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大班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跳绳》大班教案(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跳绳》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练习新玩法,提高幼儿身体的`灵敏性。
2、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球类、毽子、跳绳、球拍
活动玩法:
1、让幼儿在班级规定的场地内活动,进行各种器械活动。
2、天气转凉,提醒幼儿增减衣服,小心受凉。
分小组活动,若要轮换器械,有秩序地进行。
《跳绳》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玩绳,感知心跳、呼吸等身体变化。
2、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3、让幼儿知道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跳绳运动的场地和绳子。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短绳操
师: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根绳子,像这样对折以后,拿住绳子的两端,跟着杨老师一起来做热身运动。
小朋友们累不累啊?你们的身体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比如说心跳、呼吸有没有加快?
(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身体是否有变化。如心跳、呼吸是否加快,有没有出汗等。)
二、自由练习后比赛,谁能跳的多
1、自由练习连续跳绳
师:每个小朋友们都拿着一根绳子,你们会跳绳吗?能连续跳几个?你们都这么能干,那我们等会儿就来比比看,看谁连续跳的最多。
不过在比赛之前先请小朋友们自由练习,可以一边跳一边数,数数看自己跳了几个。杨老师的要求是要连续跳,不能断掉或者停下来,停下来了,就重新开始数。小朋友们听明白了吗?跳绳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能做到吗?请每个小朋友找一个比较空的地方原地练习,如果杨老师拍手叫你们停下来,小朋友们就要很快停下回来集合,能做到吗?
2、进行跳绳比赛
师:我看到很多小朋友都能连续跳很多个了,那我们就开始比赛了。
在老师说完321开始后,小朋友们就开始跳,如果中间断了,就停下来站到一边,看剩下的小朋友谁能坚持到最后。每个小朋友都在心里数自己跳了几个,小朋友们要诚实哦,断了就停下来看其他小朋友的,不可以再接着数了,你们能做到吗?你们准备好了吗?321开始!
3、幼儿两两结伴,一人跳,一人数数。
师:刚刚我们进行了一次比赛,谁谁谁表现的'很棒,跳的最多。不过老师之前看到其他小朋友也练得很好,可能在老师说开始的时候还没完全准备好,那我们现在每个小朋友都去找一个小伙伴,两人一组,一个人跳,另外一个帮他数个数,跳完了再交换。(分开结伴跳)
师:(集合后)小朋友们有跳的比刚才多吗?你们跳了这么久累不累啊?现在跟刚才做完热身运动的时候比,身体有不一样的变化吗?
(再次感受自己身体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自己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冒汗等。)
三、我的身体在变化。
师:我现在要放松休息一下。小朋友们觉得绳子不用来跳还可以用来干嘛?可不可以摆成各种形状的东西?那杨老师请你们来试试看,可以自己一个人,也可以找几个好朋友一起,用手上的绳子摆出不一样的东西,摆好以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小朋友们很有想法,可以用绳子摆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我们用绳子玩了一场安静的游戏,现在你们觉得身体有什么变化吗,跟刚才跳绳的时候比?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在我们跳绳,运动的时候,身体会怎么样?那休息不运动的时候呢?这就是运动和身体变化的关系。
(启发幼儿发现:跳绳的时候,心跳最快,呼吸急促,有点气喘吁吁,身上还出汗了;不运动的时候心跳恢复正常跳动,呼吸也慢慢平静下来,不那么急促了。)
《跳绳》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跳绳,是幼儿冬季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深得孩子们的喜爱。跳绳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质,还有利于幼儿心智发展,真是一项身心发展的双益运动项目。
【活动目标】
1、能探索出绳子多种玩法掌握跳绳的基本技能发展幼儿的身体动作。
2、活动中体验创造性跳绳的乐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3、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一根绳子。
