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2025/10/24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初步感知闰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继续学习课文,深入品味人物形象,体会课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5、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情感,感悟“我”的情感变化与刻画闰土这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课文布局谋篇的特点,体会“我”的情感,感悟“我”的情感变化与刻画闰土这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闰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入品味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情感,感悟“我”的情感变化与刻画闰土这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继续学习课文,深入品味人物形象,体会课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三、教学策略

1、抓住文线,感悟人物形象,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在读中悟,悟后促读。

2、理清感情线索,体会情感变化,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3、两线交融,揣摩表达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鲁迅

1、了解单元导读中的教学要求,初识鲁迅。

2、关于鲁迅,你了解了哪些?补充资料袋中关于作者的介绍。

3、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是怎样用语言文字刻画鲜明的人物呢?

(二)初读课文,反馈预习

1、纠正字音:扭、胯、厨、套、猬、畜、窜。

2、多音字组词:正、佛、供、畜。

3、词语解释: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希奇、单知道。

(三)梳理思路,训练归纳

1、读课文:出声读。

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2、读课文:默读闰土讲述的部分。闰土和“我”在一起时给我讲了哪些事呢?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件事,引导写出小标题。(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沙地观鱼)

3、学生质疑,答疑归纳。

(四)品读事件,感受人物

这四件事作者在写作时还是有详有略的,那么他详写了哪几件事呢?(捕鸟、刺猹)

1、“雪地捕鸟”。

(1)变换角色,感受表达。

一读:我们先来学习雪地捕鸟,先来读读这部分吧,自由读。

二读:师生问答读书。(出示课件:课文插图)图中的闰土绘声绘色的讲述,文中的我听得聚精会神,不禁产生了许多问题,小闰土们你们能用书中的话回答我吗?

三读:闰土讲的事情实在是太有意思了,我都入了迷,你们是不是也被吸引住了呢?快读读这一部分吧。

(2)师生对读,感受人物。

①师生对读并提出对读的要求。

听了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我也想读读这段话,不过老师读的.和书上的有不一样的地方,你们可要认真听、认真看书,用你们的朗读强调一下,告诉大家我和书中的哪一部分读得不一样。

我们知道闰土是个能干的孩子,作者这样描述,你对闰土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吗?

②闰土能在雪地巧捕鸟,于是──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我是盼望下雪吗?

我盼望:_________。(看捕鸟;亲自去捕鸟;感受捕鸟时获得快乐、成功的喜悦;感受这多姿多彩的生活……)

文中的“我”有这么多的想法,在一个又一个的盼望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闰土讲述捕鸟的经历,让我又羡慕又佩服,他是怎么讲的呢?再看看插图,你能想象着他讲述的样子再读读这部分吗?

【设计意图】学生在角色的变换体验中,真正走进文本,拉近了与人物的距离;在与主人公闰土的对话中,既感悟他的特点又体会“我”的内心世界;把揣摩表达效果自然地融进阅读理解中。力图引导学生经历从初读到细读再到品读的阅读过程,不断加深体验,不断丰富认识,不断感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用。

2、“看瓜刺猹”。

(1)品读文字,感受人物。

作者还详写了看瓜刺猹这件事,请你默读闰土这部分讲述的内容。想一想,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文中批注。

(2)体会情感,品味写法。

这部分不是写闰土看瓜刺猹吗?那你们读第十一段,这部分写了什么?没有行不行?

(3)揣摩表达,积累语言。

听着他的讲述,文中的“我”不由得产生了好奇、佩服的情感,闰土讲述的这些内容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样是看瓜刺猹这个内容,作者为什么写了两遍,是不是重复了呢?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

配乐范读。听我来读这部分内容,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意境美丽)

①课件出示:文中第十、十三段部分内容。

你们再来读读这部分,指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闰土的讲述刺激而惊险)

②小结:是啊,同样写看瓜刺猹,不同的表达方式,带给我们感受也完全不同,前者让我们感受到意境美,后者则是那样惊险刺激。难怪出于大文豪鲁迅之手啊,你们快读一读,也读出不一样的感受来。

