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西西文学 > 情感 > 情感文章 > 正文

难忘背馍上学的岁月

作者: 赵世平2023/11/30情感文章

每逢周末,我总会在小区门口遇到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孩子。他们身穿校服,背着不太鼓囊的书包,我禁不住会思忖,这些孩子的书包除了书本外,一定还有可口的零食吧。由此,引起我阵阵感慨:今非昔比,现在的孩子真幸福!自己多年前背馍上学的点点滴滴也心头荡漾……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多数都升入了初中,这也意味着我们背馍上学的人生历程开始了。由于初中学校离家五里路,不能天天回家,只能寄宿在学校。第一次远离父母学习和生活,起初对于陌生的环境总有些忐忑不安。直至过了几个星期,和同学们一个个都相处熟了,离家的不安感也逐渐消失。学校只有老师灶,没有学生灶,学生们吃饭全靠自己背馍。印象中,每次从家里背馍,都是十分热闹的,大家呼朋唤友,一起走在路上,煞是壮观。虽然是汗流浃背,但感到的总是"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的轻快。有时遇到路边谁家地里种有青辣子、白萝卜,便会顺上一些,到学校和要好的同学来个青辣子蘸盐或者白萝卜就馍,最后大家吃个肚子圆,感到极其快乐。可这些都是少有的事情,一年偶尔有那么几回罢了。

也许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原因,那时的我们没有早饭的概念,常常是上完早操后肚子饿了,就利用课前啃几口馍充饥。到了中午和下午饭点,下课铃声一响,大家便拿着碗或搪瓷缸子,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开水房,小小的开水房瞬间被挤得水泄不通。大铁锅烧的开水也是有限的,去迟了就只能等待下一锅了。我用搪瓷缸子打了开水,端回教室,然后把馍掰成碎块泡进去,再调一些盐、辣子、腌菜之类,这就是我的饭,虽然吃得津津有味,但这无论如何都比不上家中母亲做的那一碗面。到了冬天,背馍吃馍更是艰难,天寒地冻,经常是冒着鹅毛大雪,背着馍走在通往学校的路上,手冻得通红,钻心得疼,最尴尬的是冬天的馍冻得硬邦邦,掰不开,也咬不动,只好把整个馍泡进开水缸子里,然后一点一点慢慢吃,以至于每到冬季,我都忘不了那种泡馍吃的情形。

那时候,我们周日到校,去学校背的馍只够吃三天。到了周三,学校放半天假,同学们又回家去背馍。三天的时光过得飞快,从每次踏进校门的那一刻,我就算着周三和周六的到来。尤其到了周三和周六中午最后一节课,我的心早已飞出教室,飞回家里……下课铃声一响,我第一个冲出教室,一路飞奔回家。在那个贫瘠的年代,我们没有自行车,只能靠步行回家,但这足以让我们高兴。走在乡间小路上,我贪婪地呼吸着那些即将成熟的庄稼散发出的香味。路边的酸枣,早已红得玲珑可爱,然而,我却顾不上欣赏这些,似乎一欣赏,只会增加我的饥饿感。

就在这来来回回的奔跑中,一晃三年过去了。我升入高中,就又开始了另一段背馍上学的日子。到镇里上高中,生活条件比初中好多了。离家十里,我一周才能回一次家,自己带的菜和馍显然维持不了多久。但庆幸的是有学生灶,大多数学生一半背馍,一半上灶。灶上秋冬是萝卜白菜汤、米面,春夏是连锅面或青菜豆腐汤,尽管清汤寡水,但毕竟是有味道的鲜菜,两毛钱一小缸子。现在一直想不起来当年是否有肉菜和炒菜,很可能也是有的,只是我囊中羞涩不敢去关注罢了。在高中那几年,我们的饮食习惯有了些许变化,开始有了早饭,早饭我们有时吃馍,有时吃红薯玉米糁子。糁子虽然只有一小碗,但那味道确实可口,让人终生难忘。对于灶上的菜类和面食,许多时候都是和自己背来的馍搭配着吃……就这样,初中加高中一共六年,我的背馍求学生活就是如此,现在回想真是艰苦。可是那时候,我们安贫乐学、无忧无虑,也没有什么抱怨——也许还不懂得抱怨。

曾经有人说,当你能够忘记你的过去,看重你的现在,乐观你的未来时,你就站在了生活的最高处。我却说,过去经历的有些事虽然忘了,但有些事却感慨万千,刻骨铭心,终生难忘。而且还对当下的生活是一种激励和鼓舞,更是对如今幸福生活的一种感恩。

背馍上学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很艰苦,但是那时候却不觉得苦,因为大家一样,同学们之间没有攀比、更没有炫富,有的是纯真的友谊,真挚的感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我有时给儿子讲起这些事,他总是一笑而过,说你们生活的年代与现在不同了。是啊,我们生活在那个物资极为短缺的时代,也不能拿这些要求下一代了。

背馍上学的日子早已刻录在我的灵魂深处,让我永生难忘,也不断提醒自己不忘过去、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