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案优秀
文学网整理的小学音乐教案优秀(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小学音乐教案优秀 篇1
第一课时:
1.扮演《我的家在日咯则》
2.欣赏《家乡》
3、音乐游戏:听着鼓声走和停
教学过程:
一、听着藏族音乐教学手段,选取图片介绍西藏风情。
二、观看演唱VCD,可轻声跟着哼唱。
三、音乐游戏:听着鼓声走和停
1、导入:西藏是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去走走看看呢?
2.游戏的规则:同学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站立,教师手持铃鼓站在中间。
教师按4/4拍击鼓,拍一下鼓心,击三下鼓边。鼓声响××××,同学听着鼓声左脚起步行走。
教师的鼓声换成×× ×× ×× ××,同学按节奏小跑步。当鼓声停止时,同学自选动作做4次。如:点头、蹦跳、挥手、弯腰等,不出声音。鼓声起,再按上面方法走或跑。
3、 游戏出现错误的同学扮演节目。
(如:由其他同学给他出个有关西藏的知识问题请他答,答不出的在扮演节目。当然这些题目得由同学课前去准备。)
四、扮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1、过度:终于到了我们的`目的地,有一位藏族的姑娘(由老师扮演)来欢迎你们了,听听我的歌声,猜猜你们到了哪里呢?
2、教师边歌边舞,同学拍手给教师伴奏。
3、同学听后答,教师介绍日喀则:日喀则位于西藏的南部,日喀则藏语的意思就是美丽的庄园。(有条件的话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
4、复听,同学看着书本在心里默唱。提示:请同学说说这首曲子和其他歌曲有什么不同?(如:一问一答、衬词)
5、朗读歌词
6、在2、4、6、8小节处用XX X为歌曲打节奏。(为加入乐器做准备)
7、跟琴有感情的演唱。
8、同学会唱之后,分角色扮演。提示:想想怎样来扮演?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①出示三组节奏型
②听录音,同学拍击三组节奏型
③分组伴奏,看哪一组合作的最好
小学音乐教案优秀 篇2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有命运;感受作者同情受压迫者和憎恨剥削制度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揭题。
同学们都生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个人的生活都很幸福。今天我们来看一看生活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的穷人的孩子的悲惨命运。
2、以题设疑。
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他能成为音乐家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按要求课内预习课文。
(1)课文写了小音乐家扬科的什么事?结果怎样?
(2)根据拼音,自己读准生字的字音。
(3),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屋檐 抗拒 恐惧 凄惨 憋着 惩办 寄居
三、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四、再读课文,按下列提纲把课文分成五大段。
1、扬科过着贫苦的生活。
2、扬科爱听自然界的乐声。
3、扬科在旅店外边听音乐。
4、扬科去看地主仆人的小提琴,遭受毒打。
5、扬科又一次被毒打后,悲惨地死了。
五、学习第一段。
1、带着下列问题阅读第一段: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扬科家里十分贫困?
(2)说说你读了扬科的外貌描写后的感受。
2、交流评议阅读情况。
3、朗读指导(用深沉、缓慢的语气朗读)。
六、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第4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段
1、读读议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扬科十分爱听自然界的乐声?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第2题的第(1)小题。
3、朗读指导。
读这一段话的时候,我们要认真体会扬科酷爱音乐的情感,仿佛也像他一样在欣赏自然界的乐声,读的节奏应该轻松活泼一些。
二、学习第三段。
1、读读议议:这一段和第二段都是写扬科爱音乐,但是有哪些地方不同?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
先说说下列句子字面上的意思,再议议它们含着的意思:
(1)“窗户里灯光闪耀--都在歌唱,都在演奏。”--含着的意思:这句话实际上是写扬科沉浸在音乐欣赏中的感受,反映出他十分喜爱音乐。
(2)“小提琴的声音--他也够满足的了”--含着的意思:反映了扬科对音乐和小提琴的渴望和追求。
3、朗读指导。读这一段时,语调要轻快,表现出扬科兴奋、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第四段。
1、默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扬科多么想仔细地看看地主仆人的那把小提琴的'?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扬科被抓住,并且被毒打了?
(3)说说自己对扬科被毒打的看法。
2、交流评议。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第2题的第(2)(3)小题。
4、朗读指导。
读扬科进食具间看小提琴的部分时,语调要急促,表现出扬科恐惧、紧张和渴望的感情。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第2题的(1)(2)小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五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五段。
1、默读思考:
(1)扬科只想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却导致了怎样的结局?你是从哪些话里看出来的?
(2)更夫夹扬科“像一只小猫似的”,说明了什么?
(3)扬科“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又说明了什么?