③引导学生背诵,积累语言。

开篇的意境真令人遐想啊,像一幅画深深地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谁能给我们读一读,感受一下文字的美妙吧!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勇敢的少年,构成了一副绚丽的画面啊!我们试着背诵一下这段,让这美好的画面记在我们心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通过品味文字感受人物的特点;通过联想画面,体会文字中传递的情感;通过比较内容,感受不同表达方式体现不同的表达效果;通过联想画面,积累语言。

3、“海边拾贝”和“潮汛观鱼”。

作者还略写了“海边拾贝”和“潮汛观鱼”,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两生合作读。你们能感受到闰土在拾贝和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吗?你们想在这里补充什么词呢?

4、理解难句。

(1)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潮汛观鱼,这些稀奇的事情你们经历过吗?一起去享受闰土做过的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吧。

师引读,师生合作读。

(2)出示课件。闰土在______时,我和我的朋友(看、听、感受)不到_____。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设计意图】努力做到以学定教,教师做好课前的预设,课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启发、引导等方法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落实单元读写点中,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方法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懂得学习不仅要关注结果,还要关注过程。

(五)揣摩表达,关注情感

回顾全文,“我”与闰土从相识、相处、到分别的过程中,情感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我”还未与闰土见面,就盼望闰土的到来。与闰土相处,听了闰土的话,“我”是佩服、羡慕、向往。

引读第十七自然段,感受“我”和闰土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教师引读:相聚的时光是美好,也是短暂的,正月过去了,谁能读一读第十七段呢?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你体会到了文中的“我”是怎么样的心情吗?

(六)回顾全文,体会表达

出示表格:

这一单元我们的学习主题是初识鲁迅,《少年闰土》是大文豪鲁迅的著名作品,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呢?

【设计意图】表格的第二列为学生所阅读的文章题目,现在所列出的都是单元教材中所涉及的篇目,空格有待学生自主填写。既可以是在学习本单元的同时读到的内容,也可以是今后学习时涉及的内容。第三列为学生读后的感受,紧紧围绕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展开,不同阅读内容,会有不同层面的收获。

(七)补充阅读,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从鲁迅作品的角度了解了文学家鲁迅,课后我们还要阅读《故乡》的片段,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再次相见,当年那个勇敢机智、充满活力的少年已经变了样了,是什么改变了他呢?请大家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接着我们会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随着更多课文的学习,我们逐步填写完“初识鲁迅”的表格,希望这一个单元的学习,能帮助你认识了解鲁迅。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2、完成表格

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进一步来了解鲁迅对少年闰土那一份特殊的感情。

二、研读课文

回忆一下,课文写了闰土向“我”讲的哪几件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想一想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时候样的人?

出示填空:( )的少年闰土

交流汇报,随机教学,重点理解“见多识广”。

(一)找“事情”,理解“见多识广”之一--知道得“多”

1.师述:闰土是这样的一位少年,他勇敢机警、见多识广、聪见多识广明能干,那你喜欢闰土特点的哪一个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学生学习“见多识广”。)

2、轻声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闰土的“见多识广”?(找出6-16自然段)

3、思考:文中哪一句话直接点出了闰土的“知识丰富”?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这里说的稀奇事,具体指闰土说的哪些事?

(“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4、“无穷无尽”是什么意思?它说明了什么?(多;闰土知道的事情多,说明他“见多识广”。)

5、小结: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闰土知道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从这个“多”可以看出闰土的“见多识广”。这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方面。

(二)品词句,理解“见多识广”之二——知道得“详细”

1、仔细、想一想,这四件事当中,哪几件事写得特别详细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举例说说。

2、讨论汇报。

“雪地捕鸟”

(1)、先说雪地捕鸟,这件事让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农村少年?(见多识广)可见闰土十分熟悉捕鸟的过程,还用了非常贴切的动词,请同学们找出来。

这一连串的动作,逼真地把雪地捕鸟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的眼前。

(2)、闰土讲捕鸟时会是什么样的神情?(自豪、兴奋)让我们一起感受雪地捕鸟的乐趣,齐读,

(3)、听了闰土的描述,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他说,说什么呢,我们接着读。

“看瓜刺猹”

