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

2025/10/18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它有怎样的特点?它又是怎样建造的?

2、体会作者法布尔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培养对自然界细致观察的习惯和对动物的爱心。

3、体会蟋蟀建造住宅一部分描写的条理性和细致性。

教学重点: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建造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法布尔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一所住宅参观,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室语言描述: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着一条倾斜的隧道。你拨开草丛,会发现一个门洞掩映其间。那微微倾斜的洞口,收拾得很宽阔。你们知道这里是谁的住宅吗?

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

2、本文作者是谁?(板书:法布尔)

课文选自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板书)

二、简单介绍作者法布尔及《昆虫记》

1、检查预习:课文里有一句作者赞美蟋蟀的句子,你知道是哪句吗?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这样勤奋而有耐心的昆虫,在昆虫世界里,总可算得上是绝无仅有的了。

问:平时我们用这两个词来形容谁?表达怎样的情感?

2、介绍作者:

把昆虫当作与人类平等的生命来对待,,这是《昆虫记》这本书表现出来的`独特之处。对于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法布尔也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我么你看看他自己是怎样说的——

课件出示课后“我的资料夹”的内容,指名朗读,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自由读课文,思考:围绕蟋蟀的住宅,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根据主要内容,标出相关段落。

3、结合相关段落总结写作顺序。

四、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1、默读2、3自然段,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思考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学生读、写、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自读收获,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学生体会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作者的说明方法,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适时补充后文的内容和《蟋蟀的住宅》原文中的句子,引导和帮助学生增强体验,加深感悟。

3、结合蟋蟀挖掘工具的简陋体会“伟大的工程”,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4、抓住第八自然段,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性及蟋蟀勤奋有耐心的品质。

五、拓展阅读,推荐《昆虫记》

出示《昆虫记》中部分句子,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人性化描写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

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 篇3

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的。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内容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蟋蟀的住宅》。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是,你想说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2、交流读书所得。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处你喜欢的,或者你认为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句子,或者你不懂的地方。并说出理由。

2、同桌或前后邻居交流自己画的句子

3、集体讨论汇报。

4、出示挂图,让学生看图结合课文内容说图的内容。

5、指名说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以及蟋蟀住宅的特点。

6、指名读有关蟋蟀建造住宅过程和蟋蟀住宅特点的.句子。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内没什么布置……很卫生。”

“蟋蟀盖房子……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抛出泥土来。”

7、你觉得蟋蟀有一种什么精神?

吃苦耐劳、不随遇而安。

四、指导朗读

1、指名读“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很卫生。”

2、范读。

3、再指名读,师生评议。

五、创设情境、体会重点

这么伟大的工程是非常值得骄傲的。如果你就是蟋蟀,你怎么想大家介绍自己的建造过程呢?

1、指名说。

2、评议。

六、回顾整体通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 篇5

一 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课文在开头点明,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接着作者拿蟋蟀与其它大多数昆虫作比较,说蟋蟀的特点是不肯“随遇而安”,“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靠自己“一点一点挖掘”,作者的这一发现引起了我们极大的阅读兴趣;随后,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结构 特点 屋内布置;至此,作者从住宅的特点想到挖掘的工具,形成“伟大的工程”与“柔弱的工具”的极大反差,对它的劳动成果,不由得产生惊讶和敬佩之情。“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写出了蟋蟀的个性特点;“倾斜的隧道”,意味着住宅有排水功能;“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说明住宅十分隐蔽,有安全感;“在这平台上弹琴”,说明蟋蟀的住宅不仅能安居,而且有休闲娱乐之功能。这一切都写得那么传神。蟋蟀用它柔弱的工具完成了扒土 搬土块 踏地 推土 铺土以及修整 加深加阔等一系列工序,因此作者对蟋蟀的劳动成果表示了极大的赞赏。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 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词句解析。(1)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指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这是法布尔发现的蟋蟀与别的昆虫的不同之处。这句话也照应了课文的题目,让读者知晓,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称为“住宅”。(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用“伟大的工程”来形容蟋蟀挖掘的洞穴,似乎有些太夸张了,然而用蟋蟀挖掘洞穴的工具来作比较,说是“伟大的工程”却一点也不为过。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 搬土块 踏地 推土 铺土 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 隐蔽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选择 住址 洞穴 柔弱 搜索 隐藏 倾斜 平坦 扒土 宽敞”等词语。

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三 教学建议

1.课前,可建议学生查阅有关蟋蟀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有条件的可以观察蟋蟀和它的巢穴。

