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名人》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名人》读后感 篇1
《名人传》是一部近代文学著作,是对伟人的赞歌,是歌颂拼搏的诗,是描绘历史的画。钢铁般坚强的失聪音乐家贝多芬,有着对工作狂热认真态度的米开朗琪罗,;和那眉宇之间透着睿智的列夫·托尔斯泰。
傅雷先生曾说过:“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米开朗琪罗成功因他的意志,失败也在于他的意志。他不在乎自己过着穷苦非人的生活,虽然出身很好,但被自己的家族利用。不断被自己身边的人榨取财富,还要被教皇当奴隶一样使唤,这是因为他的精神是在于自己对艺术的追求。但他生不逢时,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他的性格使他有着创造奇迹的能力,但同时也使他孤苦无依。身为文艺复兴的巨人之一的他在老年却是如此的不堪。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到临死的那一刻都要投身于艺术的精神。他留下的不朽巨作让我明白了只有在磨难中意志坚定的人才能成功。
我读《名人传》时最有感触的还是《贝多芬传》。贝多芬从小就被酒鬼父亲逼着学音乐,但贝多芬凭很高的音乐天赋,支撑起家庭的责任。这些不幸全都压到贝多芬的身上,使他的脾气变得暴躁古怪。但他却更努力,很快他便成了家喻户晓的.音乐家,这时命运却无情地摧残了贝多芬的听力。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来说,失去听力就等于失去一切,就好像小鱼离开了水。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贝多芬不向命运屈服,而是选择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对待一切困难。就正如贝多芬自己所说的:“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失聪后,他拿一根木棒叼在嘴里,让木棒接触钢琴来感知声音,他的很多经典著作都是在失聪后所创作的。可以说,是音乐让他坚强地活着。命运并没有摧毁他,他的命运交响曲正是表现了他与命运抗争到底的精神。
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一个灵魂高贵的人需要怎样的思想,不在乎外表,只是为了心灵。他的孤寂映衬了他桀骜不训的灵魂——历经磨练,书写世间,唤起内心的力量。他的作品是一位老人对世间疾苦的道破,对硝烟战争的憎恶,对荣华富贵的蔑视。他宁愿放弃美好的生活,只为寻求生命的真谛。
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怨天尤人,而是要跟随自己的意志。
《名人》读后感 篇2
人生如潮流,如果没有岛屿和暗礁,难以形成精彩的浪花。
——题记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最杰出的作品集。《名人传》介绍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人生经历及成功的故事。
贝多芬出身贫寒,从小就辍学,他的一生充满了艰难与困苦,但他从未放弃与命运做斗争,他没有朋友,他一直孤独的活着。他的家人辜负了他,给他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但他却一直坚强地活着。他开始从事音乐事业。这时,上帝却与他开了一个玩笑,从此他的双耳失聪了。双耳失聪后的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更加努力的从事音乐事业。这位大音乐家,一直痛苦地活着却创造出了一首首不朽的传世之作。最终,他战胜了命运、战胜了疾病、战胜了困难、战胜了痛苦。他成功了,他爬上了生命之巅,成为了一名留名与世界的大音乐家。从此,有更多的人知道了他,他的歌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回荡。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不肯屈服与命运的坚强精神,他的精神震惊了世界。贝多芬告诉我们,要敢于与命运作斗争,不屈服于命运。
米开朗基罗出生在佛罗伦萨的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法官,而他的母亲则在他六岁时死去。母亲死去后,米开朗基罗被寄养被寄养在一个是讲的家里。几年后他被迫为教皇作画,每天受着教皇的差遣。看着这些不完美的作品,他几乎尝受着常人所无法承受的'痛苦。但她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又过了几年,他的家乡卷入了战争。他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家乡被破坏,自己的亲人被杀害,自己的作品被毁掉,而他自己却无能为力。他一直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最终,他也成功了,历尽千辛万苦,他成为了一名杰出的雕塑家。他的雕像走遍了世界各地。米开朗基罗这个名字永远的留在了人们心中。米开朗基罗告诉我们,要永远的坚持自己的梦想与追求。
托尔斯泰出生在富裕的贵族家庭中。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并且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出生于而过最黑暗的时期。托尔斯泰曾获得过多次成功。他完全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放弃了一切。他真正的走入了广大的俄国下层人民中去进行写作。他认为只有召赴俄国下层人民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不久,他为俄国下层人民做的三部曲出版了,这给俄国下层的那些受苦受累的人一种精神上的安慰。最终,俄国下层人民战胜了沙皇,托尔斯泰也实现了人世的价值。托尔斯泰告诉我们,要去帮助那些受苦受累的人。
纵观全书,《名人传》告诉我们要敢于与命运作斗争并坚持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人生就是奋斗的过程,只有奋斗才会幸福。
《名人》读后感 篇3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之志。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展开恢复20世纪文学崇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贝多芬从刹那享受的名誉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贫苦交加,从童年时悲惨到老年时对欢乐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罗曼.罗兰形容的“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从中,我体会到了贝多芬一直都在与命运,与思想斗争,尽管他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然而他内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坚强,是不了解他的人无法挖掘的。对于创作完美曲的热情,对于寻觅欢乐的,对于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与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间的那种交战,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景象”,他以自己的在铸就欢乐,“用苦痛换来欢乐”就足以浓缩了他的人生。