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西游记读后感

2025/10/22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最近,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本书,被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深深地吸引。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带领三个徒弟——齐天大圣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一路上,几个徒儿降妖除魔,冲破重重阻碍,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真经。

相信没人不喜欢那个调皮的大师兄孙悟空吧。他神通广大,火眼金睛,乐于助人。总是能在关键的时候救大家于水火。二师兄是憨态可掬的猪八戒,鼓着圆圆的肚皮,看见美女眼睛就发直,贪恋美色,好吃懒做,但是在关键时刻也不含糊,是孙悟空的得力帮手,一路上与大师兄吵吵闹闹,倒是为旅途增添了一些趣味。

沙老弟呢,平时不说什么话,没什么存在感,但是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一路上任劳任怨的挑着担子,扶着师傅,在大师兄,二师兄拌嘴的时候帮忙调和。当然还有师傅,唐三藏,他善良正直,宽宏大量,有时却不免迂腐,分不清好坏人,比如在三大白骨精时错怪悟空。还有最后一个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主角,白龙马,它可是西行路上的主力军呢,西行要经过长途跋涉,而师傅唐三藏呢又是一个凡人,脚程跟不上,白龙马可是个得力坐骑,一路驮着师傅西行,尽忠职守。

除了五个西行主力军之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美女画皮。美丽的女儿国国王;狡猾多变的白骨精;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手拿宝瓶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每一个人物都鲜活如在眼前。

光怪陆离的故事,还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使人在书中留恋忘返。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我看了一本非常好看的书,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书的主要内容讲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路经过了各种磨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我有些疑问,孙悟空有筋斗云,为什么不能直接飞到西天?孙悟空有火眼金睛,为什么唐僧没有呢?唐僧是师傅,为什么没有徒弟们厉害呢?带着种种疑问,我读完了这本书。

孙悟空神通广大,但打妖怪时总是不能一下打死,师傅被妖怪捉,孙悟空去救时,第一次总不能成功,然后他就会想出一切办法。这些事情的背后,是不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要坚持不懈?我们读书时,心里都有理想,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都应该持之以恒,才能走向成功。

猪八戒贪吃懒惰,但师徒四人里却不能少了这个大角色,因为唐僧每次念紧箍咒,孙悟空和唐僧吵架时,都是猪八戒上前劝。有一次,孙悟空回了花果山,也是猪八戒出马,把他劝了回来。他是人情的调和剂。我们在别人发生矛盾时,也应该像猪八戒一样,调合矛盾,让大家和好如初。

沙僧不爱说话,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挑着大家的`行李,虽然他的本领不大,话也最少,但是我觉得他最踏实能干。踏实能干是现在社会最有力的工具,有了它,往往离赏识,离优秀就不远了。

唐僧心地善良,虽然没有什么法力,但他却能得到徒弟们的尊重,一路上能得到徒弟们的关心和保护,这是我最佩服的地方。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心。同学们,我们务必做一个善良的人,保持善良的个性,好人一定有好报的。

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想到了许多许多……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过程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他们坚持不懈,用智慧战胜困难,最后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不管是谁看了都会被它那“魅力”吸引。

读后,我沉思了很长时间。他们师徒怎能通过九九八十一难呢?难道是他们有神奇的法力?不,是因为他们遇到困难不低头,他们坚持不懈。有一次,唐僧被白骨精抓捕了,白骨精准备吃唐僧肉时,唐僧并没有屈服,他内心充满期望,结果他徒弟想办法救了他。在这种绝望关头,我想换成是我的话,说不定早就退缩,放弃了,更不用说怀有什么希望了。书中,孙悟空智慧超人,有一次,他遇见一位妖精化身老奶奶,一眼便识破了,他拿起金箍棒挥打。可是,师傅却认为他无理,用紧箍咒惩罚他,赶他回花果山。孙悟空却坚持除害,直到妖怪露出了原形为止。我想:要是换成是一般的.人,这种好心不得好报的事,才不愿意去做呢,说不定早就打退堂鼓了。他们师徒四人就是这样一次次遇到困难用智慧去挑战,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现实生活中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人很多。如:张海迪,她虽然瘫痪,但是她仍然没有向命运低头,没有向困难屈服,勇往直前,最后她成功了!再想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不是认真思考,而是想到去查百度,问妈妈。平时上堂体育课都要叫苦叫累。这样怎么能取得好的成绩呢?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必须面对困难,勇敢地战胜困难,坚持到底,才能取得胜利!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我看过许多书,如:《西游记》、《水浒传》、《福尔摩斯探案集》、《解忧杂货店》等。其中我比较喜欢的,也是我想你介绍的一本书,那就是《西游记》。

