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寻找秋天》教案

2025/10/31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寻找秋天》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寻找秋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查阅秋天的相关作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畅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细致观察秋天的特点,用心体验秋景唤起的思绪,情景交融的进行习作。

【教学重点】:

读秋 感秋

【教学难点】:

写秋 画秋

【教学方法】:

综合实践法

【教学过程】:

引言:“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年年岁岁有秋季,岁岁年年秋不同。就算是同一个地方的同一个秋天,在不同的人眼里,也会感觉景致迥异——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去寻找属于我们的那一季“秋天”!

一、读秋

1. 小组头脑风暴:看看哪组说出的咏秋诗句多。

2. 将头脑风暴中说出的诗句归类,看看哪些诗句包含的作者的感情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

3. 总结归纳:情调积极的诗句通常写到秋天的'哪些景致?情调消极的诗句通常又写秋天的哪些景致?

4. 小组交流:说说你读过的关于“秋”的散文名篇,其中哪一篇写得最好,是怎么写的。

二、感秋

由老师统一组织或某个休息日由家长陪伴,走向大自然,去感知“秋”,寻找属于自已的秋天。

要留心观察这个季节与春、夏、冬三季有什么不同,注意观察山、水、天空、树木、鸟兽、空气、人的着装等等,将自己所认为的这个季节最大的特点或自己最大的感受记录下来。

三、写秋

1. 按一定的顺序将自己观察到秋景有选择地写下来。

2. 读读自己笔下的秋景,看看这些景物的色调是冷的还是暖的,你对秋的倾向是褒还是贬。然后想一想,你观察秋景或描写秋景时的心境怎样,这种心境对你描写的秋景有无影响。

3. 修改你的文章,试着让它表达一种情感,或体现自己的一种感慨、表达自己的一种认识。

四、画秋

1. 欣赏课本前的《山行》图及其它关于“秋”的图画。

2. 选取恰当的景致,选择恰当的色调,将自己心中的“秋”描绘出来。

【板书设计】: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寻找自己的秋天

一、读秋

二、感秋

三、写秋

四、画秋

【教后反思】

《寻找秋天》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寻找秋天》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寻找秋天》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秋天的主要景物,并能清楚它们的主要特征。

2、能把自己所见所思所想的关于秋天的景色描写下来。

3、了解习作的一些技巧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把句子写的通顺、生动、形象。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引趣导入

1、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习作的兴趣

上节课我们去寻找了秋天,小朋友们都找到了吗?那你找到的秋天在哪里呢?

(指名回答)

2、小朋友说的非常好,可是我们能不能把自己找到的'秋天用笔写下来呢?

二、创设情景,练笔

1、出示课件,直观感受秋天。

师引说:秋姑娘来了,她给我们带来了怎样一个风清云淡的天空啊,小朋友请看:

课件:秋天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中。

谁能把这美丽的天空描绘一下?

(天空蔚蓝蔚蓝的,好象刚被水洗过一样,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有时像几只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有时又像一团团的棉花糖,不时还有几只大雁鸣叫着飞过。)

2、小练笔

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把刚才你们看到的秋天的天空写下来,一会读给大家听。

找学生写片段,写完投影显示集体评议。

同学们写的真棒,我们就是要把所看到的、听到的加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才最真实最美。

三、当小作家,习作

1、大作家在写作之前啊都会理清自己的思路,先想好怎样写。我们班的小朋友今天也来当一回小作家,你准备怎样进行今天的习作呢?

小组交流:你准备怎样写?写哪方面?

2、指名说自己的习作思路。

师:习作时并非是要我们把所有的景色都写下来或写的都很详细,要注意祥略得当,抓住你最喜欢的或者观察最仔细的详细具体的写,其他可以一带而过。

3、习作练习。

4、评议习作。

集体交流: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寻找秋天》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通过讨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2.试着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在讨论中,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去寻找秋天,你找到了什么?