2.本文的题目比较新奇,可以用揭题来引起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初读课文时,让学生通读全文,读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概括出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学习,然后进行交流。经过讨论 交流使学生了解到,对于蟋蟀住宅的特点,作者主要是从住宅的选址 外部和内部三方面来介绍的:(1)选址──经过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不用现成的洞穴;(2)外部──向阳 隐蔽 干燥 有门 有平台;(3)内部──简朴 清洁 干燥 很卫生。对于蟋蟀如何精心建造住宅,作者是从三方面介绍的:(1)动工时间;(2)怎样挖掘;(3)不断修整。在学生对课文的这两方面内容有了比较全面 深入的了解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叙述试着画一画蟋蟀住宅的示意图,然后师生进行评议。也可以提出“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吗,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交流读文的体会。

3.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领略文章内涵。如,(1)“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先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随遇而安”的意思;再和上下文进行对比,想想别的昆虫是怎样“随遇而安”的。(结合“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体会)然后再读读课文,想想从哪里能看出蟋蟀是“不肯随遇而安”的。(“慎重地选择住址”“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一点一点挖掘”)最后,让学生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2)“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时,教师可以设疑: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不觉得有点太夸张了?为什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潜心读书,引导学生从朝着阳光 倾斜的隧道 深度和宽度 隐蔽的门口 平坦的平台 光滑的墙壁 清洁干燥的屋子内部等,感受到蟋蟀身上似乎有一种聪明和才智,知道住宅要向阳,能排水,大小要适宜,住所要简朴 卫生。然而,它们用来建筑这座住宅的工具却又是那样柔弱的一对前足和一双后腿,让学生从这种明显的反差中体会到,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绝不夸张。充分体会到这一点之后,我们不禁也要发出感叹:“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4.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以及他对昆虫的特殊感情。在文中,作者对蟋蟀的动作进行了极为细腻的'描写,有些句子写得十分形象,同时作者也对自己如何观察蟋蟀作了简要的叙述。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品味 欣赏,说说自己的体会。文中采用的大量的拟人写法,如“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弹琴”“唱歌”“修理”“休息”,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词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抄下来。

5.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较多,可以单独安排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生字教学。其中“蔽 搜”应提醒学生把笔顺写正确,“倾 抛”要提醒学生注意安排好间架结构。

四 教学案例

师:谁能说说“随遇而安”这个词语的意思?生:“随遇而安”是指能适应周围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师:很好,你是从字典里查来的,是吗?其他同学呢?生:我是先查字典,再读课文,才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的。“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这些昆虫只要有一个洞,能隐蔽藏身就感到满足了,不管这个洞穴好还是不好,这就是“随遇而安”的意思了。生:我是从第2自然段读懂的。这段话前面两句写别的昆虫只是利用现成的洞穴,临时能藏身就感到满足,后面的句子写蟋蟀很在乎自己的住宅,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一定要自己一点一点挖掘。从前后对比中,我懂得,别的昆虫是随遇而安,而蟋蟀是不肯随遇而安的。师:刚才几个同学都谈到了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要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光靠字典里的注释,还要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去体会。“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学生沉默了片刻)生:我想到蟋蟀的确让人奇怪,为什么能像人类一样,想到要有一个安全 舒适的住宅呢?生:我似乎看到了蟋蟀十分勤劳。生:我觉得蟋蟀像有些人一样,永不满足眼前的环境,要努力去改变。生:我觉得“随遇而安”这个词用得非常好,作者把蟋蟀看成一个会努力奋斗的人。师:同学们理解得很好,说明在语言表达上选择恰当的词语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片段二师:为什么作者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学生潜心读书,在书上圈圈点点,偶尔写一些批注)生:蟋蟀的洞穴是建筑在向阳的堤岸上,是一条顺着地势挖掘出的弯弯曲曲的隧道,能排水,又隐蔽,还有门 平台,屋子里面很光滑,很平整。师:蟋蟀的住宅似乎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结构也挺复杂的,是吗?生: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不仅是住宅的结构和布置的复杂,而且还要想到,蟋蟀那么弱小的身体,仅仅靠它柔弱的前肢和大腿,要完成扒土 挖土 搬泥 踏地 整修等繁重的任务,太奇怪了,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错。师:对啊,我们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施工的条件作一个对比,就会觉得,这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那么我们对这个工程的设计者 施工者应该怎样评价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生:蟋蟀真是个高明的设计师!生:蟋蟀真是个出色的工程师!生:蟋蟀真是个不怕苦 不怕累的工程施工人员!生:蟋蟀真是个既能设计又会亲自施工的工程师!

