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教学设计
文学网整理的种子教学设计(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种子教学设计 篇1
朗读:让儿童用真情去触摸课文; 感悟:让儿童用心灵去体认世界;
对话:让儿童用情感去描摹诗意; 共享:让儿童用智慧去享受语文。
案例背景:
1、 教材简析
《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种子发芽出土的条件和过程。课文的语言浅显易懂,富有童趣,深为儿童喜爱,学生自读课文不会有多大的困难。但如何引领学生感悟课文生动的语言,天真的童趣,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中种子的“情感”,体会种子对春天的向往是教学难点。
2、 设计理念
“新课程”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过程。教师要营造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创设开放、活泼、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的情境,保证学生自读、自悟、自创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特点”和“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接触语文材料的自主活动中,在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体验语言学习的规律,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 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去做种子发芽的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多媒体课件
教学实践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一粒种子发芽动作(无声)
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导入课题:一粒种子
[用课件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动画画面,创设与课文相符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新知创设了一定的条件。]
二、 自主学习,读中识字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在读之前给自己说说应该做到什么?[学生自己提出读书要求,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
2、 抽读课文,纠正读音,随课文媒体出示“生字宝宝”认读。
3、 认读“生字宝宝”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方法
4、 全班交流识记生字方法,让学生当小老师:你会带领大家学习哪个生字?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记、写,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最后再转换角色,让学生当小老师,不仅避免了每一个字的同一种记法,还可以迸发创新的火花,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 再读课文,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四、 读读演演,感悟内化
师:现在我们还要当一回配音演员,给无声动画配音。要做一名好的配音演员,可不容易,先要反课文读好,读出感情来。你愿意读哪一部分?(屏幕出示4块内容,根据学习需要分成3块1-2节、3-7节、8-9节顺序不固定,根据学生选择可任意调换。)学生一个个兴奋地拍起手来,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摇头晃脑地读起来,
[把握儿童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不以老师的喜好确定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
1、 指名读1、2两节,师生共同评议――自由练读――齐读。
2、 多媒体出示3-7节(蚯蚓和种子的对话)。
师:要读好这段对话可不容易,我们先来过这一关。出示:
①括号里该填 什么?你为什么这样填?
A、 种子()地问蚯蚓:“外面是什么声音?”B、 蚯蚓()地说:“那是春风。春风招呼我们到外面去。”C、 种子()地问:“外面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
指导学生个性化的填写,不求统一答案,允许阅读有自己的独特感悟。
A句:生:种子奇怪地问
师:为什么,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他从来没听过,深得很奇怪。
生:种子好奇地问
生:种子小声地问
师:为什么?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他不知道是什么,觉得不好意思,他怕蚯蚓笑他。
生:种子不好意思地说,因为他觉得自己太没见识了
师:你说得真棒,老师为你鼓掌……
B句:生:蚯蚓是高兴地说。因为他知道外面很好玩,想到自己又要有得玩了,所以很高兴
生:蚯蚓是自豪地说。因为种子不知道那是什么声音,而他却知道。……
[不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而此步正是课程标准 “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的最好诠释。]
②根据你的理解试着读读看――评议――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③师小结:是呀,同一段对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读起来也可以有自己的感觉。只要能把你感悟到的读出来,都是可以的。
3、 媒体出示:8-9节课文和文中第三幅插图。
①指名读这两段。
②看图,想像,重点感受“热闹”。
春风怎样只听唱歌的?(大家轻声呼一呼)
泉水怎样唱歌的?(试着唱一唱)
小鸟怎样唱歌的?(叫一叫)
小朋友会唱什么歌?(唱一唱,感受春光的美)
③表演“合唱”,理解“热闹”。
④外面既然这么热闹,泥土里的种子可等不住了,自己试读――抽小组读――齐读。
⑤再看图。种子又抒身子挺一挺,它终于钻出了地面。它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光明世界?看图说说。
⑥指名读最后一段――评议――齐读。
[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部分,在观察、想象、说话、表演的基础上理解“热闹”,同时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想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的方法,并在情景的体验中得到人文的熏陶。]
五、 演读课文,享受美文
多媒体放无声动画,要求二人一组分工合作,给无声动画配音(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和动作)
1、 二人一组自由练习。
2、 抽学生来配音演读――师生评议。(学生一个个涨红了小脸,兴奋不已。)
3、 全班表演读读课文。
[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演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种子、蚯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尝试演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到了文中丰富的科学知识,感受到语言的优美。]
