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孔子拜师读后感

2025/10/20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孔子拜师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孔子拜师读后感 篇1

这本书讲了孔子当时已经成名,所以他周游列国,到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有一天,他碰到三个小孩挡住了他的去路。当孔子问他们为什么不让路时,一个叫项橐的小孩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孔子对项橐产生了兴趣,一连问了他几个问题。项橐都对答如流。而项橐提出的问题,却让孔子无言以对。孔子被项橐深深折服,愿为项橐的弟子。从此,项橐一举成名!孔子的精神也被天下人所称道……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感到,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任何人都会有他(她)的看家本领。正如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比如我的奶奶吧,她才上过一年小学,所以,当我问她作业的时候,她总是傻乎乎地反问我:“这些字怎么读啊?”而这时候,我就会嘲笑她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她也是一个专家。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了,咳嗽和鼻涕一起来访,去医院打了几次吊针都不见效。当爸爸妈妈无可奈何之际,奶奶来到了。她见了我这副样子,立刻从她的“百药箱”中东抓一把,西抓一把,然后都放进锅里,熬了一个多小时,一碗稠稠的.,黑黑的,看起来十分难喝的东西放在了我面前。她软硬兼施地逼我喝了这碗茶,神奇的是,喝完后,睡了一觉,咳嗽与鼻涕竟跟我说再见了!自此以后,奶奶就被我们封为“凉茶专家”了!所以说啊,我们周围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应该虚心、不耻下问地向周围的人学习!

连孔子这么有名的人都能拜师,那我们呢?

孔子拜师读后感 篇2

我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可是自从我读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后,受到了很大的感触。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暗暗自责,孔子在人们眼里是学识渊博的老师,可是孔子认为他自己的学问还是不够深。为了增进学问他从曲阜走到了洛阳,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不知遇到了多少挫折,可是他没有后退。见到老子是那彬彬有礼的态度让我自叹,我有许多地方不如他。

第一不礼貌

我每次见到老师总是低着头,快步的走离老师的身边。还有一次,在大街上,我遇到了爸爸的朋友,他向我亲切的打招呼。我却默不作声地走了。可是学过这篇课文后,我准备彻底改变自己。每次见到老师、熟人主动打招呼问好。

第二不谦虚

我以前是一个傲慢的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会。有一次数学考试,试卷全是算式,我居然连错四道。试卷发下来,脸红了,才打了就十二分。可是学过这篇课文后,我要谦虚、认真、不骄傲。

第三不爱学习

一年级的`时候,我总是不喜欢上学。一去课堂,老师都要讲许多知识,让我感到十分厌倦。可是学过这篇课文后,我才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孔子为了读书千里迢迢从曲阜去洛阳拜老子为师,这让我自叹不如。

我有许多地方不如他。我要加倍努力,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孔子拜师读后感 篇3

《孔子拜师》这篇文章讲了:孔子还年轻,但已经是有名的老师了,可他还觉得学识不够渊博,去洛阳拜老子为师,在洛阳跟随老子学习。

从这个故事,我想到了很多。首先:孔子从小就勤奋好学,很用功,虽然很年轻,但已经做老师了,并且有了不小的名声,但是孔子并不满足,想到自己仍然还有很多知识没有掌握,就不远千里去洛阳拜老子为师,向当时的知识更渊博的老子学习。而且他还很清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而我现在才是小学三年级,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没有学到。我应该向孔子学习,像他那样虚心不满足,在学校里,不论什么科目都认真学习,努力掌握每个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这样我才能像孔子那样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其次:我还应该学习孔子为了学习不怕苦的精神,他为了能做老子的学生,行千里路,花几个月时间忍受日晒雨淋去洛阳拜师。我现在有很好的学习环境,很好的老师,还有电脑和网络这些先进的工具,我需要在学习习惯上,学习态度上学习孔子不怕苦的精神,每天除了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还要在身边的'很多人,很多事情中刻苦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不做一个在书桌前没有学习多久就喊累的小学生。最后,我还应该学会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学生。孔子已经是一个有名的老师了,但是在路上见到老人仍然做到有礼貌,我也要向他那样,从小就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这些就是我看完这个故事,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也许老师和同学们还有其他的看法可以教我,我一定会虚心地听和学。

孔子拜师读后感 篇4

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孔子拜师》,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孔子有一种学而不厌,不耻下问,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的美德,值得每个人去学习。

《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年轻时,就已经是位名人了,可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他就离开家乡曲埠到千里之处的洛阳找老子拜师求学的过程。老子名气不如孔子,孔子仍然向他学习。

读了此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孔子有这种精神,我们却没有,之所以我们没有是因为我们没有恒心,做什么事总会半途而废,总是不能坚持到底。读了这篇文章,我决心要向孔子学习,学习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自己的学习更成功。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见到半途而废的人。就连我们自己也经常会犯这些错误。比如:有一次我学书法,学到行书高级班的时候,我因为课太多所以没学行书高级,所以导致我现在连一点书法字的影子也没有了,就连握笔姿势也变了,字也没有以前写得漂亮了,所以我们以后做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呀!正所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读了这篇文章,我告诉大家做事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如果你能把握好时机,那么你就是最棒的!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学海中勇往直前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孔子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坚持不懈的精神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离成功更近。

孔子拜师读后感 篇5

读了“孔子拜师”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和收获了许多知识。

首先,我感觉到孔子非常喜欢学习,他老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从第一段就可以看出孔子喜欢学习,那是:三十岁的时候,他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第二个就是谦虚,为什么我可以看出他很谦虚呢?原来是第二段,他说:“学习是没有止境,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大有长进。”从这里可以看他很谦虚。

第三个就是尊重,说起尊重,那可是我们中华美德,是我们平时每个人都要做到的。孔子也有一个尊敬人得美德。在那篇文章里面有许多描写对老人尊重的词语,有:老人家、您、先生、行礼……,这些词语都可以看出孔子对老人的尊重。

我们从个个方面看孔子,他都是一个很有品行的人。但孔子也有会有不想一下,就下定论,比如我看过一个孔子的故事,是孔子和项橐的`故事。有一天,他们在一个地方碰见了,项橐对孔子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树枝?“孔子就觉得他问的很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子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以开花。

项橐听了,摇摇头说:“不对,井水中没有鱼儿,萤火虫的火没有烟,枯死的树木没有树枝,雪花没有枝。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孔子太鲁莽,没有想问题就说,这样很可能错。

孔子拜师,让我明白的道理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只要不断学习,那收获的就是你。

孔子拜师读后感 篇6

寒假期间,我重温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它很有教育意义,使我感触颇深。

孔子年轻时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仍然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时他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距洛阳有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花了几个月终于到达洛阳。见到老子后,他谦逊有礼,老子欣然收他为徒。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子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孔子。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人品。

孔子真诚求学、谦虚好学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看看孔子,再想想自己,我觉得很惭愧。比起孔子,我主动学习、刻苦学习、谦虚学习的.精神实在差远了。看动画片、玩电脑游戏、读课外书的兴趣远远大于学习的兴趣。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有时也是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考试成绩好了,爱“翘尾巴”;成绩差了,爱“发脾气”;成绩不好不坏时,有时还“无所谓”。就说这次语文考试吧,虽然得了全班第一,但也只有89分。这说明我还有一些基础知识没有掌握,作文水平还需要不断提高,粗心的毛病还没完全改掉。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千古圣人孔子都能谦虚求学,我想我通过勤奋努力也能做到。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后,我也要像孔子一样谦虚好学,孜孜以求,主动学习,刻苦学习,快乐学习,争取长大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