五 相关链接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喜爱昆虫。他十分勤勉,自学了高等数学,并考取了大学教授的资格。法布尔十分喜爱文学,酷爱诗歌。在他的昆虫学著作里,常常出现大诗人的诗句。他的主要著作是10卷《昆虫记》,也译作《昆虫的故事》。第一卷于1878年问世,最后一卷在他87岁(1910年)时出版。这部杰作把科学知识和文艺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用一种富有诗意的笔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 篇6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

2.讲主要内容。

二、朗读感悟,交流探究

1.探究第三段

(1)体会第四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这个自然段,并没有具体地写蟋蟀的住宅的情况,只是交代了作者为研究,才又“搜索”它们的巢穴的。这是为下文写蟋蟀住宅的内外情况作了一个简单的交代。)

(2)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蟋蟀住宅的特点的?(内、外)

(3)外部和内部各有什么特点?(外部:①向阳②隐蔽③干燥④有门⑤有平台;内部:①简朴②清洁③干燥④很卫生)

(4)蟋蟀的住宅从内到外给你以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后归纳

(温暖:朝着阳光;安全:草丛中隐藏、隧道弯弯曲曲、不碰门口半掩着的草丛;便于排水、干燥:堤岸;卫生:仔细耙扫门口、收拾平坦,墙壁光滑;简朴:没有什么布置。)

(5)理解“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一句。(这是个泥人句。“当……时候”这个介词结构,专用表示时间,然后再写出这个时候,蟋蟀已经劳动结束,可以在平台上“弹琴”,实指它“叫”。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体会“主人有的是……平整”一句。(是说它很勤劳)

(6)理解“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一句。(用“伟大的工程”来形容蟋蟀挖掘的洞穴,似乎有些太夸张了,然而用蟋蟀挖掘洞穴的工具来作比较,说是“伟大的工程”却一点也不为过。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2.探究第三段

(1)分层:第一层(7):写建造的时间和怎样建造。

第二层(8):工作速度快,不知疲倦。

第三层(9):长时间修整。

(2)感悟探究

①动工的时间如何?将第一句话用“当……时候”改写。(当十月来临,秋冬初寒的时候,蟋蟀就开始造房子了。)

②如何建造?说明什么?(说明它是使出全身的劲进行挖掘的)

③进展如何?累了怎么办?

“我一连……不耐烦了”说明什么?(说明蟋蟀挖掘的时候很有耐心,不停地工作,能吃苦耐劳。)

④怎样修整?“即使……只要……还……”一句何意?(从秋天开始建造,到冬天还在整修,说明蟋蟀建造住宅非常认真,一点也不马虎。[也就是开头说的“不肯随遇而安”]可见它住宅出名是靠它认真辛勤劳动得来的。)

(3)小结:对于蟋蟀如何精心建造住宅,作者是从三方面介绍的:①动工时间;②怎样挖掘;③不断修整。

三、全文总结

1.“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设疑: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不觉得有点太夸张了?为什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潜心读书,引导学生从朝着阳光、倾斜的隧道、深度和宽度、隐蔽的门口、平坦的平台、光滑的墙壁、清洁干燥的屋子内部等,感受到蟋蟀身上似乎有一种聪明和才智,知道住宅要向阳,能排水,大小要适宜,住所要简朴、卫生。然而,它们用来建筑这座住宅的工具却又是那样柔弱的`一对前足和一双后腿,让学生从这种明显的反差中体会到,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绝不夸张。充分体会到这一点之后,我们不禁也要发出感叹:“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中心:《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通过作者介绍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我们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写作手法:

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如“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弹琴”“唱歌”“修理”“休息”等。这样写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也便于表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选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

出名原因:唱歌 住宅

住宅选择:慎重 不肯随遇而安

外: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

蟋蟀的住宅 住宅特点 吃苦耐劳

内: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

时间:十月

建宅过程 进展:快

整修:长时间

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 篇7

设计:

我是一条小小鱼

点评:

梅花三弄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带生字的词语并能正确书写

2.了解课文内容,并能熟练朗读课文

3.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的

(个人认为前两个目标定位比较准确)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很高兴能再次给你们上语文课,老师今天还带了一位特殊的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你听,它来了。(播放蟋蟀的叫声视频)这小家伙是谁啊?