六、 给画添话,创造想像
1、 种子从睡在泥土里到发芽,肯定有不少心里话吧!请你在每幅图下写几句。
2、 交流欣赏。
[为学生创造地学提供一个空间,将课文内容延伸,并展开丰富的想像以写促思,让孩子的个性在写写和说说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实践反思:
反思本课教学,课堂氛围民主轻松,学生滨兴味盎然,思维活跃,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分析如下:
1、 营造开放的、浸润性的积极互动的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乐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大在呼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如让学生填写种子和蚯蚓对话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去填,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而这正是课程标准 “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的最好诠释。
2、 唤发情感,提供充足的空间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态度上产生的反应,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魅力。如在对于热闹一词的理解时,老师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部分,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说话、表演的基础上理解“热闹”,同时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想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的方法,并在情景的体验中得到人文的熏陶。并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演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种子、蚯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尝试演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到了文中丰富的科学知识,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并享受着自己获取知识的成功喜悦。
种子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俊”等5个生字,会写“略、涩、裤、惭、愧、掠、唯、恐”等8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体会小女孩是怎样交树种的,她交的树种是什么样的,她是怎样捡树种的,学习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设疑激趣。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疑问:
文章写的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这种子是怎样的?
有多少种子?
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种子?
这种子从哪里来的?
……………………
3、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同桌交流一下是怎么记生字和新词的?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先让学生自由读屏幕的生字。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分组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全班读。
3、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1)要求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来记住生字。
(2)让学生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要指出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4、学生练习写生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再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1)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
(2)说说同学们捡的种子是怎样的?小女孩捡的又有什么不同?
(3)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2、学生自主读文,寻找答案。
3、小组交流。
4、小组派代表汇报。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要求学生用“——”划出描写同学们捡来的种子的句子。
2、说说从这句话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指导说话。
4、教师归结:同学们捡到的树种不饱满,不成熟,杂质多。虽然数量多,但是质量不够好,不会或不容易茁壮成长。
五、小结。
个别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要求学生说说:
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填空。
( )的脸颊 ( )的`神情
( )的大伞 ( )的短发
( )的黑豆 ( )的光泽
( )的童心 ( )的女孩
2、抄写课后的生字词。
3、熟读课文,预习课文第2-9自然段内容。
出示作业。
种子教学设计 篇3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段很优美的文字,想请大家来听一听,并且告诉老师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春天)
师:同学们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勃勃的季节。地里的种子在春风的吹拂之下,慢慢地苏醒过来了。你想知道种子是怎么样发芽的吗?(想)
师: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一粒种子》,齐读课题两遍。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检查下同学们昨天学的生字,是否还记得。
暖和、舒服、种子、声音、蚯蚓、高兴
唱歌、热闹、连忙、光明、世界、忽然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大家刚才读的很认真,如果能把这股子认真劲用在对课文的学习上,我相信种子一定会非常乐意和你们成为好朋友的。我们把这些生字放到课文中再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将课文读流利,不添字,不漏字。
2、刚才我听到有几位同学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想请他们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种子在谁的帮助下,怎么样了?