过渡:闰土不仅知道海边有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贝壳,还知道各种贝壳的名字,可见他知道得非常详细。他的生活是那样的丰富,白天他去海边拾贝,晚上去看瓜刺猹。

(1)指名读第9节,从闰土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让我们也学着闰土绘声绘色地来描述: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

3、课文写这四件事,是用什么形式表达出来的?(对话方式表达出来的)快速读这一段话,找一找“我”和闰土的对话句子,自由地轻声读读。

4、因为闰土亲身经历了这些事,知道得十分详细,所以说得绘声绘色,我们大家也来绘声绘色的读一读闰土的话。(运用多种形式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

5、刚才我们重点讨论了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这两件事,从闰土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闰土对海边的农村生活不仅是知道得多而且知道的十分详细啊!这“详细”是他见多识广的第二个方面。

(三)体会“三个不知道”,理解“见多识广”之三--以“少”衬“多”

1、 这一段除了写我们刚才读的“我”和闰土的对话以外,还写了什么?(让学生找出“我”三个“不知道”的自然段)指答。

2、齐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反映了“我”的什么特点?(见识很少)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我”并不知道;素不知道;所不知道的。)

3、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小黑板)

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 而 “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 而 “我”不知道海边有五色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而 “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 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有许许多多的新鲜事 而“我”从来都不知道

4、为什么这些新鲜的事,我不知道呢?从中我们能感受到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5、闰土告诉我的新鲜事,在“我”和“我”的朋友的生活中是没有的`,在他们的书本上是看不到的,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①同学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作者的感叹,齐读。

②在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呢?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羡慕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重点理解 “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 “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6、师述: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三个自然段,从三个“不知道”了解了“我”和闰土相比,感到见识少。那么大家再想一想,这三个自然段写“我”的见识少,这与表现闰土的知识丰富又有什么作用呢?(加强对比,以“我”的“少”突出闰土的“见多识广”。这是表现闰土“见多识广”的第三个方面。)

三、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1、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3、同学们,“我”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一个是富家子弟,一个是穷苦孩子,但“我们”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你们猜猜三十年后的闰土是什么样的,他们见面会是怎么样的情景呢?讨论,交流。

4、鲁迅笔下的闰土这时候是什么样的呢?请听……

(师描述: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5、小结: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这时出现在“我”面前的闰土已经不是那个“天真活泼、勇敢机智”的少年了,他满脸皱纹,双手龟裂,反应迟钝,动作笨拙,叫“我”简直难以相信。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

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有丰富常识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短暂而真诚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这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作者从人物极具特点的外貌描述,写到了他的动作、语言、神态,而这一切又不脱离闰土的生活实践──对四件事的描述,使我们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知道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有丰富常识的农村少年。

大家都知道写人必然要写事,而且应当写值得写的事,不然人物就会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使人觉得毫无可读之处。通过事例来写人,就是“让事实说话”,借助具体的事实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与思想特点。本文作者所写的四件事虽然有详有略,但都体现了这样的特点,是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

编者的意图是,借助这样一篇篇幅较长的课文,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扭着、厨房、刺猬、畜生、胯下、套住、窜了”等词语。

2、初识闰土,体会外貌描写方法,进行仿写。

3、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揭开课题,同时为人物情感作铺垫。

二、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套(大);窜(穴);畜(亠)

(2)正音

(3)在《写字课》本上写生字。师反馈。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平时预习方法(查找资料、读准生字词、质疑)突出生字的难点。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我”和闰土初次见面,闰土的模样如何?请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2、出示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分析。

3、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师抓住“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词句,想想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设计意图】学习人物外貌描写,初步认识闰士。

五、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方法,练习仿写。

1、出示插图1与第一自然段。

2、对照插图朗读第一自然段。

3、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二个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5、小组同学互相启发,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或老师的外貌。

6、指定同学读自己的仿写内容,其字同学猜猜写的是谁。

【设计意图】抓人物外貌、动作等描写,教给学生方法。自由交流实为学生提供表达运用的平台,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六、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

(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

【设计意图】理清文章思路,学会简单概括,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四件事。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写的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怎样的人,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海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奇的画面。

2、出示课文插图(生看插图)

3、课文哪一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第一自然段)

齐读这一自然段。

4、你觉得写得怎么样?(很美)你从哪里体会到很美呢?

