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经典报告 > 正文

中学生调查报告

2025/10/15经典报告

文学网整理的中学生调查报告(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中学生调查报告 篇1

初一(22)班

调查对象:玛珥湖

调查方法:查资料观察对比

调查情况:

3月30日,我们班参观游览了湖光岩。对湖光岩玛珥湖进行调查。

湖光岩在广东省z市西南18公里处,是一个颇负盛名的风景区,其中有中国唯一的“玛珥湖”。据调查了解,该湖是距今14万-16万年间平地火山爆发后冷却下沉形成的,湖顺岩势组成椭圆形。总面积3.6平方公里,湖面2.6平方公里,水深达20多米,比德国的玛尔湖面积还大,是具有很高的地质学价值、世界罕见的第四世纪以来的火山成湖泊的代表。玛尔湖还有“五奇”:奇之一:“天然年鉴”经过长期的自然沉积,湖底已形成低于海平面400多米的火山泥沉积层(现湖水仅深20多米)。因湖水不受外界水系干扰,其沉积层忠实地记录了地球古植被的变化,成为研究地球古气候与环境演变的“天然年鉴”。奇之二:永不干涸,自我净化。据《z府志》记载,该湖“大旱不涸,淋雨弥月不溢”;“以水中皆黑沙石至清无垢,没肩尚可数足指纹,故亦名净湖”。有关专家说,这是因为湖光岩有一个强大的磁场,使湖水产生一种神奇的自我净化功能。奇之三:树叶花草落无踪。湖泊四周都是茂密的树木花草,每逢刮风下雨,树叶花草飘落湖中,但总能消失得无影无踪。奇之四:不见蛇、蛙、蚂蟥。有道是有水必有蛙,而2.3平方公里的湖光岩,水中竟没有一只青蛙,也没有蛇和蚂蟥的踪影。奇之五:湖区皆是宝。由于季风不断从山口进入,湖光岩周围植被茂盛,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特别是在水杉林区形成一个负离子区,负离子含量达105688个cm3,被人们誉为“天然氧吧”;湖水主要是地下泉水,富含微量元素,湖底火山泥可用作美容和健身等。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认真进行了观察。努力找寻集传奇、优美、实用于一体的玛珥湖景致,可失望的是,我没有看到这样的景象。自来水公司因为大量抽水而导致了湖水退了十米之多,湖中心凹陷下去,乌龟和鱼儿因为水质问题和没有栖息的地方,无奈地惨死在了湖边上。仅仅十来分钟,我就在湖边上发现了四只死龟和两条死鱼,它们似乎在向人们呼吁:“保护水资源!给我们一个生存的环境!”湖水不再是那样清澈见底了,湖边的沙和石子都变得黑黑的,以前一群一群结队游玩的小鱼,现在也只是零星几条,还是特小的那种毛毛鱼。

围着湖边转了一圈,又见到了五只乌龟,三只是死的,一只眼睛烂掉了,奄奄一息,我私自把它带回了家。因为它们并不适应湖光岩的湖水,都死得差不多了,湖边也有不少死的小鱼。好可怜的小生物!”

在湖边散步时我还发现,周围的花草树木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春天理应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可是那一棵棵树上的紫荆花却垂下了脑袋,零碎的花瓣落满在人行道上,显得孤独而冷清。湖里的水更不用说了,水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青油,蝌蚪们在湖里奄奄一息……看到这番景象,我困惑了,我想:“连蝌蚪都愿意生活在这种池塘里,看来这个池塘与其他的.相比算‘干净’了吧!”

从湖光岩回来后,我特地从相册里找回两年前玛珥湖的照片,湖面略呈心形,湖水清澈、纤尘不染,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再看看周边的花草树木,每一棵都茂盛葱茏,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生气勃勃……

仅短短两年多,玛珥湖的环境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深感忧虑。在忧虑中,我确切听到了玛珥湖振聋发聩的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建议:

玛珥湖是万年地球演变发展留下的天然年鉴和自然博物馆,也是人类开启地球迷宫的一把金钥匙。玛珥湖在世界上独二无他,无论失去哪个,对世界人民来说都是重大的损失。湖光岩玛珥湖是z市的一块瑰宝,理应受到尊重和保护。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欣赏到神秘的玛珥湖,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玛珥湖吧!

