄而自矜的性格,这种不可一世的骄傲导致关公败走麦城的悲剧。
相比之下,我和关羽也没多大区别,我在三年级的一段时间中,“恃物傲才”,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结果成绩直线下降,从上上等变成下下等,从学霸变成学渣。这种情绪保持了三个月才消失,我才有些起色,从下下等变成中上等,虽然我没有被埋在黄沙底下,可我也差点没评上“三好学生”,就像黄泥掉进了裤裆里――不是死(屎)也是死(屎)。
还有,我跟关公一样粗心大意,在今年的某次考试中,我数学竟然没考到90分,这让全班大吃一惊!我在掉“金豆豆”的时候瞅了一眼试卷,看见错了4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1道简答题。其中计算题错的十分搞笑,我把四个得数全部抄反,你说可不可怜。当年关羽粗心败麦城,今年我会粗心没高分。
《三国演义》影响极大,在中国古代思想关公被推举为“忠”、“信”、“义”于一身的楷模,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相礼膜拜的神圣偶像。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6
草船用箭烧赤壁...所有这些故事都来自一本书三国演义。
这本书讲的是东汉末年的故事,因为政府的腐败无能,世界上很多英雄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原。世界上这一批人有过人的才华,比如曹操,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刘备,平易近人,深受百姓爱戴;为了证明自己比哥哥孙策更强大,更有责任心。这三个人在乱世这群人里取得了胜利,分别占据了很多位置。曹操占领中原和河北,是领土上最强大的力量。刘备占据了益州和荆州的一半,刘备疆域虽小,但在靖宜人才济济。孙权则占据江东、胶州、荆州半壁江山。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看猫》。这个故事讲的是刘备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军师,在新野附近拼命寻找。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人是最合适的,一个是司马懿,一个是赵旭。但是都不同意,都推荐了一个人。他就是号称卧龙的诸葛亮。刘备第一次拜访他的时候,他不在那里。我只见过他哥哥诸葛俊第二次。自助者天助,刘备终于第三次遇到了。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终于可以在这个乱世立足了。
如果你没看过,不妨看看。你肯定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