2.(出示图片)对,蟋蟀,小朋友们最熟悉不过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会唱歌、好斗)。但是它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本领,一位昆虫学家法布儿先生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的。它发现蟋蟀还是一个出色的建筑师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法布尔先生的文字一起去看看蟋蟀的住宅。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注意宅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只看题目你猜课文主要会写什么

2.那么让我们进入课文去读一读,法布儿到底是怎么写的。边听边划出本课文生字,新词,还不认识的作上记号。

4.教师配乐范读(建议改为学生自由朗读)

3.和你们的猜测一样吗?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个问题太深,可以改为学生自己交流自读感受,教师做随机引导和调控)(出示:课文主要描写了蟋蟀的住宅是怎样的,以及蟋蟀又是怎样修筑住宅的。)(个人认为没必要出示,上课不是作报告)

三、再读课文,朗读体会

1.同学们我们知道蟋蟀的住宅其实就是指蟋蟀的——巢穴。那么蟋蟀的巢穴究竟是怎样的呢?又是怎样修筑成的呢?我们不妨再来看看课文,法布尔正在向我们介绍呢!仔细默读课文,把有关的词语或句子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来,遇到不懂的也做上记号。(教师这时候没必要说那么多,在上面随机引导的环节中就可以自然引出“蟋蟀的巢穴究竟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

2.蟋蟀的住宅是怎样的呢?你找到了那些词语和句子(这个环节建议省去)

学生边说,教师即使(及时)板书:

倾斜的.隧道、干燥、隐蔽、九寸深、一指宽、平坦、简朴、干燥、卫生(学生一般找的肯定是句子,不会是词语)

预设:

1.老师从你的汇报中得到蟋蟀住宅有多大?九寸是多少?这里作者通过用什么来说明蟋蟀的住宅大小(数字)。(对于说明方法的渗透建议纳入第二课时的范畴)

2.“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燥的。”

当学生说到这一句时出示

(1)谁能再来读一读

(2)老师这儿有副图片正好与这段文字相配。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是啊,这里有温暖的阳光,有绿绿的青草,地方又隐秘,住在这里你会感觉怎样?(舒服、惬意)请你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全班齐读。(图文结合比较可取)

(3)可是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法布尔发现“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蟋蟀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地方住下呢?(因为它不肯随遇而安)(这个环节引的痕迹太重,相信学生会找到)

①你知道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

②从哪里可以看出它随遇而安

③出示句子:“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暖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A。请一个同学读,提醒“洞穴”,“慎重”,“挖掘”的读音

B。文中哪一个词语特别体现出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慎重)

慎重是什么意思?(谨慎小心认真)说明蟋蟀选择住址是——十分谨慎认真的。

你也能细心谨慎地来读一读这句话吗?全班齐读

④谁能来读读这句话“它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你读这句话时会想到什么?(蟋蟀很勤劳、吃苦耐劳)

你觉得读的时候特别要突出哪几个词语?(一点一点、一直)

谁愿意来读一读

全班齐读

⑤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舒服的住宅,你的心情是如何?(高兴)

请你带这这样的心情读好这段话“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我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我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我不利用现成的洞穴。我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还会有怎样的心情?(自豪)也请你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

(3)蟋蟀的住宅还有哪些特点?

(4)还有平台。平台是怎样的?(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蟋蟀还会弹琴?(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有关语言训练的知识放到第二课时更合适)

3.老师把同学们说的进行了归纳,指着板书,全班齐读

有没有发现,这写(些)词语正是来字(自)课文的哪两个自然段(五六自然段)谁想来读读(有了齐读板书,这个环节就不必了,二选一就可以了)

4.蟋蟀怎么会有建筑这样住宅的才能呢?它有什么特别的工具吗?它使用的是什么工具?(板书:前足、钳子)

老师以为它会用多么高科技的工具呢,原来工具是那么的——简单、简陋

5.指着板书说:用这样的简单的工具,造出这样舒服的住宅,真想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

出示: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谁还想来感叹一下?

三、铺垫

1.这样伟大的工程对于一只小小的蟋蟀来说又是怎样完成的呢?快速默读课文7.8.9.自然段。

2.读了这一过程你有什么话想说

3.难怪法布尔这么喜欢蟋蟀。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也更多地了解了蟋蟀,至于蟋蟀的住宅到底是怎样建成的,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来研究。

板书:

7蟋蟀的住宅

倾斜的隧道干燥隐蔽九寸深一指宽平台平坦简朴卫生

工具简单简陋(板书还需要精心设计)

总体评价:

通观这个教学设计,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已经有了明显进步,对文章的分析也是到位准确的。

下面谈谈个人意见。我个人认为第一课时教学已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好。因此有关语言训练的知识和词句的深层分析品读,建议放到第二课时。

再者文本本是一个整体,我不主张将它分割成两个课时来上,这样不够味,而且整体感不强。

有时间的话做做作业,不动笔墨不读书。

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蟋蟀实物收集蟋蟀的有关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五、总结布置作业:

听写划记的生字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