(深蓝……)颜色,是啊,作者把这些色彩写得浓重,你能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让老师也感受到这美景吗?

5、他就是少年闰土(板书:少年闰土)让我们亲切地呼唤一下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大家想认识这位少年吗?好,那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课文,让我们来认识认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遇到有什么问题或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2、出示句式:( )的少年闰土

读了课文,你想填什么词语?知识丰富(板书)

3、课文中哪一句话总的写出了闰土的“知识丰富”,请用“——”划出来,指名说,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这是我以往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4、闰土的心里都有哪些稀奇事呢?请同学们默读后概括。

交流、板书:瓜地刺楂

雪地捕鸟

海滩拾贝

沙地看跳鱼

5、这四件事中你最喜欢哪件事呢?请选择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好好读一读,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闰土的特点,并闭上眼睛好好想象一下场景,当然也可以跟你同桌交流感受。

品读,感悟

三、学习课文(一)讲读“雪地捕鸟”

1、指名说,你从这件事中看出闰土的什么特点?

(聪明能干)板书

作者是通过哪方面把闰土的聪明能干写出来的呢?(动作)请大家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指名说。

2、看闰土捕鸟这么有本事,你会对他产生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敬佩)

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句话呢,注意读出敬佩之情。

3、你读得真不错,喜欢读的同学一起来读这句话吧,读的时候该强调些什么呢(动词)

4、这一部分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二)讲读“瓜地刺楂”

1、指名说,你从“瓜地刺楂”这件事中感觉到什么?板书(机智勇敢)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的机智勇敢呢?

提示:我们写作文常常通过人物的——生接:语言、动作、神态等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3、你能把他的勇敢读出来吗?指名读。

4、这样吧,每位同学在旁边找一位同伴把这一部分好好读一读吧。指导两名同学分角色读。

5、这一部分内容与哪一部分相呼应?

(三)学习海滩拾贝,沙地看跳鱼

1、指名读,说说这两件事看出闰土什么特点?(见多识广)板书

2、齐读

四、理解闰土的外貌

(1)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想一想,外貌与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

(2)讨论交流,作者在课文中为什么没有写“我”的外貌呢?是不是作者鲁迅忘了写了吗?请你根据刚才我们讨论的结果和课文中“我”的身份,补写“我”的外貌。

五、结果、拓展

板书:

少年闰土

稀瓜地刺楂机智勇敢

奇雪地捕鸟聪明能干

事海滩拾贝见多识广

沙地看跳鱼

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条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四件事及人物动作、外貌等描写感受闰土的形象,分层诵读第一自然段,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文言文词语的理解。

一、揭题,导入

1、师:从小学三年级我们就开始学习写作文了,到了五年级都算是小学阶段的“高材生”了,老师想问问大家,假如让你写一篇写人的文章,你会怎样写?

生1:写人物的外貌。

生2:通过一件事来写人物的特点。

生3:也可以写两件事。

师:看来同学们的点子还不少,那大文豪鲁迅写人物又会写哪些内容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一起走近他儿时的一个小伙伴——少年闰土。

课前布置了大家朗读课文,你们读了吗?那老师要检查一下,你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出示句子,引导理解文中一些文言文的词语的意思)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

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生:读第一句。

师:真好!果然正确又流利。知道“其间”是什么意思吗?

生:在这片西瓜地中间。

师:“项带银圈”的“带”我们现在不这么写。

生:应该是写戴帽子的“戴”!

师:大家一起端端正正写一遍。(生练写)第二句谁来读?

生:读。

师:什么是“家景”?

生:就是一个人的家境!

师:没错。就这样用现代词汇去代替理解。

(生读第句)

师:知道什么是“值年”吗?(生迷惑不知)那么“值日”知道吧?

生:在学校里轮到我打扫的那一天,就叫“值日”。

师:没错。轮到打扫的那一天叫“值日”,那么轮到我们家做祭祀的那一年就叫——

生:(恍然)值年!

