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2025/10/20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年(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年 篇1

年、月、日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月、日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年 篇2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因思念家乡亲人而作。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新颖,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勇于否定,加上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针对学生情况,我追求了这三个字:“新、活、放。”

【教学设计】

一初读,二浅思,三深悟,四背诵,五表演。

年 篇3

这一单元是在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大月、小月和二月,掌握平年、闰年。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学生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应该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理解,但是都为他们学习年、月、日打下了基础。本节课,我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事实材料(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片),让学生自己观察与思考,去发现知识;接着,我介绍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拳头记忆的方法和儿歌记忆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大小月的信心。

最后我安排了一些实际生活中,与年月日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虽然是网上直播授课,但是依然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年 篇4

教材分析

1、通过课前预习调查,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记住各月及平、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愿学乐学的兴趣。

4、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学情分析

年月 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定了解,但对平、闰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已能利用相关教学平台及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学习,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获得比书本更丰富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 月 日;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探究年 月 日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精神。同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 月 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并熟记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随后,教师出示20xx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答问后,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年”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 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

(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

(2)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如: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呢?教师节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

(4)你能根据20xx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教师从计算机中调取万年历来让学生们逐月观察,提问学生并指名回答。)

观察年历卡,数一数一年有几个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提问:每月的天数是一样的吗?有哪几种情况?每个月都有多少天的?(31天、30天、28天)

(3)讨论:31天的月份有哪几个?30天的月份又有哪几个?28天的是哪个月?

(4)提问:谁能告诉大家,31天的月份有哪几个?(板书: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月份又有哪几个?(板书:30天:4月、6月、9月、11月)28天的是哪个月?(板书:28天:二月)

(5)小结:不管哪一年31天的都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都是4月、6月、9月、11月。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板书: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

2月即不是大月,也不小月,二月是个特殊月我们把它叫做平月。

(板书:平年二月28)

(二)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提问:一年中大月有几个?小月有几个?

1、拳头记忆法

(1)师:我们研究了大月、小月,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吗: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特别聪明,想出了一种拳头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有同学会吗?

组织如下活动:

讲解: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注意两点:①讲清数的方法;②数到2月虽然在拳头的凹处,但2月不是小月,习惯上称“2月平”。

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拳,跟老师一起数。

(2)电脑演示:出示拳头示意图,小组同学尝试数出各月,再指名数给同学看。

(3)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你会利用拳头帮助记忆大月和小月吗?

(4)反馈:凸起的月是哪几个月?每月有多少天?(1、3、5、7、8、10、12,每月31天。)凹下去的是哪几个月?每月有多少天?(2月28天,4、6、10、11每月30天。)

2、儿歌记忆法

谁会用儿歌形式教给大家记住大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3、记7月8月

(1)7月前什么月是大月?8月后什么月是小月?

(2)师:注意7、8两月都是大月。

为什么7、8两个月都是大月呢?

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古罗马有一个叫恺撒的皇帝,他的生日在7月,7月是单数,于是他就规定一年的12个月中,单数月是大月,双数月是小月,他死后,他的侄子屋大维继位,可屋大维的生日在8月,8月是小月,他觉得这样有失尊严,便把8月改成大月,8月变成大月后,后面的月份也就变成单数月是小月,双数月是大月了。

4、师:你还可以这样记忆,这两个月正在放暑假,都是大月,我们可以多休息几天。

(三)反馈:

1、师:你出生在几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二月份是多少天是大月还是小月?

2、提问:谁能很快地把它记下来?(生生互动练习说)

3、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的知识,下面大家轻松一下,做一个游戏。要求:男生做大月,女生做小月,我说的月份是大月男生站起来,我说的月份是小月女生站起来。看谁做得快。(学生愉快地做游戏)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一年有( )个大月,有( )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月()日;

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4、你的生日是()月()日;

5、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 猜谜语。师:同学们一节课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老师想给同学讲一个古老的谜语,想不想再猜?出示: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

师:既然时间这样珍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珍惜时间)

3、师: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年 篇5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高兴吗?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也非常高兴!让我们记住这难忘的日子吧!

让生齐说: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

师:同学们都是新中国的小主人,谁知道,新中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师:你们还记住了哪些难忘的日子?

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每句话都提到了哪几个相同的字?(师揭示课题)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有些同学已经知道了一些,谁愿意说一说?

生:(自由发言)

师:想知道更多的知识吗?大家都带来了年历卡,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认真仔细地观察这些年历卡,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同时把书上的表格填写完整。

生:(自由发言)

2、教学大月、小月

师:你们能根据每月天数的不同,对十二个月进行分类吗?

生:(自由发言)

师: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上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师: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你们能自己想想办法吗?

生:(自由发言)

方法一:用左拳记忆法。

方法二:歌诀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游戏: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男同学起立,要是小月女生起立。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了这样一个理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本课从课题的引人到课后的练习,以及课中关于年、月、日小知识的补充,都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小课堂、大社会”,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注重观察引导发现培养能力

本课通过生活经历、年历卡及相关统计表,让学生在观察中知道年、月、日及大月、小月等知识,在发现中掌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又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中获取新知,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知道没有现成答案时,可以到课外去找,拓宽发展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把握好教学目标,当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达成教学目标时,教师只要担任好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即可;当学生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

年 篇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17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教学这首诗,我主要通过反复吟诵,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领会诗的意境和蕴涵其中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教学过程流畅紧凑,在重难点突破上、结合当时的背景、给予必要的讲解、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对照注释,交流汇报,达到了本科教学目的。我班有许多学生家乡并不在此,祖辈都在家乡,祖孙之间一年才有可能见上一面,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最想念疼爱他们的爷爷奶奶,又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思念的,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来感受诗人的情怀,孩子们对诗的意境就有了独特的感受,我觉得调动学生的切身感受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个好方法。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一、板书设计很好,但出现得不适时。这说明课前准备还不够充分。因为临上课前,我突然想到板书出现的时机如果调整一下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是临时的.想法加上临场紧张,上课时没能适时地调整好相关的教学环节。想法虽好,却没有付诸实现。看来,今后课前的准备还要再充分些。

二、没有当堂指导背诵全诗。这也是教学设计上的一个疏忽。其实,当时设计教案时,我曾想到要有指导背诵这一环节的,可由于当时没有及时将想法记录下来,后来几次修改教学设计,竟然忘了补上这一环节。由此可见,在教学上有某种有价值的想法或灵感时应及时记录下来。

年、月、日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月、日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 篇7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低年级的小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而理解一年或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选取了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单位,教学时,我把教材上提供的几幅有意义的日子的图片制成投影片,一张一张给学生出示,先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呈现的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的什么时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申奥成功、植树节、儿童节等有意义的日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把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如观察年历时,让学生思考“一年有几个月”等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和身边的教育资源的作用。

在教学24时记时法表示下午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教师充分使用钟表模型和课件演示或学具,加强了对钟面的观察操作,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从而理解了24时记时法。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绝大部分学生对年、月、日知识有了充分的理解,学习兴趣也很高。但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组织不够,少数学生没有准备一张年历,教师也没有准备,只是课件出示了年历,学生观察不清,稍有些混乱,今后要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