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比较终取得真经的故事。事后唐僧被封位梅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

这四人中我比较喜欢孙悟空,因为他好动、顽皮、神通广大、武艺高强、勇敢机智、嫉恶如仇,而且对师傅忠心耿耿。例如在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为吃唐僧肉先后变成女子、老太太、老爷爷都被孙悟空识破打死。但唐僧以他的'凡人之躯看不出那是妖精,将孙悟空误会,他生气回到花果山,没回去多久师父就被妖精抓走了,猪八戒和沙僧只好求助于大师兄。而孙悟空不计前嫌毅然将师父救出。比较终师徒重归于好,真是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悟到了许多道理,如:人生要有所追求,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奋斗,就像唐僧师徒经历二十多年艰辛苦难终于取得真经一样。

哦,忘了说这是我国的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吴承恩。这本书以唐代玄奘为原型改编。

怎么样?听我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很想读一读呢?当然读书就要读正版,这样才能有真实感受!

西游记读后感 篇5

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西游记》。

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三打白骨精》,故事中唐僧愿意相信白骨精变成的一个送饭的小姑娘,和白骨精又变成一位老婆婆,来寻找自己的女儿,还有一位也是白骨精变成的人,他是一个老爷爷,他坐在茅草屋外面念佛,等着自己的家人回到家里吃饭。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他们之后,将他们打死。唐僧不仅不感激他,还念紧箍咒,还把他赶走,这让我十分气愤。

我想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家人朋友,不应该像唐僧一样,宁愿相信一个刚刚才认识的人,也不愿相信一路降妖除魔保护自己的人。我想到了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误会,有一次我爸爸明明答应了要来学校接我可是放学了,我在校门口没有看见爸爸,我以为爸爸在家里睡大觉,把这件事给忘了,非常生气,自己走回了家,一边走一边抱怨爸爸不守信用。可是我回到家之后,看到爸爸风尘仆仆地从外面回来了,我气冲冲的上前兴师问罪,这时爸爸才解释,他去了很多地方,跑了很远,就是为了帮我买口罩,我误会了他!

看了《三打白骨精》,再联想到这件事,我更加坚信:我们应该相信彼此,不能听外人随口一说,就破坏了自己人感情。每次发火之前,应该在心里多想想他平时对你的好,再思考自己怎么做。最亲的人,给你带来自信和勇敢,怎们因为误会,伤害他们呢?

西游记读后感 篇6

再次阅读《西游记》时,不再是因为当初那份浅薄的好奇,也不是因为倾慕某个人,而是沉醉之余的回味过往。

书中,我被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写作手法给降服了,特别是对师徒四人的描写,出神入化,入木三分。永不言弃的唐僧、敢于斗争的孙悟空、内心善良的猪八戒和安于天命的沙和尚各有各的特点,既形成强烈对比,又形成一个团结整体。

取经路上,孙悟空总是主角,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把注意力移向他,如磁铁吸引铁屑般理所当然。他拥有七十二变化、火眼金睛、筋斗云等许多本领。仔细欣赏,发现孙悟空就像初一时的我们那样纯真、天不怕地不怕、自由自在,甚至易怒易躁。也最爱作弄猪八戒、小妖,看着他就仿佛看见那年少时充满纯真和顽皮的我们。

《西游记》里老猪那憨厚老实的形象给我深刻印象。他横冲直撞,像个懵懂的少年,但却朴实,且知错就改,也重情义。猪八戒使我回想起初二时,我们的雄心万丈,即使常常出错。

印象中,沙僧好比顿悟的初三时期,我们似乎总是独自默默地挑着担子走在末端,任劳任怨的样子应该充满了干劲!我仿佛感觉到他嘴角始终挂着一副若有若无的.微笑,或许“奋斗并快乐着”是他对幸福的诠释吧!

故事里,我非常喜欢沙僧,原因无它,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忠臣,是个老实的和尚,又是个天宫的卷帘大将,可惜在蟠桃会上摔碎了天宫的琉璃盏,惹怒了王母娘娘而被貶下界,在流沙河里为妖。他的兵器虽是降妖杖,但是他平时都用杖来挑担。

我终于明白,为了寻找、追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和目标,或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必然会遇上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困难和挫折,而我们,则必须去顽强地战胜这些困难,克服这些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