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童年》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童年》读后感 篇1
读完了著名作家高尔基写的《童年》,我感到的不仅是由衷的悲痛,还有阿廖沙学会做人后无比的欣慰。
《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丧父,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濒临破产。而两个舅舅也是同样的粗暴、自私的市侩,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沿袭着这样的风气。他们整天无所事事,想得全是怎样捉弄别人。阿廖沙的母亲受不了这个根本不像家的家,她跑了。只剩下阿廖沙和外祖母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祖父经常对外祖母及孩子们大吵大嚷,口吐脏话。外祖父甚至还经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这都使阿廖沙难以忍受。
处在这样丑陋的社会,我们不得不担心阿廖沙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世界也不完全是丑陋不堪的一面,身边还会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信心和力量给予阿廖沙,使他不被这样丑陋的社会而吞噬。祖母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还有十分和善,但不爱说话的“好事情”,也教会了他不少道理。高尔基正是以他无产阶级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地再现了阿廖沙作为一代新人从觉醒到成长的艰难历程。
读了体会到的是一种感动,书中描写的外婆,就是作者自己心中的圣母,通过大师的笔端,焕发出这种神圣的、圣洁的光芒,感动了因为读了这本书而感悟的读者。
我们要向高尔基和阿廖沙学习,学习他们善良、乐观、和善以及无比的同情心。
《童年》读后感 篇2
暑假里,每天完成作业后,我感到十分无聊。那天,我看见书架上有一本书,名字叫做《童年》,便拿来看了一会儿,没想到看入神了。看完之后,我的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
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叫做阿廖沙,他的家庭十分悲惨,我非常同情他。阿廖沙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的母亲也抛弃了他,把她丢给外公和外婆抚养。外公的脾气十分暴躁,经常打阿廖沙和外婆,不过幸好外婆十分疼爱他。过了很多天,阿廖沙的母亲回来了,她带回来了一个新的父亲。那时,阿廖沙变了,他变得不爱与人来往,一个多么天真可爱、阳光活泼的小男孩变成了这个样子。
比起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我可比他幸福的太多太多了。我的童年生活就像一个美丽而又温暖的天堂,而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却像一个阴冷黑暗的阁楼。
有一天晚上,奶奶把晚饭烧好了放在桌子上,我瞄了一眼菜,就一边跺着脚,一边大喊: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吃这些菜,没有一个是我喜欢吃,快点重新做!
你啊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小时候都没有吃的食物,每天都饿着肚子,那时只要有食物,我们都不管好不好吃,拿起来就大口大口的吃,你们现在有这么多好吃的食物,竟然还挑食,真是败家呀!奶奶皱着眉头,用手指着我说道。但是她后来还是为我在重做了两道,我爱吃的菜,我才停止了哭闹。
当时我可真是不太懂事,竟然身在福中不知福,而阿廖沙却没有这么美好的童年,还比我懂事很多,他是多么想拥有我这样养尊处优的童年啊!我感到十分愧疚,我以后可不能再这么胡闹了。
《童年》读后感 篇3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许多作品都十分有名。今天,我打开了《童年》这本书,情绪也随着书上的一行黑色的字体,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打动了我:他三岁丧父,跟着母亲和外祖母一起来到了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他外祖父家。阿廖沙的外祖父不但不同情他,反而还经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但是他的外祖母却处处护着他。
我想:他怎么会这么小就遭受这样的环境,每个广东省劳动保障厅人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幸福童年。我为自己而感动庆幸自己没有出生在那个时代,没有受过像作者马克西姆·;高尔基这样的童年。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那时的我,很顽皮,也很淘气。
记得有一次,在我7岁那年,我的第一颗牙齿都快掉了,妈妈居然还拍起手来祝贺我呢!我撅起嘴说:人家牙都要掉了,你还在那里高兴能呢!我看你真是口袋里面装米汤装糊涂。妈妈一听哈哈大笑,说:傻孩子啊!当你的旧牙掉掉后,新牙就广东省劳动保障厅会长出来。你就会长大了。啊?我傻广东省劳动保障厅傻的笑了以后我经常想起这件事情我都忍不住要笑出来。
阿廖沙的童年是非常黑暗的。我们这些孩子几乎都没有受过打,因为我们都不知道被别人用鞭子抽的滋味。我觉得:我们的童年跟阿廖沙有着天壤之别广东省劳动保障厅。
