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2025/10/30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

《海底世界》是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文中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象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课文一开始,便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第二自然段采用设问的方式回答了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接下来抛出问题“海底动物是怎样窃窃私语的`?”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朗读,读出各种小动物的的声音。并且能够模仿动物的叫声,寓教于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的情趣性。再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声音,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这样使孩子产生了共鸣,他们仿佛置身于情境中,心生向往之情。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海底的动物都有哪些活动方式呢?我运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训练,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齐读等方式,结合课件,对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等动物的活动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读起来自然有感情。默读第四自然段时,让孩子们读懂海底植物的色彩差异和形态差异,勾画出有关内容。学生通过自由读、朗读、默读等方式主动在文本中寻找答案。授之以 “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上教给学生“渔”的方法意义更深远。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本文的`重点与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达到审美的目的。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然后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边读句子,边找出相对应的图,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感受荷花的姿态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多元解读,让他们说说还可以换成哪些字?学生思维很活跃,有:长、钻、冲、露、伸等,再让学生把这些字放进句子读一读,谈谈体会。有的说说“长”太平常了,让人感觉不到荷花竞相开放、亭亭玉立的姿态。有的说“冲”字少合适,感觉花儿开得太快了。也有的说“钻”字一般用在比较结实、坚硬的地方,因此用“冒”字让人感觉白荷花生机勃勃、喜气洋洋、亭亭玉立的样子。通过交流再让学生读文,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展开想像,对文中的省略号进行补充,让自己与花共舞,与虫共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3

风筝是孩子们喜欢的事物,放风筝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对课文中随风飘荡的各式风筝进行想象补白!再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孩子们美好的理想。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有描写“我”和小强的句子,我让学生想象水兵在海上巡逻时和飞行员驾驶飞机时在蓝天上翱翔的情景,读出骄傲和自豪。

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我采用结合“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这句话和全文在脑海中浮现孩子们放风筝的'画面。体会空中的热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并思考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结合世界,结合课后第二题,说说自己想扎一个怎样的风筝?为什么?学生能说出理想和简单的理由,教学效果很好。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4

《妈妈的账单》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60芬尼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一、本次公开课最大的亮点有以下几点:

1、本堂课,这篇课文把母爱的无声、无私、和无价表现的极为动人。在导入新课时,我以算式0>60问题质疑,引起学生兴趣。抓住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学习: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妈妈的付出这么多,却只索取“0芬尼”,为什么?

3、妈妈收到账单后有什么表示?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2、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解读妈妈的帐单和小彼得的帐单这一重点部分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两次解读两份帐单,层层深入,真切地去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我第一次让孩子们默读这两份帐单,让学生比较两份账单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这里段子俊回答的最为精彩,课后我问他是否参考辅导书,他说没有。课堂的精彩来自于学生),第二次通过齐读账单并对比读这两份帐单,感受到妈妈的爱,(感受母爱的无私、无声)第三次,通过再读妈妈这份充满着浓浓母爱的帐单,并联系生活的实际,体会到妈妈只有付出,却不求回报的爱。

3、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妈妈曾为小彼得做过些什么,入情入境,加上适时点拨,真正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在最后的.拓展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母爱是什么……

二、本次公开课的最大不足之处:

1、进行两次自主学习两份账单时我没有把文中小彼得的情感变化感受出来。

2、略读课文在实际教学中,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自己又对学生要求过高,总想让学生按自己预设的答案回答。

3、板书0>60,最后总结大于“60”的不是数字“0”,而是妈妈那无私奉献的爱,最后把“爱”取代“0”,主题不分明,应该在算式后面加入妈妈无私的爱。

4、在进行课文体会彼得的羞愧万分之情时,我让学生齐读、个别比赛读,在比赛读时没有让学生进行点评,没能指导学生学生朗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5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受伤的小女孩和一只受伤的信鸽(雪儿)之间的爱心故事。通过“我”对雪儿疗伤,并细心照料它,直到完全康复后,“我”满怀深情地将它送上蓝天,表现了“我”的真诚、善良。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

一是出示图片,激情导入。课前我搜集了大量的鸽子图片和资料,利用多媒体从视觉上吸引学生注意力,鸽子美丽的外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详细了解鸽子有关知识的欲望。同学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开始对文本的学习。

二是细读课文,朗读感悟。教学中通过师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培养学生语感,使其受到感情的熏陶,产生情感共鸣,感悟出“我”对雪儿的关切、怜爱之情,以及为它重返蓝天而快乐自豪的心情。

三是总结全文,迁移拓展。这篇课文写了文中的“我”在与雪儿相识相伴的日子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文后我进行启发提问:“你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把它写下来好吗?……”教学时我突出强调信鸽的特点,让学生不仅只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知识,使学生学中用,用中学。