【活动过程】
1、幼儿听《兔子舞》的音乐做热身运动。
2、听老师口令练习跳跃及上肢动作。
师;跳、跳、跳,幼儿跟着老师跳、跳、跳,原地双击此处师问;"还可以怎么跳?"引导幼儿向前跳、向后跳、向上跳、蹲跳、向左跳、向右跳、单、双脚跳。
3、上肢活动师绕绕臂,绕绕臂。幼儿跟着老师绕绕臂。
师问"还可怎样绕"引导幼儿向前饶、向后绕、单、双手绕、举起手臂绕等,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开始;引导幼儿探索跳绳的多种玩法
1、单人双脚跳。幼儿两人或三人一组,有人单脚跳绳,其他人跟着节奏数数。看一看谁跳的多。
2、双人双脚跳。两人一根绳子,幼儿面对面,两人同时双脚一起跳,跳得多者为胜。
3、幼儿自由结伴2人、3人或多人合作探索跳绳的玩法。
长绳一根,两名幼儿在两头摇动绳子,其他幼儿2-3人一起跳。看谁跳得多,多者为胜。
4、请幼儿相互交流合作玩游戏的方法。
【放松整理】
随着音乐做"骑马"的动作。
【活动延伸】
回家后与爸爸妈妈及小伙伴做跳绳的游戏。
【活动反思】
通过跳绳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质,还有利于幼儿心智发展,有助于幼儿体力、智力和应变能力的'协调发展;能培养幼儿身体的平衡感和动作的节奏感。尽管在活动中有些幼儿动作不是很灵活,但是重在参与。在游戏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1、在活动中,探索了绳子的多种玩法,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跳绳活动的乐趣,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活动安排既有个人自由探索,又有小组探索,教师在幼儿自由探索时,能够较多地观察幼儿,发现幼儿找到的好的玩法,从而介绍给别的幼儿相互交流。通过小组探索,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3、作为教师在引导幼儿探索跳绳的玩法时,对能力弱的幼儿没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帮助和指导。
《跳绳》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探索跳绳的多种玩法。
2、掌握走﹑跑﹑跳及双脚连续跳的动作技能。
3、体验一物多玩及合作玩绳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掌握跳绳的.多种玩法。
难点:学会手脚协调地连续跳绳。
三、活动准备:
跳绳每人一根﹑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热身运动:听音乐变换队形,并展开四肢做操。
(二)展开活动
1、出示跳绳,引导幼儿尝试练习。
①示范自己的跳绳技能。(比比看谁跳的多,谁的玩法多)
②学习用双脚连续跳绳的方法。
(双手在体侧,手腕转动向前挥动绳子,绳子到脚下后轻轻跳过去,重心在脚掌,一个接着一个跳)
2、探索绳子的多种跳法
除了双脚外,还可以怎样跳?(单脚跳、反跳、穿花跳…)
3、教师小结并演示几种跳法,激发幼儿玩绳的兴趣。
4、启发幼儿运用绳子创意造型,发展幼儿想象力及创造能力。
(用绳分别摆出数字、字母及多种图案…)
5、游戏《小马郊游》,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三)、结束
1、组织幼儿收绳﹑放绳。
2、听音乐做放松活动。
《跳绳》大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法:
发展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法:
合作探究
教具:
计数器
学具:
练习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看表
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2、合作探究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1)学生独立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40—28=)
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估计40—28的得数大约是多少?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28看成30,40—30=10;
②把28看成20,40—20=20。
(3)上面哪些估算方法把差估计大了?哪些把差估计小了?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差估计小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30,减去的多了,剩下的就少了。
②把差估计大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20,少减了,剩下的就多了。
说明正确的结果应该比10大,比20小。
3、探究算理。
(1)尝试计算“40—28”的.得数是多少?