种子在( )的帮助下,( )。
三、结合字词,品读感悟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种子是如何在蚯蚓的帮助下,从土里钻出来的?课文里几次写到种子“挺一挺”?用线划出来。
全班交流:
1、第一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1段)
(1)种子在什么情况下挺一挺(暖和),暖和是什么意思呢(温度高),我们刚才讲了现在是什么时候?所以比较暖和(春天),谁能用暖和说一句话(春天来了,天气很暖和)?暖和就是很舒服,那谁来舒舒服服的读读第一自然段。
(2)做动作,演一演,谁来表演种子睡醒了挺一挺,当个小小表演家。
2、第二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2段)
(1)种子在什么情况下挺一挺(喝水后很舒服),水哪里来的(春天雨水多,大地解冻),谁能用舒服说一句话,很渴心情怎么样(难受),那谁来刚开始难受,喝水后舒舒服服的读读第二自然段。
(2)做动作,演一演,谁来表演种子很渴,喝水,挺一挺的动作。
(3)种子觉得很舒服,会说些什么?(我想活动活动)
3、第三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3到7段)
(1)默读3—7自然段:这几节写谁和谁的对话?(蚯蚓)
(2)介绍“蚯蚓”:你听说过蚯蚓吗?请同学们看到20页的插图,蚯蚓长什么样,它有什么特点?(钻来钻去)
(3)我们来听听种子和蚯蚓在说什么话?种子没有出去过,它有很多问题想问蚯蚓。问了几个问题,我们一个个来看一看?
“外面是什么声音?”(问号表示疑问)
“那是春风。春风在叫我们到外面去呢!”(高兴时也可以用感叹号)
“外面是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里面黑黑的,关灯,害怕,又想知道外面是什么样的,看图观察种子的表情,疑问好奇的语气)
“不,外面亮得很。”种子很害怕,这时好朋友蚯蚓帮了什么忙。(松土,空气)
“我先把土松一松,你好钻出去。”(既然是帮忙,那种子一定很热情,谁来用热情的语气读读这一句话,谁能比刚才这位同学更热情?)
(4)分角色朗读。老师旁白,一二组种子,三四组蚯蚓。
师:种子得到了蚯蚓的帮助,心情怎么样。(高兴)谁能用高兴说句话?
师:谁来高兴高兴地朗读下这句话。
师:要是能加上表情,动作,就很生动,谁来试试。
4、第四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8、9段)
(1)师:小朋友,这时候种子离地面很近很近了,它已经听到地面上有很多歌声了。谁在唱歌呀?
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师:谁能在这一段找一个词来形容: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唱歌的场面。
热闹。谁能用热闹说一句话。
师:是呀,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在唱歌。
师:大家想一想春风招呼种子到外边去,它会唱什么歌呢?春风的声音什么样?
春风唱:呼呼呼,呼呼呼,小种子快出来。
师:泉水怎么唱的?
泉水唱:叮咚叮咚,我要流到小溪里去。
师:对了,春天来了,冰雪融化,泉水要流到小溪里去了。
师:小鸟怎么唱的?小鸟一定唱得更好听了。我们来听一听。
(唱起《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唱到最后一节小黄鹂的歌声时,老师引导全体学生齐声合唱“的哩哩……”)
师:小鸟的歌声真好听呀!我们小朋友也在唱歌。
师:春风、泉水、小鸟真的会唱歌吗?不会,我们把春风、泉水、小鸟当成人来写,像这样的写法,我们叫拟人。
(2)种子听到外面这么热闹,他怎么说?
比较句子:我要出去!
啊,我要赶快出去!(更想出去,更迫切)最后一次挺一挺。
师:(打开日光灯)
“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高声喊道,激动的心情)看种子和蚯蚓的表情
四、读写结合 ,拓展练习
师:种子钻出地面以后,在光明的世界里都看到什么呢?加上动作,说一说,写一写。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暖和、水、空气、松土、想出去这些条件。
五、板书
挺一挺
1 暖和
2 水
3 空气、松土
4 想出去
种子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
1.牛顿的那棵苹果树上的苹果都掉下来,种子发芽后能否成长得好?
