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歌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泼水歌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泼水歌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中四拍子的节奏,学唱歌曲。
2。幼儿跟随歌曲节奏做动作。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歌曲的欢快情绪。
活动准备:
1。歌曲(见幼儿用书);小水桶一个;呼啦圈12个
幼儿已初步了解有关泼水节的意义、来历。
活动过程:
活动一、活动引入
教师手提小水桶,引起幼儿兴趣。
导语:你们知道我要去参加一个什么节日吗?
小结语:泼水节是傣族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用鲜花和树叶沾满清澈的泉水,洒向亲戚、朋友和远方的客人,把自己最美好的祝愿献给别人。在泼水节里谁被水泼得最多,他得到的幸福也最多。
活动二、熟悉歌曲节奏和歌词
1。教师提着小水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练习节奏。
导语1:这首歌是几拍子的节奏?
导语2:四拍子的`节奏可以怎样表现呢?我们除了用拍手的方法,还可以怎么表现?
教师念“1234 2234 3234 4234”,和幼儿一起用跺脚、拍膝盖等方式练习四拍子的节奏。
导语3:现在我把“1234”变成歌曲中好听的歌词,请你们拍手的方式表现出它的节奏。
3。熟悉歌词。
导语: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活动三、学唱歌曲
1。用先哼唱旋律,再自主填词的方法学唱歌曲。
2。鼓励幼儿配合歌曲,表演歌词中的情节。
活动四、随音乐做游戏
1。将圈排成三排,每排4个,引起幼儿的关注。
2。请幼儿来尝试走圈,请其他幼儿观察,发现其规律。
导语:我们要边唱歌边有节奏地走圈,怎样走可以做到一首歌刚好走完12个呼啦圈?谁来试一试?
3。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轮流边唱歌边走圈。
泼水歌教案 篇2
目标:
1、感受乐曲中4拍子的乐句。
2、跟随歌曲节奏正确做游戏动作。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准备:
呼啦圈、鼓
过程:
1、感受乐曲中的4拍子节奏。
事先在地上放置呼啦圈,排成3排,每排4个。
教师先示范玩法:从第一排开始,边在每个呼啦圈里原地走4步,边念口令:"1234 2234 3234 4234";再转到第二排继续边走边念口令,一直走完第三排为止。
请幼儿轮流尝试走呼啦圈,教师从旁念口令并在换下一个呼啦圈时敲一下鼓进行提示:当第一位幼儿走完第一排转至第二排时,请第二位幼儿接着走第一排;当第一位幼儿走完第二排转至第三排,第二位幼儿走第一排转至第二排时,请第三位幼儿接着走第一排,依次类推。
播放歌曲,请幼儿轮流随着歌曲节奏走呼啦圈,教师仍从旁敲鼓提示。
2、学唱歌曲〈泼水歌〉。
教师范唱,请幼儿说说歌里唱了什么。
幼儿说出,教师唱出完整的一个乐句。
幼儿跟唱,掌握歌词及曲调。
鼓励幼儿配合歌曲,表演歌词中的`情节。
3、请幼儿边唱歌边走呼啦圈。
反思:
在活动中,教学手段和策略紧紧围绕目标进行,从讨论角色分配分角色演唱分角色表演(自愿选择、交换角色)创编动作分角色游戏体验创编的动作,让幼儿既接受挑战,又体验乐趣。通过游戏情境使幼儿的情绪逐渐达到xx,体现层层递进的教学策略。
该活动让我从孩子们爽朗的笑声、积极的参与、丰富的表情,感受到集体智慧的无穷力量和教学设计的成功。
而我作为一位组织者,还有好多方面需要学习和改进,比如:如何应对孩子的突发提问?怎样有效评价孩子的回答?如何让孩子更易吸收我传授的知识和经验。正如冯晓霞教授说的:“教师职业的内在魅力在于它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智慧的对话、生命的呼唤”。
泼水歌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泼水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泼水歌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中4拍子的乐句。
2、跟随歌曲节奏正确做游戏动作。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呼啦圈、鼓
活动过程:
1、感受乐曲中的.4拍子节奏。
事先在地上放置呼啦圈,排成3排,每排4个。
