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七》教学设计
文学网整理的《习作七》教学设计(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习作七》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讲人物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2、讲述者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来讲,要讲得具体生动。听众听时要认真,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3、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
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的活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活动
一、引入
同学们爱听故事吗?我们今天就来开一个故事会。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这次我们讲什么故事呢?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在我们看的电影、电视里,有一些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今天的故事会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些人物故事。看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三、讲故事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他的什么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在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推举一—二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四、评选故事大王
评评: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五、总结:
要想故事讲得生动具体,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七
教学流程:
习作前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自己身边一个人的具体事例,并且对他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一个人,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生齐读作文要求)
2、你身边这么多人,你准备写谁,你为什么要写他,你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让我们先交流一下。
二、学生交流:
我准备写谁,我为什么要写他,我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在全班交流。学生边交流边评议。
三、指导写法
我们下面讨论如何写这个问题。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想想写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教师板书这些词语)
你们的积累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根据内容,选准方法)。
为了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你准备用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试着说一说。
学生练习说,评议。
四、学生自己练习写,写好后,同桌交换修改。
五、定稿。
《习作七》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习作
一、阅读提示,了解读后感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什么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3.点拨:平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
二、赏析范文,学习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妥协》,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2.归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三、明确要求,开启思路
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
2.学生互相说。
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
四、自改互评,定稿誊抄
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修改。
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板书参考:
读熟原文是基础,抓住感觉是关键;
根据文意想开去,结合实际是重点;
表达形式多样化,勿忘真情与实感;
若想写得不一般,感受真实独特点。
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
一、揭示演讲活动的主题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二、读题,了解题意
1.独立审题,勾画要求。
2.交流:说什么?怎么说?
三、指导演讲
1.交流课前拟定的提纲,互相启发,开启思路。
2.完善提纲,分组试讲。
3.各组推荐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评议。
四、总结评议
本次习作是学写读后感。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时,可以参照下列步骤引导学生进行习作。
第一步:让学生阅读提示,了解什么是读后感及写读后感的作用。特别是要使学生明确其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验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可以提示学生,平时在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也可随时积累下来,从而为写好读后感做好阅读等方面的准备。
第二步:赏析范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读后感的写法。结合教材中范文,教师也可补充范文,让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在自主发现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共同归纳出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及要注意之处。如: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这才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叙议结合,以“感”为主。读后感属议论文范围,但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是夹叙夹议。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对自己教育最大、体会最深的章节、句段或人物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另外,恰当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和谚语等,也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一般来说,读后感的题目是“读《×××》有感”或“《×××》读后感”,当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自己最深的感受拟一个醒目、新颖的正标题,下面再写上副标题。如: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成功=刻苦+勤奋+机遇
──读《岳飞苦练成帅才》有感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选略高于本班学生现有水平的优秀习作做范文,让学生由仿到创;不要以一个模式来要求学生,更不能用范文来束缚学生。
第三步:明确要求,开启思路。本次习作主要是围绕本单元课文或同主题文章写读后感,把习作与单元主题思想结合起来,把写读后感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当然,学生就读过的其他文章写读后感也可以。动笔之前让学生互相说说,以开启思路,跃跃思维,然后按要求写出来。
第四步:引导学生自改互评,教师及时批阅反馈。讲评习作时,可以相互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对学生真实的、有个性的、有创造性见解的习作,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表扬。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公开演说能力,是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力,要从小培养。但小学生演讲,主要是一项口语交际的练习,因此要求不要过高,能围绕一个主要意思,语言比较流畅,态度比较大方,感情比较真挚即可。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可在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列一个简单的提纲适当准备,上课时先交流一下所列的提纲,相互启发,开启思路;再完善提纲并在小组里试讲,听听同学的建议;然后自荐、推荐与按一定顺序上台当众演讲相结合,让更多的学生受到锻炼;最后评议上台演讲的情况,总结交流怎样演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也可以先请两、三名口语交际能力强的同学当众演讲作示范,然后分组试讲与在全班当众演讲。
指导演讲时,可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来配合演说,表情达意,增强演讲效果。对演讲者和听众要提出应注意的事项,比如,有礼貌,听时注意力集中,听完以后要热情鼓掌等。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引用的资料不符合历史事实或不准确,教师要及时纠正;教师要通过点评与小结,使学生初步明白不忘历史不等于铭记仇恨,而应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中华民族能屹立在世界民族强林之列。
《习作七》教学设计 篇3
一,学习目标
1,把握写作要求,调动生活得积累,拓展思路,把自己最想学得内容写下来。
2,把想写的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二,学习重,难点
1,拓展写作思路。懂得再学习,生活中选材。
2,运用写作办法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三,教学过程
{一}激题导入
1,误语
2,出示本次习作要求{原文}。
{二}品题明确目的
1,自由读题,边读边想:
本次的习作要求是什么?