(生读第句,五行(xíng)读成五行(háng))

师:五行(xíng)不要念错!再念一遍。解释一下五行。

“仿佛”就是——

生:“差不多”。

师:现在我们说的“仿佛”往往是什么意思?

生:好像。

小结:请大家翻开书,再轻轻读读这些句子。当时正是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交替的时代,所以读鲁迅那一代作家的文章,经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刚才大家用联系上下文换一个词,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或借助工具的方法来读懂这些词语。这就是非常好的理解方法。

3、课文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下面根据你对课文的阅读,给大家一分钟时间默读课文,思考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

(出示练习题1:认真朗读课文,请按照课文写作的顺序进行排列。)

相处 离别 回忆 相识

二、读批并重,感知大师文章画面美

1、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了解了文章的大意。说起这段回忆呀,对于作者的确可以说是刻骨铭心。(出示第一段)请你轻轻地读这段话。

(一)环境描写,读出色彩。

(1)谁来读读第一句话。(随生的朗读及时评价)

(2)朗读,最重要的就是读着眼前的句子,脑海里就浮现自己所描绘的画面。请你来读出那些美丽的色彩。

(3)让我们美美地读第一句话。

(二)人物描写,学习批注

(1)谁来读第二三句话?

(2)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几个少年,你会用什么词?

(3)咱们把自己刚才阅读的感受写在这个句子的旁边,这就是批注。老师选一个词语,你可以用自己的,也可以选择同学的。(板书机智勇敢)

(4)谁能把这个少年的英雄不凡、机敏读出来。

(三)对比朗读,感受变化

师:下面,我们合作朗读这段话,你们读第一句,我读后面两句。大家看,如果第一句描写的是____景物____,那么第二三句话描写的就是人物___;如果说景物是静态的描写,那么人就是____;如果读静的景物用舒缓的语调,那么读动的人物就需要用____;动静相生,我们就来比比谁读得更好。

三、读中品味,领悟大师文笔妙

(1)作者课文一开头就刻画了一个这样的场景,让我们对少年充满了兴趣。那么赶紧让我们去见见闰土的真实面貌吧。(请生找出来读)

(2)眼前的闰土,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你会用一个什么词?

(生:健康活泼、朴实可爱等)

(3)从作者对闰土的外貌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吗?

想想我们描写人物外貌一般怎么写?(写眼睛,鼻子、嘴巴、脸蛋。特别喜欢写眼睛,所有的女同学都是水汪汪的大眼睛,所有的男同学都是炯炯有神的双眼,都长一个样。老师突然想起以前自己看的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一家,文中写到,我的妈妈有一双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小小的嘴巴,我的爸爸也有一双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小小的嘴巴,当时老师就很纳闷,难道爸爸妈妈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

而作者这儿呢?老师读到这儿就想到一位画家丰子恺。老师带来了他的两幅作品,你们会发现这两位大师在描写人物上有共同点。(出示图画,生评价)

他们不仅特点鲜明,还很传神,你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学生了解抓住人物最大特点来写)

(5)没错,抓住人物最大特点,哪怕是寥寥数笔,也能写的活灵活现,对于鲁迅这位城里的少爷来说,与他年龄相仿的闰土,最大的特点不是他的眼睛,鼻子,嘴巴,闰土有鼻子有眼睛有嘴巴稀不稀奇,那稀奇的是什么呢?

生:头

师:我周围的朋友有没有戴小毡帽?

生:没有

师:他脖子上戴的是什么呢?

生:银项圈

师:这也是我周围人所见不到的,你看,原来在描画人物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人物什么——

生:特点

师:最大的特点

总结:从这我们可以得到启发:描写人物一定要抓住最大的特点来写。(师提示:如果眼睛有特点也可以写)

小练笔:试着描写出作者那时候的样子。

四、创意读文,聆听大师心中情

(一)概括趣事,感知丰富

1、年龄相仿的很快我们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读过课文的同学都知道,有好几件事,请你快速回到课文中,找找到底有几件事。

然后让学生用四字短语概括:(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引导学生概括)

2、这四件事无论哪一桩,哪一件,都让作者觉得是____新鲜事____、____稀奇事。

3、感受详略结合

师:同学们,大家扫读课文中写四件事的部分,从篇幅上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长有短。

