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西西文学 > 情感 > 情感文章 > 正文

沃野寻迹

作者: 满大千2024/01/14情感文章

我喜欢花草,但不善养护。岁月里,许多植物与我短暂同行,却无缘相守。有时候,和植物的缘分就像紧握在手里的沙,你越是精心照顾,它离去得越是匆匆。

我执拗地搬回一盆又一盆,结果就是攒下了许多漂亮花盆,却不见了花草。人再笨,经验也会随着实践增长,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窗台上的橘子、薄荷、铜钱草抽枝散叶,吐芽萌发。龟背竹险些烂根,在经过一番抢救之后,生命的颓势似乎有了转机,幸运如斯,欣慰如斯。

我觉得与植物共生需要某些心气。古人称之为“气味相投”,今人管它叫“共振同频”,以我的经验,如果严格按照网上的教程营造一个可量化的温度湿度环境,那多半不会收获一株植物的健康。就像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那是一种感觉,是人和其他物种之间的相洽。而这种相洽,需要体悟,不单单靠有意而为之的努力。

花盆再精美,窗台上的花草也只能局限在一层薄土里,扎不下深根,接不得地气。谷雨已至,东北的春播虽说要比南方晚,已有勤劳的农民开始在田间耕耘,或许我正应该奔赴这白山黑水间去找寻相洽于春天的韵律。

驱车东行,越过辽西丘陵的矮山垭口,高速公路再无起伏,笔直平坦。视野所及便是辽河平原的一马平川,沃野千里。

汇聚于沙泉间的柳河蜿蜒流淌,缓缓南流。河面上,北归的鸿雁三五成群,时而踏浪翱翔,时而潜猎水底。回首处,高山台烽火台傲然矗立,默默地守护着彰武,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彰武人民勇斗黄沙南侵,建设生态文明,守护绿水青山的不渝初心。

此行的目的地彰武,有朋友老滕在此经营农业服务公司,他不算高大,但虎行有风,骨子里有着对土地深深的依恋。是啊,他一个本乡本土的农村青年,用20多年时间,从最初只销售种子、化肥到为农民提供科技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服务,双脚扎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如果不是热爱,又是什么呢?

去往田间的路上,偶遇来回购种子的村民,两位老人加一起甚至不够20颗牙,身子骨却甚是硬朗,淳朴的笑容把黝黑面容上的褶皱又挤深了些。两个人一边往自己的电三轮上搬运选购的种子,一边眉飞色舞地向我描述去年在这购买的品种在极端气候下突出的抗性和产量。近乎炫耀般的表述,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就像这春天滋润了田野,田野描绘了春天。

不一会儿到达科技试验田,拖拉机留下的车辙依稀可见,从外表看并未察觉出有何特殊之处,可当我双脚踏在这块初春的田野上,就像陷进了刚刚出炉还冒着热气的奶油蛋糕里。翻地车深翻30厘米,旋地车旋地20厘米,土壤深层的地气混杂着农家肥,让土地休养生息,静待4月末的春播。我学着平时在花盆里测试土壤湿度的样子,拨开田土表层,只轻轻往下挖了不到10厘米,潮热之气直抵指尖。我轻轻捧起一抔田土,捏成一团,再摊开五指,揉碎拍散,扑面而来的是这块沃土交腾着春潮伴着的高粱香。

回城,屋子里的花草们似乎在欢迎我归来,沉寂了一个多月的水培龟背竹还蹿出了它的第一个水生根。我想,不管是路边开放的桃花,还是田野里蓄势待发的庄稼,抑或是我窗台上这几株顽强的“老朋友”,或远或近地相守于这天地间,似乎并不需要自以为是的经营,而只需要这基于内心的热爱和基于尊重的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