2、检查交流。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第(3)小题。
4、朗读指导。读杨科之死的部分,语调要缓慢,表现出对杨科之死的惋惜和同情。
5、总结全文。
(1)杨科只想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却被打致死,这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这篇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得最能使你感动?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地方。
6、课堂练习。
(1)填空:课文记叙了这件事,反映了。
(2)摘抄2-3句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1、第1题:说明了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不但不能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无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而且在遭到迫害致死的悲惨命运。
2、第2题:第(1)题应选(2);第(2)题应选(2);第(3)题应选(2)。
小学音乐教案优秀 篇3
教学过程 :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 学习歌曲《采菱》
1.设问导入 :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出示挂图,或展出实物)。
教师引出歌曲,学生读出歌曲名字
2.请学生认真地听范唱。(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学生回答对歌曲的感受
教师揭示歌曲主题:这又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用优美的旋律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看江南水乡的图片,加深了解
3、听歌曲范唱,让学生想象歌曲的情景,跟随录音轻声哼唱,感受水乡的美,孩子们的快乐。
4.教师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5.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学唱曲调。
6、师生进行接唱练习。
7、完整听琴演唱歌词。
三、 表演歌曲《采菱》
1、 为歌曲伴奏
(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
(2)选择打击乐器;为什么这样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2、 学生用乐器伴奏,选出演奏得好的同学
3、 分小组用歌舞表演。评选出的好的一组
四、小结:这又是水乡一景。从歌声中让我们领会了水乡的美丽,同学们回去后唱给父母听一听,看看你唱得怎么样?
小学音乐教案优秀 篇4
教学内容
1、学习简单的舞蹈律动、配合歌曲《法国号》背唱。
2、学习用口风琴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3、展示自制的小乐器或随堂自制简单的小乐器。
教学目标
1、通过背唱、律动等活动,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使学生顺利掌握伴奏部分的音型节奏。
2、通过学生使用自制乐器为同学的演唱伴奏,培养音乐节奏感和协作、配合的能力。
3、通过学习表现三拍律动的简单舞蹈,进一步巩固对四三拍的认识与感受,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学生共同复习演唱《法国号》这首歌曲,要求背唱。
2、学生自己边唱边加表现四三拍强弱弯化的声势。
3、学习简单的舞蹈律动,加深对四三拍节拍的感受与体验。
(1)教师完整示范
(2)教师分解示范,学生模仿。
(3)播放歌曲《法国号》的录音,学生自己做舞蹈律动。
二、学习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为演唱的同学伴奏
1、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并做简单评价,并请按乐器类型分组站立(皮质类、散响类、木质类、金属类以及有音高弯化的和能发出特殊音响的)。
2、教师请全班同学分为两声部,分别用各自的小乐器表现两种节奏型,并相互配合。
3、待学生配合默契,即可加入《法国号》的演唱。
4、教师示范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演奏(保证学生的`安全)为学生的演唱伴奏。并请学生辨别伴奏的节奏(1)(2)的哪一种节奏型。
5、学生学习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演奏伴奏部分(根据学生能力可降低难度,每人只演奏一种音型,甚至是按节奏演奏一个音,但难度在于相互的配合。此方法更能培养学生神情专注、互相合作的能力。)
6、学生分为两部分,相互为同学的演唱伴奏。
三、课堂小节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按上节课的要求,并准确背唱歌曲。
2、能否准确协调地模仿老师的动作。
3、是否按要求完成自制小乐器的任务。
4、能否积极地与同学配合,完成歌曲的伴奏任务。
小学音乐教案优秀 篇5
教学目标
1、能听辨音乐,用动作来表现自己感受到的不同的动物形象。
2、在歌唱、表演中即兴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即兴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小朋友们,想去动物园玩吗?这是不是你们高兴的事?
你高兴时会怎么样?
二、音乐活动:动物大合唱
1、你们能说出一个字的动物有什么?
两个字的动物呢?
三个字的动物呢?
2、现在,我们来进行“动物大合唱”。
如:长颈鹿、老鼠、蛇
三、学习歌曲《在动物园里》
1、小朋友们的'大合唱很精彩,现在我们可以进去看看可爱有趣的动物了。(课件:动物图片)
2、哎,这些动物们在干什么呢?哦,他们在唱歌呢,唱什么歌?小朋友们会唱吗?我们和他们唱一唱,好吗?
3、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
四、创编歌词
1、刚才我们在动物园看到了那么多可爱的动物,想不想自己编歌词进去?那想一想第一句怎么编?大家一起想,要什么动物来编?()睁眼看我们,真(),真();
()跳舞多起劲,真(),真();
()吹口哨,真(),真();
动物园里动物多,真(),真()。
2、学生进行创编歌词,教师将歌词写出来。
3、学生演唱并表演创编的歌曲。
五、课后小结:
地球上的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爱护动物
板书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歌唱:《在动物园里》
小学音乐教案优秀 篇6
教学目标:
1、 能学会歌曲《接妈妈》,感受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2、 能为歌曲《接妈妈》即兴自编动作表演,从中体会自我创作、自我表现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学会唱《接妈妈》
教学难点:能根据歌曲,即兴自编动作,从中体会自我表现、自我创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动画)天正下着雨,各种植物在雨的滋润下,快速成长。一对母子在雨中漫步,后来孩子帮妈妈撑伞的动画。
师:你们爱妈妈吗?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事?
