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争吵优秀教案

2025/10/15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争吵优秀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争吵优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铁锤、螺丝锥、钳子等常用工具的用途。

2、理解故事,知道每种工具都有自己的用处,懂得团结合作的道理。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自制背景图片及道具。各种工具:螺丝锥、铁锤、订书机、钳子、锯子等实物。积木。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出主题

今天刘老师收到了大胡子爷爷的一封信,你们想不想知道信上说了些什么?(想)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胡子爷爷说”他开了一个小木匠工具店,里面有好多的工具”,你们想不想参观一下小木匠工具店?

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店里都有哪些工具,好吗?

这个是什么?谁知道它用来做什么的吗?(1钳子是用来做什么的?2铁锤是用来做什么的?3螺丝锥是用来做什么的?这个螺丝锥也叫螺丝刀,它是用来拧螺丝的)

今天刘老师也带来这些工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与它们一不一样?

这些工具我们都能见到对我们来说有些不安全,因为我们还很小,等我们长大了就可以使用了。

今天,小木匠工具店开业了,我们为大胡子爷爷庆祝一下好吗?

教师播放歌曲《小木匠》,幼儿做小木匠操。

小木匠工具店开业了,可店里却发生了一件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发生了什么?

二、 欣赏故事《小工具们的争吵》

1、教师生动的讲述故事《小工具们的争吵》,幼儿欣赏并观看教师演示的教具。

2、教师与幼儿讨论交流。

夜晚,大胡子爷爷的商店里发生了什么事?(小工具们在比谁的本领大)

螺丝锥、小铁锤、订书机、小钳子、小锯子为什么争吵?(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本领最大)

螺丝锥认为自己有什么本领?(拆螺丝)

小铁锤认为自己有什么本领?

订书机认为自己有什么本领?

小钳子认为自己有什么本领?

小锯子认为自己有什么本领?

大胡子爷爷是怎么劝它们的?

3、小结:每样工具都有自己的本领,但有时候修理一样东西,需要几种工具才能完成,今天,我带来了一些小工具,但需要和小伙伴合作才能完成任务,我们来试试!

三、 动手做一做

我们知道他们的本领很大,现在我们动手试一试它们的本领有多大!

1、教师向幼儿提供木制的螺丝锥、钳子、锤子、螺丝等工具的积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动手搭建、组合等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总结:每样工具都有自己的本领,在不同的时候都能发挥自己特殊的作用,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在一起,就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活动反思:

我是结合主题内容设计的这个活动,所以,主要侧重于对各种常用工具的认识,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学习使用一些简单的用具,通过倾听故事懂得同伴之间要团结、互相帮助的道理,在活动的过程中我打破了自己已有的故事活动风格,更多的是让他们去感受、去体会,但在活动中还是出现了好多不足的地方。

首先,我的活动准备不是很充分,而且还比较保守,木块应该选择大一点的我想会更好些,因为在演示的过程中,当时真的很想用锯给他们锯一下木块,让他们看一看,很直观的去了解锯的用途,但由于木块太小,所以就打消了这一念头,只好几句带过,还有锯木头的锯子和锯铁用的锯子,不同功能的锯子,是一个很好的对比认识的机会,但由于考虑不周,所以就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再准备一把锯铁的锯子我想就更好了,在后面的操作环节,由于考虑到这些工具的安全因素,所以就没有给幼儿提供实物,而是用积木来代替,不过孩子们的兴趣还是挺浓的,我想如果用实物,例如,用小锤子敲一敲,钉一钉他们会更感兴趣。

其次,在问题的设计上不够简练,在演示每一样工具时不够详细具体,如果再详细些就更好了,对于孩子回答的内容没有很好的给予回应、总结和提升,而且,提出的问题有几个在语言上不够贴切幼儿,使得孩子无从回答,所以在语言上还需要不断锤炼。同时,设计的问题还需开放些,增加讨论的机会。

再次,在活动中生生互动机会少了些,我当时只想到和孩子讨论工具如何的使用,而给他们交流讨论的机会和时间很少,以至于虽然兴趣很浓,却没有更好的展开,不过师生互动还是挺多的,这也弥补了一些遗憾。

