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近似数教案(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近似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情境中体会用近似数表示长度的必然性,能用近似数表示生活中的数量.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四舍五入取近似值.
3、对于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它们有几个有效数字,是什么.
教学重点:
按要求取近似值,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按精确到哪一位的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值.
教学难点:
指出较大数位的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出示投影:78页彩图,学生组内合作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二、新课:
(一)通过学生的活动,加深对近似数的理解,并讲解例题1、2
(二)练习:
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某歌星在体育馆举办音乐会,大约有一万二千人参加;()
(2)检查一双没洗过的手,发现带有各种细菌80000万个;()
(3)张明家里养了5只鸡;()
(4)1990年人口普查,我国的人口总数为11.6亿;()
(5)小王身高为1.53米;(6)月球与地球相距约为38万千米;()
(7)圆周率π取3.14156.()
2.小明量得一条线长为3.652米,按下列要求取这个数的近似数:
(1)四舍五入到十分位___________;(2)四舍五入到百分位_________;
(3)四舍五入到个位____________.
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在上题中,小明得到的近似数分别精确到那一位.
3、下面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那一位
0.320__________;123.3__________;5.60____________;204__________;
5.93万____________;1.6×104_____________.
4.小亮量得某人三级跳的距离是12.9546米,按下列要求取这个数的近似数:
(1)精确到0.1____________;(2)精确到0.01_________;(3)精确到0.001_______.
5.把数73600精确到千位得到的近似数是_______________
精确到万位得到的近似数是_________________
6.近似数3.70所表示的精确值a的范围是()
(A)3.695≤a<3.705(B)3.6≤a<3.80
(C)3.695<a≤3.705(D)3.700<a≤3.705
7.下列数中,不能由四舍五入得到近似数38.5的数是()
(A)38.53(B)38.56001(C)38.549(D)38.5099
分析近似数8与8.0的差别
(三)讲解精确度、有效数字的概念:
对于一个近似数从____边第____个不是____的数字起,到________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如:1、0.03296精确到万分位是_______,有____个有效数字,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
2、数0.8050精确到_______位,有_____个有效数字,是_______________
3、数4.8×105精确到_______位,有_____个有效数字,是_______________
4、数5.31万精确到_______位,有_____个有效数字,是_______________
四、讲解例题,解后反思,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练习:一箱雪梨的质量为20.95㎏,按下面的要求分别取值:
(1)精确到10㎏是______㎏,有______个有效数字,它们是________
(2)精确到1㎏是______㎏,有______个有效数字,它们是________
(3)精确到0.1㎏是______㎏,有______个有效数字,它们是______
五、小结:什么是有效数字?按精确到哪一位,求近似值时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P83习题1、2
近似数教案 篇2
教学内容:第20—21页例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学会“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会写、会用“≈“。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归纳求万以内近似数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调查汇报有关数据。
1.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2.根据学生的调查情况引入新课:
(1)教师根据学生的调查情况进行板书。
(2)通过实例向学生说明什么是近似数。
二、自主探索,领悟新知
1.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出示一组与学生或生活相关的数据、让学生直接说出它们大约是几百。
(1)教师出示数据。
(2)学生汇报说明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
208 200 987 1000
927 900 892 900
517 500 671 700
439400 152 400
2.在出示几个百位上的数字相同,十位数上的数字是4、5、6的三位数,让学生讨论他们大约是几百?并说明理由。
(1)学生讨论汇报。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点拨引导。
在肯定学生的判断方法后提出问题,这种方法的确能够判断一个数比较接近哪个整百数,即它的近似数,但是这种求法太麻烦,因为看到这个数,就要进行口算,有的数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启发学生根据板书看一看有没有更方便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学生再`次讨论,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总结方法。
(5)教师小结,提炼方法。
3.学习准确数和近似数的表示方法。
教师利用板书进行引导,教学约等号的写法和读法,完善板书。
4.反馈练习,巩固方法。
做第20页的“做一做”
三、总结交流,提炼方法
(1)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分析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然后汇报。
(2)教师总结。
(3)学生看书。
四、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做练习五的第1题。
五、课堂作业
(1)当5 60≈6000时, 内取得数字可以是( )。
(2)当4 89≈4000时, 内取得数字可以是( )。
(3)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485≈ 16498≈ 2510≈ 40938≈ 76560≈
板书:
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
208≈200 987≈1000
927≈900 892≈900
