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西西文学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正文

深爱这片土地

作者: 韦贞云2023/12/11散文随笔

四十年前,是低矮的茅草屋,和那个叫款肥的边远农村,接纳并养育了我年幼的生命。

四十年前,这片被南北盘江紧紧拥抱的热土,有了"黔西南"这个新的美丽名称。

于是我想,我与黔西南,是不是多了一份特别的缘?我与黔西南,算不算同龄?

对于黔西南,我年少不曾识"君".但年少的我,曾见过因辍学而上山放牛的邻家阿哥,曾见过因没钱看病而在深夜痛哭的邻居阿婶,曾见过还未成年就已婚配的邻家阿姐,更见过五六月那青黄不接的日子里母亲忧郁而惆怅的眼神……每每想起,多少无以言表的苦楚,竟是如此刻骨,如此扎心。

童年的记忆里,最害怕的是背着麻布口袋的老背背,最难忘的是玩耍时不慎掉入的那口老井,最期盼的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凤凰牌单车,最想吃的还是祖母亲手蒸出的馒头和那街边的凉剪粉。是啊!年少的我们,心中最热闹的,莫过于那个叫化力的小镇;最想去的,莫过于那个叫安龙的县城;而最神往的,却是父辈口中的北京。

童年的记忆里,黑白电视让我们看到了山外的世界,露天电影更让我们喜不自胜,我们曾兴高采烈地上山砍过柴挑过草,风风火火地下河捕过鱼捉过虾,甚至还悄无声息地跳进邻家的果园里摘过李偷过桃。有时,一根自制竹笛一柄自制木剑,我们就能演绎"八仙过海"的剧情;有时,一句"悟空救我"一声"阿弥陀佛",我们就成了西去取经的"唐僧",我们踢着沙包、踩着高跷、滚着铁环、跳着皮筋……哦!那一个个曾深入骨髓的游戏,又会留下我们多少无拘无束的脚步和身影?

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们只觉山河无恙,岁月静美。

清贫,成了日子的常态。

快乐,却是岁月最好的馈赠。

对于黔西南,成年的我依旧了解不深。请"君"原谅,因为作为农民的儿子,成年时的那些年月,我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县城。

我曾求学于安龙招堤的荷花池畔,醉荷亭里有过我苦读的身影,盈盈池水、田田粉荷、依依垂柳,还有荷花池畔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游鱼飞鸟,都曾是我与同学们嬉戏打闹的最好见证。那时的我,总觉置身在这十里荷塘,便是置身在这尘世间最美最靓的风景。

师范毕业后我回到农村教书育人,这时我才猛然察觉:农民种田已不再"上粮",孩子上学已不再交费,九年义务教育让孩子不再辍学,《未成年人保护法》全面呵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看着幸福而又快乐的孩子,我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盼,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憧憬,对伟大的祖国有了更多的敬意和感恩。

哦,此时的天竟如此深邃,此时的地竟如此无垠。

对于黔西南,而立之年后的我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随着阅历的不断丰富,我已被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动人的传说,还有秀丽的风景深深吸引。

在这片土地上,猫猫洞中的"兴义人"究竟穿越了多少风雨才成了岁月的留痕?交乐汉墓中出土的铜车马连枝灯又见证了多少个春秋的繁荣与昌盛?贵州龙化石是否还能重拾人们对远古的思考?悠久的历史啊!已然让这片土地生机勃勃历久弥新。

在这片土地上,"撒豆成兵"的传说诉说着反抗压迫的执念,赶山鞭的传说赶来了群峰簇拥的万峰林,卜善放生金色大鱼便有了绿海的碧波滚滚。哦!王母河畔的涛声依旧,但尘世的风里是否还在传唱着查郎与白妹忠贞的爱情?动人的传说啊!已然让这片土地分外神秘分外诱人。

在这片土地上,大山赤子刘秀祥背着母亲上学展现了人间大孝,县委书记姜仕坤呕心沥血只为带富一方百姓,山村教师杨元松与他的孩子们,将大山深处留守儿童难以忘怀的岁月一一展现。哦!赤脚医生钟晶行医济世,村干部朱昌国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了多少干事创业的青年才俊!辈出的人才啊!已然让这片土地风起云涌,焕发新生。

在这片土地上,神秘的石摩崖透出历史的厚重,布依摩经引起人们对古文化的追寻,八音坐唱演奏着欢乐的时代节拍,千人竹竿舞与阿妹戚托舞出了亮丽的青春,交手唢呐与联手二胡上演着精湛的民间技艺,楼纳的田野鲤鱼坝的广场依旧传来悠扬的歌声。哦!历经风雨的古牌坊依旧耸立,古老的祭祀又究竟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传承?纯朴的风俗啊!已然让这片土地绵延不绝一脉相承。

在这片土地上,南北盘江犹如一双巨手将左右江革命老区腹地这片神秘的土地紧紧拥抱,神奇的双乳峰让我想起了慈祥的母亲,马领河峡谷的飞瀑究竟冲刷了多少尘世的忧伤和烦恼?三岔河畔那片红透的枫叶和十里荷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是否会让你想起甜美的爱情?哦!如果你愿意,请到放马坪走走,再到奇香园和桃花谷中看看……多情的山水啊!已然让这片土地春意盎然,五彩缤纷。

都说,黔西南民风淳朴。

都说,黔西南人心中装着担当,肩上扛着责任。

有人还说,水墨金州的美,看上一眼,走心,再看一眼,入魂。

风来雨往四十载,不惑之年的我,成了这片土地天翻地覆的见证。

小时候,犁田耕地,牛马是勤劳的使者,但现在田野里全是现代化机械的轰鸣;

小时候,茅草屋是每家每户的标配,住上瓦片房就觉得高人一等,但如今却洋楼遍地,高楼大厦更如雨后春笋;

小时候,人们想给远方的亲人发个电报也要惜字如金,但现在手机一开,想聊多久就聊多久,想跟谁视频就跟谁视频;

小时候,想买点生活用品,就得等到六天一次的乡场,再徒步走上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路程,但如今只需在家里拿着手机动动手指逛着京东淘宝,就会有人送货上门;

……

如今在人们的生活里,彩电、冰箱、电脑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就医有了医保,困难有了扶贫,摩托遍地跑,轿车开进门……祖祖辈辈期盼的安详和谐的小康生活已然实现,这片土地的变化着实让人如此吃惊。

四十年,对于漫长的人类历史来说似乎只是沧海一粟回眸一瞬;

四十年,对于黔西南而言,似乎也只是畅游万峰湖时溅起的一朵晶莹的浪花,攀爬龙头大山时迈出的一个轻盈的脚印。

但这四十年,于我而言,却已是半生。

时光兜兜转转,岁月来来去去。历经四十载的风吹雨打,我的脸上,已然写满尘世的沧桑,我的肩上,已然落满岁月的风尘。

蓦然回首,对于脚下的这片土地,我的爱,已然如此深沉。