米开朗琪罗又何尝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来就是为了奋斗,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胜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贵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扰,连他的与心灵也为力。这种疯狂的激发存在于一个过于柔弱的和心灵中无法控制它的的生命。从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圣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上的,他在斗争和中,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创造表现的不朽杰作。而托尔斯泰,这位大地上火光闪亮的的伟大灵魂,在十九世纪末那阴霾浓重的日暮黄昏时抚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强而有力的笔杆写出一部部能让我们一步一步地紧跟着托尔斯泰那冒险生涯的矛盾经历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描写除了当时的,对神的'是他不懈地用笔尖向播撒爱的种子。我深深地体会到,他理和,理和谱写人生。
是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们享受着他们的天才创作出来的作品,同享受我们先辈的伟绩一样,不再去想听他们流出的鲜血,这无疑是使我们尴尬的事情,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使我们的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不是的,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们将在那里获得更大的。《名人传》就犹如向我们谱写了一首“英雄交响曲”。我们从中得到的是:每个人的身上都会与灾害,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伟人人格的伟大,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与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自己的、真理和,让自己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只要我们体会到《名人传》给我们心灵崇高的,使英雄的鲜血呈现在我们面前,英雄的红旗在我们的头顶上飘扬,我们就慢慢地感受到,在这个人们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里,我们的灵魂也被所为一种崇高。
《名人》读后感 篇4
半开的窗户,柔和的阳光,微风翻动着书页,牵扯着我的思绪。寒假中,我读了《名人传》,书描述了米开朗琪罗、贝多芬、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他们都是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其中贝多芬的一生带给我的感触最深。
贝多芬自幼学习音乐,在其父的严格训练下很早就显露出在音乐方面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在艺术方面进步飞快。但贝多芬从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最终失聪。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轻言放弃!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颓废或隐退,相反在那个封建、禁止言论自由的`年代依然坚持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通过言论和作品展现出来。贝多芬这种敢于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无不令人心生敬佩。
贝多芬的命运既是痛苦的,更是幸运的,他曾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与莫扎特交流,拜海顿为师,他开始初次品尝胜利的果实。但好景不长,他的听力慢慢衰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可是面对种种困难,贝多芬并没有放弃音乐,这需要他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呀!所以有人说,贝多芬的眼神中既有天才的光芒又能看到他悲惨的命运。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困难,名人也好,普通人也罢,上帝是公平的。这时的成败便取决于自己,自己的人生是由自己决定的,自己要走的路也是自己选择的,困难和失败其实并不阻挡自己前进的方向,只要你能锲而不舍,勇于与命运斗争,而不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就会有所成就。
我有时会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钱、权,或是其他?现在我终于懂了,人活着的意义是为了为社会、为人类作出贡献,物质上的财富终有一天会消失,可是精神上的财富却是永恒的、无价的。就像贝多芬创作的一首又一首乐曲,许多年来一直是音乐界的经典,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那些旋律好像永远也不会停止一样,伴随时光一同流淌。
我总是习惯性地把困难扩大化,考试失利、老师批评、难题难懂……这些在我眼中天大的不顺似乎没有那么严重,只要我们把每天学的知识复习好、巩固好,那么这些问题是否全部解决了呢?答案几乎是肯定的,作为学生的我们有着较重的学习压力,但在同学中总有几个人学习好又十分轻松,这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去学、怎样学,并且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我们难道不该学习贝多芬的这种不畏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告诉我们:只有克服悲剧的苦难,才能帮助我们坦然接受命运有时的残酷,努力向前!
《名人》读后感 篇5
“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名人传》描述了处于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英雄的伟大人格,感受他们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义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令我们启示更多,获得更多。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能够总结他的一生,能够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到达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我。”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最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那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那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只要我们体会到《名人传》给我们心灵崇高的升华,使英雄的鲜血呈此刻我们面前,英雄的红旗在我们的头顶上飘扬,我们就慢慢地感受到,在这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我们的灵魂也被所升华为一种崇高。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