517≈500 671≈700
439≈400 152≈400
近似数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前面学过的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活动经验,力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两点:
1.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求近似数,学生还是比较陌生的。教学时,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深入体会近似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明确有些量很难或不必要用准确数表示,常用近似数表示,这样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利用书中的情境图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学习活动,调动学生思考交流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望。
2.倡导自主探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来探究新知,经历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我国人口总数、世界人口数的数据信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班有多少名同学?你知道全国有多少人口吗?全世界又有多少人口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出示:
(我们班有40名同学,全国大约有14亿人口,全世界大约有70亿人口)
师: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数据前面加了“大约”,说明不是准确的数据)
师: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班级、全国和全世界的人口数据,让学生初步体会什么是近似数,什么是准确数,同时对近似数的特点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生心里构成近似数的概念。
⊙自主探究、总结方法
1.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含义。
(1)介绍准确数和近似数。
师: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常遇到各种数据。有的数据与实际完全相符,这样的数叫做准确数。例如,四(1)班有60名同学,60就是准确数。有些数据与实际大体符合,或者说接近实际数据,这样的数叫做近似数。例如,课桌的.宽大约是50厘米,50就是近似数。
(2)发现生活中的近似数。
师: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数据通常用近似数表示吗?
(学生纷纷发言,表述自己的看法)
2.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13页例7情境图。说一说,你从情境图上能获取哪些信息?
(2)完成课堂活动卡。
(3)理解“四舍五入”法。
师:取近似数时通常用“四舍五入”法,你能根据“四舍五入”这几个字想一想这种方法和什么有关吗?“舍”和“入”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纷纷进行猜测、交流)
师:(课件出示“四舍五入”法的相关资料)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省略这个数的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部分的最高位上的数小于5,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如果尾数部分的最高位上的数等于或大于5,把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师:通过阅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四舍五入”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尾数。如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对哪一位进行四舍五入呢?如果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呢?百万位呢?
(4)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①学生试做:省略12756和1389000万位后面的数。
学生完成后汇报取近似数的过程:
12756≈10000
↓
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1389000≈1390000
↓
大于5,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讨论:为什么要用“≈”连接呢?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
近似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情境中体会用近似数表示长度的必然性,能用近似数表示生活中的数量.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四舍五入取近似值.
3、对于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它们有几个有效数字,是什么.
教学重点:
按要求取近似值,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按精确到哪一位的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值.
教学难点:
指出较大数位的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出示投影:78页彩图,学生组内合作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二、新课:
(一)通过学生的活动,加深对近似数的理解,并讲解例题1、2
(二)练习:
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某歌星在体育馆举办音乐会,大约有一万二千人参加;()
(2)检查一双没洗过的手,发现带有各种细菌80000万个;()
(3)张明家里养了5只鸡;()
(4)1990年人口普查,我国的人口总数为11.6亿;()
(5)小王身高为1.53米;(6)月球与地球相距约为38万千米;()
(7)圆周率π取3.14156.()
2.小明量得一条线长为3.652米,按下列要求取这个数的.近似数:
(1)四舍五入到十分位___________;(2)四舍五入到百分位_________;
(3)四舍五入到个位____________.
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在上题中,小明得到的近似数分别精确到那一位.
3、下面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那一位
0.320__________;123.3__________;5.60____________;204__________;
5.93万____________;1.6×104_____________.
4.小亮量得某人三级跳的距离是12.9546米,按下列要求取这个数的近似数:
(1)精确到0.1____________;(2)精确到0.01_________;(3)精确到0.001_______.