学生汇报。
二、学唱歌曲《接妈妈》
师:你们有接过妈妈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接一下妈妈,好吗?
师:我们先来听一听,我们要怎样接妈妈。
(播放歌曲:《接妈妈》,先熟悉旋律。)
师:你能跟着音乐,和动画中的小朋友小声得唱一唱,看谁最快学会唱。
(连续播放三次歌曲,让学生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跟着学唱,能很快就唱会的。)
师:你们都学会唱了吗?我们一起来唱一次,好吗?
全体齐唱,接妈妈。
三、创作练习
1、让学生在小组里先自己来编一下动作,后小组里推选出一个表演得最好,来进行比赛。
2、参赛者出来表演,完后让学生来评价,看看谁表演得最好。
四、全体齐唱。
五、课堂小结。
小学音乐教案优秀 篇7
教学内容:蒙古族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突出学生为主体,通过情感体验和肢体语言的融合互动,培养学生的协调交往能力。
2、拓宽思维,丰富知识,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与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借助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培养集体意识的同时,感受集体创作带来的乐趣,结合教学激发学生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唱歌,会创编协调大方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把握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钢琴、蒙古族服饰、课件、部分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 感受蒙古风情。
1、导入:
师:今天马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吗?(想)我先不告诉大家,一会到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们不坐汽车火车,也不乘飞机,那让我们一起骑上马儿出发吧!(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带领学生做起码的动作。)
2、观赏课件,了解蒙古风情。
师:我们到站了,请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课件展示:蓝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你看到这里有什么?
生:蓝天、白云、蒙古包。。。。。
师:说得好,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你知道蒙古族吗?谁来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生:自由说。
师: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勤劳善良,他们喜欢骑马射箭,能歌善舞。他们的饮食以牛羊肉和奶为主,他们的服饰也很有特色,(课件展示:蒙族服饰)男女都穿宽大长袖的袍子系腰带,长筒靴,平时以红、黄色布缠头,女子盛装时戴漂亮的头饰。
生:欣赏课件画面。
师:更值得一提的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非常热闹,我们看看他们都干些什么?(课件展示:摔跤、骑马、射箭三幅图片。)你想参加吗?
生:想。
3、创编,声音创编同时进行。
师:谁想来为大家表演摔跤、骑马、射箭的动作呢?
生:试着表演创编的`动作。
师:谁能为这些动作配上声音呢?
生:创编声音并上台表演。(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摔跤:嘿—嘿—,骑马:嗒嗒 嗒嗒 嗒嗒 嗒嗒,射箭:嗖0嗖0)
4、游戏:找朋友
师:这些动作下面有几种节奏,这些节奏应该和那个动作交朋友呢?(出示动作名称、节奏与象声词的课件,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节奏。)
5、课件三幅画面,师选择不同画面,请学生作出相应的表演。(表演是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设计意图】1.创设情景是导入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必须手段。我根据主题内容运用多媒体,创设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情景进行教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并能产生相关的联想、想像。2.借助观看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课件,让学生在模仿摔跤、挤奶、射箭、赛马等动作来体验民俗的同时,进行节奏练习,以及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的培养,使之在玩玩跳跳中轻松达到教学目标。3.在体验民俗、节奏练习及即兴创编时都采用本课歌曲做为背景音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反复感受、体验蒙古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风格特征,提前熟悉歌曲的旋律,为下面的歌曲教学做准备。
小学音乐教案优秀 篇8
教学目标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
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唱《堆雪人》;听《乘雪橇》。
第二课时: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
2、聆听范唱。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解决两处难点:“#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
5、民间乐曲(小放牛)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江南丝竹乐,泛指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一带的民间丝竹合奏乐,其中以流传于上海一带的乐曲为主。
丝竹音乐将丝弦与竹管乐器相结合来演奏,有时加上一点轻打乐器,起点缀作用,是一种传统的“细乐”演奏形式。江南丝竹的合奏乐器,常用的有:丝弦的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竹管的笛、箫、笙和小件打击乐器鼓、板等。
其中以二胡、笛、箫为主。江南丝竹是民间风俗音乐,多与民间的婚丧喜庆及庙会活动联系在一起。
其音乐风格清新活泼,细致秀雅;曲调优美流畅,柔和婉转。江南丝竹的传统曲目中著名的有所谓“八大曲”,就是《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这八首。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