这个活动目标是了解几种常用工具的用途,理解故事懂得团结合作的道理,基本达成目标,在活动中加入了一个音乐,孩子们很喜欢,这个虽然作为孩子的前期经验来准备的,但相隔的时间很长,所以根本没有想到还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过在座位的排列上如果排成马蹄形的座位我想效果会更好,更有利于孩子们做动作以及看我的演示过程。这次活动结束后,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教学技巧、以及组织语言的技巧上,还需继续努力,多学习,多积累经验。希望自己能持续不断的进步。

争吵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2、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懂得去发现和欣赏新事物的优点。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或课件,有“滴答”声为背景的朗读录音,机械和电子钟表实物。

学生:可以去逛逛钟表店,向营业员或父母打听各种钟表的特点和优点。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录音或课件播放钟表的“滴答”声,生闭上眼睛,听听谁来了?钟表店里每天都充满着这种声音。可是,今天却来了一个怪物,使平静的钟表店变得热闹起来,你们想知道是为什么吗?它是谁呢?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你们的问号去读课文吧,一边读一边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提醒学生注意:“谎”字中间是个亡,不要多加一点,“框”字最后一笔是横折,“惯”字第四画是竖折,第五画是横折,“衡”字是后鼻韵。

2、指名分读各段,学生互相评正音。

3、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并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符号。

4、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提问,筛选有共性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默读课文,找一找讲了哪些钟?用“”勾出。

2、它们为什么争吵?

3、“怪物”有什么特点,细读课文,扮演怪物自我介绍。

4、它们是怎么说的?用“”勾出他们说的话。(课件展示它们说的话)

5、让学生在表现钟表们动作、神态、语气的词语下打上“·”。

学生自由地读钟表们说的话,从它们的表现中你明白了什么?(充分鼓励孩子们去读书、去发现)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慢吞吞”、“细声细气”、“附和”、“粗声粗气”、“生气”、“嘟囔”、“叫喊”等词语的意思。

6、指导学生朗读。

通过自读、分角色读、引读、表演读等形式帮助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注意表达钟表们的不同语气。

四、总结升华

1、你赞同钟表们的意见吗?

2、读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比较新、旧座钟的不同)

你喜欢什么样子的?为什么?

你能说出机械钟表与电子钟表有什么不同吗?各有什么优点?(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

对新事物,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才是正确的?

教师小结:其实,各种钟表都有自己的优点:有的美观好看,有的.经久耐用,有的使用方便。顾客们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购买。课文中的那些钟表们却不懂这些,它们看不起使用方便、报时准确的新式手表——电子手表,它们用旧框框去衡量新事物。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去发现和欣赏新事物的优点,有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新用途、新事物的出现,才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五、拓展延伸

1、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正确态度来对待新事物?你还发现哪些新事物?说说它们的优点。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抄写课文最后一句话。

附:板书设计

钟表店里的争吵

滴答声 上发条 指针准确

机械表 有要有 有点误差

电子表 没有 不用 没有 一年只差几秒

争吵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了解课文大意,懂得同学之间要多一些谅解、一些宽容,珍惜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友情。

3、感情朗读课文。

4、学习联系阅读时抓住对人物言语行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5、练习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中的4、5

课是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导语,创设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当我们与同学、好朋友闹了意见,后来,自己主动和好了的`时候,我们的家长、老师一般会对我们的做法持什么态度?

(为我们高兴,表扬我们)

是的。可是,有一位家长知道了这样的事情,却把孩子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今天,我们就来学这样一个故事。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学这个故事,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读书自学,了解课文大意。

1、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认读一下课后要求认识的五个生字。

检查是自己读书情况。

2、默读课文,思考:通过读书,自己想知道的内容,知道了哪些?全班交流。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自己准备,然后,把故事讲给给同桌听。指名2-3人在全班讲课文所讲的故事。

在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示,引导学生把握故事的大致情节,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抓住重点,理解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读这个故事,一边读的时候,练习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那些地方让你感到故事的发展出乎了你的意料?(或者让你们感到了意外?)