2汇报,师生共评。
学生所述内容是否符合题意?为什么?
{三}开启思路
1,放“电影”
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电影一样把你生活中经历的事,看到的景物,周围接触的人,你的各种魄力的想象播放一遍,注意想想哪个给你的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最想写什么?
2,定格放大
请大家睁开眼睛,同学们一定却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画面,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请再闭上眼睛把这组画面定格,并把它放大,仔细“看好”每一个细节。
3,慢放重现
习作提示中有一条要求:把内容写具体,如何写具体呢?请大家把刚才定格放大的画面再脑子里慢放重现,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看”仔细。如果事情的要仔细看清楚的前因后果;如写景物的,要理清顺序;如写人物的,要想想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他{她}?
四,小组交流
1,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最想写什么?初步打算怎样写?如何把它写具体?互相帮助提提意见。
2,全班交流,说说写什么,打算怎样写,互相启发,鼓励其他同学,想他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
{五}试写初稿
学生初写,教师监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六}评议初稿
1, 小组内轮流读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
2,请一两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七}赏析优秀片断
每个小组推选一两个优秀片断,请同学们进行赏析。
{八}修改习作
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习作七》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5、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3、写有“日积月累”里内容的小黑板。
4、教师准备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的资料制成课件。
5、教师准备“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最佳表达奖”的奖状。
6、教师准备一本孙幼军写的《小猪唏哩呼噜》的'书。
〖口语交际〗
1、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⑴ 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⑵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⑶ 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3、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4、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习作七》教学设计 篇5
一、 教学目标:
1、 图文对照,读懂要求,初步感知看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2、 按“习作要点讲座的提示”,通过讨论领会看多幅图作文的有关要求,即“根据图意”加上适当“想象”,把事情写得“连贯”、“具体”的要领。
3、 按照“作业”的要求,看懂四幅图的图意,仿照“例文“的'写法,连贯具体地说、写《车祸》的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1、 出示《打预防针》的挂图。
2、 小组学习:看一看,说一说。
3、 小组汇报。
4、 师生点评。
(二)自悟要求
1、 自由地读例文,找一找、划一划,比一比,说一说,你们刚才说的和文章有什么不同。
2、 组织学生自由地表达。
3、 教师总结:想象合理、丰富;表达具体、生动、连贯。
4、 明确要求:要想把看图习作写好,必须是达到以上要求。
(三)复习方法,自主学习
1、 说说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会的看图的方法。
2、 总结:
(1) 总体看图,确定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
(2) 细看每一幅图,用一句话说说图意。
(3) 看图时先看主景,再看背景。
(4) 根据主景和背景,展开合理想象。
3、 用小黑板出示方法。
4、 出示《车祸》挂图,根据上述方法,先自由练说,再小组合作学习。
5、 师巡回指导。
(四)习作指导
1、 小组推荐或自荐练说。
2、 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3、 指导如何写具体:
(1) 人物是活生生的,应该怎么写才能把他们写活?引导说出要写出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这样才能写“具体”
(2) 如何把四幅图写连贯?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地点变化,时间变化、心理活动或语言自然过渡。指名说。
(3) 学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① 小朋友的表情照应。
② 妈 妈的表情照应。
③ 自然环境照应。
(4)小组练说,师生点评。
4、 教师读下水作。
(五)成语超市
毫不犹豫 热火朝天 气喘吁吁 恍然大悟
一蹦一跳 全力以赴 配合默契 二话没说
乐不可支 专心致志 一言不发 疑惑不解
焦急万分 不动声色 万分羞涩 连连称赞
(六)练写修改
《习作七》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找“饿”》,了解这个童话是怎么编出来的。
2、乐于编童话。,提高习作兴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3、能够围绕一个意思编写通话故事,做到语句要通顺,内容连贯。
4.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二、重点:
能够通顺流畅的叙述故事。
三、难点:
怎样通过组合玩具展开想象,编出很有趣的童话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点幻灯片)小朋友们,猜猜看,图片中的人物出自哪篇童话故事?
2、说到童话故事,同学们还想到什么了啊?板书:童话
3、大家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两只大熊猫,一只熊猫妈妈。一只熊猫宝宝,和他们打个招呼啊,想不想听听关于他们的故事呀?
4、有趣吗?这个童话故事啊,是一个小朋友编的,故事就在书上,同学们把书翻到122页,也捧起书自己读读好吗?