中学生调查报告 篇2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其中成年人的消费问题成为社会舆论话题。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家长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因此总是满足孩子的要求。(家长也是很无奈。) 青少年花钱的开销结构:

零花钱是青少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自主支配的开销,尤其能够体现出他们的消费意愿和倾向。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零花钱开销结构有三个最为显著的方面:一是购买书型这是开销最主要的部分(累计占72.4,排第一位)其中用于购买课外书报的支出大于用于购买学习辅助书籍的支出;二是购买体育娱乐方面的高科技产品,如CD/音乐磁带,电脑软件/电子游戏软件,以及VCD/DVD/影带(累计占52%排第二位);三是购买零食/饮料(占48%,排第三位)。学习;求知和迷恋新奇事物是青少年时期人们的主要特点。因此,用于精神追求或生理需要的支出占据了说要方面,而购买零食/饮料也是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的表现。

当今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了更多的独立化,成人化的特征等等,喜欢名牌服装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而这种心理又是对服装的作用的认识为基础的。“对于人靠衣装”这句话有多大的程度的合理性?调查表明:11.9%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合理”,49.6%的人认为“较为合理”,表示中性的“一般”态度的人数比例为29.1%而有5.1%人认为较不合理,1.9%认为“极不合理”,另有2.4%认为“不清楚”。总体上看,当今的青少年对于人的'外在层面的东西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应该说这与对人的内在层面的东西的重视并非对立的,而且在后面我们还将看到,这种对外在方面的强调是自我取向性质的,即主要是为了使自己有良好的心理感受。

综以上调查,中学生首先应该树适度消费观,其次,中学生要防止盲目消费;第三,中学生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内容。

过去人们说“清贫之志不敢忘”,今天,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中学生应当从消费行为上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学生调查报告 篇3

摘要:结果显示男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的平均分要高于女生,在沟通动机和沟通状况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普通中学的学生在沟通的总体水平平均分要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总体上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但在沟通内容和沟通状况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中学生性话题沟通的水平也越高。

关键词: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

同伴沟通是指同龄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同伴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中学生时期,由于家庭和学校在青少年性教育过程中发生角色失灵现象,同辈群体在此时期比父母更有影响力。同伴之间的性话题沟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对象和方法

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高二的学生,普通中学男生113人,女生145人,共计258人;职业中学男生61人,女生126人,总计187人。

方法:采用自编“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问卷”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正式问卷共发出了600份,剔除回答不完整、有明显反应倾向的问卷,再根据测谎题去掉废卷(4道测谎题有三道答错则认为其问卷作废),剩余445份有效问卷。

二、结果

(一)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及各维度的特点

1。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特点及各维度的总体特征

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特点在总量表及各维度的总体测试结果显示: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在各维度上的沟通得分依次为:沟通状况>沟通态度>沟通内容>沟通动机,其中沟通状况维度均数最高,而沟通动机维度的均数水平要明显低于其他几个维度的均数水平。

2。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及各维度的方差分析结果

对性别、学校、父母受教育水平在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问卷及各维度上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从具体因子水平上看,沟通动机维度在性别上的主效应显著;沟通内容维度在母亲的受教育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四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没有显著差异。

(二)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及各维度的性别特点

1。不同性别中学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及各维度的测试结果

男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的平均分要高于女生,但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3。404>3。325,f=1。294)。各个维度上在性别上的分布并不平衡:女生在沟通内容和沟通态度维度水平上都要高于男生,而男生在沟通动机和沟通状况维度水平上则要高于女生并且表现出了显著的性别差异。

2。中学生在沟通动机维度和沟通状况维度上的性别差异

中学生在沟通动机维度和沟通状况维度上表现出极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采用多重比较法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男生沟通动机维度(f =7。 203)和沟通状况维度(f= 11。 364)上均显著高于女生。