5.把数73600精确到千位得到的近似数是_______________
精确到万位得到的近似数是_________________
6.近似数3.70所表示的精确值a的范围是()
(A)3.695≤a<3.705(B)3.6≤a<3.80
(C)3.695<a≤3.705(D)3.700<a≤3.705
7.下列数中,不能由四舍五入得到近似数38.5的数是()
(A)38.53(B)38.56001(C)38.549(D)38.5099
分析近似数8与8.0的差别
(三)讲解精确度、有效数字的概念:
对于一个近似数从____边第____个不是____的数字起,到________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如:1、0.03296精确到万分位是_______,有____个有效数字,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
2、数0.8050精确到_______位,有_____个有效数字,是_______________
3、数4.8×105精确到_______位,有_____个有效数字,是_______________
4、数5.31万精确到_______位,有_____个有效数字,是_______________
四、讲解例题,解后反思,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练习:一箱雪梨的质量为20.95㎏,按下面的要求分别取值:
(1)精确到10㎏是______㎏,有______个有效数字,它们是________
(2)精确到1㎏是______㎏,有______个有效数字,它们是________
(3)精确到0.1㎏是______㎏,有______个有效数字,它们是______
五、小结:什么是有效数字?按精确到哪一位,求近似值时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P83习题1、2
近似数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及误差的意义;给一个近似数,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它有几个有效数字
2、通过判断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培养把握关键字词,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3、通过近似数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数学的价值,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
2.难点:正确把握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及它的有效数字的'个数
【学习过程】
一、探究与学习
探究一:准确数和近似数(看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近似数:
准确数:
2.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各数那些是准确数?那些是近似数?
⑴1分钟有60秒 ⑵七年级四班有50人
⑶小明今年全家收入大约是5万元 ⑷小明身高1.57米
探究二:近似数精确度的两种表示方式
⑴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数近似数( )到哪一位。
(小试身手)下列有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①101 ②0.14 ③ 8.7千 ④0.0001
⑵有效数字
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从( )第一个( )起到( )止,所有的数字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小试身手)下列各数有几个有效数字:
2651 ; 0.042; 9.0; 2.4万.
探究三:按要求取数的近似数
1.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①7.153247 (精确到万分位) ②8057 (精确到百位)
③1.363 (精确到0.01) ④20273(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2.某市总人口为5630400人,请用四舍五入法按下列要求分别去这个数的近似数,用科学计数法表述出来,并指出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⑴精确到千位 ⑵精确到万位
⑶精确到十万位 ⑷精确到百万位
3.近似数0.2和0.20有什么不同?
探究四:误差
1.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用( )与( )的差来表示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这个数就是误差。误差可能是( ),也可能是( )。
2.一件零件的直径标出(1502)毫米,是指这件零件的实际直径在( )毫米与( )毫米之间,当这个零件为149毫米时,误差为( )毫米。
二、达标训练
(1)近似数0.00203 精确到_________,有_____个有效数字,分别是_________
(2)近似数4.00789 精确到_________,有____个有效数字,分别是_________
(3)下列各数有几个有效数字,各是多少?