(2)交流算法。
①40—20=20,20—18=2
②40—30=10,10+2=12
③用竖式计算40
—28
12
让学生一边拨计数器一边说理由。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独立探究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
(1)个人试做。
(2)全班交流。
2、完成课本第78页,“算一算,说一说”中的题目。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79页“练一练”第1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跳绳
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快速口算下列各题。
48—15=91—3=34—22=23—5=56—34=42—9=47—27=72—7=
2、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自主学习
1、“100—48=?”。
(1)学生自己探索,说一说应该怎么算,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算法。
①从100中减去40再减去8;
②把48看成50,“100—50”,多减了2再加上2;
2、拨一拨,再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1)说一说计算时的困难在什么地方。
(2)要求学生在计数器上把借的过程演示出来,边说、边拨。
(3)让学生对照竖式,联系拨的过程,说说怎样借数。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计算过程从哪位借了数,就可以这一位上面点上退位点,做个标记,以免忘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80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完成课本第80页第2题。
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列式计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完成课本第80页第6题。
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
四、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第80页第7题。
可以让学生找出每种动物运动员的数量,思考怎样分配合适。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80页第4、5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课堂收获。
板书设计:
跳绳
课后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所以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家知识的含义,主动构筑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在本课的教学中有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一年级不应该组织小组合作教学,要指导学生的思路,把每一个步骤分解开。一年级的注意力大概有五分钟,出现了学生不认真听讲,走神的现象。没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拉回教师的身上。没有兼顾到每一个学生。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着急,没有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说出计算过程。没有重点突破以一当十。板书课题时,不能以跳绳为课题,本节课学的是两位数退位减,而不是跳绳。
第三:让学生说出过程时,必须让学生重复,让多个人说。
第四:没有合理使用教学用具,没有起到示范作用。
第五:在上课时,要把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到位,寻找新旧知识点的联系。
第六:高估了学生,在课前没有了解学生的学情。
我在今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到一些细节的东西,避免出现类似错误。要加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跳绳》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跳绳是幼儿冬季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深得孩子们的喜爱。 跳绳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质,还有利于幼儿心智发展,是一项身心发展的双益运动项目,因此设计了本次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跳绳的方法,感受跳绳的乐趣。
2、练习双脚连续跳绳或双人跳绳的技能,训练手脚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人手一根跳绳。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每人手里拿一根跳绳,走趣味队形,如8字形、之子形等,一起做教师自编的跳绳。根据情况可将绳对折,带领幼儿进行上肢、体转、腹背、跳跃等热身运动。
2、引导幼儿玩跳绳。
(1)幼儿分散在场地上自主跳绳。
(2)教师发现幼儿有好的的玩法时,就请该幼儿示范演示,并请其他幼儿学一学。
(3)教师参与幼儿跳绳,并与幼儿配合进行双人跳,请其他幼儿观察。
(4)幼儿结伴尝试双人跳,教师提示两个人要动作一致,可尝试通过喊拍子的'方法实现同步跳。
3、放松活动:跳绳游戏。
(1)将所有的跳绳放到地上连在一起,摆出多种图案,教师与幼儿踩绳走。
(2)放松动作:拍胳膊、拍腿。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从上个学期以来就开始学习跳绳,所以对跳绳非常感兴趣,至今已经有一半的幼儿学会了双脚连续跳的技能。
今天再次探索了跳绳的各种玩法,有的幼儿学会了单脚跳,反着跳,还有的幼儿跑着跳等,在双人跳的玩法中,多数幼儿手脚还不是很协调,只有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学会了,相信在继续练习中,幼儿会探索出更多的玩法。