(三)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在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上结果与分析

1。不同性质学校的中学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及各维度的总体测试结果

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方面,普通中学的学生在总体沟通上的平均分均要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3。 359>3。 259,f=2。069)。在各个维度上存在的差异相同,都表现为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具体维度上的沟通水平均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并且在沟通内容和沟通状况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2。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学生在沟通内容维度与沟通状况维度上的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生在沟通内容维度与沟通状况维度上表现出极显著的学校差异,因此采用多重比较法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普通中学的中学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内容维度(f=5。 741)与沟通状况维度(f=6。440)上均显著好于职业中学的中学生。

(四)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在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上的存在的差异分析

由于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的主效应及与性别和学校两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而把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分开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父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及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和沟通态度维度上存在的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为: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及总体沟通上,父亲学历为大学及以上的中学生沟通要好于学历为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而父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沟通态度维度上也存在的差异为:父亲受教育水平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中学生在沟通态度上明显好于父亲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学历的中学生,而与另外2个受教育水平差异不显著。

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及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上存在的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为:在沟通状况及总体沟通上,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中学生在沟通上明显好于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学历和小学及以下的中学生,而与母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在沟通内容维度上也存在的差异为:母亲学历为大学及以上和高中的中学生沟通均要好于学历为初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而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大学及以上与高中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三、讨论

总体上,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水平居于中等偏上,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在各维度上得分依次为“沟通状况>沟通态度>沟通内容>沟通动机”,其中沟通状况维度均数最高,而沟通动机维度均数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几个维度的均数水平。这说明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比较保守,缺乏沟通的主动性,不太主动与同伴进行性话题的沟通。而沟通状况的维度均数最高,这说明尽管沟通的主动性不强,但是中学生同伴间大多还是能谈论性话题的。这与傅伟忠XX年对我国上海市19区县38所大中学校在读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相类似,在此调查中显示,当发生心理卫生问题时,43。3 010的学生选择朋友倾诉,只有21。7%找心理咨询机构咨询,19。 1%自我反省,15。8%找书学习解决。另据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调查显示:独生子女目前最好的朋友依次为:同班同学、母亲、同校同学,其中同班同学占80。8%。由此可见,中学生大多是愿意与同伴进行沟通的。沟通内容维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说明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缺乏广度和深度,诸如性变态、性病、犯等大家认为较敏感的内容较少涉及,这可能是因为中学生正确的性知识来源渠道有限,缺乏系统的性知识。这一结果和类似的性知识掌握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刘霞等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男生只有52。 3%知道有关的知识,其知识来源主要为书刊;高中女生只有68。 2%掌握了月经的有关知识,其知识来源主要为母亲。张颖等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中学生对性知识掌握不足,只有24。3%的人知道“容易怀孕的时间”。可见,因为缺乏对性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导致了中学生沟通内容的范围较狭窄。也由此影响了中学生沟通的动机水平,可能因为对性知识所知甚少,所以不知道如何与同伴进行沟通或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沟通。

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男生在同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平均分高于女生,男生在沟通动机和沟通状况维度水平高于女生并表现出了显著的性别差异,这可能与我国传统文化对男女不同角色期望有关,传统上更强调女孩子文静、内向、顺从,男孩子则更独立、叛逆。刘霞等的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发生边缘性行为的次数高于女生,报告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韩仁生等对中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调查结果也显示,男生交友数量显著地高于女生。郑琰对广东省中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女生由于比较敏感,所以自尊心水平比男生低。男女在交友数量、角色期望和心理素质上面的不同,造成了沟通动机和沟通状况的.显著性差异。

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在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的比较中发现,普通中学的学生总体沟通上的平均分要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但是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普通中学的学生较之职业中学的学生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也可能是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的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有差异,自我价值感作为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对学生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行为有重要而广泛的影响。王蕾的调查结果显示,普通中学的学生自我价值感好于职业中学的学生,自我价值感高的学生的自信心,自我优越感较强,主动,好奇,在判断中不愿意受权威的影响,而自我价值感低的学生则表现为孤立,自我防御,自卑,不愿意与他人交往。