二、学习例文,学生习作
1、读完了?感觉怎么样?
(追问——哪儿有意思呢?)
总结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想象出了语言,想象出了动作,
老师把板书写出来:想象、特点
1、多有意思的故事呀!两个毛绒玩具,通过想象,居然能编出这么有意思的童话故事!真是太了不起了!你们也想 像这样编一个故事吗?板书:编
赶紧拿出你们的玩具,编一编,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合作来编。(老师巡视,参与点拨)
3、谁来把你编的故事简单地说说? (教师可引导: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友情、、快乐)
4、你们说得真棒,(还有小朋友想说呢!没关系,赶紧拿出笔来,把你们编的故事写下来,看谁写得最生动,最有趣。)老师巡视,用红笔圈划
三、交流评价
1、(哎呀,看同学们写得这么投入,老师都不忍心打扰大家,但是老师真想听听同学们编了什么样的童话故事。)自己先读读,在你认为写得最棒的一小段旁边加上一颗五角星。
把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1) 请你读一读
(2) 你能夸夸自己吗?这段哪儿写得特别棒?
(3) 你们的意见呢?谁还能来夸夸他?
(4) 交流2—3个片段
2、 [小朋友编得多棒呀!老师也编了一个童话故事,想听吗?这里呀,老师也只给大家说一小段最精彩的。——拿起玩具讲故事](放背景音乐)“妈妈妈妈,我睡不着?给我讲个故事嘛”熊猫娃娃拉着妈妈的手说。熊猫妈妈慈爱地摸着熊猫娃娃的头,笑盈盈地说:“好吧,乖孩子。”
“这个故事是外婆告诉我的,很多年前,我们熊猫家族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灾难。我们生活的竹林里,竹子接二连三地开花了。”“那吃什么呀?”熊猫娃娃忍不住问,不由得搂住了妈妈。
“感觉就像一夜间发生的事。大伙都聚集在一起商量该怎么办?此时已经有年老的熊猫快要支撑不下去了。”说到这,妈妈的眼圈已经红了。熊猫娃娃出神地看着妈妈,把妈妈搂得更紧了。妈妈擦了擦眼泪,“这件事很快被人类知道了,他们立刻商量对策,用最快的速度帮我们熊猫准备了充足的食物……”
熊猫娃娃还想继续听下去,你们想听吗?老师课后再告诉你们吧。
(生很失望)别着急,拿起稿纸,读一读、改一改我们手中的童话,我们自己编的童话故事也会一样精彩。教师巡视。
谁愿意把你的故事整个儿读给大家听一遍?(注意勾画和修改)
四、评价
你真是我们班上的小“安徒生”了。(放在投影上)师用红笔圈划。
五、作业
将自己的作文回去再修改修改,利用班队会的时间我们开一个童话故事会,好吗?
习作内容 习作7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动手摆放自己喜欢的玩具,动脑编一编玩具的故事。
2、能读懂例文《找“饿”》,了解这个童话故事是怎么编出来的。
3、编写的故事语句要通顺,条理清楚,让人能读懂。
指导过程
一、导入谈话。
玩具是我们从小就喜欢的好伙伴,尤其是动物玩具。动物王国里的玩具可多了,它们之间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
出示两个熊猫玩具,问:这是什么?什么样的.熊猫?(描述熊猫的外形)
你们猜一猜,他们是什么关系呢?这两只熊猫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指导学生读懂例文。
1、默读例文《找“饿”》,想一想:两只熊猫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1)熊猫娃娃找到“饿”没有?是如何找到的?
(2)熊猫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
2、论:小作者是怎样写这个故事的?
(1)你是不是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哪儿很有意思?
(2)小作者的想象力又表现在哪里?
3、这两只熊猫之间,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展开你的想象,开动脑筋想一想。
提示:如果他们在路上遇到了小猴(大象……),会发生什么事呢?
4、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师适当点评: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编写练说
1、在小组内分别摆放自己喜欢的玩具,通过想象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提示:可想象它们的个性,他们之间的关系,故事要有点意思,即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或给人有一点启示。
2、把编的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学听。
评议:看编得是否有意思,想象是否合乎清理。
四、学生习作
1、明确要求:
(1)要把故事说清楚,有点意思。
(2)想象要丰富合理。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各人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故事,再写下来。
《习作七》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1.能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读懂例文《爸爸的爱好》,懂得本课是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人物的一个特点(爱好收集门票)的。
2.通过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明确写人物某一爱好特点的方法:
(1) 要考虑这个人物究竟有什么爱好。
(2) 找到表现这一爱好的具体事例。
(3) 能自拟文题,摹仿例文的方法,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某个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人物的一个特点。
难点:掌握选材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请学生课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选定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进行采访,并搜集相关材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诗朗诵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朗诵诗歌吧?老师这里有两首儿童诗,谁愿意给大家朗诵的?