(引导学生抓住骂了他一句后的微笑、与我在外面等你相联系的从他眼里表现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举起尺子是,克莱谛微笑、温和地说,后来,父亲的训斥。)

2、抓住克莱蒂让人感到意外的言行进行分析:要是你此时会怎么做?他此时在想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认识克莱谛的美好品质)

3、讨论:为什么我们已经和好了,父亲还要训斥我?假设你是安利柯,你会想些什么?从中明白了什么?

(要知错就改,而不是等着别人来想自己承认错误,更不应该不信任自己的朋友。)

四、抓住重点,感情朗读,深入体会感情。

1、想一想:课文中的那些地方是你受到了感动?用笔勾画出来。

2、四个人一组,小组内,联系分角色朗读。

3、班上选代表分角色朗读表演

争吵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做到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新老式钟表的对比中,懂得去发现和欣赏新事物的优点。

重点难点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语言的'优美,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生字敦请卡片,机械和电子钟表实物。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破题导入(5)

1.同学们到过钟表店吗?你看到些什么?

2.读课题,有何疑问?

二、识读字词,了解大意(8)

1.自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读课题时的疑问。

3.解答疑问,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直扣重点,深入学习(17)

1.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在文中找出来。(课文最后一句话)。朗读后引导变成陈述句,再次质疑。

2.再读课文,讨论解疑:

⑴“旧事物”即第一段和第八段中所指,钟表要有声音,有钟摆,有指针,上发条,走时不太准确等。

⑵“新事物”即最新式的电子表,优点如3~6段所写。

3.主观判断,情感朗读。

⑴你对新式表和老式表有什么看法?

⑵文中老式表对新式表是什么态度呢?勾画出相关语句。

⑶分角色练习情感朗读。

四、回扣主题,拓展延伸(5)

1.回扣课文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出反问的语气。

2.你还发现了哪些新事物?说说它们的优点。

五、作业设计(5)

说说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板书设计

争吵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抄写并背诵课文最后一段话。

3、学习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自主积累好词佳局

6、通过学习,知道应用发展的淹灌去认识新事物

7、培养学生探索,求知,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最后一句话。

3、比较机械与电子表的异同。

4、本文的寓意理解与运用

教学准备:

机械钟表与电子表各一只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脉络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17.钟表里的争吵

2、全班齐读课题

3、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要说的?

4、你们知道是谁在争吵吗?(出示机械钟,闹钟,电子表等)

5、就是他们在争吵,你想知道他们为了什么事而争吵的吗?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读课题,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引导学习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句子)

2、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并用笔勾画出生字和新词

3、你读懂了什么?

4、你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麻烦?(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质疑)读课文

交流预设:读懂了钟表们在滴滴答答地走着;读懂了电子表静悄悄的,从来不发出声音;读懂了电子表没有时针,分针,而用数字来表示;读懂了它不用上发条而是用电池……

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生字,说说自己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

A齐读生字,重点指导:“纽、衡、框、慌、”

B找出本课生字的形近字

C组词

4、比赛读课文读课文,同桌互相学习生字

纽-纽

秒-妙

摆-罢

吊-布

慌-慌

业-亚

框-眶

衡-街

书写生字1、认真观察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2、重点指导:“惯,纽,慌,衡”

3、书写生字。"惯"的"贝"上面是"十";"纽"的中间是横;"慌"中见点的位置不要写错了;"衡"中间的"大"不是捺是点.

作业: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课后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机械钟表与电子钟表的异同

2、抄写并背诵课文中最后一句话。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复习,导入新课1、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习惯充满怪物据说附和秒钟

撒谎新式吊着吹牛摇头晃老

2、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现在我们要一起去理解课文,齐读全文。

听写生字、读全文

深入理解课文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读本段,并强调“惯”是前鼻音

2、自主学习并提出质疑

3、反馈学习情况: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提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5、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质疑(“饿坏了”是指机械表没有上发条,它停下来了;而“生病了”是指机械钟表出现故障,坏了,不能在工作了。)

6、那么,你们听过钟表的“滴答”声吗?(出示机械闹钟)

二、学习第二之六自然段。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生自我评价朗读情况。

3、师生共平

4、学生自由轻生朗读课文

5、自主学习第二~6自然段

6、反馈学习情况。

你读懂了什么?