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在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总体规律是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沟通的水平也越高。这可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封建意识的影响,家长在对子女的性教育方面还存在种种误区,“谈性色变”,很多人都耻于谈性。受教育水平高的父母在这方面思想就更开放一些,更能以科学客观的态度来面对。根据dilorio的研究结果发现,表现出高度自我效能感的母亲更愿意去和孩子谈论性,在通常情况下,学历高的母亲自我效能感更高。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能让孩子更自然地面对各种性问题,更愿意与同伴进行性话题的沟通,不会担心因为这种沟通而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或者认为自己有了足够多的性知识而感到不安和拘束。

中学生调查报告 篇4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作为一种快捷的通信工具,手机的普及率非常的高,现在中学生拥有手机也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学生对于性能的选择是十分多的,但我们也能看出,学生们用手机已经不仅仅满足与打电话发短信了,而是把手机当做一种娱乐工具,这种性能不但对学习没有多大的用处,甚至有不好方面的影响,这并不是家长们买手机的初衷。

在本次调查对象中表示手机是家长购买的占总比的85%,其次是亲戚购买的占总比的12%,由此可见,中学生在手机方面的消费主要是依赖于父母。

对于新事物接受较快,现代青少年追求时尚、前卫、对新兴事物接受能力较强,也喜欢追赶市场潮流,对于手机各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32%的学生是要求手机的性能配置能够高端点,28%的学生是会跟随潮流选择手机,26%的学生对手机的品牌是有要求的,会选择购买自己心仪的手机,只有11%的学生会考虑手机的价位,这可能与不是自己直接支付有关系,一些学生会认为这是父母该考虑的事情。

大多数初中生购买手机的原因是为了与家人、朋友联系的占总比例的60%。对于购买手机与家人联系这一目的.,据调查显示,多数父母都是持肯定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对学生购买手机行为的产生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是因为看见周边同学买了手机产生攀比现象而购买手机的占总比例的23%,只有12%的学生购买手机是为了学习,方便有时候查阅单纯,对于这种购买手机的行为我们是赞同的。还有5%的学生购买手机是因为其他的原因。

通过此的调查,我们发现现在手机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很重要的,70%的学生在生活中是需要手机的,16%的人觉得手机对于自己来说是一般的,只有11%的学生是觉得手机是不重要的。

现在很多中学生并不是一定需要购买手机,对于手机使用的必要性也不是很大,并不能让他们对手机产生一种依赖的习惯,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

中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不加重视,会加剧学生辍学和出走。因此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初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厌学的症结所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调查方法

1、对象:旧寨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级8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36人)

2、时间:20xx年11月

3、调查方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问卷调查。

四.结果与分析

(一)、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倦学习的心理,进而在学习学科课程时,对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再愿意学习的现象。

其突出特点如下:

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

第二,有的学生作业几乎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5分钟完成选择题,然后就睡觉。

第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a、学习压力过重;(约50、7%)

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36、9%)

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习,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喜欢学习的学科就想学习,而且会学得很好,感觉有意思;不喜欢的学科就不想学习,就不学。学习完全凭兴趣和爱好,没有自觉性。

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约26、1%)

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幽默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家长期望过高(约22、2%)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在家里除了学校的作业,另外给孩子安排大量作业,学生因此没有时间玩耍,从而感到心烦,不想学习。在家长看来,学生只能读书,不能玩耍,学生学习不好,考试不及格,父母要打、要骂,很少与孩子沟通。

另外:

1、学生感觉学习太单调太无聊(约16、3%)

2、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学(约16、3%)

3、不喜欢某老师(约11、3%)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学习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当然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也成为许多孩子学习的.压力制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曾经有过厌学的想法,71、4%的学生认为厌学是正常现象,出现厌学情况时,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找信得过的师长和朋友解决。关于如何杜绝厌学现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到解决学习的好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老师解决。总的来看,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好多是应该能够改变的。厌学产生的后果和解决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学生本身大多数还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