《跳绳》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练习运用绳子做各种动作的技能,增强幼儿的弹跳力,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激发幼儿参加跳绳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3、能利用绳子进行多种玩法,体验创造性进行体育活动的乐趣。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锻炼幼儿坚持到底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跳绳的方法,锻炼幼儿手、脚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呼啦圈。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做“照镜子”的游戏,一人做动作,另一人模仿。
2.练习跳跃和上肢动作,如向前、后、上、左跳、蹲跳,向前、后、绕绕臂,单双手绕、举起手臂绕等。
二、老师交简单的跳法
1.老师示范动作,幼儿学跳。
2.请跳得好的幼儿来做示范动作。
3.幼儿继续练习跳绳。
三、引导幼儿探索跳绳的多种跳法
1.幼儿自由探索跳绳的各种跳法。如单人单脚跳、双脚跳、左右脚交替跳等。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各自跳法。
(1)利用绳子进行跑跳的玩法。
幼儿手拿绳子边跳边跑。
(2)利用绳子进行走和平衡的`玩法。
把绳子摆成直的走直线,摆成弯的走曲线。把两根绳子摆成平行直线,在绳子中间走小路。
3.引导幼儿探索合作玩绳的方法,体验合作的乐趣。
(1)幼儿自由结伴合作探索绳子的玩法。
(2)请幼儿交流合作玩绳的方法。
(3)幼儿自愿组合成若干小组,利用绳子玩游戏。
四、跳绳比赛。
五、随着音乐做放松动作。
六、收拾场地、器材。
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课是我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幼儿对事物充满好奇且善于模仿,以趣味性和灵活多样的运动形式,来调动、培养和保持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我以做“照镜子”的游戏方式展开热身运动,幼儿兴趣点很高,接下来引导幼儿自己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跳绳,引导幼儿探索跳绳的多种方法。老师并总结出几种方法如:如单人单、双脚跳、左右脚交替跳等。幼儿相互交流各自跳法。教师请跳得好的幼儿进行示范,并没有评价,这样可能会导致幼儿并没有很标准的掌握新动作。
《跳绳》大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跳绳,是幼儿冬季熬炼、增加体质、进步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一种很好的熬炼方式。深得孩子们的宠爱。跳绳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质,还有利于幼儿心智进展,真是一项身心进展的双益运动工程。
活动目的
1、能探究出绳子多种玩法把握跳绳的.根本技能进展幼儿的身体动作。
2、活动中体验制造性跳绳的乐趣进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制造力,培育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力量。
3、体验人多力气大,同伴间应当互相合作的情感。
4、情愿参加体育嬉戏,体验在嬉戏中奔跑、追赶的乐趣。
活动预备
一根长绳子。短绳假设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带着幼儿做热身运动。
2、听教师口令练习跳动及上肢动作。
师;跳、跳、跳,幼儿跟着教师跳、跳、跳,原地双击此处师问;“还可以怎么跳?“引导幼儿向前跳、向后跳、向上跳、蹲跳、向左跳、向右跳、单、双脚跳。
3、上肢活动师绕绕臂,绕绕臂。幼儿跟着教师绕绕臂。
师问“还可怎样绕“引导幼儿向前饶、向后绕、单、双手绕、举起手臂绕等,进展幼儿动作的敏捷性。
活动开头;引导幼儿探究跳绳的多种玩法
1、单人双脚跳。幼儿两人或三人一组,有人单脚跳绳,其别人跟着节奏数数。看一看谁跳的多。
2、双人双脚跳。两人一根绳子,幼儿面对面,两人同时双脚一起跳,跳得多者为胜。
3、幼儿自由结伴2人、3人或多人合作探究跳绳的玩法。
长绳一根,两名幼儿在两头摇动绳子,其他幼儿2—3人一起跳。看谁跳得多,多者为胜。
4、请幼儿互相沟通合作玩嬉戏的方法。
放松整理
随着教师做整理运动
活动延长
回家后与爸爸妈妈及小伙伴做跳绳的嬉戏。
活动反思
通过跳绳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质,还有利于幼儿心智进展,有助于幼儿体力、智力和应变力量的协调进展;能培育幼儿身体的平衡感和动作的节奏感。尽管在活动中有些幼儿动作不是很敏捷,但是重在参加。在嬉戏的活动中培育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力量,让幼儿体验合作嬉戏的欢乐。
《跳绳》大班教案(通用21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跳绳》大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跳绳》大班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巩固连续跳绳的技能,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2.利用竞赛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竞赛的激烈与快乐,从小喜爱参加体育锻炼。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坚持、勇于挑战和敢于超越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时间及安排:
1.初赛:时间:20xx年11月7日——11月11日
内容:大班组各班进行比赛,每班挑选成绩最优异的8位幼儿,男女各4名,参加年级组的.决赛。
2.决赛:时间:20xx年11月16日下午3点
内容:大班组每班挑选出成绩最优异的8位幼儿参加年级组的决赛。
三、决赛活动准备:
1.参赛幼儿自备跳绳。请各位参赛幼儿着轻便装,运动鞋。
2.成绩记录表、哨子一个、计时器、奖状。
3.人员安排:各班选一位老师计数(计其他班的幼儿);各班保育员负责本班幼儿跳绳的数字监督。
四、活动地点:幼儿园大型塑胶场地
五、比赛规则:
1.比赛时间为60秒,5名幼儿为一组进行,分男女组。
2.跳绳数量多者获胜。
3.设立一等奖8名(男女各4名)、二等奖16名(男女各8名)、三等奖16名(男女各8名)
六、活动流程: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介绍裁判员、运动员及比赛规则。
3.幼儿比赛
4.比赛结果汇总
5.颁发奖状
6.鼓励幼儿再接再厉,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健康快乐的成长。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