3.05 0.0410 101 1.50
(4)用四舍五入法把3.1415926按要求取近似数
(ⅰ) 取3个有效数字 (ⅱ)精确到千分位
(5)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它的面积约为2500000平方千米,请用四舍五入法按下列要求分别取这个数的近似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并指出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ⅰ)精确到万位 (ⅱ)精确到百万位
三、小结反思
这节课我学会了: ;
我的困惑: 。
四、当堂达标测试
1.下列各数是准确数的为( )
A.七年级有800名学生 B.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38万千米
C.小明同学的身高大约是148厘米 D.今天的气温大约是8摄氏度
2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0.010精确到( )位,有效数字有( )个,分别是( )。
3.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取近似数
0.3729526(精确到0.001) 4956(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2500000(精确到万位)
4.某校一年级共有120名学生要出去旅游,应租用50座的客车( )辆
A.2 B.2.4 C.2.5 D.3
五、布置作业
近似数教案 篇6
设计说明
学生在之前学习过求整数的近似数,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注重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据此,在教学时,结合教材例1创设的豆豆测身高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就把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注重类推,让学生经历知识迁移的过程。
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相同,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学过的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迁移类推到求小数的近似数上去,实现知识的良好迁移,使学生掌握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
3.注重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在教学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意义,再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课件出示)
986534 58741 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32□645≈32万 47□905≈47万
学生填完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导入新课。
师: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复习求整数的近似数引入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由旧知迁移到新知,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新知的探究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豆豆的身高是0.984 m)
2.探究求近似数的方法。
(1)豆豆的身高是0.984 m。说明已经精确到了毫米,平常不需要说得这么精确,那我们一般怎么描述豆豆的身高呢?(出示课堂活动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①豆豆的身高约是0.98 m;②豆豆的身高约是1 m)
(2)你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
生1:我用“四舍五入”法把0.984保留两位小数。因为在生活中,表示身高的米数通常是两位小数,也就是精确到厘米。把0.984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千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不满5,舍去,求得近似数是0.98。
生2:我用“四舍五入”法把0.984保留整数。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是9,满5,向前一位进1,求得近似数是1。
教师小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与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相同,也是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位数。
教师板书: 0.984≈0.98
↑
小于5,舍去
(3)如果要保留一位小数,应该怎么做呢?(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0.984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是8,满5,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上本来是9,进1后满10,向个位进1,求得近似数是1.0)
教师板书:0.984≈1.0
↑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近似数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正确求出商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
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出示如下题目)
1.用“四舍五入”法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一位小数。
8.7693.45212.7118.64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43×4.67 12.15×3.41
订正答案,并通过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求这些数的近似数?
(保留几位小数就看这位小数后面的数位,大于4就向前一位进一,小于五就舍去。师引导总结方法的名称:“四舍五入”法。)
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2页例6情境图。
阅读情境图中的信息,并问:怎样解决爸爸提出的问题呢?
引导学生自主列算式,并试着计算:19.4÷1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发现除不尽。这时,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通过交流,学生可能会想到:实际计算钱数时应该算到分,因为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也可以算到角,因为现在买东西时已经不用分了。
教师小结:根据我们的生活实际,当所买的商品数量少的时候,可以保留整数,或者保留一位小数,或者两位小数。当然如果数量很多的时候,通常会计算到分,这就要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进行取近似数了。看来取近似数一种是按照要求去取,一种是按照实际情况去取。(板书:按要求取,按需要取。)
然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算到分和角时分别需要保留几位小数?
(算到分要保留两位小数,算到角就要保留一位小数。)
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除的时候应该怎么算?
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算出两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
让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19.4÷1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2.提问:说一说如何求商的近似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只需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就可以取近似数了。或者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者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同时,求商的近似数的时,不需要算出商的准确值之后再进行取舍。
3.引导学生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
小组讨论后发言:相同点: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不同点:积的近似数要求出准确数之后再求近似数;商的近似数不需要求出准确数,只需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求近似数。
师小结:求商的近似数非常重要,有时按照要求取近似数,有时按照实际取,在取商的近似数的时候,要明白应该除到哪位就可以不用再除了。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近似值分别是怎么取的。有些题保留指定小数位数后,近似数的末尾有0,要让学生说说是如何处理的。如第2小题1.55÷3.9,保留两位小数是0.40。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归纳
1.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2.求商的近似数的时候不需要算出商的准确值之后再进行取舍。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者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
近似数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复习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使学生会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四舍五入法分别求出近似数。
5.9685: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末尾的0怎么处理)、保留整数部分。
二、学习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以前我们学过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现在我们继续学习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教学例11:
20xx年我国生产汽车4443900辆,把这个数改写成以万辆为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
(2)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理解改写隐含的意思和解题方法。
与小数点为之移动建立起联系(除法)[理解改写的结果是怎样得到的]。
4443900辆=444.39万辆
444390010000=444.39(为什么除以10000?)