2.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你发现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种子怎样传播出去的?
3.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讨论。
回忆。
以熟悉的故事引发思考。
二、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小结:
油菜种子的结构特点:质量轻。油菜果荚的结构特点:干裂。
分组观察
1.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外壳有什么特点?
2.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三、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1.指导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a.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b.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
c.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d.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
e.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f.还有哪些植物果实和种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相似?
2.演示:在水中漂浮的椰果。
1.鬼针草种子的传播。图片(回忆):上山时裤脚经常会粘上什么?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观察番茄种子的传播。
a.发放番茄观察。
b.推测传播方法。
c.讨论交流。
d.类似的植物。
3.阅读教材
四、总结。
布置课外活动作业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种子教学设计 篇5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会认14个字。自主积累词汇。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识字。
2、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幻灯片,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引发质疑。
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课文内容,初步解疑。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
想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相互解疑。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重点注意蒲、荚这两个字的读音。
(4)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
(5)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细读课文,感悟“小伞兵”情感变化,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自由轻声读,思考:小伞兵在找家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2)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感悟。
第二自然自然段,体会小伞兵害怕、惶恐的心情。
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小伞兵放松的心情。
第五、六自然段感受小伞兵高兴的心情。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4、扩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板书设计
3、蒲公英的种子
吹上了天、害怕
小伞兵、飞呀飞、放松
躺在地上、高兴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课文内容。
2、复习会认字。
3、学习会写字。
二、教学重点
写好每个字。
三、教学难点
掌握字形,把字写美观。
四、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1、自主选择喜欢地段落背诵。
2、复习会认字,自主记忆字形。
抽取卡片检查。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口头组词。
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3、学习会写字。
巩固认读。
指导学生书写。
读帖观察、总结规律、练习书写。
练习书写时强调一写二看三对照。
4、在听写本上听写这8个生字
活动延伸:种子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教案《1《种子》教学设计》。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种子教学设计 篇7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及其功能。
2、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简单的肉眼观察法,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玉米、菜豆种子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养成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解剖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胚的结构。
2、玉米种子的子叶、种皮、果皮的观察。
教法: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菜豆和玉米种子,放大镜,培养皿,刀片,滴管,碘液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粮食,绝大多数都结种子,故统称种子植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都是以种子植物为食的。不同的植物种子其大小,形状各异,如:海椰子的.种子,大到1. 5 kg左右,而斑叶兰的种子,小到1亿粒的重量才有50 g。那么,不同植物的种子其结构是否也迥异呢?下面我们来观察种子的结构:
[讲授新课]
观察种子
(一)、实验: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小组长分发吸涨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1、强调注意事项及要求。
2、要求学生在按课本方法完成玉米种子观察的基础上,仔细地剥掉果皮,种皮,以便观察完整的胚。
师:通过实验大家已经认识了种子的基本结构。请问种皮有什么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什么作用?
生:种皮具有保护种子内部结构的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营养物质。
师:非常正确。豆类植物的子叶中贮存了许多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的营
生:胚最重要。
师:对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我们在观察玉米的种子时,并没有发现贮存营养物质的肥厚的子叶,那么玉米种子中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哪里呢?
生:我们在做实验时,发现玉米的胚乳遇碘变蓝,说明胚乳中含有营养物质。
师: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认真动手做实验,还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二、种子的重要意义
师:种子的大小和形状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种子还有胚乳。种皮使幼嫩的胚得到保护。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大家讨论: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种子的生命力更强。因为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否则很快失去生命力。
师:正确。种子则不同,在比较干旱的地方也能萌发;如果遇到过于干燥或寒冷的环境,它可以待到气候适宜时再萌发。
课件展示:
(二)单、双子叶植物种子比较得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名称概念。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习题
课堂小结:出示多种种子、果实实物,让学生判断属于单子叶还是双子叶植物。
种子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教案《1《种子》教学设计》。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