我们拥有着很多,但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总是那么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应该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满足自己的生活。
《童年》读后感 篇4
什么书最好看?什么书内容最丰富?什么书适宜少年儿童读?我认为是《童年》。
这本书主要讲高尔基在童年时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和忘我的读书精神。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读《童年》,高尔基读书是那么专心、专注,他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记了。每当我读到这里时,都惭愧地想起了自己以前读书时的情景。我与高尔基一样,也是一个十分喜欢读书的人。只要妈妈给我买回什么书时,我如鱼得水,总是迫不及待地去阅读。和高尔基不一样的是,他专心致志读书时很投入,而我看书虽多,但阅读不够专心,只是看看热闹,虽注意了一些主要的内容,但未注意文章写作的好方法及文章的内涵,又因为我不认真看书,所以都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因此看罢即忘,收益甚浅。我想:高尔基之所以能成为扬名世界的大文豪,与他从小那求知若渴,专心致志的读书精神是分不开的。同时,高尔基认真读书的态度,不仅教育了我看书不能一目十行,更教育了我做任何事都必须具有认真的态度和忘我的心态。现在,我读书的感觉是仿佛和他坐在一起,品味书中的缤纷人生。
“粗心乃失败根源,认真是成功之秘诀。”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上学期期末考试很失败,其原因就是——马虎。较难的应用题全队,而计算,光口算就扣了6分。语文阅读、写作扣得十分少,而写汉字和课文填空竟扣了5。5分。这难道是不会吗?唉!粗心使我多次失败,我怀疑粗心是我的影子,总与我相伴?但今天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粗心并非与我同行,只要认真,你就会甩开它。这样才会成功,才会踏上“希望之桥。”
“粗心乃是失败根源,认真是成功之秘诀。”这句话乃是我“扬帆起航”的座标。愿您照亮我的心灵——《童年》;愿您照亮我的人生——《童年》!
《童年》读后感 篇5
前言:应该是有两年左右的时间,我的博客疏于打理。有一段时间,我把更多精力放在“简洁快餐”式的微博里,每天在那里浏览爆炸式的各类信息和论调。偶尔发几句自己都觉得说不清也说不透的东东。后来就是微信。这个占据了现在太多人时间精力的新式交流与传播方式。而且,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深深感受到,微信朋友圈除了分享,真的有一种证明”存在感“的嫌疑。很多时间,很多文字确实显得矫情,仿佛就是为了被关注才写上去,缺少了对内心深度的挖掘。像一个在闹市里沉浸了许久的人,突然”顿悟“,原来,人的心灵需要净化,也需要安静。因此,我决定回归这里——不关心点击率,不关心评论,只想把自己的积累放在这里好好保存……
高尔基三部曲是我大学一年级老师就要求阅读的书目,可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才拿起其中的一本《童年》。首先我的感受是,这样一部著作,我相信我大学时即使拿起来,也未必读得下去,可它却是初中生的阅读书目。我已是不惑之年,才勉强读出其中滋味啊。
阿廖沙的童年就是一片灰暗,想从其中里找阳光和温暖有些难。偶尔有一点乌云里的光亮,也是短暂而虚无的。外祖父的残暴、两个舅舅的自私暴戾,母亲的冷漠以及他两个表哥的狡诈,都让人感觉像沉重的车轱辘一样碾轧着正破土而出的一棵嫩芽。唯一的阳光是外祖母,她有讲不完的故事,善良笃信,可她白长了魁梧的身材,那么懦弱无能。她想要保护阿廖沙,却苦于无能为力。而且,她也因为家庭环境所致,经常会对阿廖沙说”滚开““蠢东西”这样的粗话。
生活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家庭,成为一个偷抢窃盗的流氓似乎是很正常的,阿廖沙也参与打架、偷东西和逃学。但他还保持着他的善良和对社会的起码判断——这与他外祖母,与那位神秘房客——会各种化学试验的学者,以及后来上学时给他们上过一次课的大教父——赫里桑夫主教息息相关。
《童年》之后的《在人间》《我的大学》,我都打算借来读一读。
《童年》读后感 篇6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高尔基的童年是悲惨的。他出身于俄国社会底层,三岁时随父母去了俄国,在那里染上了霍乱。他病愈后父亲又染上了这种可怕的流行病,一病不起。高尔基幼年失怙,由外公外婆养育成人,他11岁便在社会上流浪谋生,读书自学,生活十分坚苦。
而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十分安逸,吃饭爹妈做,上学爹妈送,放学爹妈接,要钱爹妈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们的父母宁愿自己少吃少穿,也不让我们受半点儿委屈,尽力满足我们的一切欲望。我们眼下感觉良好,但终穷对我们的成长和成才是不利的。用老爷爷老奶奶的话说就是“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中。”
曾经一家报纸报道了这样一个孩子,他从小便没了母亲,父亲又瘫痪在床,家境困难,小小年纪就担负起了养家的重担。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成绩却比其它孩子高出许多。是他有灵丹妙药吗?当然不是。如果要找原因,那就是自立自强。父母应该让孩子尽早去生活中磨炼,让他们自立,这才是给我们真正的爱。
同学们,让我们以自尊与自信挣脱父母溺爱的羁绊,以自强自立去挑战新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