出示:《小花朵的梦》《橡皮泥的游戏》
指名朗诵。
读完后问:你从《小花朵的梦》和《橡皮泥的游戏》中听出了什么?指名回答。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连小花朵都爱做梦,橡皮泥都爱做游戏,更何况我们人呢?我们人人都有爱好,只是我们每个人的爱好不尽相同。请看例文中的“爸爸”的爱好又是什么呢。
二. 引导学习例文,明确写作要领:
1.打开课本,指名读《爸爸的爱好》。
2.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1)“爸爸”的爱好是什么?
(2)例文共写了哪几件事?
3.读后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4.学生自读“习作要点讨论”。
5.指名说说告诉我们什么。
6.小结,板书:
一个人——一个特点——一两件事[动作、语言……][具体、清楚]
三. 精心组织讨论,掌握选材方法:
1.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
(1) 你最熟悉的人是谁?
(2) 他(她)有哪些特点呢?
(热心助人、喜欢吹牛、孝敬父母、酒量大、爱打牌、迷看书……)
(3) 小结:一个人的特点较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写人物的主要特点。
(4) 同桌交流:准备写人物的哪一个特点。
2.引导学生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一两件事
(1)(投影出示)根据题目要求,对下面的材料进行选择:
题目:一位助人为乐的好同学
材料:a.李晶每天都帮妈妈擦地板,抹桌子。
b.李晶不怕暴烈的太阳当头照,为邻居老奶奶买西瓜。
c.老师让李晶把家庭作业本送到办公室里去,她愉快地答应了。
d.一次,李晶发烧了,医生让她在家里好好地休息,她仍然坚持为同学补课。
(2)讨论交流。
(3)小结:最好的材料是不仅能突出表现人物的特点,而且又很新颖的。
(4)同桌交流:自己准备选择哪一两件事。
四.引导学生把事例写清楚,写具体。
(分发给学生材料《“忙”爸爸》)
1.请你来当小老师,按照文章中所给的提示语批改作文。
2.指名读批改后的作文。
五.明确作文要求,学生下笔成文。
第二课时
一. 学生继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二. 写得较有代表性的作文,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三. 修改作文。
四. 誊写作文。
附:小花朵的梦
调皮的小风
把小花朵的梦
吹开一条缝
它想瞧一瞧
小花朵的梦里
有没有会唱歌的星星
它想数一数
小花朵的梦里
由几种漂亮的颜色组成
谁知从那条缝里
滴出几滴
弯弯曲曲的鸟声
橡皮泥的游戏
捏一个圆圆的 是皮球
捏一个方方的 是小屋
捏一个扁扁的 是小鼓
捏一个长长的 是小路
偌大一个世界
在你手里变得圆圆 方方
扁扁 长长
世界很美丽
美不过你的雕塑
你不知道爸爸去了哪里
你不知道妈妈去了哪里
你雕塑一只眼睛 爸爸的
你雕塑一只耳朵 妈妈的
望着你笑 听着你哭
你茸茸的笑和哭
都一样值得珍惜
都是世界最美的音符
最后 你开始雕塑你自己
你雕塑一个金黄的小太阳
在小房间升起 很亮
于是 爸爸的忧伤
妈妈的痛苦
在你金黄的照耀下
静静地 默默地离去
《习作七》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讲人物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2、讲述者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来讲,要讲得具体生动。听众听时要认真,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3、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
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的活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活动
一、引入
同学们爱听故事吗?我们今天就来开一个故事会。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这次我们讲什么故事呢?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在我们看的电影、电视里,有一些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今天的故事会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些人物故事。看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三、讲故事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他的什么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在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推举一—二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四、评选故事大王
评评: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五、总结:
要想故事讲得生动具体,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七
教学流程:
习作前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自己身边一个人的具体事例,并且对他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一个人,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生齐读作文要求)
2、你身边这么多人,你准备写谁,你为什么要写他,你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让我们先交流一下。
二、学生交流:
我准备写谁,我为什么要写他,我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在全班交流。学生边交流边评议。
三、指导写法
我们下面讨论如何写这个问题。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想想写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教师板书这些词语)
你们的积累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根据内容,选准方法)。
为了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你准备用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试着说一说。
学生练习说,评议。
四、学生自己练习写,写好后,同桌交换修改。
五、定稿。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