师:在写法上我们把它叫做——详略结合。

(板书)从这我们可以学到写很多事的时候不一定要把所有的事都写得那么具体,可以——

生:详略结合。

(二)品读省略,感受能干

鲁迅先生用4件事来写一个人,可见,用事例来展现人物的特点也是一种好方法。我们就一起走近文章,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把人物特点写出来的。

1、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件事:雪地捕鸟。

第二天“我”要他捕鸟的时候,他说——

(生读雪地捕鸟)若生读得不够好,引导:你想呀,闰土再讲这些事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神情?那哪位同学读出这种神气和自豪来。(生再读)

在这几句话里,有几个动词,有“扫、支、撒、拉”,这几个词语写出了闰土捕鸟时的机智,所以我认为作者在此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把特点展现出来的。

师:听了闰土的话后,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闰土又对我说——

师随机点拨:轻点,你这样会把猹给吓跑的。它不咬人么?(生继续读)

师:不愧是见多识广的闰土。更妙的是,我们沙地里——(生读)

师:哎呀,这些滔滔不绝、娓娓道来的讲话那真是把我们给镇住了,作者这一连串的语言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这个见多识广,无所不知的,这个聪明能干的闰土是多厉害呀!所以,面对这个滔滔不绝、娓娓道来的闰土,我不由自主的感叹——

生:(齐读)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出卖罢了。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四角的天空”指什么?

生:四个角的天空。

师:怎么理解?这是谁看到的?

生:作者。

师:是吗?把整句话好好读一读再给答案(生读)

生:是作者和他往常的朋友们,也就是那些富家的小少爷。

师:他们看到的是什么?

生:自己家院里的那片天。

师:这说明了他们每天都生活在家里,与外面的世界很少接触,可见他们的生活范围很狭窄。由此,你想到了那个成语呢?

生:井底之蛙(坐进观天)

师:厉害!看,通过我们的读这些问题迎刃而解,看来读书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

师:面对这个侃侃而谈,滔滔不绝的闰土,我觉得自己就是那只——

生:(齐说)井底之蛙!

师:因为闰土讲述的无论哪一桩、哪一件,对于我,唤起的.一再是这样的感觉(出示)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师:什么感觉?

生:一直一直的“不知道”。

师:是啊,(指大屏幕)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并不知道、我也没有知道、我素不知道、我所不知道!你们想想一下闰土在乡下可以捕鸟、看鱼儿捡贝壳,你们觉得作者作为一个城里人、一个大少爷平日里能干嘛?

师:是啊,多枯燥啊。

师:他不满的是什么

生:不能接触大自然

师:不能接触大自然的有趣的生活感到不满

师:你说他遗憾的又是什么

生:遗憾的没有像闰土一样在海边农村里多姿多彩的生活

师:遗憾的是没有过多姿多彩的生活

师:你说他向往的又是什么

生:向往像闰土一样在海边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向往像闰土一样见多识广

师:你们不仅读懂了文字,还读懂了文字背后的人。让我们就带着这种不满,这种深深的遗憾和满怀的向往一起来读!

生:(齐读)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五、缠绵离别,长忆闰土

1、可惜正月过去了,来!捧起课文一起读最后的离别!

2、我的哭泣和哀求并没有挽留下闰土。这次一别后,从此再也没有见面。当我收到闰土托他父亲带给我的一包贝壳和几支好看的鸟毛时,我知道闰土没有忘记我,而我的脑海里自然也浮现了那美丽的乡村画面。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当我遭遇父亲病故,家道中落,又辗转求学,孤独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儿时的伙伴——闰土,想起他,我的脑海中自然就会浮现那样的景象。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

三十年后,我重新回到故乡,当母亲说闰土要来看我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又闪过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画面。咱们能背的就背,背的就捧着书朗诵!

(齐读第一自然)

六、总结延伸:

三十年,这幅美丽的画面就烙印在我的心中。三十年后,再见到的闰土是怎样的呢?和记忆中的闰土一样吗?有兴趣的同学去阅读鲁迅的作品《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