教师先示范玩法:从第一排开始,边在每个呼啦圈里原地走4步,边念口令:“1234 2234 3234 4234”;再转到第二排继续边走边念口令,一直走完第三排为止。
请幼儿轮流尝试走呼啦圈,教师从旁念口令并在换下一个呼啦圈时敲一下鼓进行提示:当第一位幼儿走完第一排转至第二排时,请第二位幼儿接着走第一排;当第一位幼儿走完第二排转至第三排,第二位幼儿走第一排转至第二排时,请第三位幼儿接着走第一排,依次类推。
播放歌曲,请幼儿轮流随着歌曲节奏走呼啦圈,教师仍从泼水歌》。
教师范唱,请幼儿说说歌里唱了什么。
幼儿说出,教师唱出完整的一个乐句。
幼儿跟唱,掌握歌词及曲调。
鼓励幼儿配合歌曲,表演歌词中的情节。
3、请幼儿边唱歌边走呼啦圈。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灰谐,风趣,活泼的歌曲,然而在歌曲中还渗透了礼貌方面的教育。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歌词和弱起节拍是重难点,所以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挑战性。
泼水歌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情绪,能以活泼有趣的歌声和形象的动作分角色表演。
2。 能根据歌曲情节创编 “高兴”的动作。
3。 体验和同伴交换角色进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已学过歌曲《泼水歌》,能根据歌曲内容做“路过人”的动作
2。 根据歌曲情节每制作图谱(反面用不同颜色区分)
3。 道具:小水桶、小椅子一张
4。 场地准备:一个大圆
活动过程:
1。根据图谱复习歌曲《泼水歌》。
2。 分清角色,体验分角色表演的乐趣。
(1) 分析歌曲的两个角色:泼水的人和路过的人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讲的是几个小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哪两个小朋友呢?
这首歌中哪几句是这个泼水的小朋友唱的呢?
除了这一句,这些都是谁唱的?(指图谱)
最后一部分“噜啦啦”表示什么意思?高兴了大家就一起唱。(翻图谱)
(2)分角色表演
a。分角色唱歌。教师做泼水的人,幼儿做路过的人。
b。教师边唱边做“泼水人”的动作。
c。两位幼儿和教师一起表演。
d。幼儿自愿分角色面对面表演。
e。交换角色表演。
3。 根据歌曲情节创编 “高兴”的动作,激发幼儿表演欲望。
刚才我们唱“噜啦啦”的时候用拍手表示高兴的动作。想一想,高兴的时候还可以做哪些动作?
幼儿创编并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表演。(其他幼儿跟着学一学)
4。 音乐游戏《泼水歌》 。
(1)介绍游戏玩法
一人站圆中间,以椅子为家门口,手拿红桶扮演“泼水的人”,其他人围成圆圈,扮演路过的人,根据歌词做动作。
(2)尝试游戏一遍。
教师做“泼水的人”,幼儿做“路过的人”进行游戏。
(3)讨论并采用“点兵点将”的方法,在第二句“噜啦啦”时交换角色。
(4)游戏两遍,教师适当提醒。
(5)提高要求,继续游戏。
引导幼儿唱“噜啦啦”时,将拍手的动作改为自己创编的动作,其他幼儿向他学。
5。 结束活动
泼水歌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感受歌曲情绪,能以活泼有趣的歌声和形象的动作进行表演。
2、巩固"矮人走路"等基本动作,初步能根据情绪体验,创编"生气"和"笑嘻嘻"的动作。
3、教育幼儿要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知识方面:幼儿已学会唱歌曲《泼水歌》,并理解歌曲内容。
2、物质方面:人手一顶小丑帽,一件成人的t恤衫,一个纸鼻贴,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泼水歌》,进一步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词的内容。
1、第一遍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慢速度有表情的演唱。
师:小朋友,你们想想,我们如果不小心把水泼到别人身上,应该怎么做?……对了,应该行个礼,说声对不起,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我们学过的哪首歌就是讲了这件事?哦,对了,是《泼水歌》,下面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一遍。
2、第二遍要求幼儿带上活泼有趣的声音,集体演唱。
二、基本部分.