(3)学生独立完成改写和求近似数。
(4)交流订正:
(5)观察:今天所学的哪儿是新知识?(改写的过程和方法)
2.把61581400台改写成以万台作单位的数就是看这个数里有多少个万,应当怎样想?
(1)应该怎么办?(要把6158100缩小多少倍?小数点应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
(2)引导学生小结方法,教师说明:为了简便,只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台。
板书:61581400台=6158.14万台 6158140010000=6158.14
3.练习:
(1)把356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让学生完成后说说是怎么做的。
(2)1999年我国生产水泥573000000吨,把这个数改写成以亿吨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独立试做,指名板演,订正时说明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提醒学生防止将改写与省略和精确混淆。
4.整理:比较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区别。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五的第5、6题。
教学反思: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小数改写的方法,能够正确区分改写和近似的区别,本课中要是加强练习量,扩展练习形式。增强学生兴趣上下功夫,课堂气氛可能会好一些的,建议可以尝试着把近似和改写一起讲可能就提高教学效率了。
近似数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按照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PPT课件出示题目。)
2.求出下面各题中积的近似值。(PPT课件出示题目。)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83×0.9;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07×0.56。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会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了。在小数除法中,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虽然除得尽,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复习求积的近似数,为后面将求积的近似数和求商的近似数进行对比做好准备,也利于引出课题。在引出课题的同时,让学生知道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教学教材第32页例6。
(1)出示例6题目信息。(PPT课件演示。)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给予适当指导。)
(3)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还除不尽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价钱时,通常只精确到“分”,这里的计量单位是“元”,那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①学生回答后,修改自己的计算过程,得到19.4÷12≈1.62(元)。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两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三位小数,再将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4)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精确到“角”,又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一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二位小数,再将第二位小数“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①通过上面的两次计算,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数?
②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6)介绍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时,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可以不用再继续除,只要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
①如果余数小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下一位商小于5,直接舍去;(PPT课件演示例6精确到“角”的计算过程。)
②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下一位商等于或大于5,要在已求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PPT课件演示例6精确到“分”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复习已唤起了学生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知识经验,这里通过买羽毛球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体会和总结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同时也结合实例体会了商的近似数的实际意义。
2.对比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1)对比求“1.07×0.56”的.积的近似数与求“19.4÷12”的商的近似数,想一想,它们在求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PPT课件演示。)
(2)思考: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PPT课件演示。)
(3)引导学生交流、概括。(PPT课件演示。)
①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②不同点:求商的近似数时,只要计算到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积的近似数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后再取近似数。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与复习题的对比,让学生明确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的异同,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让学生形成了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巩固应用,内化方法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
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②集体订正,着重让学生明确每一小题除到第几位小数,然后怎么取近似数。
(2)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3题。
①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②组织学生交流、比较取近似值的各种方法,看哪种方法既快捷又简便。明确从全局出发只列一个竖式,看最多保留三位小数,就先直接除到第四位小数,然后再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地进行保留,这样既简便又不易出错。
2.提高练习。
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
(2)求商的近似数时,精确到百分位,就必须除到万分位。( )
(3)求商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一样,必须先求出准确数。( )
3.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2题。
①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说一说要想知道“是上午铺路的速度快,还是下午铺路的速度快”,该怎么办?(要分别计算出上午和下午铺路的速度,并比较大小。)
②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保留不同小数位数的取值情况。
③组织学生交流各种不同保留小数位数的情况,体会只要能比较出速度的快慢,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少越简单,明确取近似值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精确度,灵活选择保留的位数。
(2)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4题。
①引导学生审题,并让学生明白当题目中没有明确保留小数位数的要求时,一般要保留两位小数。
②引导学生自觉、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将“1.9÷0.045”转化为“3.8÷0.09”),并完成第(1)问。
③完成第(2)问: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注意了练习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注重了让学生通过练习内化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技巧进行了适时点拨和指导,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及时巩固
1.课堂作业: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1题。
2.课外作业: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5题。
近似数教案2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近似数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