(估计:树叶、果实熟了、天气变化等)

师: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寻找秋天。

齐读第5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借助音节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3.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

4.标一标本课有几句话。

三、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分句朗读:

第一句:(1)指导生把这个长句子读正确。

(2)自己读这句话,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

自己正确的再读这句话。

(3)范读

生注意师是怎样读出长句中的停顿的。

(4)生自己体会读。

过渡: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文中的小朋友怎么说的'?快读一读2——4句。

(1)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

(2)小组讨论、交流。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指导如何讨论(1)每个人都发表意见。

(2)组长注意听。

(3)组员倾听,发表不同意见。

(4)集体交流,指导朗读。(评读:熟练、感情、语气)

讨论:小文、小方、小力说秋天是蓝色的、黄色的、红色的,各指的是什么?

讨论后,指名说一说。

第5句:

(1)最后一句结束的是什么号?(问号)

(2)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自己读读,师指导读,指名读。)

(3)自由发言: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

2.诵读品味

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指导:按句背、连起来背

(1)生独自试背

(2)检查背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秋天,感受到了秋天多彩的颜色。愿你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美丽的秋天。

《寻找秋天》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通过讨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2.试着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在讨论中,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去寻找秋天,你找到了什么?

(估计:树叶、果实熟了、天气变化等)

师: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寻找秋天。

齐读第5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借助音节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3.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

4.标一标本课有几句话。

三、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分句朗读:

第一句:

(1)指导生把这个长句子读正确。

(2)自己读这句话,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

自己正确的再读这句话。

(3)范读

生注意师是怎样读出长句中的.停顿的。

(4)生自己体会读。

过渡: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文中的小朋友怎么说的?快读一读2——4句。

(1)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

(2)小组讨论、交流。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指导如何讨论

(1)每个人都发表意见。

(2)组长注意听。

(3)组员倾听,发表不同意见。

(4)集体交流,指导朗读。(评读:熟练、感情、语气)

讨论:小文、小方、小力说秋天是蓝色的、黄色的、红色的,各指的是什么?

讨论后,指名说一说。

第5句:

(1)最后一句结束的是什么号?(问号)

(2)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自己读读,师指导读,指名读。)

(3)自由发言: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

2.诵读品味

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指导:按句背、连起来背

(1)生独自试背

(2)检查背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秋天,感受到了秋天多彩的颜色。愿你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美丽的秋天。

《寻找秋天》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材分析】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故学习本诗重在朗读品味。

【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自选一节画一张图,给它起名,并用文字描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断肠人在天涯”倾诉了游子的悲凉愁苦之情;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本诗,学生划分节奏并自由朗读。

2、思考以下问题: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洌,暗示这是在秋天。)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三、研读赏析

(学生以四人组为单位交流课前画的图)

1、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参考: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干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了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流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由远到近)

3、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它好在哪儿?

A、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B、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拟人,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C、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用拟人,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D、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E、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F、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G、“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四、拓展迁移

比较阅读《秋景》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五、作业

1、到阳台、公园、野外去拍摄能反映秋天景色的照片,配上文字说明或者自写的诗歌。

2、将《秋天》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歌颂秋天的散文。

【教学后记】

这首诗歌描写的景色非常美,但朗诵起来对于初一的孩子难度较大。我先自己示范朗读,发现效果不是很好。我立即想到何其芳的诗受欧美诗歌影响较大,按照中国诗的节奏没有办法读出诗味来。所以,第二次我又重新按欧美诗的节奏,将每一句诗划分为若干诗节,放慢速度来读,显然抒情味更浓,使学生马上能陶醉在诗的境界里。再对学生加以指导,学生读起来效果很好,对下面环节诗歌的语言品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将《秋天》改成优美的写景散文,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寻找秋天》教案(精选1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寻找秋天》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寻找秋天》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①准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美。