(一) 欣赏教师示范表演,初步感受动作特点,激发幼儿学习欲望。(教师扮演小丑为大家表演节目)1、第一遍欣赏后提问: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第二遍欣赏后提问:你喜欢哪个动作?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并把这个动作表现出来。
(二)教师表演动作1、带领幼儿集体复习巩固基本动作:"矮人走路"。
动作要领:上身自然挺直,下身半蹲着踏步,双手自然摆动。
2、以分解的形式练习新动作,并引导幼儿创编"生气"、"笑嘻嘻"的动作。
(三)随音乐进行完整练习1、教师口哼曲子,放慢速度,带领幼儿完整练习一遍(结合部分创编动作)。
2、让幼儿穿戴上服饰,完整跟学两遍,鼓励幼儿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要求幼儿做动作时带上形象、可爱的.表情。
3、鼓励每位幼儿邀请一位自己的好朋友共舞,并要幼儿大胆地运用动作,表情表现歌曲情绪。
三、活动结束:
活动在音乐声中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泼水歌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中四拍子的节奏,学唱歌曲。
2.幼儿跟随歌曲节奏做动作。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歌曲的欢快情绪。
活动准备:
1.歌曲(见幼儿用书);小水桶一个;呼啦圈12个
幼儿已初步了解有关泼水节的意义、来历。
活动过程:
活动一、活动引入
教师手提小水桶,引起幼儿兴趣。
导语:你们知道我要去参加一个什么节日吗?
小结语:泼水节是傣族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用鲜花和树叶沾满清澈的泉水,洒向亲戚、朋友和远方的客人,把自己最美好的祝愿献给别人。在泼水节里谁被水泼得最多,他得到的幸福也最多。
活动二、熟悉歌曲节奏和歌词
1.教师提着小水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练习节奏。
导语1:这首歌是几拍子的节奏?
导语2:四拍子的节奏可以怎样表现呢?我们除了用拍手的方法,还可以怎么表现?
教师念“1234 2234 3234 4234”,和幼儿一起用跺脚、拍膝盖等方式练习四拍子的节奏。
导语3:现在我把“1234”变成歌曲中好听的歌词,请你们拍手的方式表现出它的`节奏。
3.熟悉歌词。
导语: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活动三、学唱歌曲
1.用先哼唱旋律,再自主填词的方法学唱歌曲。
2.鼓励幼儿配合歌曲,表演歌词中的情节。
活动四、随音乐做游戏
1.将圈排成三排,每排4个,引起幼儿的关注。
2.请幼儿来尝试走圈,请其他幼儿观察,发现其规律。
导语:我们要边唱歌边有节奏地走圈,怎样走可以做到一首歌刚好走完12个呼啦圈?谁来试一试?
3.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轮流边唱歌边走圈。
泼水歌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中四拍子的节奏,学唱歌曲。
2。幼儿跟随歌曲节奏做动作。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歌曲的欢快情绪。
活动准备:
1。歌曲(见幼儿用书);小水桶一个;呼啦圈12个
幼儿已初步了解有关泼水节的意义、来历。
活动过程:
活动一、活动引入
教师手提小水桶,引起幼儿兴趣。
导语:你们知道我要去参加一个什么节日吗?
小结语:泼水节是傣族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用鲜花和树叶沾满清澈的泉水,洒向亲戚、朋友和远方的客人,把自己最美好的祝愿献给别人。在泼水节里谁被水泼得最多,他得到的幸福也最多。
活动二、熟悉歌曲节奏和歌词
1。教师提着小水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练习节奏。
导语1:这首歌是几拍子的节奏?
导语2:四拍子的节奏可以怎样表现呢?我们除了用拍手的方法,还可以怎么表现?
教师念“1234 2234 3234 4234”,和幼儿一起用跺脚、拍膝盖等方式练习四拍子的'节奏。
导语3:现在我把“1234”变成歌曲中好听的歌词,请你们拍手的方式表现出它的节奏。
3。熟悉歌词。
导语: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活动三、学唱歌曲
1。用先哼唱旋律,再自主填词的方法学唱歌曲。
2。鼓励幼儿配合歌曲,表演歌词中的情节。
活动四、随音乐做游戏
1。将圈排成三排,每排4个,引起幼儿的关注。
2。请幼儿来尝试走圈,请其他幼儿观察,发现其规律。
导语:我们要边唱歌边有节奏地走圈,怎样走可以做到一首歌刚好走完12个呼啦圈?谁来试一试?
3。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轮流边唱歌边走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