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学生自由提出质疑)

7、为什么文章中用“据说”这个词(机械表们不相信,只是听说而已)

8、那么你相信吗?从那里看出机械钟表们不相信呢?

三、学写课文第七~十六自然段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找出钟表们争吵的具体内容

2、钟表们都争吵了些什么?

3、那么,这个争吵为什么平息了呢?(一个小伙子要买最新式的电子表。那个怪物被买走了?)

4、那,现在它们认识到这快电子表的优点了吗?(没有,因为它们还在哪儿为了这块不是表的表生气,叫喊,嘟囔)

5、从这个部分找出“果然”的反意词(竟然)

6、是谁出乎意料啊?(闹钟,手表,挂钟,他们都认为小伙子怎么会高高兴兴的买走那个怪物)

7、指导朗读:读出闹钟,手表,挂钟们的惊讶,还要读出他们的愤怒,生气

四、学习第十七自然段

1、全班齐读本段,正音框(kuàng)衡(héng)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那些之只会用旧框框来衡量新事物的人,永远不会懂得新事物的优点)

3、学了这篇课文,你懂了什么道理?(我们必须以崭新的眼光,全新的标准来认识,衡量新事物,增因才能认识到它们的优点——取长补短)

读第一段

交流预设:

读懂了钟表店里充满着“滴答”的钟表声;读懂了钟表门也听惯了这种“滴答”的声音。

“饿坏了”是什么意思;“生病了”又是什么意思?

(“饿坏了”是指机械表没有上发条,它停下来了;而“生病了”是指机械钟表出现故障,坏了,不能在工作了。)

听“滴答,滴答”的声音

学会认真读,认真听,认真体会

交流预设:

读懂了电子表静悄悄的,读懂了电表没有指针,读懂了电子表不用上发条,用电池,读懂了电子表非常准确……

(机械表们不相信,只是听说而已)

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解

交流预设:挂钟认为不发出滴答的声音不是表,手表认为没有指针的也不是表,闹钟认为没有发条,一年只差几秒中的不是表,要把他轰走……..

(没有,因为它们还在哪儿为了这块不是表的表生气,叫喊,嘟囔)

思考“果然”的反义词

(闹钟,手表,挂钟,他们都认为小伙子怎么会高高兴兴的买走那个怪物)

体会朗读

读17段,注意“框、衡”的读音

交流体会

思考问题,并体会(我们必须以崭新的眼光,全新的标准来认识,衡量新事物,增因才能认识到它们的优点——取长补短)

思维拓展

在学习的生活中,你还发现那些新事物?说说他们的优点/

1、小组内自由发言。

2、指名发言

3、反馈学习情况

(1)自动铅笔

(2)电子词典

(3)电脑

围绕上面的事物展开讨论

4、学生自由发言思考问题,积极发言,在讨论中学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总结全文师总结: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并且不断的发明,创造了许多新事物,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他们,发挥他们的优点。

作业:

1、演一演这个课本剧

2、找找身边的新事物。

板书:

新事物——电子表

非常准确,一年才差几秒钟

旧事物——手表,闹钟,挂钟

发出滴答声,有指针,上发条

课后小结:

争吵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书课题

每天我们都和同学们在一块学习、游戏,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矛盾,你是怎样处理的?(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中的两个同学是怎样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从文中标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新词。

重点指导:

(1)体、缘、愤、戒的写法。

(2)区分即与既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将语句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题是争吵,使谁与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结果怎样?

2、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3、师生交流,明确课文内容:

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而发生争吵,最后我和克莱谛

四、作业:

把课文读熟,注意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

板书设计:

争吵

我——克莱谛

弄脏本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课文,体会父亲的话。

(一)找到我和克莱谛吵架的有关段落,认真读一读。

(二)当我和克莱谛吵架时,我的心情怎样?心理怎么想的?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1、抓住重点语句,自主讨论交流:

(1)我火了,骂了他一句。

(2)于是我想报复他。

2、师生交流,统一认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三)体会父亲的话。

1、父亲的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从文中标出来。(小组交流)

2、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我为什么会想起这句话?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小组自主交流:

(1)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

(2)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3)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是该多好!

