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文学网整理的三位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三位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1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以后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加减法验算奠定基础。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难点是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由于学习例1时学生已知道计算的法则,在本课着重解决百位上的数怎么算。
在本节课中,我先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沟通和运用迁移的方法,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在教学中,运用迁移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从而,学生在捕捉联系和发现窍门的“领悟”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巩固练习时设计了让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过程,从而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根据例题教学后,有的学生能融会贯通,有的学生基本学会的情况,还设计了改错题。纠正有个别学生容易犯错的忘记进1或加1的情况,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位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位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位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内容。讲授本节课是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通过出示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意识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方法,然后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环节完成学习目标。
先学部分,通过看一看、练一练的方法。看,就是学生通过在规定时间内看教材,自学本节课的内容,做到用心去读,不懂地方做标志。练,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习题,检验自己自学效果。
后教部分,通过更正、改一改的方法。更正,就是由学生上台板书,检验做题效果,同时,老师观察台下学生做题情况,个别辅导,找出典型做题,以便讲解。改一改,就是让学生互改互查,争做小老师,开展兵教兵活动,辅助以老师个别辅导,个别讲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本节课在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探索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有机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教学风格,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同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尝试并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了创新意识,获得了成功参与的喜悦,也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加法技能的掌握。
本节课倡导“能让学生学的让学生学,能让学生教的'让学生教,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会的精讲”的教学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普遍掌握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加深了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随后的小结由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再一次让学生有了深刻的认识。最后的当堂训练,学生由理论上升为实践,为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位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3
一、情景创设与复习铺垫是我们教学中导入新课的两种形式。
在我们的教学中要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不能盲目的进行过分的情景创设。通过复习铺垫和情景创设,可以为学生们搭建了探索的“脚手架”,在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沟通,运用迁移的方法,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学生在捕捉联系和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验的迁移于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二、尊重差异,合理利用差异资源。
学生在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现有的起点出发,逐步达到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教师评点,有意识地让优秀生带动后进生。这样,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了差异资源。
例题教学后,有的学生能融会贯通,有的学生基本学会。因此,巩固练习也必须因人而异,可以同步练习,但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相同的时间内根据个人的情况,可以允许有速度的差异。
三位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4
这节课先由复习了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开始,巩固了竖式计算中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方法。这样的复习即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由情境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课堂中我创设了田园小卫士检查白菜地的情境,根据已经检查的数目和没有检查的数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列出进位加的竖式时,我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在学生算出结果后由教师提出“计算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引出学生验算的`需要,同样是让学生尝试验算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正确率。接下来的试一试需要解决新的问题,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稍有提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规则,我还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再交流。在这里还要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竖式计算注意的要点。
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遗憾之处:
第一,虽然重视了小组合作,但小组合作还要注意在学生已经独立思考后再展开,否则学困生会受到思维活跃的学生的限制或中懒于思考,要留出大块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
第二,课堂上有的孩子认为计算很简单,没有重视,草草的看题,审题就更谈不上了。在写竖式时就会把数字写错,如136+478,结果写成了186+478。再有一些孩子写作业时不能集中思想,总是会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这样出来的计算题谁能保证它的正确性?还有数位不对齐,加看成减,……看到这些情况,孩子们都会说是粗心。粗心是什么?为什么孩子要这么粗心呢?粗心也与孩子的学习习惯密不可分,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或者是边讲话边做作业,……这些都值得我们老师格外关注,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受用一生的,从起点开始就要好好抓,不能放松。
三位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口算加法,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加法计算法则,所以本节课我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
教学由复习简单的进位加法口算开始,接着复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巩固了竖式计算中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方法。这样即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根据学生喜欢动物的特点,创设了统计中国部分物种的情景,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情景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列式解决,在学习连续进位之前先独立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算的习惯。
有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学生用类推的方法很容易就能够自己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所以我引导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稍有提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规则,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会了进位加法的计算,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竖式计算注意的要点并强调“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教学,在路上……
三位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6
本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哪一位相加满20,向前一位进2。
教学例题时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我是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三个数连加的问题。孩子思维很活跃,提出了很多问题,一发不可收,甚至有孩子问是不是一共有261种可能(还有孩子想到了一年级学的连加,只是数位更多了)。当时我着实愣了一下,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到组合的问题,我也没有问他是怎么想的,就自己边讲边算,简单跟孩子说了一下。有得必有失,孩子的思维和提问的能力是等到发展了,但是也浪费了不少时间。我直接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式:85+143+126,问孩子“你知道这道算式解决的什么问题吗?”我这样设计是因为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同时锻炼孩子的逆向思维和解题能力。
在探讨计算方法的时候,书上的三种方法都出现了,还出现了分布计算但是顺序不一样的,还有两个加号的(通过讨论得出只要一个加号就可以)。但是,出示三种方法之后,我自己跟孩子说了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其实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比较,这样他们印象会更深刻,在后面选择方法的时候更能体会哪种方法更简便。
在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计算方法时,感觉把自己的主观意见强加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因为有些孩子觉得连着列竖式算起来更简单,不容易错,其实是很有道理的,毕竟三个数连加口算不好的会容易错,但是我并没有正视孩子的选择,而是通过举例子(很多个数连加)让学生感受连着加的`复杂,而只列一个竖式简便。后来想想自己这么做是不对的,我可以先尊重孩子的选择,在计算时让孩子用只列一个竖式的方法算,这样孩子会更利于接受。
关于哪一位上相加满20,向前一位进2这一点我进行了延伸。我让孩子想象如果有更多的数相加,满30怎么办,40,50……孩子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孩子自然就总结出来了“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在计算时有时还会用到凑十的方法来简化计算,原本打算在前面复习一下这种方法,但是这也没有影响教学,很多孩子还是先算加起来等于十的两个数,原因就是算起来简单。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