教完本课,感觉以下几方面教学效果较为满意。

1、研读教材深透。品读“爸爸说雪儿是一只信鸽……”这段时,我抓住爸爸说的“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飞越千山万水”“忠实传递信息”“蓝天信使”等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在广阔的天地里搏击风浪的信鸽那勇敢、机智、坚毅的品质。通过仔细研读,学生竟悟出了爸爸话语的内涵,有的同学说:“爸爸赞扬信鸽,实际上也是在鼓励自己的女儿要像信鸽一样,不怕任何困难,争取战胜困难”;也有同学说:“小女孩也会忘记脚伤疼痛,漫步在明媚的春光里,望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多么鲜活的语言!同学们发现了别人读不到的东西,产生了对信鸽的敬佩之情。悟出小作者从受伤的白鸽重新飞上蓝天得到启示、鼓舞。

2、朗读体会到位。这篇文章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真情,学生朗读得非常有感情,不仅深刻体验到“我”的喜悦心情,而且从中觉悟到善待生命的感觉竟是如此美妙!从而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提升自己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通过引读“爸爸、妈妈每天要去上班,家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句中“只剩下”“多么向往”用得贴切传情, 仅重读这些词语,学生就悟出了小作者的孤独、期待之情。“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我和学生一起津津有味地朗读,读出了人鸟情深,读出小作者与雪儿形影不离、十分亲密的伙伴关系,把小作者心中的忧伤“读”得荡然无存。

为点燃起学生情感的火花,我出示“展翅飞翔的雪儿”图,同时出示文中内容:“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翅膀,被春风高高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我启发提问学生:“看到雪儿痊愈了,你是什么心情,你能以这样的心情朗读这段话吗? ”

---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发,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中的感情。接下来我要求学生可以边读边配上动作。学生连声叫好,模仿雪儿飞翔的样子,边读边演,很是投入。

3、惊诧于学生的解词能力。以前我没有重点单独训练学生的解词能力,只是联系上下文简单说一说字词表面意思,没想到这次同学们不用查书,竟然把词解得那样贴切。如“敷药”,同学们说就是往伤口上轻轻抹药、擦药的意思,不让伤口发炎。还做抹药的动作,而且用上“轻轻”体现出对病人的关爱之情。再如,“信使”,学生说,是以前奉命令传达消息担任特殊任务、使命的人,就是现在送信的邮递员。

---说得多好!竟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把词语概括得生动、准确。

4、结合文本,拓展有效。 读“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这句,我让学生体会雪儿不但能飞,而且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有的学生提出问题:雪儿真的在画弧线吗?于是我让学生想象鸽子飞翔时有哪些优美姿态。有的同学说它会一个俯冲,掠过河面,又飞上蓝天;它会穿过云层,向太阳飞去;它会在蓝天上空来回盘旋……

---我趁机总结说出:这么多的花样,真是一道又一道美丽的弧线!巧妙地突破了难点。

读到“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时,我提出问题:小作者和雪儿相依相伴了这么久,现在要分别了,你听懂它在叫什么吗?小作者此时又会说些什么呢?有的同学说,“雪儿望望我,好像在向我祝福,祝我早日康复! ”“谢谢你精心照顾我,我会回来看你的。”还有的同学说“小作者会说,雪儿,你飞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雪儿,你会飞得更高!再见!”

---这些适时的拓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美好的想象空间里遨游。也把课堂气氛推上了又一个高潮。

这堂课师生互动,通过学习本文同学们不仅体会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还学会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从小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到人应该关爱动物,关爱生命,与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本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挥想象、联想能力探索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学习,让学生敢说、乐说。这都是今后教学中需要着重努力的方向。另外我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普通话水平不高,在想象说话这一环节有语言表达不清楚的现象。在今后教学中,我会针对学生的不足,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6

本园地在口语交际时我让生说他们有什么拿手的本领,学生都纷纷举手,有的说自己会做饭,有的说自己会弹电子琴,还有的孩子说自己会吹笛子,有的学生说自己还会弹古筝呢,还有的……看来学生会的真多,我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有什么本领,并把自己的本领介绍给同组的同学听,然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到讲台前讲,结果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真的不能小看,居然很多同学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做煎鸡蛋,如何做鸡蛋饼,这些是八岁多的孩子会的吗,我惊讶了,常听人说,现在的小孩子是家里的宝,爸爸妈妈把什么都给他们做好了,他们什么也不会做,其实不是这样的,至少我们班的孩子就会做饭,好多同学都说,父母忙,家里没人时学会做饭可以不至于挨饿,而且学生讲得做饭头头是道,使我不得不佩服我们班的孩子。在学我的发现时,我让生自己读,自己把发现说出来,不要小瞧学生,他们能把自己的发现说得很清楚,说出了这两个字是同音字,而且一个字比另一个字多一个偏旁,第二个字是形声字。他们的的发现比教师参考书上介绍的`还全面。在学日积月累时,学生对“的”、“地”、“得”的掌握不是太清楚,“的”基本掌握,另外两个有点儿模糊,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以强化。成语部分,虽然大纲要求学生会读就行,但我发现现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已经能够理解这些词语。我们班的许多同学积极举手要求说成语的意思,我满足了这些同学要求,结果学生把那么多成语的意思都说了出来,我不得不承认现在孩子的聪明与见识广,在最后的趣味学习“看图说成语”中,学生举手积极,都等不得老师让谁说,就七嘴八舌地说出了正确的成语。看来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以后应该给孩子扩展一下这方面的知识题。让孩子在兴奋中学习更多的成语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