(4)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5)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师生交流,统一认识:

我不安、后悔、矛盾。

3、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1)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此时他们在想什么?俩人想的一样吗?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讨论交流)

(2)我为什么会想起这句话?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我心想:我只是防御,决不还手。

(3)终于挨到放学为什么是挨?从中体会到什么?

4、当父亲知道整个事情时,父亲的表现怎样?从文中标出来读一读。

讨论:

(1)父亲为什么把戒尺折成两段,扔向墙角?

(2)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生交流:

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5、你觉得克莱谛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

三、小练笔:

在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你是否也曾遇到过文中出现的这种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和同学发生过的事情写一写。

板书设计:

争吵

我—————朋友—————克莱谛

宽容友爱理解

争吵优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熟读《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理解诗中的词语。

2、学会正确使用标点。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读儿童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谜语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老师有一则谜语,看你能不能猜出来,听仔细了:有人不说话,肚里学问多。有字不认识,就去请教它。(一起说)

字典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如果你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只要是它知道的就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你,因此,大家都亲切地叫它字典公公。字典公公的家很大,里面的家族成员可多了。可是有一天,字典公公家里发生了争吵,吵得可热闹了。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字典公公家了解一下这场争吵?(想)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读一读《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这首儿童诗

三、指导诵读

1、出示诵读要求。

一读通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读懂 理解词语,读懂大意。

三读好 想象画面,读出情感。

2、读通。

(1)初读全文。

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得字就读读上面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开始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检查读课文情况。

读得怎么样了?请一些同学来读读课文吧。每人一小节,谁愿意读?

(3)指导停顿。

师生合作读,学生用铅笔画上停顿符号。同桌一人一段互相读。

3、读懂。

(1)课文已经基本读通了,下面清小朋友们默读课文,有不理解的词用笔标出来。

(2)交流解析难理解的词语。

头头是道:形容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反驳: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理论或意见。

深奥:(道理、含义)高深不易理解。

报告: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上级或群众所做的正式陈述。

主角:主要角色、主要演员、主要人物。

不可开交:无法结束。

片面:偏于一面,不全面。

强调:着重提出。

4、听录音。

读得怎样?你想读得像他一样好吗?我们一起努力!

5、读好。

(1)第一段。

师:刚刚我们听了课文的录音,你知道字典公公家里是谁在争吵了吗? 一起说:“标点符号”。

师:对,诗歌的第一小节就告诉我们了。谁来读读第一小节。(指名读 →齐读)

指导抓住重点词语的朗读。

(2)第二段。

师:哎呀,真够吵的![出示插图]看它们的眼睛瞪得多大,听它们的嗓门提得多高。感叹号拄着拐杖,小问号张大耳朵,调皮的小逗号急得蹦蹦跳。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第2小节,看看你能不能抓住一些重点词语读出标点符号们的神态和动作。

指导读,可加上动作。

(3)第三至七段。

师:这些标点脸红脖子粗的,它们在吵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诗歌第3—7小节。注意读好语气。

师:课文里讲了哪些标点的争吵?

你喜欢哪个标点符号呢?读一读,如果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4)第八段。

师:就在大家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谁来发表意见了?

指导读老人的口吻。

(5)第十段。

师:小朋友,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的啥,能不能让我知道?

交流。

(6)第九段。

字典公公告诉我们:(齐读)

6、分角色朗读。

旁白、感叹号、问号、顿号和逗号、省略号、句号、字典公公

师:瞧!通过我们的努力,已经将这篇课文读得如此动人。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欣赏一首儿歌——《标点符号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听,看这首儿歌里提到了哪些标点。(交流)

这学期我们已经开始学写作文了,标点符号在文章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作文中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争吵优秀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5.“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瞟。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瞟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6.“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