②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通过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③揣摩、品味关键语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④学习仿写,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诗意的感触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正是秋色烂漫的时节,又刚经历过周末,大家一定观察了许多美丽的秋景吧。那么你们喜欢秋天吗?生说喜欢。师:下边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诗人如何用诗的语言来描绘秋天。(若有人说不喜欢,师就用下面的话导入:秋天呢,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一样的色彩和感情。在诗人杜牧的眼里,秋天就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词人辛弃疾的眼里,秋天就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元曲作家马致远的眼里,秋天就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南唐后主李煜眼里,秋天就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又是怎样的呢?下边我们来一起学习这首诗。)

(二)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1、读注释一,了解作者。

2、把注释的拼音转移到课文中。

3、听朗读录音,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正音:抽生读下边加点字的音(课件出示),学生自读三遍。 丁丁(zhēng) 肥硕(shuò) 栖(qī )息 鳊(biān)鱼 乌桕(jiù)叶 归泊( bó ) 寥(iáo)廓 枯涸( hé ) 梦寐(mèi ) 清冽( iè )

4、跟着录音看着课件显示的诗歌节奏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5、生自读练习。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6、小组朗读展示自己喜欢的一节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让其他同学为他点评。

(三)再读诗歌,想象意境美

1、问:何其芳的秋天共有三个小节,每个小节都有一个中心句画龙点睛地概括了本节诗的主要意思,你能找出来吗?

生: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让喜欢同一小节诗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3、唐代诗人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挑出你喜欢的一节诗,给它起一个漂亮的`名字,并想想这节诗的画面上有什么。

生站起来读诗,说画面名称,并解说画面内容。

师提示:想象画面可从以下方面想起,时间,地点,景物,人物及其活动、心情等。

生解读后师出示示例:第一节,读完这节诗,我脑子里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清晨,太阳还没有出来,露珠亮晶晶的在草尖上滚动着。一个农夫刚收获完丰收的稻子,放下镰刀,又来到山林,砍伐成才的树木。一阵丁丁的伐木声从幽谷飘出,震落了露珠,惊飞了宿巢的鸟儿。小院里,竹子做成的篱笆间瓜果成熟了,一位农妇笑意盈盈正用背篓盛放,院子里满是丰收的喜悦。这就是秋天农家丰收的图景。

生说师总结板书: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四)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批在书上。(提示:可从用词,修辞等方面赏析)

2、小组交流,集体交流。师评点,并指导学生把喜欢的语句通过重音的朗读读出感情来。

3、试一试:背一下诗歌。

(五)仿写,用诗的语言描绘家乡的秋天。

1、在何其芳的笔下,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游戏在渔船上,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那么在你的眼里,家乡的秋天在哪里呢?

请你用“秋天在。”写一句诗。 生说。

2、大家都概括的说出了家乡的秋天美在哪里。下边我们再补写几句,抓住几个有代表性的事物,具体写出美在哪里。(可写在随笔上)

示例:秋天漫步在山坡上。清晨,一声响亮的甩鞭,一阵清脆的铃声,山坡生动起来了。野菊披着黄色的纱衣翩翩起舞,柿子提着灯笼也来助兴,红叶涨红了脸热情的鼓掌。采酸枣的孩子呀,请慢点,别扎了你娇嫩的手掌。秋天在农人的心上欢唱。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何其芳的《秋天》经历了学习诗歌的四步:朗读节奏美,想象意境美,品味语言美,仿写创造美。听了大家的写作,老师不得不说,秋天真美啊。让我们采一捧山菊,把秋天带回家;摘一树柿子,把秋天挂在院子里;择一枚红叶,把秋天夹在书页里;写一首小诗,把秋天永远留在心窝里。让我们再一起带着喜爱和赞美之情把课文读一遍。

五、板书设计 秋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

轻松愉悦

霜晨归渔图

闲适欢快

喜爱和赞美之情 少女思恋图

轻柔美好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现代诗歌,又是初一学生,理解力鉴赏力有限。所以我确定重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之美,引发对诗歌的兴趣。所以重点是朗读,在次基础上体会意境,感受诗歌之美。开课首尾用优美的语言导入与结束,与整节课会然一体,给学生语言美的体验。总之潜移默化鉴赏诗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